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手术后患者早期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在重症监护病房期间的预防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10年7月施行的17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在监护室内预防感染的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包括(1)隔离室的要求:严格消毒隔离制度。(2)医护人员的要求:建立移植护理小组,认真学习有关消毒隔离制度,并进行培训,同时护理小组进行咽拭子培养,排除感染可能。(3)加强有创管道护理.(1)及时更换有创部位的敷料,体内各种插管部位每日消毒,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各种插管,同时做细菌培养。(2)各类动静脉导管妥善固定,确保通畅。(3)每日更换一次性物品。(4)输注血液及血小板时应用白细胞过滤器、血小板过滤器。(5)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或脱落,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4.加强术后早期菌群跟踪监测:(1)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预防性用药尽量选用青霉素类药物,对于广谱抗生素多主张短程应用,一般使用3~5 d。怀疑有细菌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最有效剂量的敏感抗生素,预防二重感染。(2)术后每日查血、心脏彩超、X胸片,做痰、鼻、咽、耳拭子、尿、粪细菌、真菌涂片培养,以监测可能发生的早期感染。(3)监测体温,体温高于37.5℃、咳嗽加剧或X线胸片以有变化时应及时留取痰标本做培养。(4)每日观察口腔有无真菌感染的征象。(5)加强呼吸系统管理:机械通气期间保持气道湿化,应用PEEP 4 cmH2O以防肺泡膨胀不全和肺不张。每隔2 h给予翻身、叩背、听诊呼吸音1次,按需吸痰,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气道。(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和感染,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自身的感染来源。(7)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及色、香、味俱全的易消化饮食,以保证热量摄入。结果 17例心脏移植中手术死亡2例,中远期死亡5例,余10例存活至今,最长存活时间8年7个月。本组病例中肺部感染4例次(23.5%),血液感染1例次(5.9%),口腔感染2例次(11.8%),真菌感染2例次(11.8%),2例术后体温反复发热,予积极对症治疗,后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控制良好,正常恢复。结论感染是心脏移植病人术后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实时的感染监测是预防心脏移植术后感染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心脏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十分重视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感染监测,加强对病室环境、人员、设备、物品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感染途径;实施精心的护理,以预防为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即可有效预防术后的感染,保证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