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性强,涉及的领域较广,以培养专业性人才见长。经济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都形成了辨识度高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并形成特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打造尊重个体差异的“校—园合作”模式,能够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特色园区、不同类型企业发挥所长,是传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纵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个体差异 校—园合作 产教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的机械性工作已逐步被机器人所代替,“黑灯工厂”时代悄然来临。为应对与日俱增的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国务院于2019年初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会议上批示要创新形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注重实践能力、人际关系、发展潜力、思考逻辑等多重维度的复合式培养。
作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服务阵地,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形成了特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典型的商科院校,非以培养技术型人才见长,其财务管理、统计会计、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均处于同类型院校中领先位置。而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集聚了大量的特色企业,基本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就业选择的大方向[1]。经济园区和高职院校的合作,不仅能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促进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促进校内专业建设,更能为园区提供大量人才,提升经济活力[2]。因此高职院校、经济园区、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以“校—企合作”为代表的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步向尊重个体差异的“校—园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过渡。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以市场为主导、与就业相挂钩的,主要集中于产学研结合、定向委培、就业导向和五阶段培养模式四种: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互取所长,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定向委培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特定技术或特定产业的专业人才;就业导向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五阶段培养模式是指依据市场、分析、教学、管理及评价等阶段设计人才培养模式[3]。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对人才的培养模式除定向委培外,基本涵盖了产学研结合、就业导向和五阶段培养三种模式。近年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通程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大森公贸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上海史密斯房地产公司、长沙软件园等4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与中联重科、人人乐、湖南创博龙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基本形成了校外企业实训与校内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科学孵化、新零售等基地多元发展、有机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锤炼与发展,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包括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人才培养定位不精准、实践与理论融合层次不深、人才差异性挖掘度不够、优质企业参与度低、与经济园区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精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输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其路径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和专业设置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基本上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路径展开的。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完全依照职业发展特性,在以商科为重点发展的基础上,忽视了对学生理工科思维的锻炼。为了就业而就业的人才培养设置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和复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就业面较窄,而且几乎没有可转换空间。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以授课为主、实习为辅的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老套,培养的学生技能较为单一,达不到现代社会的复合型要求[4]。
(二)实践与理论融合层次不深
很多高职院校理论授课和校外实训相互脱节,每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负责,没有连贯性,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仍存在。实践教学是以实际应用场景为基础的,其仪器设备购买、场地布置等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很难取得持续性成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受到不小的影响,与优秀企业互动不足,理论成果转换也缺乏应用场景。现有的实践教学成果都是与一些科技含量低、规模较小的企业合作取得的,实践大多都是以实习的形式开展的,与理论学习关联不大,实践和理论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融合度较低。
(三)人才差异性没有深入挖掘
传统的校企合作都是学校直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深度挖掘不同性格、不同偏好的学生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企业的适应程度。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数量并不多,很多与学生专业关联度高的行业、企业都没有合作关系,学生实训选择面较为受限。有的学生喜欢在大企业实践学习,有的学生倾向于在小企业锤炼自己,还有的学生期望在不同的领域挑战自己,但因合作企业数量受限、行业受限,很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校的安排,在并不适合自己的实践氛围中接受锻炼。
(四)优质企业参与度较低
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对于优质企业尤其是具有规模的知名企业的兴趣高涨,但优质企业往往会追逐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學技术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作为合作伙伴,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合作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即便比亚迪、伟创力、格力、蓝思科技等大企业与少数高职院校有校企合作协议,但由于缺乏精准规划和专人监管,学生在企业还是主要以完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主,其余时间主要充当廉价劳动力角色,承担办公室杂活、流水线一线生产及部分产品的销售工作,锻炼价值相对较低。 (五)与经济园区合作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没有扩充优质合作平台的考核压力,合作伙伴以生产型和销售型企业居多,没有形成特色与集群化发展。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官方合作平台多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政府机构、园区管委会、产业协会等组织较少。长沙有14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园区,包括5个国家级园区和9个省级园区,其中长沙高新区的移动互联网、雨花经开区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金霞经开区的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宁乡经开区的智能家电和特色食品都与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设置高度相关,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并没有与任何一家经济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也无任何实质合作及人才培养交流。
三、推动开展“校—园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主动携手经济园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依据会计、电商、市场营销等不同专业种类和学生需求建立人才培养数据库,并定期进行更新;第二,主动联系契合度高的园区,搭建友好合作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实习、轮岗、考察交流、资源共享等多种合作方式,有条件的可建立实训基地定点培养;第三,邀请园区专家和园区内优质合作企业的代表通过座谈、考察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共同商讨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则,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引入优质企业和专业课程资源,对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重构和校本教材的二次开发;第四,充分利用技能大赛、设计大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的平台,加强学生与园区及优秀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从而培养更多的实务型人才。
(二)成立跟踪培养服务站
安排专职在校教师在合作园区跟踪培养,在园区管委会进行定点、定时办公,形成每周一总结、每周一汇报制度,真正做到跟踪式、保姆式和零距离培养。与此同时,专职在校教师要协助园区管委会做好学生的饮食、住宿、通勤等后勤服务保障。如学生对企业类型、工作岗位、职责分工等需要调整的,由专职教师统一汇总后与园区沟通,最大程度予以协调安排和调整,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兴趣爱好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上多做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
(三)优化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
不同专业的教学方案应参照社会需求与办学定位灵活调整,积极探索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更加重视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突破现有的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适当删减一些实用性不强、内容相对陈旧的课程,同时在课程的模式上,应该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空间与自由,鼓励授课教师结合自身阅历与思考,灵活调整授课课程、授课方式与考核模式,使之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以市场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5]。
(四)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
第一,对学生的评价,应结合理论学习成绩与校外实训成果,无论是评奖评优还是就业推荐都要把学生是否有经济园区实训经验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初步形成“园区+企业+学校”三方评价机制;第二,对教师的评价,应把其在一线园区的跟踪培养经验和成果纳入考核体系,适当在课题申报、职称晋升、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第三,对园区的评价,依据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贡献程度和服务质量对合作园区进行排序,对排名靠前的园区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优化合作关系,为下一阶段的“校——园合作”奠定基础。
(五)提升教师实训技能
第一,鼓励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抽出时间带学生多参加一些创客大赛、设计大赛等活动,在各种比賽和活动过程中历练实战技能,积累带队经验;第二,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老师到经济园区一线历练,为校——园合作打下基础,特别是对新聘任的年轻教师建议脱产一学期甚至一年,在长沙各大经济园区进行实践摸索,形成实践报告,创新实训方法;第三,做好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的良性互动,鼓励校内教师和社会上的理论经验特别是实践经验较丰富的兼职教师合作,互相交流分享,取长补短;第四,通过不同途径引进专业教师作为兼课教师,做好兼职教师统计且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构建专兼融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6]。
四、结语
高职院校和经济园区携手培养高职学生,是应对人才市场化竞争的有力举措,不仅能开拓学生思维,锻炼实践能力,还能为园区到来新生力量与经济活力。基于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呈现的问题,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应该抓住长沙“五区九园”的优势,通过“校—园合作”的产学对接与深度合作,让一线教师和学生进驻园区,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和深入认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了解不同企业文化、应用场景、岗位技能以及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向,不断提升学校中各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进一步优化资源的分配,并促进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的精准改革[7]。因此,“校—园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思路,从根本上打破了人才培养与用工需求、理论探索与成果转化、课堂教学与一线实训之间的隔膜,使高职院校在最短的时间内能与多家企业良性互动、互惠互利,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邓超男. 长沙市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机理与调控机制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6.
[2]周莉蓉,刘昀.“学校—园区”合作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贸人才,2016(6):186-187.
[3]郑路.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2017(5):156.
[4]向丽,陶济东,宋会林,高庆先.高职院校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职教纵横,2018,17(4):9-13.
[5]刘昀,陆亚文.以“园区—学校”产学对接为特色的“政企校”合作模式初探[J].人才,2015(04):63-65.
[6]王丹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2):192-193.
[7]陈玉华,于春霞,李峰.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7):93-95.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个体差异 校—园合作 产教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的机械性工作已逐步被机器人所代替,“黑灯工厂”时代悄然来临。为应对与日俱增的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国务院于2019年初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会议上批示要创新形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注重实践能力、人际关系、发展潜力、思考逻辑等多重维度的复合式培养。
作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服务阵地,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形成了特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典型的商科院校,非以培养技术型人才见长,其财务管理、统计会计、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均处于同类型院校中领先位置。而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集聚了大量的特色企业,基本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就业选择的大方向[1]。经济园区和高职院校的合作,不仅能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促进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促进校内专业建设,更能为园区提供大量人才,提升经济活力[2]。因此高职院校、经济园区、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以“校—企合作”为代表的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步向尊重个体差异的“校—园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过渡。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以市场为主导、与就业相挂钩的,主要集中于产学研结合、定向委培、就业导向和五阶段培养模式四种: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互取所长,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定向委培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特定技术或特定产业的专业人才;就业导向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五阶段培养模式是指依据市场、分析、教学、管理及评价等阶段设计人才培养模式[3]。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对人才的培养模式除定向委培外,基本涵盖了产学研结合、就业导向和五阶段培养三种模式。近年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通程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大森公贸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上海史密斯房地产公司、长沙软件园等4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与中联重科、人人乐、湖南创博龙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基本形成了校外企业实训与校内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科学孵化、新零售等基地多元发展、有机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锤炼与发展,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包括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人才培养定位不精准、实践与理论融合层次不深、人才差异性挖掘度不够、优质企业参与度低、与经济园区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精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输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其路径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和专业设置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基本上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路径展开的。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完全依照职业发展特性,在以商科为重点发展的基础上,忽视了对学生理工科思维的锻炼。为了就业而就业的人才培养设置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和复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就业面较窄,而且几乎没有可转换空间。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以授课为主、实习为辅的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老套,培养的学生技能较为单一,达不到现代社会的复合型要求[4]。
(二)实践与理论融合层次不深
很多高职院校理论授课和校外实训相互脱节,每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负责,没有连贯性,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仍存在。实践教学是以实际应用场景为基础的,其仪器设备购买、场地布置等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很难取得持续性成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受到不小的影响,与优秀企业互动不足,理论成果转换也缺乏应用场景。现有的实践教学成果都是与一些科技含量低、规模较小的企业合作取得的,实践大多都是以实习的形式开展的,与理论学习关联不大,实践和理论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融合度较低。
(三)人才差异性没有深入挖掘
传统的校企合作都是学校直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深度挖掘不同性格、不同偏好的学生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企业的适应程度。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数量并不多,很多与学生专业关联度高的行业、企业都没有合作关系,学生实训选择面较为受限。有的学生喜欢在大企业实践学习,有的学生倾向于在小企业锤炼自己,还有的学生期望在不同的领域挑战自己,但因合作企业数量受限、行业受限,很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校的安排,在并不适合自己的实践氛围中接受锻炼。
(四)优质企业参与度较低
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对于优质企业尤其是具有规模的知名企业的兴趣高涨,但优质企业往往会追逐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學技术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作为合作伙伴,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合作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即便比亚迪、伟创力、格力、蓝思科技等大企业与少数高职院校有校企合作协议,但由于缺乏精准规划和专人监管,学生在企业还是主要以完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主,其余时间主要充当廉价劳动力角色,承担办公室杂活、流水线一线生产及部分产品的销售工作,锻炼价值相对较低。 (五)与经济园区合作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没有扩充优质合作平台的考核压力,合作伙伴以生产型和销售型企业居多,没有形成特色与集群化发展。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官方合作平台多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政府机构、园区管委会、产业协会等组织较少。长沙有14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园区,包括5个国家级园区和9个省级园区,其中长沙高新区的移动互联网、雨花经开区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金霞经开区的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宁乡经开区的智能家电和特色食品都与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设置高度相关,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并没有与任何一家经济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也无任何实质合作及人才培养交流。
三、推动开展“校—园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主动携手经济园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依据会计、电商、市场营销等不同专业种类和学生需求建立人才培养数据库,并定期进行更新;第二,主动联系契合度高的园区,搭建友好合作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实习、轮岗、考察交流、资源共享等多种合作方式,有条件的可建立实训基地定点培养;第三,邀请园区专家和园区内优质合作企业的代表通过座谈、考察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共同商讨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则,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引入优质企业和专业课程资源,对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重构和校本教材的二次开发;第四,充分利用技能大赛、设计大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的平台,加强学生与园区及优秀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从而培养更多的实务型人才。
(二)成立跟踪培养服务站
安排专职在校教师在合作园区跟踪培养,在园区管委会进行定点、定时办公,形成每周一总结、每周一汇报制度,真正做到跟踪式、保姆式和零距离培养。与此同时,专职在校教师要协助园区管委会做好学生的饮食、住宿、通勤等后勤服务保障。如学生对企业类型、工作岗位、职责分工等需要调整的,由专职教师统一汇总后与园区沟通,最大程度予以协调安排和调整,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兴趣爱好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上多做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
(三)优化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
不同专业的教学方案应参照社会需求与办学定位灵活调整,积极探索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更加重视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突破现有的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适当删减一些实用性不强、内容相对陈旧的课程,同时在课程的模式上,应该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空间与自由,鼓励授课教师结合自身阅历与思考,灵活调整授课课程、授课方式与考核模式,使之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以市场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5]。
(四)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
第一,对学生的评价,应结合理论学习成绩与校外实训成果,无论是评奖评优还是就业推荐都要把学生是否有经济园区实训经验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初步形成“园区+企业+学校”三方评价机制;第二,对教师的评价,应把其在一线园区的跟踪培养经验和成果纳入考核体系,适当在课题申报、职称晋升、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第三,对园区的评价,依据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贡献程度和服务质量对合作园区进行排序,对排名靠前的园区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优化合作关系,为下一阶段的“校——园合作”奠定基础。
(五)提升教师实训技能
第一,鼓励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抽出时间带学生多参加一些创客大赛、设计大赛等活动,在各种比賽和活动过程中历练实战技能,积累带队经验;第二,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老师到经济园区一线历练,为校——园合作打下基础,特别是对新聘任的年轻教师建议脱产一学期甚至一年,在长沙各大经济园区进行实践摸索,形成实践报告,创新实训方法;第三,做好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的良性互动,鼓励校内教师和社会上的理论经验特别是实践经验较丰富的兼职教师合作,互相交流分享,取长补短;第四,通过不同途径引进专业教师作为兼课教师,做好兼职教师统计且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构建专兼融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6]。
四、结语
高职院校和经济园区携手培养高职学生,是应对人才市场化竞争的有力举措,不仅能开拓学生思维,锻炼实践能力,还能为园区到来新生力量与经济活力。基于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呈现的问题,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应该抓住长沙“五区九园”的优势,通过“校—园合作”的产学对接与深度合作,让一线教师和学生进驻园区,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和深入认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了解不同企业文化、应用场景、岗位技能以及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向,不断提升学校中各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进一步优化资源的分配,并促进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的精准改革[7]。因此,“校—园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思路,从根本上打破了人才培养与用工需求、理论探索与成果转化、课堂教学与一线实训之间的隔膜,使高职院校在最短的时间内能与多家企业良性互动、互惠互利,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邓超男. 长沙市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机理与调控机制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6.
[2]周莉蓉,刘昀.“学校—园区”合作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贸人才,2016(6):186-187.
[3]郑路.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2017(5):156.
[4]向丽,陶济东,宋会林,高庆先.高职院校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职教纵横,2018,17(4):9-13.
[5]刘昀,陆亚文.以“园区—学校”产学对接为特色的“政企校”合作模式初探[J].人才,2015(04):63-65.
[6]王丹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2):192-193.
[7]陈玉华,于春霞,李峰.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7):93-95.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