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作为新兴的职业群体,是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事务的推动者和执行者,也是连接企业与社会的关键一环。从个体角度看,他们从事这一职业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对这一职业又有怎样的价值感受?如何在以生产和经营为主要关注的职业环境中发挥自身的独占性?
《报告》五大主要发现
6月25日,《201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职业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这份报告主题为“从边缘到主流”,根据从业者职业状况研究模型,进行了调查维度及相关指标设计,并采用“滚雪球抽样”共抽取73个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其主要发现如下:
1.从业者群体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其职业选择的原因多出于自身兴趣及公司领导安排;并且不同的择业因素对其职业价值感受和工作满意度也有不同的影响。
2.虽然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设立了全职社会责任岗位,三成的企业设立社会责任部门,但由于社会责任从业时间普遍较短,与公司核心业务结合不紧密,社会责任体系不健全等,这些成为从业者工作中的主要困难。
3.“社会责任项目策划与执行”、“利益相关方沟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为从业者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执行与成本控制”也成为社会责任绩效考核的重点。
4.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在公司内部获得的支持整体较高,但在主观工作价值、职业成就感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存在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问题。
5.由于公司部门间的流通不畅,行业竞争力不突出,职业发展往往容易出现“天花板”。
CSR从业者正从边缘走向主流
《报告》指出,“整体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群体正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但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企业从岗位设置、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工作授权、组织文化体系建设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通道”。此外,“也需要从业者在工作主动发现价值机会,并与公司核心业务相结合,通过更好的社会责任绩效来赢得更大的职业空间”。
“201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职业状况在线问卷调查”自今年3月启动,由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发起,面向中国大陆境内CSR经理人,旨在通过综合考察其所处的行业特征、个体因素、职业环境等,从整体上了解其职业状况,为企业本岗设置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数据;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帮助从业者了解自身情况,明确技能提升与自我改善的方向。
据了解,调研采用互联网电子问卷的方式,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3份,主要来自北京(35人)、上海(16人)、浙江(6人)及甘肃、广东、广西等省份。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该调研在研究工具本身的信度和效度还有待检验,缺乏对个案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样本量较小,其代表性还有待增强,也较难做进一步的变量间相关分析。
编辑|李长海 [email protected]
《报告》五大主要发现
6月25日,《201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职业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这份报告主题为“从边缘到主流”,根据从业者职业状况研究模型,进行了调查维度及相关指标设计,并采用“滚雪球抽样”共抽取73个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其主要发现如下:
1.从业者群体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其职业选择的原因多出于自身兴趣及公司领导安排;并且不同的择业因素对其职业价值感受和工作满意度也有不同的影响。
2.虽然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设立了全职社会责任岗位,三成的企业设立社会责任部门,但由于社会责任从业时间普遍较短,与公司核心业务结合不紧密,社会责任体系不健全等,这些成为从业者工作中的主要困难。
3.“社会责任项目策划与执行”、“利益相关方沟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为从业者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执行与成本控制”也成为社会责任绩效考核的重点。
4.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在公司内部获得的支持整体较高,但在主观工作价值、职业成就感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存在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问题。
5.由于公司部门间的流通不畅,行业竞争力不突出,职业发展往往容易出现“天花板”。
CSR从业者正从边缘走向主流
《报告》指出,“整体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群体正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但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企业从岗位设置、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工作授权、组织文化体系建设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通道”。此外,“也需要从业者在工作主动发现价值机会,并与公司核心业务相结合,通过更好的社会责任绩效来赢得更大的职业空间”。
“201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职业状况在线问卷调查”自今年3月启动,由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发起,面向中国大陆境内CSR经理人,旨在通过综合考察其所处的行业特征、个体因素、职业环境等,从整体上了解其职业状况,为企业本岗设置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数据;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帮助从业者了解自身情况,明确技能提升与自我改善的方向。
据了解,调研采用互联网电子问卷的方式,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3份,主要来自北京(35人)、上海(16人)、浙江(6人)及甘肃、广东、广西等省份。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该调研在研究工具本身的信度和效度还有待检验,缺乏对个案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样本量较小,其代表性还有待增强,也较难做进一步的变量间相关分析。
编辑|李长海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