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i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其生产质量。方法:回顾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我们收治的36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和饮食护理是基础,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69-1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的一种较安全、应用广泛的替代疗法,目的是净化血液,但持续长期的透析治疗,使患者存在着一定的生理和心理上功能障碍。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使患者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我們对收治的36例血液透析患者加强心理和生理上的护理,使患者达到了最佳状态,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0~75岁,平均57.8岁;每周透析1~3次,每次3~5h。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囊肾肾病1例,药物中毒引起的肾病1例。
  
  2护理措施
  
  2.1相关知识教育首先,让患者认识到血液透析是全部或部分代替肾脏功能的必要途径,对生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引起患者的重视,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次,向患者讲解透析的原理、方法、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患者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对于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让其明白可能会出现自身形象改变,并勇敢去面对。
  2.2心理护理患者往往病程长,需要长期进行血液净化,常表现紧张、焦虑、恐惧、忧郁和绝望等心理。首先,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态度应和蔼可亲,取得患者的信任,便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干预,减少患者的心理问题。其次,请同类型疾病顺利完成多次透析的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增加治疗的自信心。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一定的爱好,多与人交流,减少孤独感。同时,教育家长多与其交流、沟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患者调整心态,减少因经济因素而产生抑郁心理。对于初行血透患者,要向其介绍透析室的设备,减少患者对透析室的恐惧感。
  2.3饮食护理[1,2]良好的饮食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极为重要。①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血液透析时可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同时有促进蛋白异化作用,造成负氮平衡,所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2~1.4/kg,50%以上为优质蛋白,如鸡蛋、奶制品、瘦肉、鱼等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蛋白异化。②维持水平衡。维持水平衡是预防并发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措施,所以要严格控制水的摄入,两次透析间期体重不宜超过原体重的4%,尤其是少尿或无尿者,饮水量一般以前一日的尿量再加500ml为宜。③限制钠盐的摄入。尿量正常的患者一般不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对于尿少者每日钠盐摄入一般每日不超过5g,无尿者应控制在1~2g,同时注意高钠食物,如腌制食品等。④限制磷和钾的摄入。⑤补充钙和水溶性维生素。透析可以使活性维生素D缺乏,限制磷摄入的同时可以造成血钙浓度偏低,所以应严密监测血清钙,补充足够的钙剂和维生素D。
  2.4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透析时间一般较长,患者活动又受到限制,要适当地给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减少不适感;可以在透析室放轻音乐或家属陪同,减少患者的孤独、寂寞感。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详细的记录。
  2.5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保护好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影响到血液透析的质量。告诉患者局部造瘘的肢体不要提重物,不要抓挠内瘘,肘部弯曲的角度最好不要小于90°,衣服要宽松,保持血流通畅。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和护理的方法,如吻合处的杂音和震颤音,每天至少自我检测内瘘吻合口两次,发现瘘管疼痛及震颤消失即来院诊治。测血压、输液和抽血等不要在造瘘的肢体上进行。
  2.6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压、岀血、贫血、失衡综合征和热原反应等。①低血压。低血压是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透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如患者出现神态、面色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出血[3]。透析患者自发性出血发生率很高,所以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或给予无肝素透析,必要时在透析结束时给予按1:0.8静注鱼精蛋白以对抗体内的游离肝素,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管路有无破裂,穿刺针有无滑脱,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③贫血。每次残留在透析器和管道中的血液,约4~50ml,平均约20ml,每年可失血2000ml,如果用于抗凝的肝素剂量不足,血液凝固在透析器中或因透析膜破裂,可丢失100~150ml血液[4],所以患者极易发生贫血。根据患者贫血情况按医嘱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3小结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延长患者寿命的同时还要提高生活质量,良好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我们通过对本组36例患者的观察,发现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是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心理和饮食护理是基础,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燕莺.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3).
  [2] 余文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J].九江医学,2008,23(4).
  [3] 孙丽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9):1701.
  [4] 熊洁霞.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8):1665-1666.
其他文献
【摘要】:应用FTS理念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进行各种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调整手术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能有效加速病人术后康复。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食管癌;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68-1    近年来,国外出现一种新的外科模式—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1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对62例(67只眼)初发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62例(67只眼)中,55例(58只眼)上皮愈合稳定,角膜恢复正常光滑,透明,无异常翼状胬肉样组织生长。7例(9只眼)失访。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可为病变区角膜及结膜提供新的干細胞来源,是治疗初发和发性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1 教师队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目前,多数从事实验课教学的老师为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大多偏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薄弱.上课时多为照本宜科,与实践联系不多,这样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很大,给学生也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假如实验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的话,就可将科研思路与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把最新的科技信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拓宽学生的实验思路,培养
【摘要】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现况,为临床预防患者在透析中感染肝炎病毒而提供帮助。方法:分别对血液透析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乙型、丙型肝炎以及肝功检测。结果:血液透析组HBV,HC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肝炎的感染与透析时间及受血次数呈正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是血液傳播病毒性肝炎发生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要加强透析治疗环节交叉感染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血液
【关键词】神经阻滞;慢性疼痛  【中图分类号】R818.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89-1    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日本产超激光疼痛治疗仪(HA-550)照射治疗肩周炎、急慢性肌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带状疱疹神经痛、腰3横突综合征、坐骨神经痛、退行性变骨关节炎等350例,并与同期该病症单纯神经阻滞治疗341例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首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因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疤痕小等优点。当前,(LA)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已基本取代开腹阑尾切除术(OA)。然而,(LA)也有一些相应的并发症,其中感染、腹腔脓肿、肠漏等仍是影响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并发症。2009年5月-2009年10月共完成LA52例,本文对不同阑尾残端处理方法出现的相应并发症进行总结,并探讨预防对策。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目前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是早期和中期白内障,手术治疗并不时最佳方法。近些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多种内服和
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尤其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饮食习惯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逐步年轻化。当前治疗该病的药物种类多,方法也不少,价格各异,为了探求一种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价格适宜,尤其适合工薪阶层患者和基层广大患者的药物,本研究采用了奥扎格雷那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类、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危害心脏,肾脏等人体重要器官,可危及生命。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约为2亿人以上。90年代以后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迅速上升,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群众健康的第三杀手。我国糖尿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