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乃江南“猫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莲涛(1901—1994)诞辰一百十五周年纪念,爰以斯文怀之。
送来一幅猫蝶图,形态逼真见功夫。
猫痴自有痴魔术,每餐吃饭几唤呼。
此为上海南汇百岁书法家苏局仙老人,为答谢“江南猫王”陈莲涛绘赠《猫蝶(谐音耄耋)图》而回奉的一首生动的小诗。在中国画坛上,有三位精绘动物的名家:第一位是“虎王”张善孖,第二位是“猴王”朱文侯,第三位便是“猫王”陈莲涛了。
陈莲涛早年师从丹青名家,并与江寒汀、王福庵等过往甚密,于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一不精。新中国建立后,他的画品在全国美展中多次展出,蜚声宇内,最负盛誉的是猫,千姿百态,无不活泼可爱,呼之欲出,难怪苏局老要“每餐吃饭几唤呼”了……
艺以爱成,业以痴精
陈莲涛,号“海石翁”,1901年春生于宁波鄞县一户书香人家,属牛。父亲业商,却爱收藏名家书画,每得佳品,辄陶醉其中,时或兴至,便泼墨挥毫。莲涛因受家风熏陶,自幼就爱上了书画艺术。十七岁离乡来沪,入诚源绸布庄学徒。布庄左近有家“怡春堂书画店”,佳作琳琅,常引得陈莲涛如痴如醉。一次他在店里看到一幅佛像,法相庄严,不禁心驰神往,伫立像前,久赏不去。此画之作者、怡春堂主人高禅舫见情深为感动,遂以此像相赠,并收莲涛为弟子。陈莲涛的画艺自此大见长进,后结识吴昌硕、王一亭诸名家,又先后与蜀人张善孖、张大千昆仲为邻,并时相过从,切磋画艺,因受“虎痴”影响,一度酷嗜画虎,并以绘虎成名,被誉为“虎道人”。一日忽有悟:欲有所成,当另辟蹊径,踏着他人足迹亦步亦趋,将永不能形成自己独特之风格。因感念自己素性爱猫,何不转而画猫?又从苏东坡《文与可画竹论》“画竹必先得我竹于胸中”一语获得启示,深明“若要画出形神兼妙的‘狸奴’(猫),必先胸中有猫”之真理,遂在其画室“师竹斋”(斋名为沙孟海九十二岁时所书)中饲养大小各色狸奴十余品:不但有中国南北方金丝猫、真海豹黑猫、梅花踏雪猫、金床银被猫,还有英国狮子猫、波斯鸳鸯眼白猫……陈莲涛几乎终日与猫为侣,仔细观察群猫追逐嬉戏、起卧亲昵诸状。
一次将进餐时,陈莲涛被一只“鸳鸯眼”玩耍之趣态所吸引,竟然“迷而忘餐”,全神贯注地画起“即景图”来,两只狡黠的“梅花豹”见有机可乘,便悄悄地跃上饭桌,毫不客气地吃得一片狼藉。陈莲涛的一位好友忍俊不禁,遂送了他一个雅号:“猫痴”。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艺以爱成,业以痴精”,用在陈莲涛身上,可谓确切之至。由于爱猫成痴,所以他对猫的一切,从外在的猫形到内在的猫性,均能察细知微。陈莲涛曾将自己的心得,归纳成几句精简的话:“幼猫喜戏孕猫迟,产猫易怒老猫慈。前足六掌藏五爪,后脚四掌各一爪。眼形或圆或三角,亦有丹凤神奕奕。”就这样不断琢磨,反复研习,其所绘之猫,遂得形神妙肖,栩栩如生,尤其是笔下的猫眼:似嗔,似喜,如惊,如媚,若怨,若诉,无不惟妙惟肖,惹人喜爱。他的好友梅兰芳、姜妙香,以及上海市陈毅老市长、企业名家荣毅仁等均十分欣赏,并藏有他的猫画精品。
石沉大海,卷土重来
十年浩劫,“造反派”诬说:陈莲涛画猫是“别有用心”,非法予以“专政”、批斗、抄家、焚书、烧画,无所不用其极。老人家数十年珍藏的历代名画,包括:唐伯虎、石涛、郑板桥、吴昌硕、张大千等人的墨宝以及他自己数以万计的画作,均毁于一旦。一家老少被扫地出门,离开北京西路的旧居,迁往凤阳路一条狭窄的陋巷内一间十二平方的斗室。猫,无法再养,只得忍痛割爱,分赠邻人。但其从艺之心“且益坚”,借自天窗投射到室内一张小方桌上的光亮,继续挥笔作画,并悉心授徒。因为祸从“猫”起,既不能见危忘义,与祸源划清界限,又不愿明哲保身,苟全性命于乱世,于是只能转入地下,在密室偷画的猫图上,隐“莲涛”之名而改署“海石”,取意于“石沉大海,永不露面”。直至四凶覆灭,玉宇澄清,应聘出任上海文史馆馆员,才得以真名实姓卷土重来,并以数十春秋所积之精华,自编《百猫图》《百猫百卉图》与《莲涛画辑》三卷面世。
《双猫》逢伯乐,知我有邓公
甲子1984年,一向爱猫的邓小平,欣悉“猫王”无恙,并时有佳作见诸报端,遂托沪上一老同志了解上海国画院这位创始人的近情,并请代致慰问之意。陈莲涛闻之,心潮澎湃,夜不能寐,乃精心构思,画《双猫图》以献:其一雪体红爪,身健毛柔;另一色乌似墨,玄中透亮。两猫白前黑后,屏息潜行,若有所窥伺者。图的右上方,是两行凝重苍劲的题句:“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落款处写着:“小平同志教正 八四老人陈莲涛敬赠”。邓公得画,笑逐颜开。女儿邓林亦精丹青,雅爱斯画,多次恳求父亲割爱,小平均予婉辞。消息传来,莲涛惊喜若狂,无限振奋地说:“知我者邓公也。布衣得是,此生之愿足矣。今后唯有力攀绘艺高峰,以不负邓公雅望。”遂另作一幅情趣盎然的《小花猫》,赠予邓林,俾了此画缘。
戊辰1988年,美国前总统里根访华,来邓家做客,见《双猫图》,爱而索之。为了发展中美两国友好关系,邓小平遂慨然以此画转赠里根。就这样,陈莲涛的画品继《五子登科》(为纽约博物馆珍藏)之后,再度飞洋过海,饮誉国外。为此,加拿大温哥华中文《大汉公报》曾刊登一诗云:“大风堂虎痴,师竹斋猫癫。邓公今伯乐,丹青老益坚”。
佛像一帧高雄去,巨款百万台湾来
陈莲涛居士画品高,人品亦高,桑梓之情甚浓,有一回得悉鄞县水灾,立即选出自作珍品五十幅,送宁波市展览义卖,得金数万,悉充赈灾之用。待人又极为热诚,因之得以广结善缘。往年曾应奉化雪窦寺光德和尚和上海龙华古寺明旸法师之请,精绘“布袋和尚”弥勒佛像多幅。笔者有缘,曾亲赏老人笔下的法相,但见“欢喜佛”慈眉善目,大腹能容,双耳垂肩,笑口大开,令观者神舒意畅。幅间还有题赞:“坐也自在,卧也自在,行也自在,何等自在”。一台湾女施主,一见便爱,愿捐款百万元重修雪窦寺弥勒佛殿,条件是光德大师同意她将此弥勒佛像请回高雄,以便朝夕礼拜。为此,光德方丈特写信给陈莲涛以表谢忱云:“朽衲无以报答,唯朝夕焚香,祝祷您老增福延寿,长命百岁!” 石沉大海心不变
“师竹斋”小福乐多。陈莲涛老人九十高龄时,仍身心笔三健,热情好客的脾性亦一如壮年。廿六年前的庚午1990年一个日丽风和的星期天下午,笔者在黄浦区中心医院推拿科董家麟中医师偕同下,来到老人新疆路新居拜访。师竹斋虽只十五平方,却却明窗净几,纤尘不染,书画盈壁,精雅绝俗。莲翁欣告:“前不久,在侄孙女陪同下,回过一次宁波,重访了雪窦古寺,并登上了北仑港千万吨级大码头,眺望了滔滔东海。故乡的发展,让我乐而忘归!”谈到当年的坎坷情景时,老人说:“我这个‘海石翁’,过去的解释是石沉大海,而今日的解释却应是‘海枯石烂不变从艺之心’了!”老人兴致很高地向来客展示了他珍藏于“上海档案馆”中二十八幅猫画的彩照后,又引我们来到他那敞亮雅洁的卧室,并指着嵌在镜框里的两个劲拔有力的大字“福寿”。近前细赏,原来是高龄一百又十岁的苏局仙寿星,书赠九十岁的莲涛老弟的墨宝。笔者一边赞赏,一边默思:我国民间历来有“为善之人多福多寿”的祷语,而今天,却已成为日益明显的现实主义的写照了。信然。
与冰心、赵朴初的猫缘
陈莲涛素仰冰心(原名谢婉莹)大姐与赵朴初居士的人品与文品,遂于辛未1991年夏,巧绘《猫蝶图》二幅,趁笔者杏坛赋退之后晋京探望这两位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便,面赠两位文化名士,谨表其悾悾祝嘏之情。
访晤冰心老人那天上午,煦阳明丽,笔者步入寂静雅洁的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校园,顿觉心神为之一爽。心中暗忖,一向喜爱阳光的冰心老人今儿的心情定然十分舒畅,她那窗台上的向阳花,也一定愉快地全开了,老人心爱的大白猫“咪咪”也许正伏在书桌的右角,静静地看着老人在素笺上写些什么……
果然,当笔者在老人外孙的引导下,步入冰心的书斋兼卧室时,只见九一高龄的老人正祥和地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面,一缕阳光透过南窗,映着老人清秀白皙又漾着淡淡微笑的脸。冰心请笔者这年逾花甲的后生落座于书桌的右侧。正欢叙间,那只“十分好客”的“咪咪”突然跳上书桌,趴在我们中间“凑趣儿”来了。老人说:“‘咪咪’是小女儿吴青从好友宋蜀华、黄浦的家中抱来的,出生于1984年2月4日,快七岁了。”笔者摸了摸“咪咪”柔软的脊背,它回过头来,眯着眼,亲热地看着笔者这位陌生的客人。“咪咪”一身雪白的长毛,背上有二处黑点,拖一条可爱的黑尾巴。冰心戏称之为“鞭打绣球”,而一样爱猫的夏衍,却为它起了个“挂印拖枪”的雅号:背上的黑点是“印”,黑尾巴是“枪”。又有来客说:“咪咪的形象毛色,应该唤作‘雪中送炭’。”画猫圣手陈莲涛亦说此名甚好。也许“海石翁”早知冰心特爱白猫,故而绘赠老作家的也是“白猫”,而且也“拖了一条黑尾巴”,不过猫眼却是“蓝色的”,有异于“咪咪”的“黄眼睛”。冰心老人展幅细赏,但见画上“白猫仰首与彩蝶嬉戏”,顿觉春意盎然,爱不释手,连声赞好,并说要亲自写信,致谢“猫王”。又让吴青从书架上取来她的译作《先知·沙与沫》(黎巴嫩·纪伯伦著)一卷,签赠与笔者,并偕笔者这个“忘年交”合影留念,可爱的“咪咪”自然亦在“画面”之中了。
仅隔五天,陈莲涛即喜得冰心的亲笔短札云:“莲涛先生:蒙赐猫蝶图一幅,栩栩如生,十分感谢。当即裱出悬挂。耑此鸣谢!并颂安康!冰心拜上,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之后不久,冰心又以毛笔端书“春常在”直条一小幅,寄赠“猫王”。莲翁得书,心花怒放,但见其语情意拳拳,亦蕴含着丹心未老的冰心先生所执著追求的人生境界;其书苍劲刚韧,可谓字如其人,个性灼灼。
赵朴初诗书酬“猫痴”
1991年7月28日,一清早,笔者披着蒙蒙雨丝,前往京华东羢线胡同朴老寓所。许是三生有缘,那天适值星期天,朴老正在他那“无尽意斋”中,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李家振先生言事。当他展阅了笔者递上那封陈邦炎编审(朴老夫人陈邦织胞弟)的亲笔介绍信后,遂即出斋,立于绿树掩映的阶前热情迎客。朴老当时已八十五岁(属羊)高龄,却仍然身心双健,步履劲捷,神清气爽,容颜白皙,貌慈祥如菩萨低眉,谈风健而气韵十足。笔者将九十岁的陈莲涛居士精绘的《猫蝶图》一幅呈上,朴老展画细赏,不觉连声笑赞:“画得好,画得好,九十岁的人了,真不容易啊!”当朴老闻悉海石翁亦为佛门居士时,不觉心有灵犀,倍感亲切……
时近正午,因朴老下午还有外事活动,笔者遂起身握别,朴老嘱两天后来“取字”。两天后,朴老秘书交笔者“墨宝”两件:赠笔者的是王安石的《归依赞》等两小幅,另即“奉酬”莲涛居士的一首五言古诗:
九十有童心,犹耽猫蝶戏。丹青拜嘉惠,挂壁增春气。平等视冤亲,待登欢喜地。号痴良非痴,画中无尽意。
其书劲秀超逸,别具神韵,字里行间的佛学禅意,只能略悟几分……
时光荏苒,一晃廿多年过去,海石翁与赵朴初(1901-2000)已先后羽化登仙。秋夜,于柔暖的台灯下,品尝一代诗词曲联书法大家朴老的墨迹,仿佛又添感悟。正是:
当年欢晤笑朗朗,今夕音容两渺茫。
辛余翰墨情缘在,慈心禅意永留香!
薪传“关门弟子”刘鹤
甲戌1994年金秋,江苏泰州举行为期三天的“纪念梅兰芳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除演出《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名剧外,梅兰芳生前画友、已故的“江南猫王”陈莲涛的“关门弟子”、年方十三岁的泰州少年刘鹤耗时八天的力作《百猫图》,亦在纪念活动中展出,赢得各方人士的热情点赞……
送来一幅猫蝶图,形态逼真见功夫。
猫痴自有痴魔术,每餐吃饭几唤呼。
此为上海南汇百岁书法家苏局仙老人,为答谢“江南猫王”陈莲涛绘赠《猫蝶(谐音耄耋)图》而回奉的一首生动的小诗。在中国画坛上,有三位精绘动物的名家:第一位是“虎王”张善孖,第二位是“猴王”朱文侯,第三位便是“猫王”陈莲涛了。
陈莲涛早年师从丹青名家,并与江寒汀、王福庵等过往甚密,于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一不精。新中国建立后,他的画品在全国美展中多次展出,蜚声宇内,最负盛誉的是猫,千姿百态,无不活泼可爱,呼之欲出,难怪苏局老要“每餐吃饭几唤呼”了……
艺以爱成,业以痴精
陈莲涛,号“海石翁”,1901年春生于宁波鄞县一户书香人家,属牛。父亲业商,却爱收藏名家书画,每得佳品,辄陶醉其中,时或兴至,便泼墨挥毫。莲涛因受家风熏陶,自幼就爱上了书画艺术。十七岁离乡来沪,入诚源绸布庄学徒。布庄左近有家“怡春堂书画店”,佳作琳琅,常引得陈莲涛如痴如醉。一次他在店里看到一幅佛像,法相庄严,不禁心驰神往,伫立像前,久赏不去。此画之作者、怡春堂主人高禅舫见情深为感动,遂以此像相赠,并收莲涛为弟子。陈莲涛的画艺自此大见长进,后结识吴昌硕、王一亭诸名家,又先后与蜀人张善孖、张大千昆仲为邻,并时相过从,切磋画艺,因受“虎痴”影响,一度酷嗜画虎,并以绘虎成名,被誉为“虎道人”。一日忽有悟:欲有所成,当另辟蹊径,踏着他人足迹亦步亦趋,将永不能形成自己独特之风格。因感念自己素性爱猫,何不转而画猫?又从苏东坡《文与可画竹论》“画竹必先得我竹于胸中”一语获得启示,深明“若要画出形神兼妙的‘狸奴’(猫),必先胸中有猫”之真理,遂在其画室“师竹斋”(斋名为沙孟海九十二岁时所书)中饲养大小各色狸奴十余品:不但有中国南北方金丝猫、真海豹黑猫、梅花踏雪猫、金床银被猫,还有英国狮子猫、波斯鸳鸯眼白猫……陈莲涛几乎终日与猫为侣,仔细观察群猫追逐嬉戏、起卧亲昵诸状。
一次将进餐时,陈莲涛被一只“鸳鸯眼”玩耍之趣态所吸引,竟然“迷而忘餐”,全神贯注地画起“即景图”来,两只狡黠的“梅花豹”见有机可乘,便悄悄地跃上饭桌,毫不客气地吃得一片狼藉。陈莲涛的一位好友忍俊不禁,遂送了他一个雅号:“猫痴”。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艺以爱成,业以痴精”,用在陈莲涛身上,可谓确切之至。由于爱猫成痴,所以他对猫的一切,从外在的猫形到内在的猫性,均能察细知微。陈莲涛曾将自己的心得,归纳成几句精简的话:“幼猫喜戏孕猫迟,产猫易怒老猫慈。前足六掌藏五爪,后脚四掌各一爪。眼形或圆或三角,亦有丹凤神奕奕。”就这样不断琢磨,反复研习,其所绘之猫,遂得形神妙肖,栩栩如生,尤其是笔下的猫眼:似嗔,似喜,如惊,如媚,若怨,若诉,无不惟妙惟肖,惹人喜爱。他的好友梅兰芳、姜妙香,以及上海市陈毅老市长、企业名家荣毅仁等均十分欣赏,并藏有他的猫画精品。
石沉大海,卷土重来
十年浩劫,“造反派”诬说:陈莲涛画猫是“别有用心”,非法予以“专政”、批斗、抄家、焚书、烧画,无所不用其极。老人家数十年珍藏的历代名画,包括:唐伯虎、石涛、郑板桥、吴昌硕、张大千等人的墨宝以及他自己数以万计的画作,均毁于一旦。一家老少被扫地出门,离开北京西路的旧居,迁往凤阳路一条狭窄的陋巷内一间十二平方的斗室。猫,无法再养,只得忍痛割爱,分赠邻人。但其从艺之心“且益坚”,借自天窗投射到室内一张小方桌上的光亮,继续挥笔作画,并悉心授徒。因为祸从“猫”起,既不能见危忘义,与祸源划清界限,又不愿明哲保身,苟全性命于乱世,于是只能转入地下,在密室偷画的猫图上,隐“莲涛”之名而改署“海石”,取意于“石沉大海,永不露面”。直至四凶覆灭,玉宇澄清,应聘出任上海文史馆馆员,才得以真名实姓卷土重来,并以数十春秋所积之精华,自编《百猫图》《百猫百卉图》与《莲涛画辑》三卷面世。
《双猫》逢伯乐,知我有邓公
甲子1984年,一向爱猫的邓小平,欣悉“猫王”无恙,并时有佳作见诸报端,遂托沪上一老同志了解上海国画院这位创始人的近情,并请代致慰问之意。陈莲涛闻之,心潮澎湃,夜不能寐,乃精心构思,画《双猫图》以献:其一雪体红爪,身健毛柔;另一色乌似墨,玄中透亮。两猫白前黑后,屏息潜行,若有所窥伺者。图的右上方,是两行凝重苍劲的题句:“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落款处写着:“小平同志教正 八四老人陈莲涛敬赠”。邓公得画,笑逐颜开。女儿邓林亦精丹青,雅爱斯画,多次恳求父亲割爱,小平均予婉辞。消息传来,莲涛惊喜若狂,无限振奋地说:“知我者邓公也。布衣得是,此生之愿足矣。今后唯有力攀绘艺高峰,以不负邓公雅望。”遂另作一幅情趣盎然的《小花猫》,赠予邓林,俾了此画缘。
戊辰1988年,美国前总统里根访华,来邓家做客,见《双猫图》,爱而索之。为了发展中美两国友好关系,邓小平遂慨然以此画转赠里根。就这样,陈莲涛的画品继《五子登科》(为纽约博物馆珍藏)之后,再度飞洋过海,饮誉国外。为此,加拿大温哥华中文《大汉公报》曾刊登一诗云:“大风堂虎痴,师竹斋猫癫。邓公今伯乐,丹青老益坚”。
佛像一帧高雄去,巨款百万台湾来
陈莲涛居士画品高,人品亦高,桑梓之情甚浓,有一回得悉鄞县水灾,立即选出自作珍品五十幅,送宁波市展览义卖,得金数万,悉充赈灾之用。待人又极为热诚,因之得以广结善缘。往年曾应奉化雪窦寺光德和尚和上海龙华古寺明旸法师之请,精绘“布袋和尚”弥勒佛像多幅。笔者有缘,曾亲赏老人笔下的法相,但见“欢喜佛”慈眉善目,大腹能容,双耳垂肩,笑口大开,令观者神舒意畅。幅间还有题赞:“坐也自在,卧也自在,行也自在,何等自在”。一台湾女施主,一见便爱,愿捐款百万元重修雪窦寺弥勒佛殿,条件是光德大师同意她将此弥勒佛像请回高雄,以便朝夕礼拜。为此,光德方丈特写信给陈莲涛以表谢忱云:“朽衲无以报答,唯朝夕焚香,祝祷您老增福延寿,长命百岁!” 石沉大海心不变
“师竹斋”小福乐多。陈莲涛老人九十高龄时,仍身心笔三健,热情好客的脾性亦一如壮年。廿六年前的庚午1990年一个日丽风和的星期天下午,笔者在黄浦区中心医院推拿科董家麟中医师偕同下,来到老人新疆路新居拜访。师竹斋虽只十五平方,却却明窗净几,纤尘不染,书画盈壁,精雅绝俗。莲翁欣告:“前不久,在侄孙女陪同下,回过一次宁波,重访了雪窦古寺,并登上了北仑港千万吨级大码头,眺望了滔滔东海。故乡的发展,让我乐而忘归!”谈到当年的坎坷情景时,老人说:“我这个‘海石翁’,过去的解释是石沉大海,而今日的解释却应是‘海枯石烂不变从艺之心’了!”老人兴致很高地向来客展示了他珍藏于“上海档案馆”中二十八幅猫画的彩照后,又引我们来到他那敞亮雅洁的卧室,并指着嵌在镜框里的两个劲拔有力的大字“福寿”。近前细赏,原来是高龄一百又十岁的苏局仙寿星,书赠九十岁的莲涛老弟的墨宝。笔者一边赞赏,一边默思:我国民间历来有“为善之人多福多寿”的祷语,而今天,却已成为日益明显的现实主义的写照了。信然。
与冰心、赵朴初的猫缘
陈莲涛素仰冰心(原名谢婉莹)大姐与赵朴初居士的人品与文品,遂于辛未1991年夏,巧绘《猫蝶图》二幅,趁笔者杏坛赋退之后晋京探望这两位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便,面赠两位文化名士,谨表其悾悾祝嘏之情。
访晤冰心老人那天上午,煦阳明丽,笔者步入寂静雅洁的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校园,顿觉心神为之一爽。心中暗忖,一向喜爱阳光的冰心老人今儿的心情定然十分舒畅,她那窗台上的向阳花,也一定愉快地全开了,老人心爱的大白猫“咪咪”也许正伏在书桌的右角,静静地看着老人在素笺上写些什么……
果然,当笔者在老人外孙的引导下,步入冰心的书斋兼卧室时,只见九一高龄的老人正祥和地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面,一缕阳光透过南窗,映着老人清秀白皙又漾着淡淡微笑的脸。冰心请笔者这年逾花甲的后生落座于书桌的右侧。正欢叙间,那只“十分好客”的“咪咪”突然跳上书桌,趴在我们中间“凑趣儿”来了。老人说:“‘咪咪’是小女儿吴青从好友宋蜀华、黄浦的家中抱来的,出生于1984年2月4日,快七岁了。”笔者摸了摸“咪咪”柔软的脊背,它回过头来,眯着眼,亲热地看着笔者这位陌生的客人。“咪咪”一身雪白的长毛,背上有二处黑点,拖一条可爱的黑尾巴。冰心戏称之为“鞭打绣球”,而一样爱猫的夏衍,却为它起了个“挂印拖枪”的雅号:背上的黑点是“印”,黑尾巴是“枪”。又有来客说:“咪咪的形象毛色,应该唤作‘雪中送炭’。”画猫圣手陈莲涛亦说此名甚好。也许“海石翁”早知冰心特爱白猫,故而绘赠老作家的也是“白猫”,而且也“拖了一条黑尾巴”,不过猫眼却是“蓝色的”,有异于“咪咪”的“黄眼睛”。冰心老人展幅细赏,但见画上“白猫仰首与彩蝶嬉戏”,顿觉春意盎然,爱不释手,连声赞好,并说要亲自写信,致谢“猫王”。又让吴青从书架上取来她的译作《先知·沙与沫》(黎巴嫩·纪伯伦著)一卷,签赠与笔者,并偕笔者这个“忘年交”合影留念,可爱的“咪咪”自然亦在“画面”之中了。
仅隔五天,陈莲涛即喜得冰心的亲笔短札云:“莲涛先生:蒙赐猫蝶图一幅,栩栩如生,十分感谢。当即裱出悬挂。耑此鸣谢!并颂安康!冰心拜上,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之后不久,冰心又以毛笔端书“春常在”直条一小幅,寄赠“猫王”。莲翁得书,心花怒放,但见其语情意拳拳,亦蕴含着丹心未老的冰心先生所执著追求的人生境界;其书苍劲刚韧,可谓字如其人,个性灼灼。
赵朴初诗书酬“猫痴”
1991年7月28日,一清早,笔者披着蒙蒙雨丝,前往京华东羢线胡同朴老寓所。许是三生有缘,那天适值星期天,朴老正在他那“无尽意斋”中,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李家振先生言事。当他展阅了笔者递上那封陈邦炎编审(朴老夫人陈邦织胞弟)的亲笔介绍信后,遂即出斋,立于绿树掩映的阶前热情迎客。朴老当时已八十五岁(属羊)高龄,却仍然身心双健,步履劲捷,神清气爽,容颜白皙,貌慈祥如菩萨低眉,谈风健而气韵十足。笔者将九十岁的陈莲涛居士精绘的《猫蝶图》一幅呈上,朴老展画细赏,不觉连声笑赞:“画得好,画得好,九十岁的人了,真不容易啊!”当朴老闻悉海石翁亦为佛门居士时,不觉心有灵犀,倍感亲切……
时近正午,因朴老下午还有外事活动,笔者遂起身握别,朴老嘱两天后来“取字”。两天后,朴老秘书交笔者“墨宝”两件:赠笔者的是王安石的《归依赞》等两小幅,另即“奉酬”莲涛居士的一首五言古诗:
九十有童心,犹耽猫蝶戏。丹青拜嘉惠,挂壁增春气。平等视冤亲,待登欢喜地。号痴良非痴,画中无尽意。
其书劲秀超逸,别具神韵,字里行间的佛学禅意,只能略悟几分……
时光荏苒,一晃廿多年过去,海石翁与赵朴初(1901-2000)已先后羽化登仙。秋夜,于柔暖的台灯下,品尝一代诗词曲联书法大家朴老的墨迹,仿佛又添感悟。正是:
当年欢晤笑朗朗,今夕音容两渺茫。
辛余翰墨情缘在,慈心禅意永留香!
薪传“关门弟子”刘鹤
甲戌1994年金秋,江苏泰州举行为期三天的“纪念梅兰芳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除演出《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名剧外,梅兰芳生前画友、已故的“江南猫王”陈莲涛的“关门弟子”、年方十三岁的泰州少年刘鹤耗时八天的力作《百猫图》,亦在纪念活动中展出,赢得各方人士的热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