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漂族”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yu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农村与城市、故乡与异乡之间的双重反差,农村“老漂族”在经济、生活、关系、心理等城市社会融入方面遭遇了诸多问题。农村“老漂族”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的成因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等多个方面。因此,应当从以上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帮助农村“老漂族”加快融入城市社会。
  关键词:人口流动;老漂族;城市社会融入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4-0018-02
  引言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城之间的人口流动也日益加剧。近年来,老年人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引起了社会各界日益广泛的关注。人们逐渐将那些随同子女搬迁到非户籍所在城市或地区居住达一年以上的老年群体形象地称为“老漂族”[1]。本文从民俗学而非人口学的视角来理解农村“老漂族”,鉴于农村人口早婚早育的社會现实,将农村“老漂族”界定为年龄50岁以上,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后代而背井离乡来到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生活或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村老年人。通过对淮安市153位农村“老漂族”的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在经济、生活、关系和心理等四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融入问题。
  一、农村“老漂族”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
  1.经济融入问题。在收入水平方面,52.3%的“老漂族”认为“自身收入无法维持在本地的生活”;在投资理财方面,92.3%的“老漂族”认为“受当地人影响比较小或非常小”;在养老金或退休金方面,81.8%的“老漂族”认为“与当地老人差距比较大或非常大”;在消费观念方面,54.5%的“老漂族”认为“与当地居民存在很大差距”;在经济援助方面,90.2%的“老漂族”表示“从未得到过政府和社会的经济援助”。由此可见,“老漂族”的经济融入问题由高到低依次为投资理财受当地人影响较小、很少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经济援助、养老金或退休金与当地老人差距较大、消费观念与当地居民差距较大、收入水平不足以维持在当地的生活。
  2.生活融入问题。在饮食习惯方面,11.2%的“老漂族”认为“完全不适应淮安的饮食习惯”;在交通出行方面,6.3%的“老漂族”认为“交通出行非常不方便”;在家用电器的使用方面,6.4%的“老漂族”认为“不习惯使用家用电器”;在居住环境方面,7.7%的“老漂族”表示“对居住环境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在气候适应方面,11.2%的“老漂族”认为“不太适应或完全不能适应淮安的气候状况”。由此可见,“老漂族”的生活融入问题不明显,只有在饮食习惯和气候适应方面存在一点问题。
  3.关系融入问题。在邻里相处方面,12.1%的“老漂族”认为“与邻居相处地非常不融洽”;在社区参与方面,91.6%的“老漂族”表示“从未参加过社区举办的活动”;在社会支持方面,59.9%的“老漂族”表示“从未或很少受到过周围人的帮助”;在人际交往方面,34.9%的“老漂族”认为“聊得来的朋友非常少”;在社会态度方面,10.1%的“老漂族”表示“会受到本地人的歧视”。由此可见,“老漂族”关系融入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少参加过社区举办的活动、社会支持网络单薄、朋友比较少。
  4.心理融入问题。在居留意愿方面,40%的“老漂族”表示“不太愿意在淮安长住”;在故土情结方面,80.5%的“老漂族”表示“非常想念自己老家的生活和好友”;在心理健康方面,9.8%的“老漂族”表示“会出现孤独感、无助感和焦虑”;在身份认同方面,42.7%的“老漂族”认为“自己并不是本地人”;在幸福感受方面,14%的“老漂族”认为“现在生活地不太幸福”。由此可见,“老漂族”的心理融入问题主要表现为想念老家的生活和朋友、不认同自己的市民身份、不太愿意在淮安长住。
  二、农村“老漂族”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的成因
  1.身心机能衰退。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农村“老漂族”的生理器官和身心机能都在逐步老化和衰退,对外界刺激和环境的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应激反应也越来越强。因此,很多农村“老漂族”从农村进入城市之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生病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多种多样的疾病接踵而至,尤其是一些与身心机能衰退直接相关的内生性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胃病、类风湿等,进一步降低了农村“老漂族”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
  2.家庭支持不足。农村“老漂族”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之后,主要依附于子女的家庭生活,因而家庭支持是农村“老漂族”融入城市生活的后盾与支撑[2]。然而,随着代际重心的下移,农村“老漂族”在子女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从前的“权威”或大家长,而是一名经常被忽视的边缘人[3],因而很少能够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加上社会的快速转型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剧烈变迁,代际之间的观念分歧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农村“老漂族”的子女经常与他们发生争执,进一步减少了对其城市社会融入给予的支持。
  3.社会支持匮乏。作为城市中的一个陌生人,农村“老漂族”既缺少正式的社会支持,也缺少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一方面,由于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弱势,他们没有意识、没有方向,更没有能力去寻求城市当中社会组织和社区的支持;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外来者,他们会与当地居民分享城市公共资源,当地城市居民为了自身利益会对这些外来者产生天然的排斥,加上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导致他们很难与当地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无法异地重建熟人网络,因而非正式社会支持也十分匮乏,城市社会融入问题更加凸显。
  4.国家制度排斥。农村“老漂族”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进行规制的产物。国家对于农村“老漂族”的异地管理以及政策扶持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他们在流入地无法获得本地老年人可以享有的社会福利,同时又因为人户分离丧失了原有户籍地的社会保障,造成双重缺失的异地“裸活”状态。这种“裸活”状态不仅造成了农村“老漂族”的生存困境和养老困境,而且加剧了其城市社会融入的困境。   三、解决农村“老漂族”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的对策
  1.自身方面。调整身心状态,提高适应能力。作为城市社会融入的主体,农村“老漂族”首先要从自身寻找融入困难的成因,调整负面情绪,积极做出改变,主动融入城市社会[4]。一方面,改变心态,加强自我的再社会化,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接受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挣脱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提高自己对城市生活的热爱,确立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宽慰,积极地面对生活,消除精神寂寞和代际冲突产生的消极影响,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社会当中。
  2.家庭方面。加强代际沟通,增进家庭和谐。农村“老漂族”大都是为了帮助子女照顾孙辈而远离家乡,因此,要加强农村“老漂族”和子女的代际沟通,促进双方互相理解,从而增进家庭和谐,并在此基础上尽快融入城市社会。一方面,农村“老漂族”要理解子女异地打拼的难处和不易,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不麻烦子女。另一方面,子女应主动并经常与农村“老漂族”进行沟通交流,认可他们为家庭所做的贡献,倾听他们的心理诉求,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多元化的合理需要。
  3.社会方面。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帮扶接纳。社区参与是实现外来人口在社会生活中顺利完成社区融入的重要环节[5]。因此,社会组织及社区工作人员应积极链接和整合社会资源,增进对农村“老漂族”的帮扶接纳,助其尽快融入当地社会。一方面,引导当地城市居民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农村“老漂族”,改变他们对“老漂族”存在的自然而然的排斥心理和先入为主的歧视态度。另一方面,组织农村“老漂族”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为他们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增进农村“老漂族”之间以及与当地城市居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4.国家方面。破除制度壁垒,完善社会保障。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允许并鼓励农村“老漂族”跟随子女进行户口迁移,使“老漂族”转变为老年移民,平等地享有迁入地城市老年人的各项社会福利,实现城市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与此同时,要扩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尽快出台专门针对农村“老漂族”的福利政策,帮助不愿改变户籍的农村“老漂族”实现新农保和新农合的异地转移,使“老漂族”能够享有与当地城市老年人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快城市社会融入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王雅铄,殷航.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老漂族”的社会融合状况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6,(10):53-64.
  [2]  姚丽萍.从“疏离”到“靠近”:推动“老漂族”社区融入的实务探索[D].郑州:郑州大学,2017.
  [3]  许加明,华学成.流动的老年:“老漂族”的形成机制与多重角色困境[J].西北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39-48.
  [4]  李静雅.“老漂族”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5]  刘亚娜.社区视角下老漂族社会融入困境及对策——基于北京社区“北漂老人”的质性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6,(4):34-43.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手机终端的广泛应用,微博、微信等逐渐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媒介。深入研究高校新媒体宣传平台的建设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发展途径,对于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宣传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8-0190-02  一、
期刊
摘 要:旅游市场中存在大量强制性消费、“鬼城”、盈利性破产、旅游骗局和天价机票等抑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因此,以新古典经济学要素流动理论为基础,在资本要素流动视角下,从理论和实证探究旅游“怪象”的本质,并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现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怪象”是我国资本转型激进与旅游市场化改革滞后所致。资本在时空两维度流动中形成了旅游资本分层、旅游资本恶性显性化、旅游资本合力扭曲三个过程,现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智能化时代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效率。但在这样高速发展的智能化时代下,老年人却成为无法很好享受到这些便利服务的群体,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不足往往成为他们迈入智能时代的阻碍,而社会公众、社区、政府对此的帮助也不够到位,老年人智能时代边缘化问题愈加普遍。选取宁苏锡作为研究地点,研究老年人边
期刊
摘 要:两岸农业合作深受两岸关系和岛内政局的影响,“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包括两岸农业合作的政治基础。台湾地区当局是否坚持“九二共识”,直接影响两岸农业合作能否顺利开展。  关键词:两岸关系;“九二共识”;农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6-0023-03  两岸农业合作受两岸政治关系和岛内政局演变影响颇大。台湾地区行政当局坚持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住房一直都是一个被广为关注的话题。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巨大历史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的好坏与否,与该项制度是否坚持了正确的利益观息息相关。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利益观,应当是以缴费职工的利益为宗旨。维护缴费职工的正当利益,对促进我国住房市场的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社会稳定,均可起到推动作用。而这一宗旨若要得以有效践行,需要两方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理念被学者融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决策当中。企业可通过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快营运资金周转速度,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基于供应链视角,以京东集团2013—2016年营运资金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京东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电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京东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供應链视角  中图分类号:F2
期刊
摘 要:以阳泉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阳泉市2004—2015年产城融合的发展规律,最后提出进一步实现产城融合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2009年以前,阳泉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快于城镇发展水平,在此之后,产业发展水平滞后于城镇发展水平;同样以2009年为时间节点,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经历了由快到慢的过程转变,但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不断上升阶段,表明阳泉市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  关
期刊
摘 要:迎合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要求,以抚顺市为例,研究政府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内涵、作用及价值,以及抚顺市政府发展“互联网+”的现状,并为抚顺市政府未来如何发展“互联网+”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抚顺市;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6-0151-02  2016年4月19日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引导传统农区实现就地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社会调查方法,探究沂南县竹泉村就地城镇化的过程。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竹泉村村民的职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说明乡村旅游作为绿色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促进传统农区转型发展的有益实践方式。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就地城镇化;竹泉村  中图分类号:F5
期刊
摘 要: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升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分析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对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