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早期积极营养支持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早期积极的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影响,并评价肠道屏障蛋白和感染相关MicroRNA的临床检测价值。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VLBWI 62例。其中A组3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营养策略; B组32例采用早期积极的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策略。比较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后每天增长克数、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记录并发症情况;住院期间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分析、血气分析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肠道屏障蛋白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感染相关MicroRNA155。

结果

2组患儿出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A组(13.70±3.10)%、B组(5.46±2.64)%]、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A组(12.20±3.38) d、B组(6.82±3.20) d]、 静脉营养时间[A组(29.62±4.16) d、B组(20.80±3.20) d]、平均住院天数[A组(44.60±6.32) d、B组(28.91±4.36) d]比较,B组均优于A组(P均<0.05)。住院期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B组31.2%、A组56.7%)、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B组34.3%、A组73.3%)、胆汁淤积发生率(B组6.2%、A组23.3%)、喂养不耐受发生率(B组15.6%、A组53.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B组0、A组16.7%),B组较A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肠道屏障蛋白I-FABP的血浆水平[(9.083±1.059) μg/L]高于B组[(7.563±0.739) 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90,P=0.076 4)。A组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I-FABP的血浆水平[(19.500±3.510) μg/L]高于B组[(7.563±0.73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1,P=0.035 0)。A组的MicroRNA155基因表达量2-ΔΔCt为0.81±0.12,显著高于B组(0.24±0.08)(P<0.05)。

结论

对VLBWI给予早期积极的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是安全有效的,能更好地促进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测定肠道屏障蛋白I-FABP和感染相关MicroRNA155对VLBWI喂养相关并发症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