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天是旅行团的熙熙攘攘,夜晚是酒吧聒噪的电声音乐,我已经认不出我的家乡了”,这是丽江纳西古乐传人宣科老人对现今丽江旅游发出的感慨。
丽江古城在1997年还没有获得世界遗产称号以前,是一座充满灵性的小城,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们慕名前来一睹她的芳容,那时这里还没有这么多酒吧、商铺,仅仅是混合着泥土味的新鲜空气就足以让人心醉。
自从丽江古城获得世界遗产称号以后,这座小城变得越来越现代,许多历史建筑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蹩脚的复制品。今天,当你再次走在丽江的小路上,很难想象古城还留下了什么“令人瞩目的世界价值”。这不仅仅是丽江之困,国内同类旅游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令人忧虑。
城市都该有自然的智慧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智慧。这一主题的确定源自日本人对“里山”的理解。“里山”可不是一个地名,而是日本人对村落周围的山林及其环境的一个总称。说得直白点,“里山”是区别于深山的农村景观,包括池塘、农田和人们平素生活离不开的林子……在他们眼里,里山有自己的生态哲学,通过一草一木、一鸟一虫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智慧:人类活动必须符合自然发展规律。里山是国民最好的教育基地已成全日本的社会共识,于是日本政府发动广大市民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来维持和经营里山,并以“里山产业”的形式固定下来,最终通过世博会的影响力进一步宣传自然智慧的主题。
如果将“自然的智慧”进一步解读,应该想到每一个旅游城市也有自己的智慧,表现出来的城市语言也应该各具特色。虽然我们提到旅游城市的特色,总是强调对历史风貌的保护。但实际的建设却把大量的乡村景观变成了洋气的现代建筑、设计唯美的园林景观,彻底失去了地方的底蕴和文脉。
没有“里山”的城市没有灵气!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固然重要,但维护城市存在的背景要素包括周边的森林、农田等同样重要。丽江古城的水臭了、树少了、不见鸟飞了、不听虫叫了,就算老屋子还在,却也失去了人与自然互动的情致与氛围。
让城市“自然”起来
欧洲的田园景观和日本的里山自然,都是经过城市化过程的洗礼之后而定型并保留下来的。乡土自然作为一种风土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乡土自然所附著的风土色彩和蕴含的文化氛围,是单纯的城市环境无法替代的。
在现实世界里,乡土自然与当地居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契合关系,除为当地居民提供正常的生计场所之外,还附带一种可以称之为小生计的产物。就是说,经济上的考虑并不多,玩耍的色彩则很重。当地居民置身于乡土自然中,切身感受到自然循环的力量、四季的变化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成为现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一种源泉。城市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到乡土自然中来寻找乐趣,充实自己。
在我国,伴随着乡村地区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传统的乡土自然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这些传统的乡土景观恰恰是旅游城市灵魂的驻扎地。因此,在旅游城市建设中重视乡土自然的价值尤其重要。当然,这里强调乡土自然,并不是主张在城市里耕田种地,而是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自然因素。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性特色,另一方面还要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现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明,最终目的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也就是要把旅游城市打造得既宜游,又宜居。
拿北京来说,北京做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土”劲儿十足,但是北京的“土”不光只是强调历史风貌的保留,还包括城市空间中自然因素的存在。以前,我们总是用“地毯式扩张”来形容北京的城市建设。但近几年,随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馆公园等一批郊野公园的陆续出现,这种看法被逐渐改变。
体现郊野公园的营造风格
现在的北京正处在“镶嵌式的发展”阶段,开始注意把自然因素与城市风貌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外扩导致人们可以使用的公共绿地变少了,于是引发了北京绿化隔离带上郊野公园环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景观。这样做的结果,在客观上避免了以前那种地毯式的扩张局面,形成了现在这种镶嵌式的发展格局。
郊野公园建成后首先能保护绿地不被侵蚀,其次为公众提供了绿色休闲空间。目前划入北京郊野公园建设范围的公园,多为绿地进行近自然化和公园化改造,属于一种郊野风格化的公园类型,既不属于城市公园,也区别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在功能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就是限制城市无序蔓延——绿化隔离带的本来作用。其次是提供游憩空间——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逐渐逼近绿化隔离带,出现了大量的居住区,由于公共游憩空间的不足,绿化隔离带经过适当改造可提供游憩空间。此外是生态保护——绿化隔离带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大型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在发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虽然北京大部分郊野公园资源较为平淡,无突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但仍需要尽量挖掘自然因素,在建设中体现郊野公园的营造风格,使郊野公园在北京各种类型的公园中取得一席之地,为都市人保留一片乡野纯真的场所。
这让我想到了北京城的野草之美,在春天踏青时节,人们随意地看到遍地散落的紫花地丁和荠菜。到了秋天,就去体会野芒草飘飘乎乎的感觉。作为不引人注目的野草,因为吸取水露的养料而日渐美丽,也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压题图片由刘满仓摄)
丽江古城在1997年还没有获得世界遗产称号以前,是一座充满灵性的小城,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们慕名前来一睹她的芳容,那时这里还没有这么多酒吧、商铺,仅仅是混合着泥土味的新鲜空气就足以让人心醉。
自从丽江古城获得世界遗产称号以后,这座小城变得越来越现代,许多历史建筑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蹩脚的复制品。今天,当你再次走在丽江的小路上,很难想象古城还留下了什么“令人瞩目的世界价值”。这不仅仅是丽江之困,国内同类旅游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令人忧虑。
城市都该有自然的智慧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智慧。这一主题的确定源自日本人对“里山”的理解。“里山”可不是一个地名,而是日本人对村落周围的山林及其环境的一个总称。说得直白点,“里山”是区别于深山的农村景观,包括池塘、农田和人们平素生活离不开的林子……在他们眼里,里山有自己的生态哲学,通过一草一木、一鸟一虫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智慧:人类活动必须符合自然发展规律。里山是国民最好的教育基地已成全日本的社会共识,于是日本政府发动广大市民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来维持和经营里山,并以“里山产业”的形式固定下来,最终通过世博会的影响力进一步宣传自然智慧的主题。
如果将“自然的智慧”进一步解读,应该想到每一个旅游城市也有自己的智慧,表现出来的城市语言也应该各具特色。虽然我们提到旅游城市的特色,总是强调对历史风貌的保护。但实际的建设却把大量的乡村景观变成了洋气的现代建筑、设计唯美的园林景观,彻底失去了地方的底蕴和文脉。
没有“里山”的城市没有灵气!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固然重要,但维护城市存在的背景要素包括周边的森林、农田等同样重要。丽江古城的水臭了、树少了、不见鸟飞了、不听虫叫了,就算老屋子还在,却也失去了人与自然互动的情致与氛围。
让城市“自然”起来
欧洲的田园景观和日本的里山自然,都是经过城市化过程的洗礼之后而定型并保留下来的。乡土自然作为一种风土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乡土自然所附著的风土色彩和蕴含的文化氛围,是单纯的城市环境无法替代的。
在现实世界里,乡土自然与当地居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契合关系,除为当地居民提供正常的生计场所之外,还附带一种可以称之为小生计的产物。就是说,经济上的考虑并不多,玩耍的色彩则很重。当地居民置身于乡土自然中,切身感受到自然循环的力量、四季的变化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成为现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一种源泉。城市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到乡土自然中来寻找乐趣,充实自己。
在我国,伴随着乡村地区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传统的乡土自然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这些传统的乡土景观恰恰是旅游城市灵魂的驻扎地。因此,在旅游城市建设中重视乡土自然的价值尤其重要。当然,这里强调乡土自然,并不是主张在城市里耕田种地,而是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自然因素。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性特色,另一方面还要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现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明,最终目的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也就是要把旅游城市打造得既宜游,又宜居。
拿北京来说,北京做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土”劲儿十足,但是北京的“土”不光只是强调历史风貌的保留,还包括城市空间中自然因素的存在。以前,我们总是用“地毯式扩张”来形容北京的城市建设。但近几年,随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馆公园等一批郊野公园的陆续出现,这种看法被逐渐改变。
体现郊野公园的营造风格
现在的北京正处在“镶嵌式的发展”阶段,开始注意把自然因素与城市风貌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外扩导致人们可以使用的公共绿地变少了,于是引发了北京绿化隔离带上郊野公园环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景观。这样做的结果,在客观上避免了以前那种地毯式的扩张局面,形成了现在这种镶嵌式的发展格局。
郊野公园建成后首先能保护绿地不被侵蚀,其次为公众提供了绿色休闲空间。目前划入北京郊野公园建设范围的公园,多为绿地进行近自然化和公园化改造,属于一种郊野风格化的公园类型,既不属于城市公园,也区别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在功能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就是限制城市无序蔓延——绿化隔离带的本来作用。其次是提供游憩空间——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逐渐逼近绿化隔离带,出现了大量的居住区,由于公共游憩空间的不足,绿化隔离带经过适当改造可提供游憩空间。此外是生态保护——绿化隔离带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大型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在发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虽然北京大部分郊野公园资源较为平淡,无突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但仍需要尽量挖掘自然因素,在建设中体现郊野公园的营造风格,使郊野公园在北京各种类型的公园中取得一席之地,为都市人保留一片乡野纯真的场所。
这让我想到了北京城的野草之美,在春天踏青时节,人们随意地看到遍地散落的紫花地丁和荠菜。到了秋天,就去体会野芒草飘飘乎乎的感觉。作为不引人注目的野草,因为吸取水露的养料而日渐美丽,也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压题图片由刘满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