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中学新课程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中学地理活动课将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巩固课本知识,延伸、积累课外知识,达到扩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教学效果,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开展中学地理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活动课就是让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西方国家的一些中小学流行“动手做”、“做中学”——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
我国《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与当前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促使学生的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设计中学地理活动课的“三要素”和“四原则”
1、活动课的“三要素”
设计中学地理活动课要考虑和优化“活动主体”、“活动条件”、“活动对象”三要素,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去学习。(1)活动主体:学生是参加活动课的主体,应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即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活动。(2)活动对象:所设计的活动应具有可操作性,必须从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学习需要出发。(3)活动条件: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备、环境等条件,符合学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2、开展中学地理活动课的“四原则”
中学地理活动课的开展,要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遵循必要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趣味是学习的先导,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观刺激,吸引学生。活动课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感,使内容丰富多彩,有形、有色、有物,增加趣味性。寓智于趣,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成果。
(2)知识性原则。地理活动课设计应以教材的知识为基础,适当拓宽、延伸和深化,即源于教材,落实于教材,加深扩展学生知识领域。注意知识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因此地理活动课,有时可以是地理单学科的,有时也可以是多学科集为一体,使知识不仅得到纵向迁移,也得到横向迁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3)实践性原则。地理活动课的设计还要提倡多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而且要倡导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动手设计,这有利于学生突出个性,表现特长,为教师进一步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同时,学生自主自立能体现其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提高。
三、地理活动课的实践
1、我校地理教学现状
我校初、高中部均开足地理课。初中学生情感丰富、求知欲望强,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合作意识强。教师努力发掘初中地理教材的“新奇趣”,充分使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课,注意变“单向的教师传授”成“双向的师生交流”。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观察、综合分析、概括总结、创造性、实践性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2、地理活动課的具体操作
(1)结合教材设计活动课。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类认识的宇宙》一节的活动课,安排了“小型演讲会”,两个主题分别是:正确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不让愚昧迷信侵蚀社会;好好爱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
(2)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例如,七年级《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布置学生搜集天气预报资料、观察记录天气变化的过程。高中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流星雨,寻找北极星及四季星座、行星等。
(3)设计网络活动课。通过网络开展地理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用计算机展示地理谜语、地理漫画,让学生在计算机中拼中国省区轮廓图、世界海陆分布图,观看澳大利亚特有动植物、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录像,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进而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重视过程评价,分享活动快乐
课堂教学不能只有书、不见人,要改变以往单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转而强调采用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地理活动课中鼓励多样性和独创性,应该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寻找结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不断激发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和灵气,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
开展中学地理科技活动需要教师更多地投入,对每堂地理活动课及时总结,尽可能采用学生集体讨论和相互交流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成果展示出来,使地理科技活动课步入“活动一总结经验一活动”的良性循环过程,从而提高中学地理活动课的质量,逐步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学习,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有趣而不再令人生厌,地理重归生活而不再遥远,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开展中学地理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活动课就是让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西方国家的一些中小学流行“动手做”、“做中学”——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
我国《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与当前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促使学生的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设计中学地理活动课的“三要素”和“四原则”
1、活动课的“三要素”
设计中学地理活动课要考虑和优化“活动主体”、“活动条件”、“活动对象”三要素,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去学习。(1)活动主体:学生是参加活动课的主体,应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即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活动。(2)活动对象:所设计的活动应具有可操作性,必须从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学习需要出发。(3)活动条件: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备、环境等条件,符合学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2、开展中学地理活动课的“四原则”
中学地理活动课的开展,要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遵循必要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趣味是学习的先导,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观刺激,吸引学生。活动课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感,使内容丰富多彩,有形、有色、有物,增加趣味性。寓智于趣,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成果。
(2)知识性原则。地理活动课设计应以教材的知识为基础,适当拓宽、延伸和深化,即源于教材,落实于教材,加深扩展学生知识领域。注意知识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因此地理活动课,有时可以是地理单学科的,有时也可以是多学科集为一体,使知识不仅得到纵向迁移,也得到横向迁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3)实践性原则。地理活动课的设计还要提倡多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而且要倡导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动手设计,这有利于学生突出个性,表现特长,为教师进一步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同时,学生自主自立能体现其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提高。
三、地理活动课的实践
1、我校地理教学现状
我校初、高中部均开足地理课。初中学生情感丰富、求知欲望强,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合作意识强。教师努力发掘初中地理教材的“新奇趣”,充分使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课,注意变“单向的教师传授”成“双向的师生交流”。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观察、综合分析、概括总结、创造性、实践性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2、地理活动課的具体操作
(1)结合教材设计活动课。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类认识的宇宙》一节的活动课,安排了“小型演讲会”,两个主题分别是:正确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不让愚昧迷信侵蚀社会;好好爱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
(2)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例如,七年级《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布置学生搜集天气预报资料、观察记录天气变化的过程。高中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流星雨,寻找北极星及四季星座、行星等。
(3)设计网络活动课。通过网络开展地理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用计算机展示地理谜语、地理漫画,让学生在计算机中拼中国省区轮廓图、世界海陆分布图,观看澳大利亚特有动植物、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录像,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进而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重视过程评价,分享活动快乐
课堂教学不能只有书、不见人,要改变以往单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转而强调采用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地理活动课中鼓励多样性和独创性,应该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寻找结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不断激发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和灵气,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
开展中学地理科技活动需要教师更多地投入,对每堂地理活动课及时总结,尽可能采用学生集体讨论和相互交流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成果展示出来,使地理科技活动课步入“活动一总结经验一活动”的良性循环过程,从而提高中学地理活动课的质量,逐步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学习,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有趣而不再令人生厌,地理重归生活而不再遥远,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