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业地区协同、区域集聚及产业升级》书评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f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的阶段,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缓解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与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GDP比重来看,我国服务业都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7日,第五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经济伦理、商业文明与社会和谐”,论坛由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协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董志勇教授、张亚光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王华春副教授分别主持会议。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圳大学、西北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地方政界代表、企业家代表出席并发表演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国内媒
从城镇与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和城市与县城、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及相关国际比较中,我们都可以判定:我国空间城市化已经过快,人口城市化相对滞后严重,二者之间确实呈现了比较严重的非协调发展。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在2030年70%的人口城镇率的目标下,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需增加约11万平方公里。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从地方政府的成本收益角度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推动空间城市化的动力很大,而在人口城市化方面则几乎没有动力。究其根源,则在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和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
2013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和投资增长减速,出口有所改善,经济增长轻微减速,通货膨胀预期受到控制。去产能导致实体经济轻微下滑,生产价格继续负增长,使实体经济的真实利率和融资成本上升,实体经济的价格型货币条件偏紧;另一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继续实施非一致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压低长期利率,日元大幅贬值,使全球经济暴露于更大的利率和汇率风险之下。中外利差扩大,套利资金持续流入,货币发行加快,风险偏好资金流入资产市场而非实体经济,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降低中国出口竞争力。上半年以经济轻微减速
基于《经济学文献期刊》提供的文献综述,本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主要英文经济学期刊的演变历程和趋势做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这些演变包括投稿率和接受率、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篇幅、引用率和期刊排名、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以及作者的年龄结构、性别、合作状况等方方面面。这些介绍和分析对我国经济学学术期刊的发展,特别是对从事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年轻学者了解经济科学的研究和发现进程,掌握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逝世近两年的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的怀念。以北美电视连续剧《24》的主角杰克.鲍尔为引子,我尝试对罗蒂著作中的偶然性和语境作出解释说明。回归人之维度——本文标题的这种表达——是以关涉人类的核心问题,即伦理和政治问题为前提的。对罗蒂来说,人类的政治和伦理维度,被理解为偶然和反基础主义的,这恰可以被文学和文学理论来例证,也就是说,在理查德.罗蒂看来,正是在文学领域中,我们可以最好地理解词语的历史真实与对抗冲突。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30届年会(2013),众多学者各抒己见,学术观点纷呈。学者们围绕“十八大”报告与《资本论》基本原理的发展、《资本论》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特作其评述。
本文提出,在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是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关注了近期宏观调控中的三个重要命题:“稳中有为”、“合理区间”、“中高速增长”,并进行了相关的量化探讨。本文最后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与其守住“下限”,不如把握“中线”。
经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与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协商决定,将于2013年11月22—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纪念张培刚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本次活动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院和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目前,在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许多学者认为应改变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方式,重点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但是,因为各方面理解和解释不一,易造成误解,有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产能已大,供给管理无非想进一步扩大产能,会使供求更失衡。所以,正确理解供给管理的实际含义是消除误解的前提。本文拟从中国宏观经济背景、未来走势、国外供给管理经验及中国供给管理政策的内容等方面分析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问题。
本文应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不可观测成分模型(MS—UC)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率动态,并对通货膨胀惯性是否发生结构变化进行识别与动因解释。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可以由一个具有吸收态的区制转换模型加以刻画;我国通货膨胀率存在两次结构变化,这导致通货膨胀惯性大小呈现区制依赖的特征,但总体上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其主导力量要归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而随机冲击因素对通货膨胀惯性影响正趋于弱化。这些结论对目前中央银行进行的预期管理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