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以前,买书回家,我习惯撕掉封底的标价贴纸,觉得铜臭味很不干净,玷污了书。有一天晚上读董桥的《绝色》,总是感到有哪里不对劲。一本墨蓝精装、压烫金花。富丽但又淡雅的十六开小书,我翻来翻去,把背后书店贴上的标价摘了,心里才算踏实。
好像每个读书人都能写书话,写自己访书寻书的故事:但这实在是门易进难出的学问,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大家写的东西都很像。不是大家的文字没特色,而是爱书人的心情一样。《绝色》如果换了第二个人来写,多半就会沦为另一个拜书教信徒的见证,感人,可是太多了。
然而,董先生却是借题发挥,几十篇小品谈的虽是英文善本,最后仍不脱董桥散文那旧时明月的本色。明明有无数的价码,明明有那么多书市上买卖的遭遇,但金钱在此,已经不是诱惑和满足诱惑的障碍,而是记忆池塘上悬垂的无钩鱼丝,不为垂钓,只为标记。书是划算,还是昂贵,都不再重要了。
喜书之人好谈“品相”,原来指的是书本的装帧设计和印刷,很物质很技术的一回事。不过,鉴书如鉴人,有诸内而形诸外。所谓品相,到底不离文本;《绝色》模仿旧装古典,换了第二本书,能配得上这般品相吗?
我想起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欧陆掀起现代设计的风潮,现代字体设计的奠基者Jan Tschichoid主张打倒一切文化上的阶级隔阂,要把精美的印刷品从贵族手中解放出来。偏偏新大陆上的美国反其道而行,大批回归古典的手工小作坊雨后春笋般——冒头。在最工业化的年代,在最正面歌颂现代成就的国家,美国爱书人反而保守起来,以精巧贵价的“善本”为尚。一时间,资本新贵纷纷把“这人家里有很多善本”当作美誉,就和我们今天夸一个名媛全身上下都是LV一样。可是我们知道,那《大亨小传》的爵士时代,终结了黑色的大萧条,善本的黄金岁月就跟着过去了。顾客固然大半破了产;更糟的是市面太过臃挤,“too many fine books”,所以善本之善就无从说起了。
现代科技不把书当作书,它只是一堆字,只是内容,印在纸上和显示在手机的显示屏上没有分别。去年亚马逊推出了电子阅读器Kindle,那么我们所知道的书。这种有千年历史的纸制印刷品,是不是快要消亡了呢?其实当年美国善本热的背后,埋的就是这种不安。他们怕大众报刊、唱片和收音机会取代伟大的文学经典,于是要用最精致的品相保存书文化的命脉。所以,或许,很快地;这世界还会再起这股风潮。就让其他人继续看他们的手机小说吧,我们自己印自己的《绝色》。
好像每个读书人都能写书话,写自己访书寻书的故事:但这实在是门易进难出的学问,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大家写的东西都很像。不是大家的文字没特色,而是爱书人的心情一样。《绝色》如果换了第二个人来写,多半就会沦为另一个拜书教信徒的见证,感人,可是太多了。
然而,董先生却是借题发挥,几十篇小品谈的虽是英文善本,最后仍不脱董桥散文那旧时明月的本色。明明有无数的价码,明明有那么多书市上买卖的遭遇,但金钱在此,已经不是诱惑和满足诱惑的障碍,而是记忆池塘上悬垂的无钩鱼丝,不为垂钓,只为标记。书是划算,还是昂贵,都不再重要了。
喜书之人好谈“品相”,原来指的是书本的装帧设计和印刷,很物质很技术的一回事。不过,鉴书如鉴人,有诸内而形诸外。所谓品相,到底不离文本;《绝色》模仿旧装古典,换了第二本书,能配得上这般品相吗?
我想起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欧陆掀起现代设计的风潮,现代字体设计的奠基者Jan Tschichoid主张打倒一切文化上的阶级隔阂,要把精美的印刷品从贵族手中解放出来。偏偏新大陆上的美国反其道而行,大批回归古典的手工小作坊雨后春笋般——冒头。在最工业化的年代,在最正面歌颂现代成就的国家,美国爱书人反而保守起来,以精巧贵价的“善本”为尚。一时间,资本新贵纷纷把“这人家里有很多善本”当作美誉,就和我们今天夸一个名媛全身上下都是LV一样。可是我们知道,那《大亨小传》的爵士时代,终结了黑色的大萧条,善本的黄金岁月就跟着过去了。顾客固然大半破了产;更糟的是市面太过臃挤,“too many fine books”,所以善本之善就无从说起了。
现代科技不把书当作书,它只是一堆字,只是内容,印在纸上和显示在手机的显示屏上没有分别。去年亚马逊推出了电子阅读器Kindle,那么我们所知道的书。这种有千年历史的纸制印刷品,是不是快要消亡了呢?其实当年美国善本热的背后,埋的就是这种不安。他们怕大众报刊、唱片和收音机会取代伟大的文学经典,于是要用最精致的品相保存书文化的命脉。所以,或许,很快地;这世界还会再起这股风潮。就让其他人继续看他们的手机小说吧,我们自己印自己的《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