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中的人性孤独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九世纪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品《红字》自从问世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这本小说的写作风格、人物特征以及多重主体一直经受着不断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针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以及心理状态,以及小说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探讨小说中人性蕴含的孤独因素。
  关键词:红字;霍桑;人性;孤独
  作者简介:周玲(1982.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文学硕士,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外语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2
  一、《红字》和霍桑介绍
  纳撒尼尔 霍桑,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心理小说家,被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探索人物内心隐藏动机的先河,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也是国外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从问世就广受赞誉,同时也面临各种探讨和批判,尤其是小说中病态强度密集的心理细节描写很受争议。《红字》既是一部爱情小说,又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小说。而不管是对清教徒生活方式的批判还是对罪恶的探讨,全书都弥漫着孤独的感觉,阴郁、悲伤、孤僻更加重了小说对人性的探讨。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戴尔有染并生下一女,在当时的清教统治下这是严重违反社会风俗的事情,于是女主人公海斯特带着象征罪恶、孤独、爱情的红色A字,被逐出正常社会,在半岛上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1]。
  二、人物形象的孤独感
  (一)海斯特的孤独
  小说中海斯特生活在一个半岛上,靠针线维持生计,尽管她的针线功夫出神入化,得到了半岛上居民的喜爱,但是她本人却被排斥在正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之外,几乎所有人对她的态度都是充满鄙夷的。尽管海斯特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社会却从不接纳她,因此在小说中她的生活方式几乎是封闭的,“孩子们看到她默默滑过市镇,除了那孩子,别无伴侣。”作者用了一个“滑”字,这个独特的动词表示海斯特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已经被正常社会所摈弃,她就像一个孤独的幽灵徘徊在正常人的生活之外。
  尽管海斯特知道她不为清教徒接受和认可,尽管她不顾及任何人对她的看法,但是在她内心深处也明白她和世界的联系是断裂的,她不仅是被外界抛弃,更是被自己的爱人抛弃。
  另外,小说中对海斯特精神世界的描写也反应了她是一个孤独的人,因为她并不认同外界对她的评价,也不认为和丁梅斯戴尔的私通是有罪的,她内心关于爱情、婚姻以及道德的评判标准是和清教徒社会相对立的。当她终于凭借自己的辛勤和劳动获得社会的认可,上流社会讨论是否摘去她胸前的红字时,她对此不以为然,可见她佩戴红字并不是像外界所理解的那样是为自己的罪孽赎罪。相反她佩戴红字并不是向上帝表达忏悔之心,而是因为她的爱情和私通给丁梅斯戴尔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这种与外界相对立的道德评判标准显然会给她带来与社会的格格不入感,这也是她内心的孤独写照。
  海斯特的女兒珠儿则是另一个更为孤独的存在,因为私生女的关系,她的成长过程中缺少同伴,遭受世人的鄙视和唾弃,于是孤独成为她成长的常态,这种孤僻的生活环境,以及遗传因素,使她养成了任性、狂野的性格。对同龄孩子的孤立和唾弃,她采取疯狂、任性的反抗。在小说中她穿上母亲做的红裙子,像精灵一样自由奔跑,她的动作轻盈,好像随时会消失,甚至没有正常人类所拥有的情感,这种描写更加强化了这个孩子所处的孤独状态[2]。因此她本人就代表了一个红字,一个不为世俗所容却倔强孤独的灵魂。
  (二)丁梅斯戴尔的精神孤独
  如果说海斯特母女的孤独有生活环境和内心的孤独,那么牧师丁梅斯戴尔的孤独则集中体现在精神方面。一方面他是受人敬仰的牧师,他的生活非常荣耀,受到上层阶级和普通民众的认可甚至敬仰,而另一方面他又是和有妇之夫私通的罪人,并且他不敢承认自己犯下的罪恶。
  同时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卑鄙无耻的小人,小人不会为自己所犯下的罪恶感到难过,而丁梅斯戴尔的内心或者本性是追求真理的,他相信上帝和法律,这导致他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精神折磨。
  外界的信任和崇拜加重了他的负罪感,让他很多次想要坦白自己犯下的罪恶,以期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解脱,但是牧师的职业使得他不敢承认,并且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秘密不被泄露。他害怕自己的罪恶被人发现,当海斯特站在断头台上被人羞辱时,并不断被人诱导说出孩子的亲生父亲时,他就站在旁边始终保持沉默。后来他惧怕被人发现而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人,也没有任何朋友。
  与他孤独脆弱的内心相比,他在事业上获得更大成功,受到万民敬仰。作为一个牧师他的内心又是遵从上帝的,而他和海斯特通奸的行为是为上帝所不允的,这种矛盾不决而又相互冲突的心态使他的精神格外孤独。同时出自于内心的罪恶感,他的生活也像是苦修般,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他几乎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充满赎罪感的生活让他一直到死都活在孤独的状态中。
  (三)奇林沃斯的孤独
  奇林沃斯是海斯特的丈夫,一个被妻子背叛又抛弃的人,他的孤独源自强烈的复仇感。在婚姻关系中他是一个扭曲的灵魂,他娶了美丽动人的海斯特,却大部分时间忽略了自己的妻子,并且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婚姻是一个错误。当海斯特与人通奸,使他的名声受到羞辱时,他感受到了背叛,于是他隐瞒自己是海斯特丈夫的身份,接近丁梅斯戴尔。他不断窥探牧师的生活和内心,把自己装扮成值得信赖的朋友,让牧师向他吐露内心的恐惧、不安和负罪感,而这仅仅是为了满足他的复仇欲望。
  丁梅斯戴尔因为曾经犯下的罪恶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而奇林沃斯虽然因为复仇而感受到愉悦和快乐,但是他的生活已经十分简单化,他表面上伪装成一个值得信赖的仁慈的医生,而内心却在不断地窥探牧师和打击报复,复仇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的唯一目标,同时也在剥夺着他生活中的快乐。   于是在复仇的过程中,奇林沃斯也一直处在一种孤独的状态,直到他死去,他复仇的行为被揭露,没有人原谅他,更没有人同情他,他把遗产赠给珠儿,孤独地离开世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无论是现实还是精神世界,他都是与世隔离的。复仇成为他生活快乐的源泉,也带给他至死才能逃脱的孤独。
  三、孤独感的来源
  (一)人性扭曲
  《紅字》中人物的孤独受到扭曲人性的影响,尤其是奇林沃斯,他原本是和蔼可亲仁慈的医生,遭受妻子背叛后成为了残忍的复仇者,内心的妒火不断地灼烧着他,促使他不断靠近丁梅斯戴尔,窥探他,逼迫他,直至丁梅斯戴尔的灵魂濒临崩溃。可以说奇林沃斯从一个善良的老医生变成一个丑恶的复仇者,这种人性的扭曲剥夺了原本应该属于他的生活和欢乐,正是他内心孤独的来源。
  (二)社会背景
  小说选定的是十六世纪清教徒统治下的波士顿,海斯特和丈夫奇林沃斯的结合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宗教因素,清教徒反对宗教里至高无上的君主,遵从并且信奉基督[3]。因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清教徒的宗教思想下,通奸是罪恶的,无法容忍的。而丁梅斯戴尔是顺从清教法律和上帝的,海斯特追求爱情,在思想上更加独立和自由,在清教徒的法律中坚守着更高的行为准则,两人直到小说结束在精神追求上都无法完全融合,这是一直横亘在两人中间的孤独感,最终丁梅斯戴尔走向死亡,寻找到了精神上的救赎,而海斯特的孤独则达到了极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红字》中,霍桑营造了抑郁悲伤的气氛,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而人物的行为和存在几乎是孤立的,每个人都在承受着各自的苦难,忍受着精神的孤独。海斯特的孤独来自她更加独立和自由的思想,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珠儿的孤独则源自其成长过程中的被人孤立,以及其自身任性、狂野的天性;丁梅斯戴尔的孤独则源自与他内心渴望追求爱情,却又顺从上帝的矛盾感;奇林沃斯的孤独感则来自于被嫉妒和复仇心理扭曲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王倩.浅谈《红字》中红色"A"的象征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7,(21):116-117.
  [2]曹弯.孤独者的灵魂之旅——《红字》与《年轻的布朗先生》比较[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4(4):90-92.
  [3]彭素琴.论《红字》中的孤独因素[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5):66-69.
其他文献
摘 要:改编自王朔小说《动物凶猛》,由姜文执导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经上映就享誉世界,并以其特别的叙事手法独秀中国电影,被《时代》评为1995年的“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为中国电影争光。即便是以今日之审美而视之,《阳》的叙述手法仍旧惊艳,令此后的中国电影望其项背。本文拟从叙事圈套的角度来深入分析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策略。  关键词:影视改编;叙事圈套;《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者简介:罗莉(199
摘 要:王绩是隋唐时期的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田园中隐居度过。本文主要对王绩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进行探讨,其整体艺术特征主要是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特征,有着自己的诗歌美学追求,在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极力主张诗歌创作以“会意为功”,使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王绩;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  作者简介:陈德华(1983-),男,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
摘 要:美国科幻大师康妮·威利斯的《末日之书》以其独特的时间叙事穿梭于近未来与中世纪之间,通过科幻想象再现了两场末日瘟疫,重构着历史,体现出对人类内心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时间;钟声;传染病;末日之书;时间旅行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康妮·威利斯(Connie Willis)摘得六次星云奖、十次雨果奖,多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自从有记忆以来,我们所能听到的红色歌曲如《北京的金山上》和看到的红色经典电视剧如《小兵张嘎》,都给我们留下一种很刻板的印象,那些英雄人物形象无限高大伟岸、正直无私,似乎永远让人觉得他们是充满热情和希望。然而,就是在这种两极对立革命斗争这种宏大叙事当中,故事内容单薄僵硬,柔韧的空间不足,人
摘 要:《周易》是我国重要的经学文献,其影响之深远,在世界历史上极为少见。而长孙皇后,是历代女子的楷模,她曾占卜得卦,显示遇坤之泰,表示贵不可言,她后来位及国母,确实印证了卦象的准确性,她的故事,罄竹难书,直到千年之后,依旧为后人津津乐道。《旧唐书》对她评价,“贤哉长孙,母仪何伟”。  关键词:周易;长孙皇后;卦象  作者简介:庞雅心(1993–),女,汉族,山西高平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摘 要:文学作品的民族性研究是现代文学重要的研究方面之一,民族性是民族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他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够有所体现,作者在创作时往往是刻意地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把它作为创作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民族意识,并且在文本中也具有相应的民族意识渗透。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与英美国家的文学,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两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历史背景导致了他们的创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在民族性方面,两者又具有一定的特
摘 要:《青头巾》是上田秋成志怪小说集《雨月物语》中的一篇,讲述了一位名为快庵的得道高僧度化一名堕落为鬼的僧人的故事。从人类和怪异的距离的视点来看,《青头巾》在《雨月物语》全篇中的位置是独特的,其中人与怪异的距离最近。从僧人堕落为鬼的过程以及证道得脱的过程具体分析,可知其中的关键在于“执念”与“佛心”。从这一僧人形象进一步深入,可看出上田秋成具有柔软的价值观与伦理观,如实地描写人的天性并尊重人的真
我过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正在河边放牛。下午我躺在草地上睡着了。我睡去时,身上盖了几片芭蕉叶子,醒来时身上已经一无所有(叶子可能被牛吃了)。亚热带旱季的阳光把我晒得浑身赤红,痛痒难当,我的小和尚直翘翘地指向天空,尺寸空前。这就是我过生日时的情形。  我醒来时觉得阳光耀眼,天蓝得吓人,身上落了一层细细的尘土,好像一层爽身粉。我一生经历的无数次勃起,都不及那一次雄浑有力,大概是因为在极荒僻的地方,四野无人
摘 要:葛水平的长篇小说《裸地》打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乡土世界——暴店镇,在小说中她既表现了暴店镇的诗意美好、农民的踏实勤恳,又在平和静穆的背后展现了农民的疯狂与放纵。在诗意与狂放的交织中暴店镇就成为富有葛水平特色的乡土世界。  关键词:《裸地》;乡土小说;葛水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01  《裸地》是葛水平于20
摘 要:本文就“小”的一些特殊语素意义进行了探讨,讨论的都是我们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词,但是第一眼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其词汇结构和意义,因而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心;发小;小姐;词汇结构;语素意义  作者简介:张娇(1994-),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