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ys0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这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静脉注射肺功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081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058-01
  依据以往经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与肺纤维化(PIF)不可共存的疾病类型,在临床的特点、病理的变化、治疗以及愈后等方面截然不同,常作为相互鉴别诊断的依据。但在近年来的研究当中发现 COPD的后期PIF的改变逐渐代替了肺气肿固有的变化。双重病理的改变势必会严重破坏肺组织的结构,进而引起严重的缺氧和弥散功能障碍等,使COPD的病情急剧恶化。现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治疗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治疗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患者,男性有29例,女性有11例,在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患者年龄为32岁;病史为2~33年;吸烟史1~40年;吸烟指数为150~3600支年。随机挑选出其中的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主要的诊断标准有:①通过支气管肺活检(TBLB)检查不支持进行其他疾病的诊断;②包含气体交换障碍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③不明原因的肺间质性的疾病;肺的功能表现出异常;④胸部CT双肺表现出网状改变。次要的诊断标准:①病程大于3个月;②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③通过双肺听诊可听到吸气性Velcro啰音。
  1.2方法。对比分析COPD合并肺纤维化与IPF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胸片、胸部HRCT、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化痰、抗感染、静脉滴注氨茶碱治疗,并吸入抗胆碱药及Beta2受体激动药物等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用以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照组:在实验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20mg甲强龙,整个疗程为5-6d。
  1.3统计学方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标准等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具有可比性。
  2结果
  3讨论
  近些年来,经过病理学研究证实了,COPD病变出现肺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病变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各级支气管,四级以下的分支周围处尤其较多,病变较为严重的患者累及到呼吸性细支气管与肺泡壁,并且以Ⅲ型的胶原纤维为主。产生纤维化是由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者肺部炎症引起的,所以COPD发展的病理结局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所以,通过探索COPD合并肺纤维化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特点,也许可以在缓解或阻止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阻止病情的延续和发展,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
  尽早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并可延长生存期限,因此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研究对较深入的认识、阐明其发病的机理,提供预防措施、诊断方法以及开辟抗炎抗纤维化治疗的全新思路、实验的依据和可行性方法都有重大的意义。
  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实验组的DLco、FVC比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经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PaO2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PaCO2明显比对照组低。所以事实证明,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蒋洪梅,高奉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506-507
  [2]李宏梅.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71-72
  [3]张解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32:12-13
  [4]肖清华.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02:72-73
  [5]王西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5:43-44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出生缺陷则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出生缺陷的流行特征(国家、种族、年代、区域、性别、季节性、产母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妊娠时间、胎数等)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出生缺陷长期趋势的研究情况,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胎儿畸形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出生缺陷致畸因素流行特征长期趋势  Doi: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上颌神经及毗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关系,为临床翼腭窝内上颌神经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成人头颅部标本15 例,解剖观察上颌神经的出圆孔处到鼻腔外侧壁、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及其与上颌动脉的关系。  结果:上颌神经出圆孔处到鼻腔外侧壁的距离为(13.76±2.23)mm;距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为(17.92±2.64)mm。上颌神经与上颌动脉的位置关系是:60.0%动脉位于神经的外下方,4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对乳腺肿瘤手术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在知识掌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的大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的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对21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对其X线、CT、手术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6个月,其中根据影像学评价,解剖复位:7例;复位満意:12例;复位不満意:2例。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会评价标准[1],优:8例;良:9例;尚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BA)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病例,对50例病例进行 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而重建(MPR)进行三维重组,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其中17例有DSA对照。  结果:50例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均像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和血管直径。24例肺癌病例由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排螺旋CT对不典型鼻窦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临床证实为不典型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不典型鼻窦炎的多排螺旋CT影像特点。  结果:80例患者中鼻道窦口复合体型鼻炎鼻窦炎37例,占46.25%;漏斗型慢性15例,占18.75%;鼻腔鼻窦息肉型22例,占27.50%;蝶筛隐窝型6例,占7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消化道肿瘤人工精确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研究分析。  方法:按照患者放射治疗时间的不同,随机在我院选择从5月开始依次4个月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治疗的前正侧位验证影像与CT定位影像重建的DRR影像进行比较,并测量患者的前后、左右和头足方向误差。  结果:根据测量以及计算的结果分析可知,5、6、7月份患者消化道肿瘤外扩PTV的理论边界下降明显,并在8月份下降停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髁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3七年间使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髁间粉碎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效果。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标准对手术进行评价,采用电话回访方式进行术后满意度调查。  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按HSS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经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诊治经过。  结果:26例病人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3天。无1例出现肠坏死。  结论: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时间概念最好定在4周左右。这类肠梗阻有其特殊性。其特点有:①发生于手术后早期,常于术后3~7天左右开始出现症状;②症状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效果。  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炎琥宁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