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信息化时代发展迅速,尤其是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移动互联技术迅速发展。本文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国网吉林电力有限公司数字化审计创新工作为实例,对如何深入践行科技强审理念,基于数字移动互联模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数字 移动互联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随着大数据分析、数字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普及,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亟须转型和升级,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需要。国网吉林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电力)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入践行科技强审理念,以数字移动互联工作模式为基础,以数字化审计手段为支撑,研究和实践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切实发挥审计监督效能,全力促进领导干部依法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
一、研究背景
(一)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大数据审计应用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修订下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科学配置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吉林电力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紧跟国网公司数字化审计顶层设计部署
2017年10月,国网总部成立数字化审计工作室,提出“以数字化审计工作室为支撑,打造央企审计工作新亮点”的工作目标;2018年,国网印发数字化审计平台工作方案,明确平台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和计划安排;2019年3月,国网审计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数字化审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化审计优势,坚持走数据驱动、创新驱动、变革驱动的科技强审之路,打造数字化审计亮点”的要求,为吉林电力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三)依托吉林电力数字移动互联工作建设成果
在移动互联技术蓬勃发展与数字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电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采用“专用终端+运营商专用网络(APN)+定制APP”等工作模式,打通信息流、能源流和价值流,在财务管理、税务管理、行政办公、内外部信息智能化感知、企业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实现从线下传递到线上流转,从纸质单据到电子数据,从PC端处理到移动审批,从人工核对到智能匹配,从财务记账到数据智能采集、结构化处理,为吉林电力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二、数字移动互联模式的概念和含义
(一)移动互联的概念和含義
移动互联是移动互联网的简称,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进行实践的总称。移动互联不仅继承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的便捷性,且承接了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也被称作Web3.0。移动互联以其强大的优势,引起了各行各业对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数字资源利用模式的高度重视。
(二)数字资源的概念和含义
数字资源是由多种信息化技术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以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存在的各类资源的总和。社会对电的依赖,要求供电可靠性更高,使得电网越来越复杂,接入设备类型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当移动互联应用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后,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字资源。比如,国网建成部署的客户服务应用系统,已通过门户网站、网上国网、电e宝、95598等渠道实现办电、购电业务线上管理,采集数据日增量超过60TB。
三、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机遇
(一)数字化审计新模式成为主流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更多企业管理业务实现了数字化,如仍按照计算机辅助理念实施审计,就难以满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理念,逐步构建与数字移动互联相适应的审计新模式,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汇集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多维分析等新技术,研发审计模型,构建覆盖全面、流程清晰、智能高效的审计工作新模式。
(二)推动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发展
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多属于事后审计,“滞后”的审计结果限制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依托数字移动互联,着眼整合数据资源,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固化审计流程,可按需灵活、持续开展审计,问题即查即改,实现审计关口前移,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由传统事后审计向持续审计、预警审计转型。
(三)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以非现场为主
在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通信技术、视频技术、BI场景展示等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可以持续、远程、在线开展非现场审计,消除了与被审计单位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实时采集数据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审计模型可以远程在线分析、研判违规问题和风险事项,现场审计主要是对非现场审计发现的风险和事项进行核实。“远程审计为主,现场审计为辅”的组织方式,有效降低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本。
(四)经济责任全量审计成为可能
传统审计主要采用抽样审计方式,通过审计人员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以样本评估整体,获取相应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容易造成审计风险。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充分应用“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完整、准确地获取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的全量业务数据成为可能。审计不再受限于样本而扩展至全量业务数据,通过对审计对象全量数据分析,减少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结果的精确性。 (五)数据挖掘等技术被更多利用
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收集审计证据时,主要依赖检查、观察、询问、监盘、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效率不高。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经济责任审计大量手工作业将实现在线高效处理,通过大量运用数据挖掘、多维分析等新技术,在海量信息中及时精准地找到关键点,以问题为导向,锁定审计重点,定位审计疑点,大大提升审计效率与效果。
(六)无纸化审计成为主要特征
传统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查阅、复印凭证、合同等大量纸质资料,作为审计证据证明支撑审计结论。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财务、营销、税务、差旅、行政办公等经济业务,已实现从线下传递到线上流转,从纸质单据到电子数据转变。审计资料电子化使得书面证据大量减少,电子和其他介质的证据不断增加,无纸化审计将成为新时代审计工作的主要特征。
(七)审计评价更具专业性、权威性
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质量多取决于主审的业务经验,报告中对经济责任履行的科学性、效益性评价分析不充分,对审计对象履职能力缺乏客观、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利用数据分析理论、技术和方法,突破不同业务性质和流程,对经营管理模式及企业运营方式进行全量分析,科学设立评价模型标准,科学分析、量化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八)审计整改深度广度得以拓展
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存在传递形式单一、滞后,传递范围有限的问题,导致个别单位对整改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问题屡查屡犯。数字移动互联工作模式下,能够将整改流程嵌入信息系统管理,实现问题在线管理、整改在线复核、结果在线分析,通过决策者、管理者和被审计单位应用,将实现问题整改在线闭环管理。
四、数字移动互联模式在吉林电力经济责任审计的运用
吉林电力深入践行科技强审,在国网数字化审计平台基础上,全面构建具备“数据互联感知、作业精准智能、风险智慧预警、成果多维展示、项目在线指挥”五大功能的数字化审计平台,贯通数字化审计“作业—分析—管理—展示”全业务链,全面提升数字化审计工作的集团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为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提供支撑。如图1所示,绿色区域为国网各电力公司共有功能,橙色区域为吉林电力特色创新功能。
(一)拓宽资源,实现数据互联感知
围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梳理公司业务系统,打通数据共享通道,持续接入相关核心数据,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动数据充分共享。
1.拓展数据域资源。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涉及业务系统需求,数字化审计平台接入电子商务平台等一级系统,财务管控、营销SG186等二级业务系统数据表749张。其中国网公司一级部署各类业务系统共198张数据表;二级部署各类业务系统数据551张数据表。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数据模型,完成整合数据表270张,如图2所示。
2.融合电子报账系统业务数据。2018年,吉林电力在国网系统首家实现原始凭证电子化与ERP、财务管控集成,有效提高数据和资金的关联性,已审核单据要素固化,实现单据凭证影像文件在线审批、查阅,确保凭证录入便捷准确。电子影像系统作为一个单据影像采集、管理、传递的信息系统工具,与报账系统融为一体。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在数字化持续审计工具中融入电子报账系统,实现数字化审计与凭证影像关联密切,如图3所示。
(二)构建模型,实现作业精准智能
围绕国家电网数字化审计平台总体架构,先行先试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研发审计通用模型。在通用模型基础上,针对开展财务、营销、工程、物资、人资等专项审计涉及的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业务流程,拓展研发非通用模型。
1.研发通用模型。按照国家电网审计部统一数据模型要求,完成一级部署系统下发的198张数据表梳理和270张数据表整合、建模工作。结合吉林电力实际,总结历来年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做法,梳理财务、营销等工作流数据抽取链路201项,适应性改造、优化工作流71項,确认不适用通用模型4个,提出调整和完善建议45项,增补新财务报表74张,完善7个重要数据抽取工作流的缺失数据表及字段,同步编制财务、营销2份差异化报告,部署通用模型175个。
2.拓展研发非通用模型。在平台通用模型基础上,总结专项审计经验,针对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业务流程,创新研发财务、营销、工程、物资、人资5个专业非通用模型43项,储备研发60项,如图4所示。
(三)聚类分析,实现风险智慧预警
以数字化审计平台综合试点建设为契机,创造性发挥审计“发现、整改、预防”三大功能中的“预防”功能,构建审计视角下的风险智慧实时预警体系,提前发现经营异动,并根据风险紧迫程度进行预警和提醒,将审计监督触角向业务前端和问题形成之前延伸,实现“风险实时控制、问题实时反映、整改实时响应、结果实时共享”,如图5所示。
1.构建经营风险监督智慧预警功能。研发预警主题和智能监测模型15项,按照时间、数量、金额、流程等多种维度设立预警阈值,部署“按日排程、定向扫描、阈值预警、智能提醒”等功能,对业务数据进行实时扫描和分析预警,推动“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通过链接展示财务、营销、工程、物资区块,采用折线图、柱形图、散点图、饼状图等图表对数据变化趋势、数据同比展示、数据对比分析、数据占比情况等进行多视角、多维度预警展示,由人为监控、发现问题的传统风险防控方法,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信息技术与风险防控体系进行转变,按照问题性质、发生频率、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指标对风险预警进行分类和分级,建立“基本安全”“有一定风险”“风险较大”“风险极大”4个等级体系,即时提醒有关部门关注。
2.研发“一键式”问题预警自动报表功能。深入分析关键业务和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预警信息、审计疑点信息、审计问题信息之间“血缘”关系,按照专业、风险等级进行分类,自动形成风险、问题日报,及时提示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或者现场核实的问题和风险,逐步实现自动匹配、自动监测、自动推送的智能预警模式,如图6所示。
(四)智能挖掘,实现成果多维展示
建立多视角、分场景、频道化的审计价值信息反映体系,提升审计成果可视化程度和转化效率。协同、贯通、优化业审流程和信息交互链路,促进业审深度融合,实现审计价值“智能应用、多维转化、全景展示、精准反映”,如图7所示。
(五)统筹管控,实现项目在线指挥
以数字化审计作为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主策略,构建数字化经济责任审计指挥中心,辐射带动全省审计工作高效运转,上下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如图8所示。
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具备视频会议、视频培训、审计交互等多项功能,与所有二级单位审计、财务部门实时连接,共享使用。指挥中心具备“指挥、调度、督导、交流”一体化在线管控功能,快速响应现场审计需求,统一调度公司审计资源,形成“作业统一指挥、过程在线管控、信息实时传递、结果实时汇报”的审计作业模式,实现了审计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1]鲍国明,刘力云.现代内部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4
[2]高丽阳,冯均科.大数据环境下的社会审计取证模式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 2018(3):80-83
[3]李建,王春昕.大数据环境下增殖型内部审计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 2015(7):48-53
[4]庞引明,张绍华,宋俊典.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5]温剑锋.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数字资源利用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 2017(3):189-190
[关键词]数字 移动互联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随着大数据分析、数字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普及,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亟须转型和升级,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需要。国网吉林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电力)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入践行科技强审理念,以数字移动互联工作模式为基础,以数字化审计手段为支撑,研究和实践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切实发挥审计监督效能,全力促进领导干部依法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
一、研究背景
(一)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大数据审计应用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修订下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科学配置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吉林电力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紧跟国网公司数字化审计顶层设计部署
2017年10月,国网总部成立数字化审计工作室,提出“以数字化审计工作室为支撑,打造央企审计工作新亮点”的工作目标;2018年,国网印发数字化审计平台工作方案,明确平台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和计划安排;2019年3月,国网审计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数字化审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化审计优势,坚持走数据驱动、创新驱动、变革驱动的科技强审之路,打造数字化审计亮点”的要求,为吉林电力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三)依托吉林电力数字移动互联工作建设成果
在移动互联技术蓬勃发展与数字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电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采用“专用终端+运营商专用网络(APN)+定制APP”等工作模式,打通信息流、能源流和价值流,在财务管理、税务管理、行政办公、内外部信息智能化感知、企业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实现从线下传递到线上流转,从纸质单据到电子数据,从PC端处理到移动审批,从人工核对到智能匹配,从财务记账到数据智能采集、结构化处理,为吉林电力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二、数字移动互联模式的概念和含义
(一)移动互联的概念和含義
移动互联是移动互联网的简称,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进行实践的总称。移动互联不仅继承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的便捷性,且承接了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也被称作Web3.0。移动互联以其强大的优势,引起了各行各业对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数字资源利用模式的高度重视。
(二)数字资源的概念和含义
数字资源是由多种信息化技术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以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存在的各类资源的总和。社会对电的依赖,要求供电可靠性更高,使得电网越来越复杂,接入设备类型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当移动互联应用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后,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字资源。比如,国网建成部署的客户服务应用系统,已通过门户网站、网上国网、电e宝、95598等渠道实现办电、购电业务线上管理,采集数据日增量超过60TB。
三、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机遇
(一)数字化审计新模式成为主流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更多企业管理业务实现了数字化,如仍按照计算机辅助理念实施审计,就难以满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理念,逐步构建与数字移动互联相适应的审计新模式,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汇集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多维分析等新技术,研发审计模型,构建覆盖全面、流程清晰、智能高效的审计工作新模式。
(二)推动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发展
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多属于事后审计,“滞后”的审计结果限制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依托数字移动互联,着眼整合数据资源,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固化审计流程,可按需灵活、持续开展审计,问题即查即改,实现审计关口前移,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由传统事后审计向持续审计、预警审计转型。
(三)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以非现场为主
在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通信技术、视频技术、BI场景展示等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可以持续、远程、在线开展非现场审计,消除了与被审计单位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实时采集数据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审计模型可以远程在线分析、研判违规问题和风险事项,现场审计主要是对非现场审计发现的风险和事项进行核实。“远程审计为主,现场审计为辅”的组织方式,有效降低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本。
(四)经济责任全量审计成为可能
传统审计主要采用抽样审计方式,通过审计人员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以样本评估整体,获取相应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容易造成审计风险。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充分应用“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完整、准确地获取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的全量业务数据成为可能。审计不再受限于样本而扩展至全量业务数据,通过对审计对象全量数据分析,减少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结果的精确性。 (五)数据挖掘等技术被更多利用
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收集审计证据时,主要依赖检查、观察、询问、监盘、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效率不高。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经济责任审计大量手工作业将实现在线高效处理,通过大量运用数据挖掘、多维分析等新技术,在海量信息中及时精准地找到关键点,以问题为导向,锁定审计重点,定位审计疑点,大大提升审计效率与效果。
(六)无纸化审计成为主要特征
传统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查阅、复印凭证、合同等大量纸质资料,作为审计证据证明支撑审计结论。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财务、营销、税务、差旅、行政办公等经济业务,已实现从线下传递到线上流转,从纸质单据到电子数据转变。审计资料电子化使得书面证据大量减少,电子和其他介质的证据不断增加,无纸化审计将成为新时代审计工作的主要特征。
(七)审计评价更具专业性、权威性
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质量多取决于主审的业务经验,报告中对经济责任履行的科学性、效益性评价分析不充分,对审计对象履职能力缺乏客观、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数字移动互联模式下,利用数据分析理论、技术和方法,突破不同业务性质和流程,对经营管理模式及企业运营方式进行全量分析,科学设立评价模型标准,科学分析、量化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八)审计整改深度广度得以拓展
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存在传递形式单一、滞后,传递范围有限的问题,导致个别单位对整改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问题屡查屡犯。数字移动互联工作模式下,能够将整改流程嵌入信息系统管理,实现问题在线管理、整改在线复核、结果在线分析,通过决策者、管理者和被审计单位应用,将实现问题整改在线闭环管理。
四、数字移动互联模式在吉林电力经济责任审计的运用
吉林电力深入践行科技强审,在国网数字化审计平台基础上,全面构建具备“数据互联感知、作业精准智能、风险智慧预警、成果多维展示、项目在线指挥”五大功能的数字化审计平台,贯通数字化审计“作业—分析—管理—展示”全业务链,全面提升数字化审计工作的集团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为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提供支撑。如图1所示,绿色区域为国网各电力公司共有功能,橙色区域为吉林电力特色创新功能。
(一)拓宽资源,实现数据互联感知
围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梳理公司业务系统,打通数据共享通道,持续接入相关核心数据,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动数据充分共享。
1.拓展数据域资源。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涉及业务系统需求,数字化审计平台接入电子商务平台等一级系统,财务管控、营销SG186等二级业务系统数据表749张。其中国网公司一级部署各类业务系统共198张数据表;二级部署各类业务系统数据551张数据表。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数据模型,完成整合数据表270张,如图2所示。
2.融合电子报账系统业务数据。2018年,吉林电力在国网系统首家实现原始凭证电子化与ERP、财务管控集成,有效提高数据和资金的关联性,已审核单据要素固化,实现单据凭证影像文件在线审批、查阅,确保凭证录入便捷准确。电子影像系统作为一个单据影像采集、管理、传递的信息系统工具,与报账系统融为一体。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在数字化持续审计工具中融入电子报账系统,实现数字化审计与凭证影像关联密切,如图3所示。
(二)构建模型,实现作业精准智能
围绕国家电网数字化审计平台总体架构,先行先试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研发审计通用模型。在通用模型基础上,针对开展财务、营销、工程、物资、人资等专项审计涉及的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业务流程,拓展研发非通用模型。
1.研发通用模型。按照国家电网审计部统一数据模型要求,完成一级部署系统下发的198张数据表梳理和270张数据表整合、建模工作。结合吉林电力实际,总结历来年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做法,梳理财务、营销等工作流数据抽取链路201项,适应性改造、优化工作流71項,确认不适用通用模型4个,提出调整和完善建议45项,增补新财务报表74张,完善7个重要数据抽取工作流的缺失数据表及字段,同步编制财务、营销2份差异化报告,部署通用模型175个。
2.拓展研发非通用模型。在平台通用模型基础上,总结专项审计经验,针对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业务流程,创新研发财务、营销、工程、物资、人资5个专业非通用模型43项,储备研发60项,如图4所示。
(三)聚类分析,实现风险智慧预警
以数字化审计平台综合试点建设为契机,创造性发挥审计“发现、整改、预防”三大功能中的“预防”功能,构建审计视角下的风险智慧实时预警体系,提前发现经营异动,并根据风险紧迫程度进行预警和提醒,将审计监督触角向业务前端和问题形成之前延伸,实现“风险实时控制、问题实时反映、整改实时响应、结果实时共享”,如图5所示。
1.构建经营风险监督智慧预警功能。研发预警主题和智能监测模型15项,按照时间、数量、金额、流程等多种维度设立预警阈值,部署“按日排程、定向扫描、阈值预警、智能提醒”等功能,对业务数据进行实时扫描和分析预警,推动“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通过链接展示财务、营销、工程、物资区块,采用折线图、柱形图、散点图、饼状图等图表对数据变化趋势、数据同比展示、数据对比分析、数据占比情况等进行多视角、多维度预警展示,由人为监控、发现问题的传统风险防控方法,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信息技术与风险防控体系进行转变,按照问题性质、发生频率、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指标对风险预警进行分类和分级,建立“基本安全”“有一定风险”“风险较大”“风险极大”4个等级体系,即时提醒有关部门关注。
2.研发“一键式”问题预警自动报表功能。深入分析关键业务和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预警信息、审计疑点信息、审计问题信息之间“血缘”关系,按照专业、风险等级进行分类,自动形成风险、问题日报,及时提示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或者现场核实的问题和风险,逐步实现自动匹配、自动监测、自动推送的智能预警模式,如图6所示。
(四)智能挖掘,实现成果多维展示
建立多视角、分场景、频道化的审计价值信息反映体系,提升审计成果可视化程度和转化效率。协同、贯通、优化业审流程和信息交互链路,促进业审深度融合,实现审计价值“智能应用、多维转化、全景展示、精准反映”,如图7所示。
(五)统筹管控,实现项目在线指挥
以数字化审计作为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主策略,构建数字化经济责任审计指挥中心,辐射带动全省审计工作高效运转,上下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如图8所示。
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具备视频会议、视频培训、审计交互等多项功能,与所有二级单位审计、财务部门实时连接,共享使用。指挥中心具备“指挥、调度、督导、交流”一体化在线管控功能,快速响应现场审计需求,统一调度公司审计资源,形成“作业统一指挥、过程在线管控、信息实时传递、结果实时汇报”的审计作业模式,实现了审计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1]鲍国明,刘力云.现代内部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4
[2]高丽阳,冯均科.大数据环境下的社会审计取证模式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 2018(3):80-83
[3]李建,王春昕.大数据环境下增殖型内部审计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 2015(7):48-53
[4]庞引明,张绍华,宋俊典.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5]温剑锋.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数字资源利用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 2017(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