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肝相关物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Delgado等[1]首次报道了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微透析(microdialysis,MD)技术.此后,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MD技术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相互交叉的分支,如肾MD技术[2]、小鼠MD技术[3]等.近年来,MD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药物肝组织代谢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肝细胞间液病理生理活性物质监测,尤其在肝脏移植的器官保存、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监测中应用较多[4-6],并已展现出可喜的前景.
其他文献
研究了25%己唑醇.三环唑悬浮剂在水稻稻杆、谷壳、糙米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己唑醇和三环唑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2.5×10-11、5.0×10-10g,在水稻稻杆、谷壳和糙米中的最低检出
对1.5mm厚的AZ91D镁合金板进行交流电阻点焊,采用无水乙醇、肥皂水、水对AZ91D镁合金进行抛光,研究了其点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抛光时,镁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四水硫酸锆(ZS)负载型催化剂ZS/SBA-15,用FT-IR、EDS、XRD、N2吸附-脱附、Hammett指示剂等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酸强度进行
考虑一个具有二次方和三次方非线性的单自由度参数激励系统,对系统引入一个主动控制即线性时滞位移反馈,定性地研究系统中时滞反馈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首先运用规范型方
苯氧基亚胺型前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茂前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该类催化剂由于具有催化烯烃聚合活性高、结构可调性强、制备的聚合物可控性好
以溴代十六烷、2,4-二羟基苯甲醛、苯胺、对苯二胺、联苯二胺为原料,经醚化和席夫碱反应合成中间体和新颖的具有芳香间隔基Gemini型席夫碱化合物以及相应的单体化合物。通过
对于Riccati方程:dy/dx+ay2=bxm(a,b,m为常数,且ab≠0)(1)给出积充分条件:m=0,-2,-4k/(2k+1),-4k/(2k-1)(k=1,2,…)(2)的一种求法.
针对高声压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sound,HIFU)声场测量难题,提出通过测量组织体模中瞬时温升来描述HIFU声场特征的方法.采用水听器测量声功率为5W的H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甘蔗及土壤中莠灭净与敌草隆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二氯甲烷萃取和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HPLC法测定,方法最小检出量莠灭净为1.2×1
利用半离散的方法将线性森林发展方程中的μ(r)进行离散,得到两个偏微分方程,进一步利用算子半群的理论证明离散后的解是收敛于原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