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工作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倡导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教育理念,是中国走向其民主,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以人为本”是大学体育课程管理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为大学高校体育教改指明方向。“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确立和谐了师生关系,“以人为本”是大学体育课程管理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多元化评价方式之运用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主线,才能达到大学体育之目的,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之人才。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管理思路;思想工作;校本;以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14-01
前 言
迄今社会崇尚民主与法制,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了时代的名词。人类越向前进步,教育就越与个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今大学体育是育人为先,健体是后。高校体育公体课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对公体课课程进行了改革,多考虑学生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普修和选项课、将学生喜欢的十多种体育项目订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充分享受运动过程带来的乐趣;大学体育教学过程应强调大学生学习的自由,使体育课程乐趣化。体育评价标准与个人综合标准相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以人为本”是大学体育课程思路及政治思想工作
1.1 “以人为本”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问题为指向。“改进”是主要特征,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巩固提升学校之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以人为本”树立新观念,学校自身的问题应由学校的人来解决,经校长、教师的探讨分析、解决,所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学校中加以实施。对学校问题有发言权的是校长、教师、学生,上级部门的领导等专业研究人员是“局外人”很难对学校的实际问题有真切的体会和全面的把握。
1.1.1 体育课程校本管理要求学校管理立足于“以人为本”分析存在问题,不照搬它校的模式,不把学校当作一般政策、规则的“试验田”或应用场。
1.1.2 体育课程校本管理核心用公式来表示:校本管理=分权+参与决策,“以人为本”权力下放,“以人为本”决策权,强调“以人为本”民主参与决策
1.1.3 “以人为本”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策略,而不是制度或其它。校本管理有两大要素:从教育行政体制角度来看,是权力从中央政府、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地方教育部门等下放到学校,强调学校的主体性;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角度来看,校本管理是全员参与学校管理,即教师、家长、社会成员、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决策中来,强调管理的民主性。
1.1.4 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内涵一“以人为本”体育课程校本管理是指高校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考虑环境、家长期望和学生需要等相关因素,对学校体育课程设计、决策、实施和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高校公共体育课体教学要转变理念,把握与时俱进的思想,把更新体育观念的人文基础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之中。
2、关心尊重学生
引导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很容易,而让学生把你当成朋友却很困难。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很难突破原来“管理学生”的传统观念,也就是说不能从内心深处平视学生,尊重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都需要别人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一旦忽视尊重人这个基本需求,你就无从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不了解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的原则和疏导的方针,采取平等讨论的方法、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的方法、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切实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3、理解学生
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还没有真正定型的大学生,他们生理上虽已成熟,但思想上尚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确立,选择目标有时不稳定,忽高忽低。因此,对于他们的思想教育,更需要见人见事、全方位、多渠道地沟通,更需要师长、朋友给予适当的赞赏、认可和理解,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人格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帮他们学会自爱,做到自尊,正确地看人看己,看到人生的价值,激发其上进心和工作热情。公体课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运动认识、感受和体验过程。
4、从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把“人本”思想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尊重、激励上,把学生放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去实施教育,决不能舍本逐末,把学生当“下属”,而随意支配或命令管教。
4.1 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把每一个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知心朋友。
4.2 要经常调查研究,坚持服务育人,为学生成才提供强力保障。站在学生平等的立场上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切实推进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4.3 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不断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当今社会信息不仅丰富,而且多变。将我国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和实现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是高校学生工作者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思想正式工作内容更新必须面对的问题。
4.4 讲究工作的方法,以咨询、调解、辅导、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利用校园文化、网络文化这些文化阵地,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
5、结 论
大学体育政治思想工作中坚“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才观是培养高质量现代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将“以人为本”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落实到实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管理思路;思想工作;校本;以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14-01
前 言
迄今社会崇尚民主与法制,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了时代的名词。人类越向前进步,教育就越与个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今大学体育是育人为先,健体是后。高校体育公体课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对公体课课程进行了改革,多考虑学生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普修和选项课、将学生喜欢的十多种体育项目订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充分享受运动过程带来的乐趣;大学体育教学过程应强调大学生学习的自由,使体育课程乐趣化。体育评价标准与个人综合标准相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以人为本”是大学体育课程思路及政治思想工作
1.1 “以人为本”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问题为指向。“改进”是主要特征,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巩固提升学校之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以人为本”树立新观念,学校自身的问题应由学校的人来解决,经校长、教师的探讨分析、解决,所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学校中加以实施。对学校问题有发言权的是校长、教师、学生,上级部门的领导等专业研究人员是“局外人”很难对学校的实际问题有真切的体会和全面的把握。
1.1.1 体育课程校本管理要求学校管理立足于“以人为本”分析存在问题,不照搬它校的模式,不把学校当作一般政策、规则的“试验田”或应用场。
1.1.2 体育课程校本管理核心用公式来表示:校本管理=分权+参与决策,“以人为本”权力下放,“以人为本”决策权,强调“以人为本”民主参与决策
1.1.3 “以人为本”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策略,而不是制度或其它。校本管理有两大要素:从教育行政体制角度来看,是权力从中央政府、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地方教育部门等下放到学校,强调学校的主体性;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角度来看,校本管理是全员参与学校管理,即教师、家长、社会成员、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决策中来,强调管理的民主性。
1.1.4 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内涵一“以人为本”体育课程校本管理是指高校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考虑环境、家长期望和学生需要等相关因素,对学校体育课程设计、决策、实施和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高校公共体育课体教学要转变理念,把握与时俱进的思想,把更新体育观念的人文基础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之中。
2、关心尊重学生
引导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很容易,而让学生把你当成朋友却很困难。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很难突破原来“管理学生”的传统观念,也就是说不能从内心深处平视学生,尊重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都需要别人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一旦忽视尊重人这个基本需求,你就无从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不了解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的原则和疏导的方针,采取平等讨论的方法、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的方法、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切实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3、理解学生
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还没有真正定型的大学生,他们生理上虽已成熟,但思想上尚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确立,选择目标有时不稳定,忽高忽低。因此,对于他们的思想教育,更需要见人见事、全方位、多渠道地沟通,更需要师长、朋友给予适当的赞赏、认可和理解,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人格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帮他们学会自爱,做到自尊,正确地看人看己,看到人生的价值,激发其上进心和工作热情。公体课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运动认识、感受和体验过程。
4、从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把“人本”思想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尊重、激励上,把学生放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去实施教育,决不能舍本逐末,把学生当“下属”,而随意支配或命令管教。
4.1 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把每一个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知心朋友。
4.2 要经常调查研究,坚持服务育人,为学生成才提供强力保障。站在学生平等的立场上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切实推进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4.3 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不断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当今社会信息不仅丰富,而且多变。将我国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和实现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是高校学生工作者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思想正式工作内容更新必须面对的问题。
4.4 讲究工作的方法,以咨询、调解、辅导、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利用校园文化、网络文化这些文化阵地,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
5、结 论
大学体育政治思想工作中坚“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才观是培养高质量现代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将“以人为本”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落实到实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