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米酒都是用糯米酿制的,其他种类的米能否酿成米酒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搜寻到制作米酒的方法,并尝试用不同的米酿制出不同的米酒。
一、研究过程
拟定关于米酒的四个问题做成调查表,分给一百名同学调查。根据结果及小组讨论,我们决定将实验变量设为糯米、黄米、黑米、白米和红米,并在超市和菜市场采集到实验所需材料,制定了米酒感官评定方法。
二、研究内容
1.取等量的五种米,洗净并放入水中浸泡半天,然后放入蒸锅中蒸熟。再将米凉至不烫手。
2.铲出一些米饭到用来发米的容器里,将碾成粉的酒曲均匀洒在米饭上,再铲出一些米饭,平铺在酒曲粉上,再铺上一层酒曲粉……按照这样一层米饭一层酒曲铺上。
3.分别加等量冷开水,将容器瓶口封严,置于适宜温度下。
4.每天定时记录实验现象,一个星期后,观察是否酿成米酒。
5.确定米酒酿成后,取出并煮沸,待冷却后,进行米酒感官评定。
三、发酵过程
第一天5种米均无反应;第二天,黄米产生少量气泡,糯米和白米产生较大气泡,红米产生微量气泡,黑米产生小颗气泡;第三天,各瓶子中的气泡都有所增加,密封瓶口的塑料薄膜开始膨胀;第四天,瓶子底部出现酒渣,米酒发酵现象明显,水分开始增加;第五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酒香,米粒开始下沉。
四、实验结果
白米米酒有较浓酒香,但口感较涩;黑米米
酒酒味较淡,口感微麻;糯米米酒酒味浓厚,口感最好;红米米酒酒味甘醇,口感较好;黄米米酒有浓浓的酒味,味微酸。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五种米都能酿成米酒,但用糯米酿成的米酒口感、光泽度最好。即米酒的制作材料不一定要用糯米,其他种类的米也可酿成米酒。如黄米能酿出淡黄色的米酒;黑米能酿出紫红色的米酒;糯米能酿出较为清澈的米酒;白米能酿出较为浑浊的乳白色米酒;红米则酿出了白色的米酒。
从实验结果看来,原本设想红米能酿出红色的米酒,而实验过后,红米所酿出的米酒为白色,与白米酿出的颜色接近。
经过观察,原来红米只是外壳呈红色,且不易脱色,而它的内部还是白色。所以红米酿出的米酒呈白色,而不是外表所见的红色。
五、实验原理
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尤其以支链淀粉为主。撒上酒曲后,首先根霉和酵母开始繁殖,并分泌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醪糟的甜味由此得来。醪糟表面的白醭为根霉的菌丝。
随后,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真菌细胞内发生糖酵解代谢,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也可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提供较多能量。
已经生成的酒精也可被氧化成醋酸,因此,在发酵过程开始时,可保留少量空气,以便让食用真菌利用有氧呼吸提供的大量能量快速繁殖,加快发酵速度。真菌增殖后,应控制氧气进入量,避免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或使醪糟变酸。
实验中,黄米所酿出的米酒有微酸味,是因为在制作米酒时,密封工作不够完善,使过多空气参与发酵,导致米酒酸化,出现酸涩的口感。
在用糯米做米酒时要注意,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后,否则,热糯米会把灰霉菌杀死,米就会变酸或者变臭,而且容器的密封性要好,否则米酒会又酸又涩。(指导老师:杨 翠)
相关链接
米酒的历史
人工酿酒始于陶器的制造。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孔丛子》有言:“尧舜千钟。”这说明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
《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出酒。不少西方人都以为米酒是日本人的发明,殊不知它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日本酿造清酒的技术也是从中国引进的。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公元前8 世纪,中国古代诗人也曾作诗描绘人喝醉酒的情景。至迟在公元前1000 年左右,中国就发明了发酵酿酒的技术,使酿出的酒中酒精浓度比普通啤酒至少高三倍。
中国优越的造酒技术,在于最早使用曲来酿酒,并且还发现要提高酒中的酒精浓度,只要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加入熟的并经过浸泡的谷物即可。这是世界一流的酿酒技术,它酿出了高浓度的饮料。
由于这种技术只是在数世纪前才流传到日本以及世界各国,因此,可以说最早发明米酒的是中国。
一、研究过程
拟定关于米酒的四个问题做成调查表,分给一百名同学调查。根据结果及小组讨论,我们决定将实验变量设为糯米、黄米、黑米、白米和红米,并在超市和菜市场采集到实验所需材料,制定了米酒感官评定方法。
二、研究内容
1.取等量的五种米,洗净并放入水中浸泡半天,然后放入蒸锅中蒸熟。再将米凉至不烫手。
2.铲出一些米饭到用来发米的容器里,将碾成粉的酒曲均匀洒在米饭上,再铲出一些米饭,平铺在酒曲粉上,再铺上一层酒曲粉……按照这样一层米饭一层酒曲铺上。
3.分别加等量冷开水,将容器瓶口封严,置于适宜温度下。
4.每天定时记录实验现象,一个星期后,观察是否酿成米酒。
5.确定米酒酿成后,取出并煮沸,待冷却后,进行米酒感官评定。
三、发酵过程
第一天5种米均无反应;第二天,黄米产生少量气泡,糯米和白米产生较大气泡,红米产生微量气泡,黑米产生小颗气泡;第三天,各瓶子中的气泡都有所增加,密封瓶口的塑料薄膜开始膨胀;第四天,瓶子底部出现酒渣,米酒发酵现象明显,水分开始增加;第五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酒香,米粒开始下沉。
四、实验结果
白米米酒有较浓酒香,但口感较涩;黑米米
酒酒味较淡,口感微麻;糯米米酒酒味浓厚,口感最好;红米米酒酒味甘醇,口感较好;黄米米酒有浓浓的酒味,味微酸。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五种米都能酿成米酒,但用糯米酿成的米酒口感、光泽度最好。即米酒的制作材料不一定要用糯米,其他种类的米也可酿成米酒。如黄米能酿出淡黄色的米酒;黑米能酿出紫红色的米酒;糯米能酿出较为清澈的米酒;白米能酿出较为浑浊的乳白色米酒;红米则酿出了白色的米酒。
从实验结果看来,原本设想红米能酿出红色的米酒,而实验过后,红米所酿出的米酒为白色,与白米酿出的颜色接近。
经过观察,原来红米只是外壳呈红色,且不易脱色,而它的内部还是白色。所以红米酿出的米酒呈白色,而不是外表所见的红色。
五、实验原理
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尤其以支链淀粉为主。撒上酒曲后,首先根霉和酵母开始繁殖,并分泌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醪糟的甜味由此得来。醪糟表面的白醭为根霉的菌丝。
随后,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真菌细胞内发生糖酵解代谢,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也可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提供较多能量。
已经生成的酒精也可被氧化成醋酸,因此,在发酵过程开始时,可保留少量空气,以便让食用真菌利用有氧呼吸提供的大量能量快速繁殖,加快发酵速度。真菌增殖后,应控制氧气进入量,避免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或使醪糟变酸。
实验中,黄米所酿出的米酒有微酸味,是因为在制作米酒时,密封工作不够完善,使过多空气参与发酵,导致米酒酸化,出现酸涩的口感。
在用糯米做米酒时要注意,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后,否则,热糯米会把灰霉菌杀死,米就会变酸或者变臭,而且容器的密封性要好,否则米酒会又酸又涩。(指导老师:杨 翠)
相关链接
米酒的历史
人工酿酒始于陶器的制造。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孔丛子》有言:“尧舜千钟。”这说明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
《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出酒。不少西方人都以为米酒是日本人的发明,殊不知它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日本酿造清酒的技术也是从中国引进的。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公元前8 世纪,中国古代诗人也曾作诗描绘人喝醉酒的情景。至迟在公元前1000 年左右,中国就发明了发酵酿酒的技术,使酿出的酒中酒精浓度比普通啤酒至少高三倍。
中国优越的造酒技术,在于最早使用曲来酿酒,并且还发现要提高酒中的酒精浓度,只要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加入熟的并经过浸泡的谷物即可。这是世界一流的酿酒技术,它酿出了高浓度的饮料。
由于这种技术只是在数世纪前才流传到日本以及世界各国,因此,可以说最早发明米酒的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