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以前,买书回家,我习惯撕掉封底的标价贴纸,觉得铜臭味很不干净,玷污了书。有一天晚上读董桥的《绝色》,总是感到有哪里不对劲。一本墨蓝精装、压烫金花。富丽但又淡雅的十六开小书,我翻来翻去,把背后书店贴上的标价摘了,心里才算踏实。
  好像每个读书人都能写书话,写自己访书寻书的故事:但这实在是门易进难出的学问,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大家写的东西都很像。不是大家的文字没特色,而是爱书人的心情一样。《绝色》如果换了第二个人来写,多半就会沦为另一个拜书教信徒的见证,感人,可是太多了。
  然而,董先生却是借题发挥,几十篇小品谈的虽是英文善本,最后仍不脱董桥散文那旧时明月的本色。明明有无数的价码,明明有那么多书市上买卖的遭遇,但金钱在此,已经不是诱惑和满足诱惑的障碍,而是记忆池塘上悬垂的无钩鱼丝,不为垂钓,只为标记。书是划算,还是昂贵,都不再重要了。
  喜书之人好谈“品相”,原来指的是书本的装帧设计和印刷,很物质很技术的一回事。不过,鉴书如鉴人,有诸内而形诸外。所谓品相,到底不离文本;《绝色》模仿旧装古典,换了第二本书,能配得上这般品相吗?
  我想起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欧陆掀起现代设计的风潮,现代字体设计的奠基者Jan Tschichoid主张打倒一切文化上的阶级隔阂,要把精美的印刷品从贵族手中解放出来。偏偏新大陆上的美国反其道而行,大批回归古典的手工小作坊雨后春笋般——冒头。在最工业化的年代,在最正面歌颂现代成就的国家,美国爱书人反而保守起来,以精巧贵价的“善本”为尚。一时间,资本新贵纷纷把“这人家里有很多善本”当作美誉,就和我们今天夸一个名媛全身上下都是LV一样。可是我们知道,那《大亨小传》的爵士时代,终结了黑色的大萧条,善本的黄金岁月就跟着过去了。顾客固然大半破了产;更糟的是市面太过臃挤,“too many fine books”,所以善本之善就无从说起了。
  现代科技不把书当作书,它只是一堆字,只是内容,印在纸上和显示在手机的显示屏上没有分别。去年亚马逊推出了电子阅读器Kindle,那么我们所知道的书。这种有千年历史的纸制印刷品,是不是快要消亡了呢?其实当年美国善本热的背后,埋的就是这种不安。他们怕大众报刊、唱片和收音机会取代伟大的文学经典,于是要用最精致的品相保存书文化的命脉。所以,或许,很快地;这世界还会再起这股风潮。就让其他人继续看他们的手机小说吧,我们自己印自己的《绝色》。
其他文献
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The European Fine ArtFoundation)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在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上发布。此报告由欧洲艺术基金会主导,由著名文化经济学家及艺术品经济学咨询公司创始人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撰稿。该报告对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梳理,也分析了从2007年开始至今全球经济衰退时期艺术品贸易
期刊
旨在为汶川大地震灾区重建筹款的“国宝献汶川”文物捐赠活动已处于始料未及的尴尬中。有评论指出,收藏界普遍指认为有些捐献的“国宝”是“假得离谱”的“赝品”。质疑者同时怀疑鉴定方与捐献者有借慈善活动“洗白”赝品抬高身价之嫌。    事件的缘起    2009年4月,四川省收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伍义江决定,将件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彩“花薰冠架”捐给汶川灾区。  接受捐赠的汶川县表现出应有的谨慎。为稳妥起见,
期刊
汉代印章包括西汉、东汉,是印章史上发展最为巅峰、鼎盛期,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工商应用频繁息息相关,不仅数量繁多、形式多样化,更是文字风格多变、力求美化、内容丰富,构成博太、浑厚、沉实的风貌,加上钮制缤纷,铸造工艺精致,遗留及展示了其辉煌史迹和智慧,诚为后世收藏家、篆刻家所钟情和学习的典范,亦因而滋润和孕育了许多篆刻家成为明清、近代时期的代宗师。南北朝的印章风格粗旷、奔放、粗头乱服,则成为现代
期刊
日本的旧书业,从前是集中在京都,不过随着文化中心逐步转移到了东京,东京的旧书业也取代了京都的江湖地位,尤其是最近这十年来,中国的书贩频繁来往两地,京都本来就有限的古旧书资源日趋枯竭,中国古籍更是凤毛麟角,只有东京还能找到一些中国的善本。  东京的旧书店集中在两个地区,就是早稻田大学的早稻田通和神保町地区,早稻田的旧书店以日本旧籍为主。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浏览了神保町。从我所住的新宿下地铁,几个站就
期刊
葛利普将他的后半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为中国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石。中国最早一批地层古生物学者大都出自葛利普的门下。李四光曾高度评价葛利普:“我国地质,初具雏形,提之携之,赖公有成。”  葛利普又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发起人和会徽设计者之一,他将中国地质学会会徽稍加改动,巧妙地将自己的中文姓氏“葛”置于其中,运用到自己的藏书票中,也体现了他对中国地质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  1921年8月
期刊
“岭南国画名家书画展”俗称“岭南派六人画展”,是战后岭南派主要画家重聚广州的一次联合展览。六位作者的合照是展览难得的图像资料之一。(图1)照片(25cm×19.5cm)裱于厚纸上,衬纸上方有高剑父墨笔上款±蔼先生惠存。剑父敬赠。下方有影中人的墨笔签名盖印。左起依次为,杨善深、高剑父、黎葛民、关山月、赵少昂。影中左二的陈树人签名阙如。照片摄于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门前(即现在文德路81号孙中山文献馆)。
期刊
多瑞丝·杜克,20世纪初期美国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香草公司及杜克电力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杜克的独生女,一出生便背负着“百万美元宝贝”和“世界上最富有的继承人”的称号,过着全国甚至全球关注的生活。但是富有的多瑞丝并没有像其他的富家小姐一样沉溺于上流社会的奢靡生活之中。她倾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慈善事业和艺术收减,建立了资助艺术研究、历史文物保护、医学研究以及预防虐待儿童等多个领域的多瑞丝·杜克慈
期刊
王伯敏先生是我的老师,当初我们相识时,王先生还不到花甲,而今年入耄耋,已经是八十六岁的老人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问陆俨少先生,当下浙江画坛山水画家执牛耳者谁?陆俨少先生脱口而出:“王伯敏”,我读过本《黄宾虹画语录》,知道此书的编者,就是王伯敏先生。所以不久之后,我到南山路的荷花池头,拜见了王伯敏先生。  这次见面,王伯敏先生为我作了示范。我至今还记得他从一个铜墨盒里蘸了一些墨渣,从案头随手拿了
期刊
泰特美术馆10月1日开幕的“波普:物质世界中的艺术”,无疑是近期最为“极端”的展览。手制造了英国年轻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简称YBA)及艺术市场“神话”的泰特美术馆此次不但召集了YBA中极具争议和挑衅性的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翠西·艾敏(Tracey Emin)及莎拉-卢卡斯(Sarah Lueas)作品,并颇有意味地将安迪-沃霍尔(Andy Wa
期刊
李可染慎言,晚年尤口不臧否人物。曾有客问中国当代水墨以谁为最?可染曰:山水首推陆俨少,花鸟则林风眠,人物则关良。以李可染慎重之品性,如此坦诚对当代画家之评价,殊为少见。言词虽简,然可见其艺术观点,颇堪玩味。  美籍华人收藏家曹仲英,现任美国中华艺术基金会主席,收藏中国古书画甚富,于近世黄宾虹尤有癖嗜。凡拍场中黄宾虹精品之作,悉重金收入囊中,朋侪戏称为“扫黄”。  某岁纽约拍卖,曹仲英专程赴会。偶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