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为实例,根据研究型学院培养目标,从教学方法、授课方式、教学形式考核方法、监控体系与激励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课堂教学模式;从实验教学、实习环节、“第二课堂”建设、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等方面探讨了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研究型学院建设提供参考。
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模式研究型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研究型学院是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本科教学质量直接反映着学校办学水平,反映着培养高水平的人才的能力。农学院作为石河子大学第一批研究型学院,商榷其研究型学院本科生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研究型学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教学模式
研究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模式应根据授课内容与听课对象不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从教学方法、授课方式、教学形式考核方法、监控体系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形成浓厚的研究气氛,建立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1.“研究式素质型”教学方法。研究式教学是基于讨论式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核心和目的都在于它的研究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研素养。研究式教学需要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其中需要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情境,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尤其是团队性研究的指导,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科研团队精神。这种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在发挥研究型大学师资和科研优势的基础上,将会呈现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效果。通过互动式启发性的课堂,引入教师近期科研,以教师对科研的探索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领域的求知心。这种以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将会促进课堂教学与科研探索共同提高,使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发展前景广阔和谐。
2.“平台式跳跃型”授课方式。平台式跳跃型授课方式是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最佳方法,每门课程基本理论教师讲透,而对于一些技术和方法,在理论平台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跳跃方式,给学生留下空间和问题,由学生通过讨论、文献和实验等途径,得到结果和结论,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这种学习方式督促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多形式互动型”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目的是让学者愉悦地接受知识,但每天6~11节灌输式教学形式,学生势必产生疲劳与厌倦,结果出现“老师累的要死,学生烦的要死,效果差的要死”的局面。所以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形式的互动交流”的转化事在必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采用提问、主题发言、学生点评、学生主讲部分章节、辩论赛、找问题、改错误等形式开展互动教学。其目的是活跃课题气氛,增加学生上课主导地位,提高学习效率。
4.考核制度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打破传统的以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为目的闭卷,采用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以及操作性考核等形式,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考核。
5.课堂教学监控机制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创建研究型学院,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诸如,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建立教学咨询委员会;坚持学生信息员制度;坚持课堂教学秩序检查;堅持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和本科教学工作研讨会;坚持新老教师之间传帮带;坚持教学岗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专家讲座、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
6.激励机制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通过政策引导教师承担教改项目,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达到科研促教学的目的;鼓励专家教授积极为本科生开展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二、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和能力是高水平人才具备的两方面,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借助于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育过程,学生不但认识所要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灵感,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专业知识的提升。因此,探索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内容。传统的验证型实验已不利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实施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如构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各实验中心、实验室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并将其作为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自行选择试验方法,确定实验步骤,选配实验装置,观测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独立写出实验报告等。
2.实习环节。针对现行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现象,有必要对传统的实习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以集中为主、学生自主分散实习为辅的灵活生产实习模式;根据学生未来毕业去向,选择去农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多种实习场所;鼓励教师结合生产实际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毕业论文内容应该贴近生产。
3.“第二课堂”建设。抓住重大事件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以“主题”研究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逐步将“第二课堂”的“主题”研究型学习渗透到“第一课堂”之中。通过制定活动计划、选择研究方案,在科技活动中,让学生实地研究,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学院把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举行丰富多彩的各类学术和文化活动;通过定期举办课外科技活动,扩大辐射面和影响,使课外科技活动真正意义上做到“学院搭台、专业导演、学生唱戏”。
4.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为顺应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增强本科生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有必要开展系统的、完整的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如每年由专家教授提出一些适合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研究项目,通过双向选择,建立由教师指导学生为主的项目研究团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大二进入重点实验室参与感兴趣科研项目,通过2年的历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接受科学研究的锻炼和学术氛围的熏陶;根据重点实验室需要,选拔优秀本科生做科研助手,协助开展科研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等工作,由学校按勤工助学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童蕊,胥青山.美国研究型学院运行机制的启示.高等理科教育,2009,85(3):62-66.
[2]金银来.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思考.临沂大学学报,2011,33(1):30-32.
[3]张文军,董双林.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初步思考与建议[J].科学中国人,2004,(4):10-12.
[4]乔建永.构建“创新教学环节”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中国高等教育,2012,(9):30-32.
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模式研究型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研究型学院是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本科教学质量直接反映着学校办学水平,反映着培养高水平的人才的能力。农学院作为石河子大学第一批研究型学院,商榷其研究型学院本科生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研究型学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教学模式
研究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模式应根据授课内容与听课对象不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从教学方法、授课方式、教学形式考核方法、监控体系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形成浓厚的研究气氛,建立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1.“研究式素质型”教学方法。研究式教学是基于讨论式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核心和目的都在于它的研究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研素养。研究式教学需要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其中需要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情境,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尤其是团队性研究的指导,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科研团队精神。这种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在发挥研究型大学师资和科研优势的基础上,将会呈现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效果。通过互动式启发性的课堂,引入教师近期科研,以教师对科研的探索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领域的求知心。这种以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将会促进课堂教学与科研探索共同提高,使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发展前景广阔和谐。
2.“平台式跳跃型”授课方式。平台式跳跃型授课方式是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最佳方法,每门课程基本理论教师讲透,而对于一些技术和方法,在理论平台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跳跃方式,给学生留下空间和问题,由学生通过讨论、文献和实验等途径,得到结果和结论,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这种学习方式督促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多形式互动型”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目的是让学者愉悦地接受知识,但每天6~11节灌输式教学形式,学生势必产生疲劳与厌倦,结果出现“老师累的要死,学生烦的要死,效果差的要死”的局面。所以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形式的互动交流”的转化事在必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采用提问、主题发言、学生点评、学生主讲部分章节、辩论赛、找问题、改错误等形式开展互动教学。其目的是活跃课题气氛,增加学生上课主导地位,提高学习效率。
4.考核制度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打破传统的以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为目的闭卷,采用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以及操作性考核等形式,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考核。
5.课堂教学监控机制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创建研究型学院,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诸如,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建立教学咨询委员会;坚持学生信息员制度;坚持课堂教学秩序检查;堅持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和本科教学工作研讨会;坚持新老教师之间传帮带;坚持教学岗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专家讲座、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
6.激励机制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通过政策引导教师承担教改项目,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达到科研促教学的目的;鼓励专家教授积极为本科生开展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二、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和能力是高水平人才具备的两方面,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借助于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育过程,学生不但认识所要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灵感,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专业知识的提升。因此,探索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内容。传统的验证型实验已不利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实施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如构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各实验中心、实验室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并将其作为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自行选择试验方法,确定实验步骤,选配实验装置,观测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独立写出实验报告等。
2.实习环节。针对现行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现象,有必要对传统的实习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以集中为主、学生自主分散实习为辅的灵活生产实习模式;根据学生未来毕业去向,选择去农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多种实习场所;鼓励教师结合生产实际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毕业论文内容应该贴近生产。
3.“第二课堂”建设。抓住重大事件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以“主题”研究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逐步将“第二课堂”的“主题”研究型学习渗透到“第一课堂”之中。通过制定活动计划、选择研究方案,在科技活动中,让学生实地研究,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学院把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举行丰富多彩的各类学术和文化活动;通过定期举办课外科技活动,扩大辐射面和影响,使课外科技活动真正意义上做到“学院搭台、专业导演、学生唱戏”。
4.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为顺应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增强本科生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有必要开展系统的、完整的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如每年由专家教授提出一些适合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研究项目,通过双向选择,建立由教师指导学生为主的项目研究团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大二进入重点实验室参与感兴趣科研项目,通过2年的历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接受科学研究的锻炼和学术氛围的熏陶;根据重点实验室需要,选拔优秀本科生做科研助手,协助开展科研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等工作,由学校按勤工助学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童蕊,胥青山.美国研究型学院运行机制的启示.高等理科教育,2009,85(3):62-66.
[2]金银来.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思考.临沂大学学报,2011,33(1):30-32.
[3]张文军,董双林.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初步思考与建议[J].科学中国人,2004,(4):10-12.
[4]乔建永.构建“创新教学环节”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中国高等教育,2012,(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