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学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通过自学、探讨等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生“会学”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必须做到精心设计预习、提供探究时空、及时掌握反馈、优化教学过程、反思学习完善小结。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英语课堂中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自学探究 巧妙放扶 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41-01
开放式自学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探讨等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大胆地“放 ”,巧妙的扶。“放”就是给学生自主权,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扶”是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缩小“课程──教材──课堂──学生”的落差。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一、精心设计,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明确目标看书,边读边思考,学生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
教学中我通常采用这样的四步骤来设计预习题: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什么:告诉学生要预习的内容,也就是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怎样做:教给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反映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方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预习后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述几个步骤是就设计预习作业的整体而言的,具体到某一堂课,应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设计。在四个步骤中“为什么这样做”是基础,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充分设置空间,提供探究时空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先放后扶、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让学生有自主自由活动的“空间”。自己学,自己探索,自己去粗取精,提高自己素质,培养能力。
1.“自学”空间
学生积极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有10%—20%。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英语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靠自学自练。因此,教学时教师对新知识不要急于分析解释,而应该提供学生自学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参与学生自学活动,启发,点拨学生自学,通过个别询问,了解不同类型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板书出生成的问题。以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新知,也学会学习。
2.“探学”空间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要留出“空间”让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这种“空间”的设置不仅能满足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凭借旧知识探索新知识,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获得解决问题之后的无限乐趣。教师要积极参与探学过程,点难拨疑、把预习和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自学未生成而又必须掌握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再有意识地适时指导学生再思再问,设法让学生按照教师提示或设计进行思考、练习、自我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形成技能。
3.“纠学”空间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错误、解答错误是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别忙着给予纠正,给他留一次“自我纠正”的机会,经过查、想、议,主动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自我纠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错不怕,有难不退,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再思考。教师在这个环节要设悬念、提疑点、揭矛盾、破疑团,可通过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促进学生再思再问,指导学生会学会问,掌握重点难点,形成技能。
三、及时掌握反馈,优化教学过程
预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时,多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懂的坚决不讲,学生基本懂的稍加点拨,学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數不懂的作重点专题突破,以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四、反思学习,努力完善小结,培养学生素质
让学生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分析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课堂小结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析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再现和强化。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包办小结,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非常不利。现在改变包办做法为师生合作。先由学生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这堂课我学会了……”的句式,自由发言,营造出民主、活跃的气氛,再由教师用凝练的语言,紧扣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学法。这样上完一节课让学生有两点收获:一是,今天这节课,我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掌握了一点新技能,受到了哪方面的教育;二是,我还有哪些不懂的、不了解的,还要继续学习。
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不断探索的良好学习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让每个学生真正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在英语课堂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自学探究 巧妙放扶 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41-01
开放式自学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探讨等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大胆地“放 ”,巧妙的扶。“放”就是给学生自主权,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扶”是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缩小“课程──教材──课堂──学生”的落差。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一、精心设计,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明确目标看书,边读边思考,学生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
教学中我通常采用这样的四步骤来设计预习题: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什么:告诉学生要预习的内容,也就是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怎样做:教给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反映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方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预习后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述几个步骤是就设计预习作业的整体而言的,具体到某一堂课,应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设计。在四个步骤中“为什么这样做”是基础,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充分设置空间,提供探究时空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先放后扶、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让学生有自主自由活动的“空间”。自己学,自己探索,自己去粗取精,提高自己素质,培养能力。
1.“自学”空间
学生积极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有10%—20%。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英语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靠自学自练。因此,教学时教师对新知识不要急于分析解释,而应该提供学生自学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参与学生自学活动,启发,点拨学生自学,通过个别询问,了解不同类型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板书出生成的问题。以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新知,也学会学习。
2.“探学”空间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要留出“空间”让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这种“空间”的设置不仅能满足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凭借旧知识探索新知识,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获得解决问题之后的无限乐趣。教师要积极参与探学过程,点难拨疑、把预习和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自学未生成而又必须掌握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再有意识地适时指导学生再思再问,设法让学生按照教师提示或设计进行思考、练习、自我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形成技能。
3.“纠学”空间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错误、解答错误是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别忙着给予纠正,给他留一次“自我纠正”的机会,经过查、想、议,主动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自我纠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错不怕,有难不退,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再思考。教师在这个环节要设悬念、提疑点、揭矛盾、破疑团,可通过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促进学生再思再问,指导学生会学会问,掌握重点难点,形成技能。
三、及时掌握反馈,优化教学过程
预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时,多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懂的坚决不讲,学生基本懂的稍加点拨,学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數不懂的作重点专题突破,以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四、反思学习,努力完善小结,培养学生素质
让学生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分析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课堂小结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析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再现和强化。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包办小结,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非常不利。现在改变包办做法为师生合作。先由学生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这堂课我学会了……”的句式,自由发言,营造出民主、活跃的气氛,再由教师用凝练的语言,紧扣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学法。这样上完一节课让学生有两点收获:一是,今天这节课,我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掌握了一点新技能,受到了哪方面的教育;二是,我还有哪些不懂的、不了解的,还要继续学习。
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不断探索的良好学习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让每个学生真正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在英语课堂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