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幸福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元素。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是最有希望的一代,因此,政府及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在校学生的的心理状态及对幸福的定义,特别是大学生关于幸福感的看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能力,进而帮助大学生建构幸福生活。
关键词:西安市;大学生;幸福感
一、调研概况
(一)调研背景、目的意义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出的评价和感受。幸福感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选择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因此便会产生不同的幸福感。
由于现在青少年普遍过于追求物质生活,导致精神世界和心理塑造等方面出现缺失,而人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自我至上等观念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关注大学生幸福感认知现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对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西安市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该问卷共有25道题目,包括3个项目,分别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方式、社会交际交往三个方面召开调查,从而考察大学生的幸福感。同时采用文献综述分析法、观察法等多种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研结论
(一)基本人数情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167份问卷,在对全部问卷进行质量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67份,有效回收率100%。对调查人数统计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男性76人(45.5%),女性91人(54.5%),大一75人(44.9%),大二59人(35.5%),大三33人(19.8%)。
(二)学习情况分析
1.大学生学习满意程度
被调查的大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得分情况显示:觉得对学习能够得心应手学生占总体的13.2%,基本能跟上大学学习方式的占总体的47.3%,感到力不从心,却仍在努力的占总体的31.7%,感到枯燥乏味占总体的8.4%。
上述数据表明有60%以上的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跟得上学习的步伐,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总体持满意或肯定的态度。然而有接近30%的大学生对自己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满意程度较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还有接近10%的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大学这种快节奏、提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2.大学生在学习满意度上的性别差异比较
统计分析表明,女大学生对自己大学学习的满意度略高于男大学生,但两者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男女大学生大多数都对自身总体学习的满意度和肯定水平较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生活部分情况分析
本部分调查主要从大学生的家庭状况、零用钱支配以及对现在的生活幸福感程度的感知等方面,分析在生活中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每个月所能支配的零用钱的不同标准有:600元以下的占25.7%,600-1000元占43.1%,1000-2000元占26.3%,2000元以上占4.8%,而對经济条件是否影响幸福程度的调查中显示:认为关系很大的占25.7%,关系一般的占49.7%,认为没什么关系的占23.3%,没考虑过的占1.8%。这个数据说明大学生认为金钱对幸福感影响很大的占大多数。
而在对自己大学生活评价的调查显示:感觉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的占15.6%,感觉时好时坏的占51.5%,感觉平淡无奇,与理想中存在差距的占28.7%,感觉差距特别大,很失望的占4.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生活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在进入大学时,感觉与理想不符,导致在短期之内很难适应大学生活,使得幸福感有所下降。
(四)情感部分分析
情感量表包括与父母的交流、对恋爱幸福感的认识、社会交际三个维度。其中在对家庭氛围调查情况中:认为家庭氛围很好,很温馨的占42.7%,认为比较和谐的占46.8%,认为一般的占9.8%,认为不太和谐的占1.7%,通过此项调查可以看出,家庭气氛影响着大学生对于幸福感不同程度的追求和理解。
在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点调查结果中:认为恋爱很幸福的占56.9%;认为恋爱的感觉一般的同学占29.9%;认为恋爱是浪费时间的占8.4%;而认为恋爱是痛苦的占4.8%。从这项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大部分学生的心里,仍然对恋爱充满信心与期待,认为可以从恋爱中获得一定的幸福感。
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这一方面的调查中显示:社交很广泛,各种朋友都有的占到总数的27.5%;社交范围一般,大多是泛泛之交的占52.1%;只与几个人关系比较好的占总数的占19.2%;在交际方面朋友比较少或者几乎没有朋友的占到了1.2%。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子媒体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大多是泛泛之交,而还有近乎20%的人,在大学这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拥有的朋友屈指可数。所以在社交方面,大学生还存在欠缺,需要加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我们对大学生自身幸福指数的评定做了调查,其结果显示:80~100分的占52.7%;60~80分的占37.7%;40~60分的占9.0%;40分以下的占0.6%。
通过此项调查可以看出,接近90%的大学生对自身幸福指数评定较高,然而仍有小部分同学对自身幸福指数评定在及格线以下。 (五)结论
(1)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其中,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状况及氛围、自身社交范围及所处环境;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自我调节等。基于此,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追求幸福。
三、提升幸福感的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其对幸福感的定义和追求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各方都要共同给予关注,做好协助工作。如家长和教育者要重视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从生活学习工作不同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做学生坚强的后盾,让其感受到真实的幸福。而学校则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此外,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也可以使大學生提升幸福感。经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自身提升幸福感有以下建议:
(一)重视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重视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一般认为,人的积极情感与有无目标有很大关系,米兰·昆德拉也曾说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个人若没有具体的生活目标,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进而产生不幸福感。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要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形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二)合理分配学习及休闲时间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前进并创造幸福的活动。一个人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喜爱学习学无止境这样一种社会需要。在学习中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策略,增加积极情绪体验,提高学习的主观性。同时,也要在忙碌的学习中分出一定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
(三)积极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
良好的人际交流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以一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在我们的调查中,有52.1%的同学的社交范围都一般,而且大多都是泛泛之交。因此通过改善社会关系,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扩大社交等方式能够使自己接触不同人群,增强人际交流。
(四)培养积极情绪,学会自我调节
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情绪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冲动性,因此,这一阶段容易出现各种情绪情感问题,如产生自我怀疑或否定、焦虑、抑郁等。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这一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调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使自己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中,提升其幸福感。同时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多个心理咨询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丰富校园活动,满足大学生多种需求
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系列课外活动及志愿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求知、社会交往、认识社会并服务社会的机会,使大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增长知识、发挥才能、陶冶情操、充实自我,在更多的课外活动中体验幸福,从而增强自身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郭春雷.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7.
[2]刘茹花.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培养研究.海南大学,2014.
[3]王凤梅.论多元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2016,1.
[4]韩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014(33).
[5]冯光.培养大学的幸福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南京社会科学,2008(06).
[5]田小海,崔洪艳,王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归因探讨及对策.2016(09).
关键词:西安市;大学生;幸福感
一、调研概况
(一)调研背景、目的意义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出的评价和感受。幸福感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选择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因此便会产生不同的幸福感。
由于现在青少年普遍过于追求物质生活,导致精神世界和心理塑造等方面出现缺失,而人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自我至上等观念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关注大学生幸福感认知现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对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西安市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该问卷共有25道题目,包括3个项目,分别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方式、社会交际交往三个方面召开调查,从而考察大学生的幸福感。同时采用文献综述分析法、观察法等多种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研结论
(一)基本人数情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167份问卷,在对全部问卷进行质量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67份,有效回收率100%。对调查人数统计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男性76人(45.5%),女性91人(54.5%),大一75人(44.9%),大二59人(35.5%),大三33人(19.8%)。
(二)学习情况分析
1.大学生学习满意程度
被调查的大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得分情况显示:觉得对学习能够得心应手学生占总体的13.2%,基本能跟上大学学习方式的占总体的47.3%,感到力不从心,却仍在努力的占总体的31.7%,感到枯燥乏味占总体的8.4%。
上述数据表明有60%以上的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跟得上学习的步伐,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总体持满意或肯定的态度。然而有接近30%的大学生对自己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满意程度较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还有接近10%的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大学这种快节奏、提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2.大学生在学习满意度上的性别差异比较
统计分析表明,女大学生对自己大学学习的满意度略高于男大学生,但两者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男女大学生大多数都对自身总体学习的满意度和肯定水平较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生活部分情况分析
本部分调查主要从大学生的家庭状况、零用钱支配以及对现在的生活幸福感程度的感知等方面,分析在生活中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每个月所能支配的零用钱的不同标准有:600元以下的占25.7%,600-1000元占43.1%,1000-2000元占26.3%,2000元以上占4.8%,而對经济条件是否影响幸福程度的调查中显示:认为关系很大的占25.7%,关系一般的占49.7%,认为没什么关系的占23.3%,没考虑过的占1.8%。这个数据说明大学生认为金钱对幸福感影响很大的占大多数。
而在对自己大学生活评价的调查显示:感觉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的占15.6%,感觉时好时坏的占51.5%,感觉平淡无奇,与理想中存在差距的占28.7%,感觉差距特别大,很失望的占4.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生活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在进入大学时,感觉与理想不符,导致在短期之内很难适应大学生活,使得幸福感有所下降。
(四)情感部分分析
情感量表包括与父母的交流、对恋爱幸福感的认识、社会交际三个维度。其中在对家庭氛围调查情况中:认为家庭氛围很好,很温馨的占42.7%,认为比较和谐的占46.8%,认为一般的占9.8%,认为不太和谐的占1.7%,通过此项调查可以看出,家庭气氛影响着大学生对于幸福感不同程度的追求和理解。
在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点调查结果中:认为恋爱很幸福的占56.9%;认为恋爱的感觉一般的同学占29.9%;认为恋爱是浪费时间的占8.4%;而认为恋爱是痛苦的占4.8%。从这项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大部分学生的心里,仍然对恋爱充满信心与期待,认为可以从恋爱中获得一定的幸福感。
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这一方面的调查中显示:社交很广泛,各种朋友都有的占到总数的27.5%;社交范围一般,大多是泛泛之交的占52.1%;只与几个人关系比较好的占总数的占19.2%;在交际方面朋友比较少或者几乎没有朋友的占到了1.2%。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子媒体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大多是泛泛之交,而还有近乎20%的人,在大学这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拥有的朋友屈指可数。所以在社交方面,大学生还存在欠缺,需要加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我们对大学生自身幸福指数的评定做了调查,其结果显示:80~100分的占52.7%;60~80分的占37.7%;40~60分的占9.0%;40分以下的占0.6%。
通过此项调查可以看出,接近90%的大学生对自身幸福指数评定较高,然而仍有小部分同学对自身幸福指数评定在及格线以下。 (五)结论
(1)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其中,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状况及氛围、自身社交范围及所处环境;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自我调节等。基于此,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追求幸福。
三、提升幸福感的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其对幸福感的定义和追求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各方都要共同给予关注,做好协助工作。如家长和教育者要重视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从生活学习工作不同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做学生坚强的后盾,让其感受到真实的幸福。而学校则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此外,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也可以使大學生提升幸福感。经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自身提升幸福感有以下建议:
(一)重视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重视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一般认为,人的积极情感与有无目标有很大关系,米兰·昆德拉也曾说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个人若没有具体的生活目标,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进而产生不幸福感。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要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形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二)合理分配学习及休闲时间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前进并创造幸福的活动。一个人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喜爱学习学无止境这样一种社会需要。在学习中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策略,增加积极情绪体验,提高学习的主观性。同时,也要在忙碌的学习中分出一定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
(三)积极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
良好的人际交流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以一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在我们的调查中,有52.1%的同学的社交范围都一般,而且大多都是泛泛之交。因此通过改善社会关系,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扩大社交等方式能够使自己接触不同人群,增强人际交流。
(四)培养积极情绪,学会自我调节
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情绪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冲动性,因此,这一阶段容易出现各种情绪情感问题,如产生自我怀疑或否定、焦虑、抑郁等。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这一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调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使自己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中,提升其幸福感。同时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多个心理咨询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丰富校园活动,满足大学生多种需求
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系列课外活动及志愿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求知、社会交往、认识社会并服务社会的机会,使大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增长知识、发挥才能、陶冶情操、充实自我,在更多的课外活动中体验幸福,从而增强自身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郭春雷.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7.
[2]刘茹花.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培养研究.海南大学,2014.
[3]王凤梅.论多元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2016,1.
[4]韩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014(33).
[5]冯光.培养大学的幸福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南京社会科学,2008(06).
[5]田小海,崔洪艳,王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归因探讨及对策.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