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9801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指导】
  所谓“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指观点要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能带给读者阅读的余味。观点可以新颖独到,使人看后豁然开朗;也可以较为辩证,使人读后加深了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观点虽不全面,但使人读后派生出对某个问题其他侧面的思考,拓展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广度;或观点引发了人们的联想等等。总之,要收到一种“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让人读后有回味的余地。
  如何做到“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笔者认为考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别具一格
  “别具一格”即“推陈出新”。它的思维特点是:在符合话题的范围内,确定与众不同的立意,或从相反的角度立意。如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传统的立意是:做事不思进取,消极度日。创新立意可以是:撞钟是和尚的任务,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们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做着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二、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的观点最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也最容易产生启发性。如请以“让我走近你”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对于这个题目,不少考生往往会想到把“你”虚化,把“你”变成“书”“音乐”或古代的名人等,从而写出自己对思想素养、道德文化方面的追求。这些思路固然不错,也比较新颖,但以此立意写出的文章通常较为空泛化,个体化。如果能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中最现实的场景,把“你”字解读为生活在当今城市里,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孤独的人们,无疑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也更能引发大家的思索,从而使文章充满现实意义和启发性。
  三、以小见大
  这主要是用于记叙文,文章能通过一件小事反映出社会风貌。比如写社会和谐,可以通过一个社区的精神面貌来反映。可以写社区里人与人的和睦相处,社区工作人员对孤寡老人的照顾,对有困难的家庭的众人帮扶等等。再如写老师,可以写老师知识的渊博,对工作的敬业,对学生的无私关怀。通过读你笔下的老师形象,很多读者会想起自己的老师,从而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敬意。总之,文章能让读者通过一些事情、一些人物看到一种社会风貌,并能有所思索,这就是给读者带来的启迪。
  四、辩证分析
  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考生要善于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去分析事物。比如对于“忙”的看法,是不是所有的“忙”都是值得肯定的?不是的。“忙”要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这样的“忙”才是真正的“忙”。如果只是忙着应付一些无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忙只是碌碌无为而已。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需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做一些能提高个人能力和对他人及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的。如果能这样思辨地看待问题,那么读者也会豁然开朗。再如对于“善良”的理解,善良是一种美德,但也要看对象,就如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对敌人的善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所以,考生分析问题,要客观地、全面地论证。这样才能准确地说明事情,对读者也能有一种明朗的启迪。
  【例文展示】
  贴烧饼
  □沈燕婷
  微凉的清晨,我一边往学校赶一边吃着烧饼。黄澄澄的烧饼散发出暖暖的焦甜味,一口下去,融化了的糖稀溢了出来,唇齿留香。
  烧饼买自一家烧饼店,店是一对中年夫妻经营的,在学校西边一百米处,生意很火。记得我上小学时,那家店就已经开张很久了。
  “老板,来一个甜味烧饼!”
  我是这里的常客,也就熟门熟路地掏出两枚硬币,放进了桌上的铁盒里。
  “马上就好喽!”中年老板愉快地回应道。他并不抬头,忙着用铁钳拨弄着炉子里的烧饼。在他眼里,仿佛只有那一炉烧饼似的。
  那原本贴在炉壁上瘦瘦薄薄的饼,烤制后,都鼓胀了起来。中年老板迅速抄起一把铁铲伸进炉内,另一只手用铁钳往里面一钩,热乎乎的烧饼就新鲜出炉了。
  “小同学,这一炉是咸味儿的,你再等一会儿啊。”老板用袖口擦着汗,回头对周围的顾客说道,“你们先让让这位小同学吧,她要赶着上学去。”
  “不用,我今天有时间。”我连忙摆手。
  老板瘦尖黝黑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柔软的微笑:“祖国的花朵可耽误不得。”
  隔着炉子里升腾起的热气中,老板脸上被时间打磨出的棱棱角角仿佛也不那么明显了。
  老板娘从屋里搬出一个筛子,里面放满了未贴过的烧饼。老板重新洗过手,从筛子里取出一块饼,沾了些淀粉水,径直把手伸进炉子里开始贴。淀粉水或者是老板手上的水滴下来,落在被烧得通红的炭上,发出“■■”的声响。“呼——”老板迅速缩回手,手上明显可见一块烫红的印子,嘴里不由自主地发出轻呼声。我有些不忍,问道:
  “很疼吧?带上手套呀。”
  “那不行。不干净,饼也贴不牢。”
  老板依旧不抬头,专心干着手里的活,语气略显严肃。
  我怔了怔,又问道:
  “起那么早,做饼又那么难,烧饼价再多加一块钱我们也可以接受。”
  这下他停住了,认真地向我解释:
  “那可不行。卖了这么多年,从来都是这个价。小同学,你不懂,有些东西是一定要坚持的。就像这人,我这么多年每天都起得很早,以后也还是这样。”
  我拿着热乎乎的烧饼,若有所悟。
  其实,做人就该像那位中年老板。他的做事理念中,有对我们这些青少年的爱护,就像烧饼里软滑滑的糖稀;也有对自己做事原则的坚守,好比烧饼硬硬的外壳。这是一种柔软与坚硬的和谐统一。这位老板,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人。
  文章以小见大,事例取材于生活中一个饼店老板的故事。采用细节描写,展现了老板贴烧饼的全过程,表现了他的勤劳及技艺的娴熟;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老板对不随意涨价这一原则的坚守,体现出他对学生的爱护体贴,更体现出他做人做事的原则性。故事引起了读者对老板的尊敬,也引发了读者对做人做事的一种思考。耐人寻味,极具启发作用。
其他文献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高考作文来说,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长短结合,整散交错,锤炼出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无疑能最大限度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用比喻,神采奕奕  1.巧用比喻,画龙点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让标题吸引人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就是根据特定的语境和文体内容,巧妙地使用比喻,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在一首著名的校园歌曲中有这样一段:“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走在这小路上,脚印留下一串串,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深呀,有的浅。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脚印一串串……”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期刊
【佳作展示一】  每次给庄稼浇完水后,土地总是硬邦邦的,需要松土才行。我牵着黄牛,父亲扶着犁。我同黄牛走在前面,随走随留的脚印被父亲的犁掀翻,然后是父亲落在松软泥土上深深的脚印。  父亲是个老老实实的农民,除了种地,没什么其他的特长。他只会把脚深深地踏入土里,用手中的锄头将地里的杂草一一锄去,让它们不再偷吃庄稼的肥料。清晨起来,吃完早饭,父亲都会扛着一把锄头,哼着歌,走进地里,很快他的身后就会留下
期刊
【佳作展示二】  歌曲中唱到: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脚印一串串……我不禁问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又该留下怎样的一串串脚印?  我想起了奥林匹克公园里,那一串串运动冠军的脚印,它们是那样的坚实、有力。我明白了,那不是脚印,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挥洒的汗水;那是屡败屡战,跌倒后爬起的执着;那是临危不惧,力挽狂澜的自信。  啊,脚印!它们不仅仅是运动员荣誉的象征,更
期刊
提起笔,思绪便不由地回到了那个盛夏,那个让我震撼,让我羞愧,让我醒悟的午后……  那一年的秋天,还在上初中的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玩着,门“吱呀”一声开了,妈妈推门而入,左手拎着一团黑糊糊的东西。我跑过去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在不断颤抖的刺猬,妈妈说这是她在田间劳作时,偶然瞧见的。这可激起我的玩性,我接过刺猬,不断地摆弄着。  夕阳渐斜,我已将刺猬安放在一个舒适的小窝中——一个内置竹筒的铁丝笼。我还细心
期刊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12月2日,受较强冷空气的影响,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等地的霾将逐渐减弱或消散,因此解除霾橙色预警,北京的空气质量也从重污染变成了1级优。北方地区吹来一阵大风,终于吹走了盘踞近一周的重度雾霾。  举目望天,蓝天又回来了;打开窗户,又敢深吸一口了;点开朋友圈,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又欢腾起来了。当北方的朋友在欢庆大风过境时,南方的朋友也在焦急地等风来。可见这一团冷空气,被我们寄予了多少希
期刊
【解题钥匙】  一、传记的基本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特征。  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虚构。可以说,纪实性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有真名实姓、生活经历、历史背景等,反映了人物在品行修养、志趣追求与才能业绩诸方面的真实面貌。写作时,这些事实是不能随意虚构的。  但传记又属于文学的范畴,具有文学性。它并非对历史原封不动地再现。
期刊
于敏是一个神秘人物,由于保密的原因,他的著述多未公开发表。直到1999年9月18日,于敏才重回公众视野,作为2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代表发言。在这之前,因为从事工作的保密性,他隐姓埋名长达28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  1926年8月16日,于敏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1944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后来于敏发现,因为是工学院,老师讲
期刊
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年冬天,爸爸需要一些柴火,孩子找到一棵死树,把它砍掉了。到了第二年春天,令人惊愕的是,树干周围生出了新芽。爸爸看了看说:“孩子,别在冬天里砍树。”  是啊,大自然有四季,烂漫的春、绚丽的夏、丰硕的秋、萧索的冬……人又何尝不是呢?有时心情好,诸事顺,春风得意;有时坎坷、挫折接踵而至,让你仿佛置身寒冬。朋友,当你突遇寒流时,请记住:不要在冬
期刊
写文章要善于点题。所谓点题,就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恰当使用精要语句点明文章题旨。点题有利于读者准确把握文章中心,不仅是使作文醒目、明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而且是避免考场作文偏题的有效手段。  点题就性质而言,有明点和暗点两种。  1.明点。所谓“明点”,就是紧扣文章标题,直接明了地说明题意。如《感知自然,近思远虑》这篇文章的结尾:“蓦然回首,芳草萋萋春已逝,阴阴夏木正当时。大自然的美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