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将至,大家准备好心意、年货,还有不少人打算牺牲几天长假和懒觉而饕餮“韩剧”,或碟或载,“一次爱个够”。
韩国人拍的剧,1997年CCTV播出其中的《爱情是什么》,从此中国观众开始领略“韩剧是什么”。它也确实很适合于家庭“贺岁”,往往“会”悦目,清新,轻松,动人,解闷儿,温情脉脉,暖意融融……还有,若全家男女老少一同观看,大都难遇尴尬——连“人工呼吸”都很少。
几年前,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梁旭明教授就指出,大部分中国人喜欢韩剧,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在转型社会中日益缺失的那种温暖的情感。可目前咱银幕荧屏“温暖”继续在流失,虽说“子弹飞”的花样不少,却常常只令人眼花耳鸣,而非共鸣,鲜有“击中”心头,怦然一热的。
最近,有观众在网上对着某反映婆媳勾心斗角对打对掐的国产剧大喊“差点没把我冻死!”而他对峙的例子是“人家韩剧”。或许,婆媳永远是一对“矛盾”,但韩国电视人往往很“善意”地将其一一化解。比如那位很多观众打心眼儿里喜欢的《说不出的爱》里的“雅莉”——老“咯咯咯”甜而不“腻”的富家大小姐,也忍不住跟平民婆婆“顶嘴”,但却是以“沟通”为前提的,存心是“做好儿媳”。其父力挺她与公婆同住,公婆则真心拿她当亲闺女。
与诸多韩剧一样,《说不出的爱》特别有“家”的味道(也是该剧的一句台词),实则人情味,亲情、爱情、友情让家里家外散发暖意,让观众好不羡慕,可这本应是家播电视剧该放的“暖气”。
该剧剧名原文翻译过来该叫《上书父母》,一家之主安老师常写信给故去的爹娘,全片就像在演绎与落实咱中国古训《弟子规》:“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事死者,如事生”。他家门上还赫然贴着的几个汉字——“立春大吉”。
类似《大长今》等古装剧的做法(如人物台词不时引用儒家经典),以韩国国家队备战广州亚运会为背景的《冠军医生》也引进了中国元素——作为核心道具之一的“孔明灯”。可就在北京奥运年,咱一电视主持质疑“将扮孔明”的金城武——“呀,您原来不是说要演诸葛亮的吗?”也不奇怪,许多宝贝正渐渐被咱的一些影视人所漠视、忽视。而实际上,“韩流”让中国观众“感冒”的文化根源,恰是渗透其中的中华传统与美德,老祖宗留给后生安身立命的做人智慧与处事学问,却“出口转内销”才再到我们面前。
对于韩剧来说,作为一种通俗大众文化产品,它所能依托的相关资源似乎比咱们少,可韩国电视人的发挥空间并不小。因为他们把目光投射到了大众身上,练就着一种从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本身提炼诗意、化成“小人物”赞歌的能力,无论《拜托小姐》中说“富人舍不得财,穷人却敢舍己”的贴身管家,还是《那个傻瓜》里平凡的邮局职员,均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身为人的“大”(尊严)和爱的纯净,以至于当冠之以“史上最干净爱情”的《山楂树之恋》公映时,北京有小女生后悔不已——如果在此片开拍前给张艺谋导演寄上几张韩剧,也许会……
应该说,韩国同行对小人物纯净的揭示,不仅缘于“平视”。更在于对人生与心灵的透视。当然,去过韩国的人都知道,剧就是“剧”。但艺术家本应更关注世界“该是”什么样子,这种价值判断与“是什么”的现实判断相辅相成。在“文以载道”不时被诟病为“过时”或“酸词儿”的“娱乐天下”,电视作为传播主流文化载体的地位犹存,所谓“价值”依然是指我们该在乎的那些有意义的东西。
同时也必须看到,尽管部分韩剧可以提振精神、净化人心,但其功能更多的还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平衡现实生活,属于梦话或童话。只不过,以好莱坞为师的韩国影视人,把梦做得相当“质感”,将童话讲得格外“确切”,观者看下去的强大动力出自于童话里看见“自己”找到、实现着美梦(也被挑起欲望)……副作用之一,培养了一批“花痴”,不易为“你真是韩剧看多了”的断喝所动。
其实韩剧也是件“技术活儿”。从“套路”看,差别不大。男女主人公职业时尚或蒙上神秘面纱(有的可看),帅哥靓女居多(美可能是“整”来的,但确养眼,何况已上升到“要对得起”观众的高度),大都为“不可能的一对儿”(好莱坞里的unlikely couple),总有灰姑娘或“灰小子”,最终几乎均能从四角恋爱中突围。但其炮制者的功夫或着力点在于,把不可能变可能的“前因”、契机做得尽可能合情合理,细致细腻,在此层面上防止雷同而求“这一个”。
倒要看看“这一回”韩国人怎么将不可能生生变可能了——这本身便够观众好奇与期待的了。而接下来的本事是:不断干扰、拖延满足期待的时间,即造悬疑,像其表面字义,把期待“悬”着,或推迟“该”出现的剧情;或让假设“出错”而产生“惊奇”……一切又都充满了趣味性。韩剧的喜剧感,通常有赖于先给观众一个期待,然后推出意外的结果。
包括《大长今》在内制作了500多部电视剧的李炳勋给我们证实5--每次创作时对情节的揣摩最费心血,而剧的成败又主要在于有趣性素材的选择和怎样把它们整合为故事情节。而这样出手的韩剧往往“高清”,从信息角度而言,其逼真度和趣味密集度显然要靠绝不马虎的“保质保量”达成。金荣眩被点名写《大长今》剧本后,先花了1年又8个月钻研宫廷饮食和医学。在拍摄过程中,所有膳食全部按古法烹调。一次,李导演发现道具食物中选用了剧中时代尚未出现的马铃薯,立刻停工重煮才再复拍。在他看来,电视剧若想成功,首先须本分,“处处留心,处处小心”。
韩国人拍的剧,1997年CCTV播出其中的《爱情是什么》,从此中国观众开始领略“韩剧是什么”。它也确实很适合于家庭“贺岁”,往往“会”悦目,清新,轻松,动人,解闷儿,温情脉脉,暖意融融……还有,若全家男女老少一同观看,大都难遇尴尬——连“人工呼吸”都很少。
几年前,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梁旭明教授就指出,大部分中国人喜欢韩剧,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在转型社会中日益缺失的那种温暖的情感。可目前咱银幕荧屏“温暖”继续在流失,虽说“子弹飞”的花样不少,却常常只令人眼花耳鸣,而非共鸣,鲜有“击中”心头,怦然一热的。
最近,有观众在网上对着某反映婆媳勾心斗角对打对掐的国产剧大喊“差点没把我冻死!”而他对峙的例子是“人家韩剧”。或许,婆媳永远是一对“矛盾”,但韩国电视人往往很“善意”地将其一一化解。比如那位很多观众打心眼儿里喜欢的《说不出的爱》里的“雅莉”——老“咯咯咯”甜而不“腻”的富家大小姐,也忍不住跟平民婆婆“顶嘴”,但却是以“沟通”为前提的,存心是“做好儿媳”。其父力挺她与公婆同住,公婆则真心拿她当亲闺女。
与诸多韩剧一样,《说不出的爱》特别有“家”的味道(也是该剧的一句台词),实则人情味,亲情、爱情、友情让家里家外散发暖意,让观众好不羡慕,可这本应是家播电视剧该放的“暖气”。
该剧剧名原文翻译过来该叫《上书父母》,一家之主安老师常写信给故去的爹娘,全片就像在演绎与落实咱中国古训《弟子规》:“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事死者,如事生”。他家门上还赫然贴着的几个汉字——“立春大吉”。
类似《大长今》等古装剧的做法(如人物台词不时引用儒家经典),以韩国国家队备战广州亚运会为背景的《冠军医生》也引进了中国元素——作为核心道具之一的“孔明灯”。可就在北京奥运年,咱一电视主持质疑“将扮孔明”的金城武——“呀,您原来不是说要演诸葛亮的吗?”也不奇怪,许多宝贝正渐渐被咱的一些影视人所漠视、忽视。而实际上,“韩流”让中国观众“感冒”的文化根源,恰是渗透其中的中华传统与美德,老祖宗留给后生安身立命的做人智慧与处事学问,却“出口转内销”才再到我们面前。
对于韩剧来说,作为一种通俗大众文化产品,它所能依托的相关资源似乎比咱们少,可韩国电视人的发挥空间并不小。因为他们把目光投射到了大众身上,练就着一种从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本身提炼诗意、化成“小人物”赞歌的能力,无论《拜托小姐》中说“富人舍不得财,穷人却敢舍己”的贴身管家,还是《那个傻瓜》里平凡的邮局职员,均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身为人的“大”(尊严)和爱的纯净,以至于当冠之以“史上最干净爱情”的《山楂树之恋》公映时,北京有小女生后悔不已——如果在此片开拍前给张艺谋导演寄上几张韩剧,也许会……
应该说,韩国同行对小人物纯净的揭示,不仅缘于“平视”。更在于对人生与心灵的透视。当然,去过韩国的人都知道,剧就是“剧”。但艺术家本应更关注世界“该是”什么样子,这种价值判断与“是什么”的现实判断相辅相成。在“文以载道”不时被诟病为“过时”或“酸词儿”的“娱乐天下”,电视作为传播主流文化载体的地位犹存,所谓“价值”依然是指我们该在乎的那些有意义的东西。
同时也必须看到,尽管部分韩剧可以提振精神、净化人心,但其功能更多的还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平衡现实生活,属于梦话或童话。只不过,以好莱坞为师的韩国影视人,把梦做得相当“质感”,将童话讲得格外“确切”,观者看下去的强大动力出自于童话里看见“自己”找到、实现着美梦(也被挑起欲望)……副作用之一,培养了一批“花痴”,不易为“你真是韩剧看多了”的断喝所动。
其实韩剧也是件“技术活儿”。从“套路”看,差别不大。男女主人公职业时尚或蒙上神秘面纱(有的可看),帅哥靓女居多(美可能是“整”来的,但确养眼,何况已上升到“要对得起”观众的高度),大都为“不可能的一对儿”(好莱坞里的unlikely couple),总有灰姑娘或“灰小子”,最终几乎均能从四角恋爱中突围。但其炮制者的功夫或着力点在于,把不可能变可能的“前因”、契机做得尽可能合情合理,细致细腻,在此层面上防止雷同而求“这一个”。
倒要看看“这一回”韩国人怎么将不可能生生变可能了——这本身便够观众好奇与期待的了。而接下来的本事是:不断干扰、拖延满足期待的时间,即造悬疑,像其表面字义,把期待“悬”着,或推迟“该”出现的剧情;或让假设“出错”而产生“惊奇”……一切又都充满了趣味性。韩剧的喜剧感,通常有赖于先给观众一个期待,然后推出意外的结果。
包括《大长今》在内制作了500多部电视剧的李炳勋给我们证实5--每次创作时对情节的揣摩最费心血,而剧的成败又主要在于有趣性素材的选择和怎样把它们整合为故事情节。而这样出手的韩剧往往“高清”,从信息角度而言,其逼真度和趣味密集度显然要靠绝不马虎的“保质保量”达成。金荣眩被点名写《大长今》剧本后,先花了1年又8个月钻研宫廷饮食和医学。在拍摄过程中,所有膳食全部按古法烹调。一次,李导演发现道具食物中选用了剧中时代尚未出现的马铃薯,立刻停工重煮才再复拍。在他看来,电视剧若想成功,首先须本分,“处处留心,处处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