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灌丛的灌木性状揭示不同的生活策略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木是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森林与灌丛灌木功能性状的差异,可揭示灌木在不同生境的适应策略.该研究以金华北山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低山灌丛和山顶灌丛共24个样地中的优势灌木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和小枝9个功能性状在3种生境下的总体差异,以及种间、种内变异和不同生活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9个性状在3种不同生境下存在差异.林下灌木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较小的叶干物质含量、叶和小枝的组织密度,低山灌丛相较于山顶灌丛具有较大的叶厚度、叶组织密度和较小的比叶面积、小枝干物质含量.2)林下灌木的比叶面积、小枝直径、小枝组织密度和小枝干物质含量的种内种间变异系数最大,低山灌丛的比叶面积、叶和小枝的干物质含量、叶和小枝的组织密度的种内种间变异系数最小.3)不同生活型间,林下常绿灌木的叶厚度、叶组织密度、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落叶灌木,落叶灌木的比叶面积显著高于常绿灌木,而山顶灌丛叶厚度和比叶面积的差异规律与林下灌木相同,叶组织密度和叶干物质含量的差异与其相反.4)影响灌木性状的主要因素是物种以及物种和生境的交互作用.总之,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形成较大叶面积和比叶面积,较小叶和小枝组织密度、叶干物质含量的性状组合,以快速生长而适应光照较弱、竞争作用强的林下环境,是资源获取型策略;低山灌丛和山顶灌丛具有较大叶厚度、组织密度、干物质含量和小枝组织密度和较小叶面积、比叶面积等一系列储存养分、慢速生长的性状组合,属于资源保守型策略.灌木植物性状的不同组合及其所反映的不同生活策略,对亚热带地区退化植被的生态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同单位体检人员血液指标的跨年对比分析,研究该人群慢性指标的迁延趋势,探讨健康管理方案.方法 收集2014年和2018年同单位体检人员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
本文利用独特的汽车尾气排放数据集,在设计多维市场竞争与高低质量创新指标基础上,基于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对创新质量的双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包含“市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