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新玩法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u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们已经用惯了元素周期表,但表上所有元素是否都已排在正确的位置上,这不是没有争议的。
  用手指敲钢琴的白色琴键,随着你的手指向右移动,每一个音符听起来都不同,“哆-来-咪-发-梭-拉-西”。但是,当你敲到第八个键时,听起来又跟第一个“哆”一样了,只是调子提高了一些而已。
  在150年前,我们开始意识到化学元素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科学家甚至戏称之为“八音律”。其实最早发现这一“八音律”的还不是门捷列夫,而是英国化学家约翰·纽兰兹。1865年,纽兰兹将当时已知的61种元素按原子量的递增顺序排列,发现每隔7种元素便出现性质相似的元素,如同音乐中的音阶一样。可惜他的这一发现未被时人重视。当他说给同行听时,他们都讥嘲他:“你怎么不按照元素名称的首字母来排列呢?”
  正是元素性质的这种重复,被后来的周期表漂亮地体现出来。在周期表上,性质相似的元素排在同一列。第一列除了氢元素以外,其余皆是活泼金属,其中一些遇水就会剧烈反应;周期表的最后一列,则是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的惰性气体元素,如氩、氖等。
  但是,人们对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是否都已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不是没有疑问的。正如音符可以以各种方式排列产生音乐一样,元素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判断哪一种更好,哪一种更真实,有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对于当前周期表中某些元素排列,至今仍争议不断;一些化学家甚至主张用更激进的方法重新设计元素周期表。
  关于当前元素周期表的争议
  门捷列夫最初发明的周期表中,元素是按原子量大小来排列的。现在,我们则是根据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来排列的。因为我们后来知道,元素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由核外电子的排布决定的,这些电子以电子层的形式围绕原子核运动。
  最轻的元素氢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两个电子。较重的元素有更多的电子层,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子。迄今所有的元素,电子层最多可达7层,分别用1、2、3、4、5、6、7来表示。每个电子层又最多分为4个电子亚层(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能量还有微小的差异,电子运动的轨道也略有不同,根据这些差别把一个电子层分为一个或几个电子亚层),分别用s、p、d、f来标记。一个元素的电子排布,就是标出它有哪些电子层和电子亚层,并在亚层符号右上角用数字标出各亚层上的电子数。如钠原子的电子排布1s2 2s2 2p6 3s1 ,其含义是: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第一电子层只有s亚层,且只有1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有s、p两个亚层,s亚层有2个电子,p亚层有6个电子;第三电子层只有s亚层,只有1个电子。
  根据最后一个电子所处亚层是s、p、d、f中的哪一个,周期表又分成4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大多数周期表將组成f区的元素单独分离出来,组成镧系和锕系,放在总表的下方。
  尽管这种做法已被大家普遍接受,但关于f区元素该包含哪些元素仍存在争议。目前的周期表中,镧元素和锕元素位于独立出来的f区(即镧系和锕系)的最左端,后面的镥(Lu)元素和铹(Lr)元素则在总表上,不在镧系、锕系之列。这样做的根据是,镧和锕原子最后一个电子落在f亚层,而镥和铹原子最后一个电子落在s亚层。
  但是一些人指出,根据元素原子半径和熔点等化学性质,镥和铹似乎也跟镧系和锕系元素十分相近,所以应该把它们也包含进来。这个建议已经被部分近年来出版的周期表采用。2016年,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成立了一个工作组来解决这一争论,但至今还没有做出决定。
  重新设计元素周期表
  这些争论尽管琐碎,但已经让一些化学家相信,我们需要重新绘制元素周期表,而且这方面迄今也不缺乏点子。目前已有数百个版本的元素周期表。
  为了更好地体现当前周期表元素的连续性,加拿大化学家费尔南多·杜福尔开发了一个三维周期表系统。它看起来像一棵圣诞树,元素从树干出发,形成一个个圆圈,圈越大,越接近底部。德国化学家西奥多·本菲开发的螺旋形周期表,则像一只手套,允许f区元素像指头一样向外凸出。美国加州大学恩里克·斯克利则将当前独立出来的镧系和锕系元素都放进总表中,这样一来,总表就不只是有18列,而是有32列了,这样可以保证原子序数不间断。
  在很多人看来,重新设计周期表似乎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就算当前的周期表存在缺陷,也还不至于需要推倒重来的地步。不过,随着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这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超重元素可能不符合
  元素周期律
  过去数十年,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将周期表拓展到了第118号。从第93号元素镎开始,都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它们极不稳定,存在时间不到1秒,它们虽然被填在周期表上,但其实我们对它们的化学性质一无所知。
  但是原子核理论预言,质子数为114、中子数为184的原子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我们虽已制造出114号元素,但可惜制造的原子核中子数还不是184,所以依然极不稳定),围绕它可能存在着“稳定岛”,“岛”上的原子核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使我们有可能检验其化学性质。这些原子核被称为超重核。原子核为超重核的元素称为超重元素。
  有迹象表明,超重元素的化学性质可能不符合元素的周期律。这样一来,你就不得不怀疑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对它们是否还有效了。
  计算表明,我们已制造的某些超重元素,很可能表现得像惰性气体元素,尽管它们在周期表上与惰性气体元素不在同一列。这些计算基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一个推论是,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质量越大。对于较轻的元素,这个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超重元素,这个效应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它们的原子核拥有更多的正电荷,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更强,这意味着电子绕核转得更快,因此质量也变得更大了。反过来,电子的质量变大了,意味着它们的轨道比我们预期(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要更靠近原子核,从而改变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所以,如果发现了超重元素,在周期表中该放在哪里,周期表怎样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属性,对于不同版本的元素周期表,将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
其他文献
磁铁和磁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能帮助我们在陌生的野外找到方向,还能把家里的冰箱门封紧。除了这些常见的例子,磁现象有时还能在某些场合下大显身手,比如在核磁共振扫描仪中,磁场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尽管磁现象很常见,但它还是有一些很了不起的秘密。  只有运动才产生磁现象  一个带电荷的粒子,孤零零地呆在那里,不做任何活动,就会产生电场。这个场从粒子的各个方向扩散到四周,并指示其他附近的带电粒
期刊
在月球上踏出历史性的脚步的人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当时他在月球上的行走速度是2.2千米/小时,这大概只是人类在地球上行走速度的一半。但其实,这并不是人类在月球上行走的真正速度,因为当时在设计宇航服时,并没有考虑到让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这些宇航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宇航員的行走速度。  后来,美国宇航局的一项研究测定了理论上人类在月球上最快的行走速度是5千米/时,若按照这个速度行走,走完10900千米
期刊
每个人的口腔中都有几十亿的细菌,这些细菌有好有坏,有的能帮助我们维持健康,比如双歧杆菌等可以帮助消化食物;有的却是引起口腔问题的罪魁祸首,比如变异链球菌会导致龋齿。然而,在生活了700多种细菌的口腔里,伤口却不易感染(正常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而且口腔内伤口的愈合速度也比身体上的其他伤口还要快。  其实,这是因为口腔中的唾液帮助了我们。唾液为口腔营造了一个湿润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炎症细胞的生存。
期刊
迈克尔·杰克逊的招牌舞步  每一个喜欢迈克尔·杰克逊的人都是从看他跳舞开始的,说迈克尔·杰克逊有一多半的神话是关于他的舞蹈毫不夸张,他独特的舞步让人们对他铭记至今。如今全球音乐和舞蹈爱好者仍在争相模仿他的舞步,许多招牌动作至今没有人能超越。  从机器人到高踢腿,他把无数经典的动作搬上舞台。其中太空步、反重力倾斜、魔鬼舞和机械舞这四大独创舞步最为闻名。而1987年在MV《Smooth Crimina
期刊
在著名的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座被称为“镇馆之宝”的石碑。它便是罗塞塔石碑,说出来可能会令你失望的是,这座高约112厘米、宽76厘米的石碑,实际上只是残缺的石碑碎片,看起来毫不起眼,缺乏美感。但是对于许多研究学者而言,它可是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是非常重要的考古文物。  历经波折的石碑  这块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由托勒密埃及王国时代的祭司所做,以作为当时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的
期刊
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的碧海笙箫会使人走火入魔,而电影《六指琴魔》里,女魔头可以用琴声来控制人的行为,甚至优雅地杀人。  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小说中的情节,其实,在现实世界中,这类“据说事件”也不在少数。  世界三大禁曲  《忏悔曲》《第十三双眼睛》和《黑色星期五》这三首曲子曾被列为世界三大禁曲,传说中它们是被神“诅咒”的曲子,有让人自杀的力量。据说,成百上千的人因受不了独特的旋律而选择
期刊
相信我们都听说过“炼金术”。这种古老又神秘的学问来源于古代的欧洲,其主要目标是“点石成金”,即通过各种方法制造黄金,后来也发展出寻找长生秘诀的分支,与我国古代的炼丹术类似。  在19世纪之前,炼金术并未正式被科学证据否定,许多人都曾进行过炼金术的尝试。经典物理学巨匠牛顿、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化学概要》作者)等人其实都是炼金术士。  尽管今天的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遵循元素守恒的原则,并不能创造反应
期刊
土里土气的老大爷教授  说起“网红”院士,很多人会想到张弥曼——2018年,这位82岁高龄的古生物学家因为参加央视的《朗读者》节目被网友熟知。实际上,中国科学院还有一位各个方面都与张弥曼非常“相似”的科学家——他同样是中国科学界的泰斗,身怀绝技,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他也同样朴实低调,在大半生的时间里默默无闻,高龄时却因为媒体报道而意外走红。这位“网红”院士就是中国遥感地理学的奠基人——李小文。  李
期刊
细胞表面上有着甜蜜的“外衣”,如果能完全破译,我们将能迎来医学的新篇章。  当说到糖的时候,你可能想到的是五颜六色的糖果,或是颗粒状的砂糖、红糖等。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的表面都覆盖着糖,这种糖是一种多糖,它们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组合成的长链。多糖除了参与人体内许多生命活动之外,它们也与许多健康问题有着关联,包括艾滋病、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症等。  多糖的结构十分复杂,但研究人员认为,分
期刊
口服补液盐  腹泻对成人来说不是多么严重的疾病,但是直到1990年代初,腹泻每年都还会夺去大约50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的生命,直到口服补液盐——一种盐和糖的混合物的出现。因为口服补液盐可以补充腹泻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方便孩子服用,也可以常备在家,它被广泛应用后,因腹泻而失去生命的孩子数目下降到大约150万。  自制口服补液盐  如果你还没有配备药用的口服补液盐,但是又有紧急需求的话,不妨在家里自己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