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变革,如何完善以往的教学体系,改善课程结构,有效的实施拓展性课程,是现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如何开展拓展性课程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大部分学校和老师对拓展性课程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如果拓展性课程设计的不合理,就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更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 课程改革 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50-01
一、建构拓展性课程体系
拓展性教学是指课堂中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所采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拓展性的教学中需要挖掘教材的知识点,能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主题,并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遇到问题。要想构建好拓展性课程体系必须要结合好课内外的内容,知识点来源于课本,但又要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其次还要把握好课程的各种变化,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性课程与学校的社团活动有着一定的差异。与社团活动不同的是拓展性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是各个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严格的体系特征,有具体的行为规章,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即使不少学生社团有相关的行为规章,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严格,容易产生形式主意。活动的时间也有所不同,社团的活动时间更为灵活,大部分是学生业余的时间,但拓展性课程大部分是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的课程学习,不能进行灵活的安排。如果掌握了一些技巧社团活动能发展成为拓展性课程一样的形式,不仅仅增强学生们学习的意识,更能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添砖加瓦。这种方式能以一种很好的方式挺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理解拓展性课程内涵
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增强了以学为主的改革理念,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基于这些理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分类,学校的课程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包括传统基础知识教学和拓展性課程。所谓的基础性课程是按照国家或地方的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学习的内容,而拓展性课程是老师给予学生可以自由学习的内容。简单的说,国家和地方要求学生在学校必须学习的内容外,其他添加到教学课程里的都是拓展性课程。传统的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会形式,甚至老师组织的实践活动都是拓展性课程的一种形式。但是并不是说这些形式都能完完全全衍化为拓展性课程。所以,为了满足学生们学习的要求,要规范建设不同形式的拓展性课程,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于拓展性课程的要求,是学校未来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课程内容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成绩的好坏。选择性思想,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老师自己通过讨论研究,认为学生应该在某些方面进行拓展提高;二是选择的权利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自己可以选择拓展学习的内容。比如开展走班教学,有其选择性,让学生们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有些文件明确的指出,拓展性课程是学生们根据自身的需要,自己独立进行选择,以学生为中心对课程进行选择。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但不同的拓展性课程并不是面对所有学生,只是面对部分学生,因为課程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选择,因为拓展性课程不可能实现统一的授课;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授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走班学习、小组讨论,自学等等,在学习评价放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如何掌握拓展性课程的要点是教师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学习方式维度的探索模式
1.导师模式
比如创建大学校园中老师带徒弟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老师与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导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老师的专业技能,还能学习老师的优秀品格。从老师的角度上看,老师不仅仅能教会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有助于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
2.自学模式
自学模式就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获得一定的自我满足。随着科学的进步,互联网等方式逐步改变了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学生可以利用好这些条件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自学的条件。
综上所述,拓展性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传道授业方式,更是教育界里的一种供给侧平衡的改革。我们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要求,提供不同的拓展性课程,不仅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特点学到不同的知识,更能让每一个学生能过愉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进材.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 课程改革 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50-01
一、建构拓展性课程体系
拓展性教学是指课堂中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所采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拓展性的教学中需要挖掘教材的知识点,能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主题,并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遇到问题。要想构建好拓展性课程体系必须要结合好课内外的内容,知识点来源于课本,但又要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其次还要把握好课程的各种变化,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性课程与学校的社团活动有着一定的差异。与社团活动不同的是拓展性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是各个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严格的体系特征,有具体的行为规章,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即使不少学生社团有相关的行为规章,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严格,容易产生形式主意。活动的时间也有所不同,社团的活动时间更为灵活,大部分是学生业余的时间,但拓展性课程大部分是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的课程学习,不能进行灵活的安排。如果掌握了一些技巧社团活动能发展成为拓展性课程一样的形式,不仅仅增强学生们学习的意识,更能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添砖加瓦。这种方式能以一种很好的方式挺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理解拓展性课程内涵
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增强了以学为主的改革理念,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基于这些理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分类,学校的课程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包括传统基础知识教学和拓展性課程。所谓的基础性课程是按照国家或地方的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学习的内容,而拓展性课程是老师给予学生可以自由学习的内容。简单的说,国家和地方要求学生在学校必须学习的内容外,其他添加到教学课程里的都是拓展性课程。传统的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会形式,甚至老师组织的实践活动都是拓展性课程的一种形式。但是并不是说这些形式都能完完全全衍化为拓展性课程。所以,为了满足学生们学习的要求,要规范建设不同形式的拓展性课程,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于拓展性课程的要求,是学校未来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课程内容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成绩的好坏。选择性思想,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老师自己通过讨论研究,认为学生应该在某些方面进行拓展提高;二是选择的权利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自己可以选择拓展学习的内容。比如开展走班教学,有其选择性,让学生们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有些文件明确的指出,拓展性课程是学生们根据自身的需要,自己独立进行选择,以学生为中心对课程进行选择。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但不同的拓展性课程并不是面对所有学生,只是面对部分学生,因为課程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选择,因为拓展性课程不可能实现统一的授课;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授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走班学习、小组讨论,自学等等,在学习评价放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如何掌握拓展性课程的要点是教师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学习方式维度的探索模式
1.导师模式
比如创建大学校园中老师带徒弟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老师与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导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老师的专业技能,还能学习老师的优秀品格。从老师的角度上看,老师不仅仅能教会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有助于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
2.自学模式
自学模式就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获得一定的自我满足。随着科学的进步,互联网等方式逐步改变了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学生可以利用好这些条件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自学的条件。
综上所述,拓展性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传道授业方式,更是教育界里的一种供给侧平衡的改革。我们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要求,提供不同的拓展性课程,不仅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特点学到不同的知识,更能让每一个学生能过愉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进材.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