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惩治腐败,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大与小、公与私、得与失、法与情、长与短的关系,这对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和实现党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从严治党;党风廉政;“五种”关系
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惩治腐败,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内政治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人认为,党风廉政建设,主要针对领导干部而言,对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于是,常常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还有人一谈到“廉政”,就把“贪污”、“卖官”、“贿选”之类“关键词”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占用公家财物”、“虚报差旅费”、“套取回扣”同样也涉及到“党风廉政”。古人有“蚁穴溃堤”、“因小失大”、“贪多必失”的教训,后人应当前事不忘,引以为戒。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要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也要从一名普通党员做起;不仅要抓好“拒腐防变”、“反腐倡廉”的大事,也要从会风、文风、作风之类的“小节”改起,谨言慎行,防微杜渐,切实利中取大,害中取小。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一名共产党员廉洁自律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不凡有一些人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人生信条,管不住自己的欲望,填不满自己的欲壑,无视和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做一些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之“糗事”。比如说利用职权之力,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利用工作之机,投机取巧,等等。“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旬子的“公生明,偏生暗”;张蕴古的“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对“公”与“私”都作了深刻的阐述,辩证的分析,言简意赅,情理昭然。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就是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做到少一些功利、攀比思想,少一些个人、享乐主义,始终要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牢记心中,践行于人生的每一步。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
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每一名党员都要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人一生中,没有纯粹的“得”,也没有纯粹的“失”。得失,只是相对而言。那些把私情、私利和眼前、个人利益看得很重的人,最终往往是得不偿失。比如说十八大以来某些“翻身落马”的贪官,无视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不顾一切玩弄权术,谋取私利,“得”到了一时的“辉煌”和“荣誉”,但是,当“东窗事发”后,那一切都会像“昙花一现”,最终前功尽弃,一无所有,甚至“失”去了人生真正宝贵的人格、尊严、前途、自由,乃至生命。得与失面前,每一名党员都必须分清界限,晓以利害,保持清醒头脑,淡泊名利,切实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健康”这“五本账”,不贪于财,不苟于利。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法与情的关系
法律,是公正的,神圣的。重情重义,是国人的一种美德,比如说领导情、同学情、战友情、朋友情等等,这种人之常“情”,让社会充满着温暖,变得更加和谐。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法与情的关系,往往会让这种“情”变得庸俗,甚至成为保持清正廉洁的“绊脚石”。法不容情,“情”是不能代替和超越法律的。在现实生活中,合情不合法、合法不合情的事都可能存在,在法与情对立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法大于情,将党纪国法挺在前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超越法律之上,都必须依法办事,秉公执法。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不能仅仅依靠一次整风或一次活动去彻底解决。抓党风廉政建设,要坚决杜绝犯“冷热病”的现象,要求了,就抓一下;不要求了,就停下来,这也不符合“有腐必反、有贪必肅”的原则,也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持久、深入开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歇口气”、“松口劲”的念头,要一鼓作气,不达目的不罢休。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经常性“照镜子、洗洗脸、掸灰尘”,我党才能真正长期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正确处理好大与小、公与私、得与失、法与情、长与短的关系,这对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和实现党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从严治党;党风廉政;“五种”关系
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惩治腐败,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内政治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人认为,党风廉政建设,主要针对领导干部而言,对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于是,常常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还有人一谈到“廉政”,就把“贪污”、“卖官”、“贿选”之类“关键词”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占用公家财物”、“虚报差旅费”、“套取回扣”同样也涉及到“党风廉政”。古人有“蚁穴溃堤”、“因小失大”、“贪多必失”的教训,后人应当前事不忘,引以为戒。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要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也要从一名普通党员做起;不仅要抓好“拒腐防变”、“反腐倡廉”的大事,也要从会风、文风、作风之类的“小节”改起,谨言慎行,防微杜渐,切实利中取大,害中取小。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一名共产党员廉洁自律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不凡有一些人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人生信条,管不住自己的欲望,填不满自己的欲壑,无视和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做一些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之“糗事”。比如说利用职权之力,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利用工作之机,投机取巧,等等。“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旬子的“公生明,偏生暗”;张蕴古的“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对“公”与“私”都作了深刻的阐述,辩证的分析,言简意赅,情理昭然。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就是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做到少一些功利、攀比思想,少一些个人、享乐主义,始终要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牢记心中,践行于人生的每一步。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
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每一名党员都要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人一生中,没有纯粹的“得”,也没有纯粹的“失”。得失,只是相对而言。那些把私情、私利和眼前、个人利益看得很重的人,最终往往是得不偿失。比如说十八大以来某些“翻身落马”的贪官,无视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不顾一切玩弄权术,谋取私利,“得”到了一时的“辉煌”和“荣誉”,但是,当“东窗事发”后,那一切都会像“昙花一现”,最终前功尽弃,一无所有,甚至“失”去了人生真正宝贵的人格、尊严、前途、自由,乃至生命。得与失面前,每一名党员都必须分清界限,晓以利害,保持清醒头脑,淡泊名利,切实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健康”这“五本账”,不贪于财,不苟于利。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法与情的关系
法律,是公正的,神圣的。重情重义,是国人的一种美德,比如说领导情、同学情、战友情、朋友情等等,这种人之常“情”,让社会充满着温暖,变得更加和谐。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法与情的关系,往往会让这种“情”变得庸俗,甚至成为保持清正廉洁的“绊脚石”。法不容情,“情”是不能代替和超越法律的。在现实生活中,合情不合法、合法不合情的事都可能存在,在法与情对立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法大于情,将党纪国法挺在前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超越法律之上,都必须依法办事,秉公执法。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不能仅仅依靠一次整风或一次活动去彻底解决。抓党风廉政建设,要坚决杜绝犯“冷热病”的现象,要求了,就抓一下;不要求了,就停下来,这也不符合“有腐必反、有贪必肅”的原则,也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持久、深入开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歇口气”、“松口劲”的念头,要一鼓作气,不达目的不罢休。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经常性“照镜子、洗洗脸、掸灰尘”,我党才能真正长期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正确处理好大与小、公与私、得与失、法与情、长与短的关系,这对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和实现党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