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农业部奶制品市场预警团队对今年以来国际奶价持续下跌的原因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组织专家研究提出了短期和长期应对措施建议。总的看,全球原料奶市场供过于求是近期国际奶价大幅下跌的主因,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主产国汇率暴跌也加大了奶价下行压力,预计未来5年国际奶价低迷仍将持续,廉价乳制品进口将直接影响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加剧奶农亏损,亟须做好应对进口冲击的顶层设计,构建中国奶业发展安全保护网;短期看,可以通过刺激乳制品消费、加强还原奶标识管理、启动奶粉收储补贴等措施,稳定国内奶业市场形势;长期看,关键还要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原料奶价格保险机制,完善国内奶业供需格局。
国际奶价下跌的原因
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国际奶价进入新一轮下跌通道。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下跌、跌幅较大,近期全球奶粉竞拍价格更是出现了跳水性下跌。6月份,国际现货市场全脂奶粉价格每吨2548美元,3个月累计降幅17.3%,同比下降40.3%;脱脂奶粉价格每吨2030美元,累计降幅17.6%,同比下降48.7%。据国际牧场联盟(IFCN)统计,6月份全球原料奶收购价格每公斤0.29美元,折人民币每公斤1.75元,环比下降5.6%,同比下降35.7%,为2006年12月以来最低。在8月4日全球乳制品第145次竞拍交易中,加权平均中标价格(期货价格)每吨1815美元,比第144次(7月15日)中标价格下跌9.3%,是2015年3月17日以来连续第10次下跌。其中,全脂奶粉价格跌至每吨1590美元,比第144次中标价下跌10.3%。
国际奶价暴跌的原因:
(一)主产国供给增加较多。因预期市场需求增长,近年来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持续扩大奶业生产,加上2014-2015年气象条件较好,主产国原料奶产量均好于市场预期。2015年1-5月,新西兰原料奶产量828.3万吨,同比增长0.8%;澳大利亚原料奶产量359.4万吨,同比增3.0%;英国原料奶产量621.8万吨,同比增1.2%;美国原料奶产量3992.8万吨,同比增1.7%。其中,2015年5月,英国、美国原料奶产量分别达到136.2万吨、832.3万吨,均为2013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饲料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目前美国、欧洲奶农仍有一定盈利空间,市场预期下半年原料奶产量还会继续增长,将导致全球原料奶收购价格继续下跌。
(二)乳品市场需求受到抑制。我国奶粉进口量超过全球奶粉贸易量的五分之一,我国的需求变动直接影响国际市场奶粉价格。2008-2014年,我国奶粉进口量由10.1万吨猛增至92.3万吨,对全球奶业生产拉动明显,但近两年过度进口导致乳企库存增加较多。2015年上半年,为降低养殖户“倒奶”损失,国内乳企收购过剩原料奶用于喷粉,替代了部分进口奶粉需求。据海关统计,1-6月我国奶粉(不含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量34.4万吨,同比减49.5%。此外,俄罗斯2014年8月开始停止从欧盟进口奶制品,且禁令期限可能进一步延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乳品需求。
(三)纽元和澳元大幅贬值。受近期国际铁矿石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澳洲经济继续处于疲软状态,导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货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2015年6月,纽元对美元汇率平均为0.70,环比下降5.5%,同比下降18.9%,跌至2010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澳元对美元汇率为0.77,同比下降18.5%。由于国际市场奶制品价格以美元结算,纽元和澳元对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加剧了全球奶制品价格下滑。
国际奶价下跌的影响
国际奶价持续大幅下跌,对全球乳制品行业影响深刻。作为乳制品尤其奶粉出口大国,新西兰奶农养殖效益下降明显。近期,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公司将其乳固体收购价(按照蛋白和乳脂肪的含量计算,与原料奶的折合比例约为12:1)下调至每公斤4.4纽元,低于新西兰奶农的盈亏平衡点(约4.75纽元),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价格。目前新西兰超过三分之一的奶农处于亏损状态。恒天然公司为降低企业成本,也面临裁员危机。在日益开放的市场条件下,“全球同此冷热”,中国奶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国际奶价大幅下跌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液态奶进口明显增加。虽然上半年我国奶粉进口同比回落较大,但进口量仍处历史高位。同时,液态奶进口继续增长。据海关统计,2015年1-6月,我国液态奶进口18.0万吨,同比增21.7%;6月份液态奶进口3.9万吨,环比增21.8%,同比增29.8%,其中鲜奶进口3.8万吨,环比增21.5%,同比增31.0%。据专家测算,今年上半年,奶粉国内外价差明显扩大,达到每吨1万元左右,进口成本仅为国内价格的60%-65%,预计后期乳制品进口仍将保持高位。
二是生鲜乳收购价格低迷。自2014年3月开始,全国生鲜乳收购价格连续15个月下跌,累计跌幅达20.2%。今年1-5月,我国奶业主产省(区)原料奶月均收购价每公斤3.45元,同比跌18.2%。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原料奶收购价已经跌破成本价,奶牛养殖户亏损严重,“倒奶杀牛”现象时有发生。尽管从6月份开始,全国生鲜乳收购价初显止跌企稳迹象,但同比跌幅仍在15%左右。预计在国际低价乳制品进口冲击下,我国生鲜乳收购价短期内难有回升。
应对措施建议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农产品消费需求整体不旺的背景下,全球乳制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的局面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据国际奶农联盟(IFCN)预计,未来5年国际奶价都将处于下行通道。我国奶业也将长期面临国际廉价奶制品的竞争,亟需远近结合做好应对准备,稳定生产和市场基础,加快构建中国奶业安全网,增强产业竞争力。
短期看:一是落实奶农救助补贴。对倒奶严重地区特别困难奶农,由中央财政按照合理测算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散养户的原料奶保本销售价格,实施临时救助补贴,以稳定奶牛养殖基础。二是多措并举促进消费。积极宣传巴氏奶、酸奶的营养价值,鼓励低温奶消费,扩大国内生鲜乳消费需求;研究推进奶制品消费券或优惠券措施,促进城乡特殊人群和低收入群体的奶制品消费;鼓励乳制品企业拓展乳猪粉等饲料市场,增加乳品畜禽饲料消费。三是加强还原奶管理。严格执行还原奶标识制度,严厉查处不标识还原奶的违规行为,从源头减少企业对进口奶粉的过度需求;加强对有进出口贸易权的企业监控,实现进口奶制品渠道和用途可追溯。四是研究实施奶粉储备补贴。为增强乳企收购积极性,缓解企业库存压力及资金短缺,可借鉴欧盟和国内食糖企业临时存储计划经验,在国内价格过度下跌时实施奶粉企业临时存储计划,按照储备规模给予奶粉收储企业适当补贴。
长期看:一是提升我国奶业竞争力。推进规模奶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提高单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效率,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二是探索价格保险机制。从奶业风险管理需求出发,建立原料奶价格保险机制,政府补贴保费,由保险公司帮助养殖场规避市场风险,保障奶业生产稳定发展。三是探索建立共同风险基金。探索乳品企业与奶农风险共担机制,由政府、乳品企业、奶农三方共同筹资成立奶价风险基金,当奶价过度下跌时,用于补贴乳品企业和奶农。四是加强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做好市场监测和供需形势分析,准确判断国内奶制品的供需缺口,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稳定国内外市场预期。
国际奶价下跌的原因
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国际奶价进入新一轮下跌通道。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下跌、跌幅较大,近期全球奶粉竞拍价格更是出现了跳水性下跌。6月份,国际现货市场全脂奶粉价格每吨2548美元,3个月累计降幅17.3%,同比下降40.3%;脱脂奶粉价格每吨2030美元,累计降幅17.6%,同比下降48.7%。据国际牧场联盟(IFCN)统计,6月份全球原料奶收购价格每公斤0.29美元,折人民币每公斤1.75元,环比下降5.6%,同比下降35.7%,为2006年12月以来最低。在8月4日全球乳制品第145次竞拍交易中,加权平均中标价格(期货价格)每吨1815美元,比第144次(7月15日)中标价格下跌9.3%,是2015年3月17日以来连续第10次下跌。其中,全脂奶粉价格跌至每吨1590美元,比第144次中标价下跌10.3%。
国际奶价暴跌的原因:
(一)主产国供给增加较多。因预期市场需求增长,近年来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持续扩大奶业生产,加上2014-2015年气象条件较好,主产国原料奶产量均好于市场预期。2015年1-5月,新西兰原料奶产量828.3万吨,同比增长0.8%;澳大利亚原料奶产量359.4万吨,同比增3.0%;英国原料奶产量621.8万吨,同比增1.2%;美国原料奶产量3992.8万吨,同比增1.7%。其中,2015年5月,英国、美国原料奶产量分别达到136.2万吨、832.3万吨,均为2013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饲料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目前美国、欧洲奶农仍有一定盈利空间,市场预期下半年原料奶产量还会继续增长,将导致全球原料奶收购价格继续下跌。
(二)乳品市场需求受到抑制。我国奶粉进口量超过全球奶粉贸易量的五分之一,我国的需求变动直接影响国际市场奶粉价格。2008-2014年,我国奶粉进口量由10.1万吨猛增至92.3万吨,对全球奶业生产拉动明显,但近两年过度进口导致乳企库存增加较多。2015年上半年,为降低养殖户“倒奶”损失,国内乳企收购过剩原料奶用于喷粉,替代了部分进口奶粉需求。据海关统计,1-6月我国奶粉(不含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量34.4万吨,同比减49.5%。此外,俄罗斯2014年8月开始停止从欧盟进口奶制品,且禁令期限可能进一步延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乳品需求。
(三)纽元和澳元大幅贬值。受近期国际铁矿石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澳洲经济继续处于疲软状态,导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货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2015年6月,纽元对美元汇率平均为0.70,环比下降5.5%,同比下降18.9%,跌至2010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澳元对美元汇率为0.77,同比下降18.5%。由于国际市场奶制品价格以美元结算,纽元和澳元对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加剧了全球奶制品价格下滑。
国际奶价下跌的影响
国际奶价持续大幅下跌,对全球乳制品行业影响深刻。作为乳制品尤其奶粉出口大国,新西兰奶农养殖效益下降明显。近期,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公司将其乳固体收购价(按照蛋白和乳脂肪的含量计算,与原料奶的折合比例约为12:1)下调至每公斤4.4纽元,低于新西兰奶农的盈亏平衡点(约4.75纽元),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价格。目前新西兰超过三分之一的奶农处于亏损状态。恒天然公司为降低企业成本,也面临裁员危机。在日益开放的市场条件下,“全球同此冷热”,中国奶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国际奶价大幅下跌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液态奶进口明显增加。虽然上半年我国奶粉进口同比回落较大,但进口量仍处历史高位。同时,液态奶进口继续增长。据海关统计,2015年1-6月,我国液态奶进口18.0万吨,同比增21.7%;6月份液态奶进口3.9万吨,环比增21.8%,同比增29.8%,其中鲜奶进口3.8万吨,环比增21.5%,同比增31.0%。据专家测算,今年上半年,奶粉国内外价差明显扩大,达到每吨1万元左右,进口成本仅为国内价格的60%-65%,预计后期乳制品进口仍将保持高位。
二是生鲜乳收购价格低迷。自2014年3月开始,全国生鲜乳收购价格连续15个月下跌,累计跌幅达20.2%。今年1-5月,我国奶业主产省(区)原料奶月均收购价每公斤3.45元,同比跌18.2%。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原料奶收购价已经跌破成本价,奶牛养殖户亏损严重,“倒奶杀牛”现象时有发生。尽管从6月份开始,全国生鲜乳收购价初显止跌企稳迹象,但同比跌幅仍在15%左右。预计在国际低价乳制品进口冲击下,我国生鲜乳收购价短期内难有回升。
应对措施建议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农产品消费需求整体不旺的背景下,全球乳制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的局面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据国际奶农联盟(IFCN)预计,未来5年国际奶价都将处于下行通道。我国奶业也将长期面临国际廉价奶制品的竞争,亟需远近结合做好应对准备,稳定生产和市场基础,加快构建中国奶业安全网,增强产业竞争力。
短期看:一是落实奶农救助补贴。对倒奶严重地区特别困难奶农,由中央财政按照合理测算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散养户的原料奶保本销售价格,实施临时救助补贴,以稳定奶牛养殖基础。二是多措并举促进消费。积极宣传巴氏奶、酸奶的营养价值,鼓励低温奶消费,扩大国内生鲜乳消费需求;研究推进奶制品消费券或优惠券措施,促进城乡特殊人群和低收入群体的奶制品消费;鼓励乳制品企业拓展乳猪粉等饲料市场,增加乳品畜禽饲料消费。三是加强还原奶管理。严格执行还原奶标识制度,严厉查处不标识还原奶的违规行为,从源头减少企业对进口奶粉的过度需求;加强对有进出口贸易权的企业监控,实现进口奶制品渠道和用途可追溯。四是研究实施奶粉储备补贴。为增强乳企收购积极性,缓解企业库存压力及资金短缺,可借鉴欧盟和国内食糖企业临时存储计划经验,在国内价格过度下跌时实施奶粉企业临时存储计划,按照储备规模给予奶粉收储企业适当补贴。
长期看:一是提升我国奶业竞争力。推进规模奶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提高单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效率,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二是探索价格保险机制。从奶业风险管理需求出发,建立原料奶价格保险机制,政府补贴保费,由保险公司帮助养殖场规避市场风险,保障奶业生产稳定发展。三是探索建立共同风险基金。探索乳品企业与奶农风险共担机制,由政府、乳品企业、奶农三方共同筹资成立奶价风险基金,当奶价过度下跌时,用于补贴乳品企业和奶农。四是加强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做好市场监测和供需形势分析,准确判断国内奶制品的供需缺口,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稳定国内外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