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镜的进化与八卦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人认为,太阳镜的前身与“带有某种治疗效果,或近视镜效果”的眼镜有关。早在3世纪中叶,一种类似今天“单片眼镜(Monocle)或是放大镜”的看物器已被广泛使用。彼时“眼镜”只是一片简单的晶体,最多也只是在一端装上短手柄,方便拿取。眼神不太好的巴黎贵族们,却从不举着眼镜招摇过市,通常,他们只会在私下里使用眼镜。据说,眼镜在英格兰也曾遭遇类似的尴尬,曾有牧师们批判道,佩戴眼镜是对上帝仁慈的挑衅。一位居住在英国的意大利漫画家经常在他的作品中,给遭讽刺的人物画上眼镜,不过他的这一举动却使眼镜在英国普及开来。
  现知的最古老的透镜,被发掘在伊拉克的古城废墟中,那块透镜是用水晶石磨制成的。由此,人们推测,古老的巴比伦人至少在2700年以前便发现了某种透镜的“放大”功能。最早有关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是由画家摩德纳(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的,这幅画被发现在威尼斯北部的圣尼可拉教堂绘制的壁画中,从而证明了今天意大利所说的“太阳镜、眼镜始于意大利”这一说法。据说,当年的罗马皇帝尼禄(Nero)更是喜欢戴着祖母绿来观看角斗士比赛,古罗马作家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曾经写道,罗马露天竞技场几乎没有任何遮阳设施,于是尼禄让人用绿宝石打磨成镜片,用来观看斗士的竞技比赛。另有记载,尼禄善于观察各种宝石,也将其当做镜子使用,而他透过宝石来观看比赛则是为了看到“更加色彩斑斓的残酷场景”,并非只用做遮阳。15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对付刺眼阳光的、用彩色镜片做成的眼镜,彼时多数的太阳镜采用绿色镜片,为了阻挡阳光,镜腿通常也做得较为宽大。
  关于太阳镜的另一种起源说与眼镜无关。这些“考古学家”认为,最早的“太阳镜”出现在史前文明中,因纽特人佩戴着一种扁平的“牙齿眼睛”,它是由海象牙齿制成的,因纽特人在细长的牙齿表面挖凿出两个光孔,佩戴者的视线可以通过狭窄的细缝望向远方,尽管所见的事物多少有些变形,但是它却有效阻止了有害光线的照射。
  由扁平的烟晶制成的太阳镜,也曾出现在12世纪或更久之前的中国,它虽然不能矫正近视,却可以在强光中保护眼睛。在金末元初,刘祈记述金朝史实的《归潜志》中记载,衙门的官员,几乎人人佩戴“太阳镜”,但其目的不是为了遮阳,而是为了听取供词,不让他人看见自己的表情。这种有意遮蔽神情的使用方式,恰与今天某些墨镜佩戴者如出一辙。
  
  
  
  光学仪器商詹姆斯·艾斯库(James Ayscough)曾经在18世纪中期(约1752年),开始尝试在镜片中加入染色。然而,彼时的这些眼镜并非今天我们所说的“太阳镜”,这个执著的眼镜商人认为,蓝色或者绿色的镜片可以起到某种治疗作用。在17和18世纪,梅毒在欧洲已经蔓延,由于梅毒的一大症状是怕光,所以黄色、琥珀色以及棕色的镜片,曾在19世纪以及20世纪早期,被用做梅毒患者的必备“药物”。1892年,波恩(W.Bohne)在他所著的《验光师手册》中提到:“当眼睛受到强光时,我们可否只阻挡住光谱中容易造成伤害的部分?”
  20世纪20年代末,哈佛大学毕业生艾文·兰德(Edvin Land)研制成功了第一个滤光镜,之后,这种材料以Polaroid命名,并申请了专利。之后,这一技术被应用于光学仪器、照相器材以及太阳镜中。
  在20世纪初,太阳镜逐渐与名牌的皮包、鞋子、手工西装一起成为穿着的“时尚宣言”。“一战”前后,太阳镜的使用率变得越发广泛,特别是在当时的电影明星圈子中。通常,那些演员是为了防止被他们的“粉丝”们辨识出来;同时,他们佩戴太阳镜也是为了抵御拍摄相片、影片中所使用的强烈弧光灯。若干年后,即便是在可以抵御强光的UV镜(偏振镜)问世后,明星们依然坚持佩戴深色太阳镜,保持着一种看似“低调且闷骚”的传统。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佩戴眼镜都被看做不时尚的。一度,人们对于“戴眼镜”有一种负面的理解:戴眼镜的人,会被下意识地看做虔诚的牧师、老人或身体不好的人。然而,这种负面的“认识”在20世纪初便开始消失了。当罗斯福总统在照片中以眼镜男的形象出现后,当著名的喜剧演员哈罗德·劳伊德(Harold Lloyd)戴着一副牛角架(Horn Rimmed)眼镜出现在电影《玻璃人》(The Glass Character)中的时候,人们开始接受起“眼镜美学”。
  1919年,美国人山姆·福斯特(Sam Foster)创立了配饰品公司,试图给太阳镜赋予“视力治疗器具”以外的含义。1929年福斯特将廉价的大规模太阳镜生产引进美国,同年,福斯特在大西洋城卖出了第一副墨镜,并在亚特兰大和新泽西海滩以“Foster Grant”的名字开始销售太阳镜。“二战”时,艾文·兰德的实验室为盟军研发了护目镜、墨镜、望远镜,“二战”后,这些军需物资迅速流入民间,太阳镜被人们称为“既时尚又实用的配饰品”。
  第一副用于登月计划中的太阳镜,是由American Optical提供的“飞行员”太阳镜。196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詹姆斯·斯蒂芬斯(James Stephens)和查尔斯·米勒(Charles Miller)采用了多彩的染料以及少量氧化锌,研制出了特殊的镜片,用来抵抗宇宙中的强光。登月的成功,给彼时的“时尚圈”带来灵感。很快,就像电子合成器音乐、“银色太空装”一样,墨镜成为当年的某种潮流和标志。
  在众多的眼镜型中,账房先生眼镜(Teashades)无疑是最为传奇的镜框款式之一。一些摇滚乐手干脆直接把它称为“约翰·列侬”(John Lennon)眼镜。上世纪60年代,Teashades最初被一些反文化与反对种族隔离的人所佩戴,其中包括滚石乐队的麦克·杰格(Mick Jagger)、Who乐队的主唱罗杰·达尔特瑞(Roger Daltery)以及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乐队的奥兹(Ozzy Osbourne)等。60年代后,Teashades眼镜的镜片有了颜色,镜面、耳朵后的金属线圈也增加了尺寸。在亨特·汤普森(Hunter S.Thompson)的小说《赌城风情画》中,Teashades眼镜也曾提到,一些設计师认为,当时的人往往由于纯美学原因而佩戴这样的眼镜,当然,“它也被描述成为掩盖大麻反应或眼睛充血时的眼镜”。
  “上世纪20年代,为普通人制造的太阳镜在美国加工而成,数年后,它被运往欧洲,从意大利开始逐渐流行,直到今天,很多太阳镜还保留着当年的‘面部美学’。”意大利人米歇尔·阿拉奎(Michele Aracri)是Police太阳镜的总裁,在他看来,上世纪70年代太阳镜在全球扩张,“因为大家都想要一副意大利制造的眼镜”。“‘Police’也正是出现在那个时期,最初,它继承了美国‘66号公路’的精神,在‘公路片’时代之后,人们开始注重它的功能性和佩戴的舒适度。今天,太阳镜、眼镜早已不是英雄、明星们的标准配备,而更多成为一种带有某些‘时尚感’或是‘时尚元素’的日常用品。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喜欢在房间里戴墨镜,以及为什么很多眼睛健康的人也要戴着一副无镜片的眼镜。”
  
其他文献
2012年,江苏卫视上半年的晚间时段平均收视排名省级卫视第一。数年来全国省级卫视的龙头老大湖南卫视,则第一次遇到了严重的危机:湖南卫视收视率前5个月有下跌趋势,最惨淡时跌至18位。  “欢迎收看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每个周末晚上,土生土长的李智一家都会准点收看江苏卫视的王牌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看着荧幕上那个调侃男嘉宾、指挥女嘉宾的主持人孟非,李智说很怀念他在电视里说新闻的样子。《非诚
期刊
周末回家,在去赴饭局的车上偶遇一个阿姨,是父母亲圈里的人,约摸和我的母亲一般年纪。她虽不再青春逼人,却也看得出年轻时候皮肤底子极好,风韵犹存。一路上,她乐观健谈,幽默风趣,我们交流得很是愉快,很快便到了度假山庄,下车后我们还恋恋不舍地互留电话。她一下车,就有一个两鬓斑白的美男子同她打招呼,我问她是谁啊这么有魅力,她俏皮一笑,似开玩笑,又似不是地答:初恋情人!  我心想,管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或
期刊
2012年6月26日,委內瑞拉,总统查韦斯(右)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儿子尼古拉耶击掌。8岁的尼古拉耶是名符其实的“第一公子”,经常陪同卢卡申科出席官方活动。他最喜欢的礼物就是武器,与查韦斯会面也不忘随身配枪。
期刊
7月5日上午,一份由15位国内法学、人口学学者联名签署的修法建议书,正式寄送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该修法意见书请求立法者全面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取消对公民生育权的限制,废止生育审批制度,废止社会抚养费制度。  这份建议书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人口学者李建新,经济学博士、携程旅游网董事长梁建章等五人发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
期刊
丹妮这段时间喜欢上了发型师Mike。  Mike所在的发廊和丹妮的办公室在一个写字楼里。丹妮在高层的办公区,Mike在低层的商场区。因为很近,约在一起午餐变得切实可行。跟丹妮以前的男朋友相比,Mike不仅年轻帅气,而且十分懂得怎么体贴女人。他在帮丹妮做头发的时候,不仅总能做出丹妮喜欢的发型,而且手势轻巧,一边做一边还讲着天南海北的笑话,包括以前服务过的极品客人的趣闻秩事,让丹妮十分惬意。丹妮刚开始
期刊
1. 2010年12月11日,英国伦敦,上千名“快闪族”装扮成圣诞老人,聚集在特拉法尔加广场,迎接圣诞节的到来。  2. 2011年12月11日,俄罗斯莫斯科,地鐵里的“快闪族”,嘴巴被封条封住,上面写着“2011年12月4日,他们偷走了我们的声音”。  3. 2012年6月10日,德国柏林,“快闪族”在美术馆门口表演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舞蹈。  4. 2012年3月24日,法国巴黎,小
期刊
一  几年前访问过一次范冰冰。那时的她,艳名远播,绯闻缠身,神秘魅惑,性感妖娆。她被塑造成了银幕上最经典的蛇蝎美人,在她身上,人们投射了太多的欲望。当时我写道:“她是一个时代的标靶,许许多多的炮弹刀枪都对着她的面孔,因为她站得最高,灯光最亮。”“她是这个时代被谈论得最多的人物,但是关于她的细节,却少得可怜,她无所不在,无处可寻。”  对于她,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第一点是她沉得住气。她身上毫无娇嗲香
期刊
研究生毕业离校时,我去张洋宿舍帮他搬东西。他指着一堆崭新的CFA(注册金融分析师)教材说:那些是我室友们的,他们都已经考过了,你要的话就拿走吧。“过了CFA”,这简直就是高富帅的同义词,于是我问他们工作都签哪了。张洋说投行。我问谁签了投行,张洋说他们都签了投行。我还留意到一个人桌上有厚厚的一摞雜志,是《财经》、《中国改革》那些,足有半人高,显然也是丢掉不要了。如果是我喜欢的书,丢掉总会有些舍不得,
期刊
与时下流行的漫画不一样,乔尔·佩特的作品更发人深省。他的作画线条简单,经常会引用详细的文字说明,他拒绝使用时下流行的电脑作画,坚持自己动笔,他不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廉价的笑点,在他看来,政治漫画并不是娱乐。    对中国人来说,乔尔·佩特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在美国的出版新闻界,他是久负盛名的社论漫画大师。  社论漫画是美国媒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新闻评论形式,它针砭时事,不吝批评,不仅是报纸言论版
期刊
(九)  又是一个礼拜三,李蔓的自杀过去了一周,贝尔汉姆街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七点多了,大部分居民已经回到家里。居民们陆陆续续把垃圾桶推了出来,摆放在前院靠街道的地方。住在这一带的居民,每一家都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蓝色的装生活垃圾;黑色的装可回收的废品,比如纸盒、报纸和酒瓶;绿色的装树枝、落叶等植物。每个桶有一米多高,下面带着轮子。平常放在后院或者侧院,等到收垃圾的那一天推到前院由垃圾公司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