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国”的崛起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pingk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远古到16世纪,中国利:技独步世界。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一小时一小时地追赶,仅仅200年,我们2000余年的优势便不复存在。到鸦片战争时,枪和炮大败刀和矛。之后,国人开始奋起追赶。从詹天佑的京张铁路、两弹、卫星火箭、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到国家“863”计划,一刻也未停息。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说:一个技术中国正在迅速崛起!
  从两弹一星到“863计划”
  “两弹一星”是中国科技界永远的骄傲,它作为第一政治力顶住美苏,获得在国际上自主行事的能力。1979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表达了希望科技为中国富强有所贡献的强烈愿望。随后,王大衍、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一流的科学家上书邓小平,为中国科技走出困境提出了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1986年3月,国家正式启动了“863”计划。在“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指导下,“863”计划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7个技术领域15个主题。
  “863计划”十周年时,当时的国家科委副主任,主管“863计划”的朱丽兰总结的第一条是“突破了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缩小了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863计划”十五周年时(200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江华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今天,‘863计划’不仅使中国在生物、航天、信息、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等技术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一些方面可以与世界技术前沿直接对话,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自主发展高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这样的话听起来与中国在体育运动上拿牌,夺取世界冠军颇为类似,但没有人将体育视为生产力。可见,“863计划”的评价指标中,排在首位的仍是其作为政治力的成就。
  王大衍院士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邓小平在‘863计划’实行五年以后提出来的。这相当于发出指令,科技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似符号必须换成等号,要求中国科研走出两弹一星定式。问题在于中国只有将科技作为政治力的经验,中国科研只有培根模式的经验。于是,与当代中国所有事物一样,“863”在国家主导下走上高科技产业化的探索之路。
  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在“863计划”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中名列第三,是信息技术领域中成就最高的一项。199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宾在考察曙光以后,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其意义不亚于卫星上天。而此前,由于中国不能生产高性能计算机,外国公司不仅索以敲诈性高价,还在机房中建“房中房”安放系统,外国人能进,中国人不能进。系统处理中国石油数据,其运算结果外国人全知道,而且先于我们知道。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9FC)在行动
  198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基金局,试行基金制,]986年,四院士上书,国家批准成立国务院直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由国家财政支付。墓金局时代,每年经费只有3000万元,成立基金会的1986年经费8000万元。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投人力度加大,1999年突破10亿元,2001年15亿元,2002年达到20亿元,每个项目的平均资助力度也从初创时的3万一5万元发展到20万元。中国NSFC运作透明、公平,已经与美国NSFC没什么差别。
  中国NSFC资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由申请项目在年度经费中所占比例最大。科学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意申请。每年3月报申请,申请表一式六份。从4月到5月,申请表送到同行专家做书面评审,中国NSFC的工作人员将同行专家的意见汇集起来,提出资助建议,7、8月份,请来权威专家审批,12月前分完经费,中国NSFC还设有专门的机构处理投诉。大家觉得中国NSFC比较公平,主要得益于这种机制。另外,中国NSFC不是国家部委,没有下属单位,对所有科研机构比较容易做到一视同仁,有利于公正运作。
  针对人而不是课题进行资助,是中国NSFC项目的另一个特色。上世纪80年代末,不少在国外学有专长的青年科学家回国,和国内的科学家相比,他们什么都没有,需要买设备、招研究生,搭个“摊子”,才能搞研究。1987年中国NSFC设立了青年科学基金,一次性地给些经费,让他们安个家。现在不少年轻人水平不比老专家低,青年科学基金不再限于海归,只要35岁以下的就可以申请。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是另一种资助人才的方式。如果一些科学家,不在一个单位,有共同的主攻方向,配合得好,就可以申请此项资助。中国NSFC并不在意他们研究什么,给他们以较大强度的支持,每年120万元,希望能为他们创造相对宽松的研究环境。
  除中国NSFC外,国家教委主持的“973”是另一种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资助计划,国家科委主持的“863计划”中也有一些理论研究项目。2000年,全国用于理论研究的经费约为50亿元,2002年已超过80亿元。
  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国在理论研究上已有一批能与国际前沿接轨的人才,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席之地。1999年,反应理论研究状况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我国论文24476篇,排第十位;2000年,收入论文量增加19.7%,共30500篇,排名升为第八位,超过俄罗斯、西班牙,为有史以来最高位次。2001年,《SCI》收录中国论文35685篇,排名仍保持第八,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排在中国之前。
  企业研咒院在成长
  1995年,方正技术研究院成立。2002年,方正又对技术研究院进行了调整,缩减了人员,将一些研发项目放到了各专业公司。“我们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并不是所有研发都适合在研究院做。当年能完成的、和市场结合紧密的,我们都放到了专业公司。那些需要进行中长期研发的,有一定前瞻性的则留在了研究院。”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晓鸥说,“研究院的好坏和人数没有关系,关键是看定位。方正现在是两级研发方式,整体规模有上千人,方正研究院仍有100多人。”调整后的方正技术研究院重点做起了信息传播,已经在信息传播领域内的内容管理、数字版权保护、多媒体集成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产品。
  陈晓鸥说,“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并不差。企业如果把方向选准了,并持之以恒地去做,也能做出在国际上领先的产品。”对于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显得相当自信,“我们完全没必要妄自菲薄”。今天,方正出版系统已经占领了国内出版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更值得称道的是,方正出版系统在面向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将眼光瞄向了日本、德国、英国等海外市场。
  联想研究院成立于1999年。作为国内IT企业的一面旗帜,联想的技术之路却充满了坎坷。按照联想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贺志强的划分,把联想技术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89年,联想依靠倪光南研制的汉卡在市场上立住了脚,赢得了第一桶金,没有汉卡,就没有后来的联想;第二阶段是1990—1994年,联想研发“四面开花”,研发方向很多,有程控交换机、打印机、主板等等;第三阶段是1995—1998年,所有的研发人员都下放到事业部,事业部有各自的研发中心,公司级的研发几乎处于真空状态。联想在PC的产品技术上取得一些进步;第四阶段是1999年到现在,联想逐渐建立起联想研究院领衔的二级研发体系,逐步从产品技术向前瞻性技术迈进。2002年,联想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亿元,未来3—5年内预计投入25亿--40亿元人民币。
  作为国家成立最早的研究院之一,,大唐电信旗下的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前身是邮电科学研究所,成立于中苏合作时期的1956年。1993年,技术力量重组,当时的邮电科学研究所分为几个院,而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则在改制后于2001年划归大唐企业旗下,是6个国家电信科研机构之一。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李世鹤博士认为,在上世纪的60至70年代,国内研发都是停留在“模仿”阶段,即将别人的东西原原本本地重新复制出来,到了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萌芽,“跟踪”成为主要方式。当时,“跟踪”最为成功的是日本,一度曾经让美国感到恐慌。而到今天,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研发”了,有些甚至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在中国,即使到现在,还是一个‘用智力补财力’的时代。研究经费不足或者短缺,成为众多研发单位的问题,大唐今年的研发投入在4亿到5亿元人民币之间,但是和美国或西欧比较,人家一年的投入就能够达到数十亿美元。”李博士认为,资金不足依然是困扰许多企业研究院的一大问题。
  现在大唐的TD—SCDMA技术,已经成为3G技术的全球三大标准之一,但李博士认为大唐的3G之路还是任重道远,“大唐想要做的是,现在不敢说要赚外国人的钱,但首先要防止外国人赚我们的钱。我们的技术标准可以向3G延伸,并且争取在3年内让这一技术得到完整的应用,到明年,我们的投人要达到10个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其中,IBM、微软等国际著名公司在中国的研究机构从事理论研究。这对提升中国的技术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微软亚洲研究院张宏江副院长认为,外企研究院所起的作用与外资企业类似。人们可以在身边看到、感觉到新技术和先进的科研管理方法,对中国科学界改变观念,改变做事方法很有好处。我们每年要从中国的大学选200名学生到微软研究院做访问研究,这些学生最终要回到原先的学校,他们会把最新的研究成果、管理方法、研究方法带回去,从而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不经意之间,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大工厂,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物品上印着“中国制造”。中国的工厂和外商设于中国的工厂建在广东东莞、江苏苏州和全国各地,一排排现代化厂房日夜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各式各样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外商不只把工厂搬到中国,研发也在陆续往中国搬。台湾中晶利·技上海公司研发部主任黄晔说,外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开发产品、行销全球,是一个趋势,大部分台湾厂商已经在中国设立了研发部门,其他公司也计划在两三年内设立。不仅IBM、微软、Intel这样的大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研发机构,像中晶这样的中型,甚至小型的外商企业也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
  外资在中国研发,在中国生产,从中国销往世界,这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其他文献
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企业,中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最佳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和3C认证。公司主导产品“长江”牌汽车起重机以其先进的技术、完美的造型、可靠的质量经受了市场的检验,是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的知名品牌。截止目前,长起公司累计生产了各类型号的主机产品上万台,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能源、化工等领域,并装配二炮、海军、空军、航天
以地沟油生物柴油为原料,研究了BHA、BHT、TBHQ、D-TBHQ、PG和OG等六种抗氧化剂、添加量及两两复配、测试温度、0#轻柴油添加量对其氧化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六种抗氧化
在上海见到一个“下了海”的文化人。几个还在岗位上的文化人坐在他经营的饭店里,享受着他提供的精美菜肴,大谈文化的失落。最失落的,竟是老板。他苦着脸,反省自己越陷越深,离原有的文化理想越来越远——金钱,使人腐败。  他的忧郁与自责使我想起大陆媒体上对商品经济所带来的贪婪风气的种种批判。文人从商,以“下海”称之,就像从前人说良家妇女“下海”伴酒一样,是斯文扫地,是自甘堕落。  我向来理解权力使人腐败,却
在反贫困的实践中,我国政府实施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发展战略。我国的乡镇企业已成为实现政府开发扶贫战略、大规模减少贫困的重要力量。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奇迹。1978-2003年这25年间,乡镇企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到2003年末,我国乡镇企业个数达2185万个,从业人数13573万人,完成增加值36686亿元。目前我国GDP的30%、出口创汇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