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玩具中的汉字艺术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4854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现在二胎政策开放后孩子增多的现状,益智性玩具将会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市面上益智性玩具种类较为单一。根据这种现象,本课题从玩具设计出发,结合榫卯结构设计帮助儿童识字的汉字积木和结合儿童立体书设计的汉字玩具书。针对3-6岁儿童设计以汉字笔画为主体,以榫卯结构为主要形态,结合的识字积木和汉字玩具书籍。在增加趣味的同时,为儿童识字数量的增加和思维的开发提供帮助。
  关键词:榫卯 玩具 积木 儿童书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带动了经济的进步,根据我国现阶段家庭收入的增涨现状,而且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与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儿童性格心智的培养,如今对儿童的教育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智力开发等方面的问题。现如今引导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主要工具就是玩具。它陪伴孩子们度过童年的时光。目前来看益智类玩具在学龄市场上占比很重,当前市场上流通的益智玩具多种多样,主要以积木玩具,智力拼装玩具,遥控玩具,拼图玩具等为主。孩子们在玩具中既获得玩耍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一、汉字儿童玩具设计形态与现状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仓颉以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世界上存在的万事万物为客体,创超出大能记录江河湖海,春夏更迭,小能记录衣食住行,所思所想的载体——汉字。数千年来,汉字形体不断发展演变,不同的历史阶段汉字的外部形态和总体风格特征呈现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变化①。随着这一切的不断发展,汉字的字形,笔画,笔顺也就固定了下来。确定以“点,横,竖,撇,捺”为主体,附帶大约32种笔画结构来组成各种汉字。在构成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将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审美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称之为构成。而在汉字的组成中,我们同样将笔画结构看作组成各个汉字的元素,正是这些元素通过一定的组合而形成我们所见到的这些汉字。
   中国汉字数量超过9万个,能够全部认识9万汉字的人几乎没有,哪怕是博学鸿儒,因此老师叫不出来学生名字,播音员读白字,大可不必惊诧万分,但是通过汉字使用频率统计,历代常用字在三千到六千之间②。这些庞大的汉字数量,成人掌握起来尚且困难,更何况儿童,所以,培养儿童的识字兴趣和帮助他们掌握基础汉字是我们急需做到的事。
   二、汉字文化与儿童玩具
   汉字在儿童初步开始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以图书的方式出现,当前市场上对汉字玩具并无过多的开发和投放。随着积木类玩具的出现,汉字玩具也有了进一步的开发,积木类玩具与汉字的结合。
   1.榫卯结构在汉字积木玩具上的拼接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多以木质构件为主,榫卯成为常见的结构。榫卯结构造型多样大多为方榫,圆榫,燕尾榫,企口榫为主要连接方式。它在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改良下,历久弥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榫卯结构一开始应用于在古建筑上,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是继建筑榫卯后又一创造性的应用。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妙和中国古代建筑一样,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古典家具独特的美除了造型之外,就是结构的科学性。只有了解中国古代家具的基本制作方法,才能真正体会到榫卯结构的精妙之处。
   (1)积木类玩具
   现如今在玩具中使用榫卯结构的玩具并不常见,像国内知名的玩具企业“木玩世家”与“小鲁班”也多以积木简单的堆叠为主,较为简单,鲜少有拼接构件。组装类积木中,最知名也最成功的企业,当属“乐高”。乐高通过简单的榫连接组成简单的个体元素,通过儿童自己的想象并加以引导,做出各种创意无限的玩具造型。
   当前,儿童积木玩具以乐高玩具最为风靡,国内积木玩具缺乏创新,一味地模仿与借鉴,品牌意识不强,而识字类玩具多以图书为主,大多缺乏创意,鲜少能使儿童亲手去触摸感触汉字结构之美。
   (2)榫卯与汉字玩具设计
   将汉字笔画作为最简单的积木组成构件,通过榫卯结构,各个笔画可以自由连接,组成多种多样的的汉字,带领儿童学习和认识汉字,根据自己手动的拼接去认识汉字,给孩子们认字的路上带来更多的乐趣,既增强了拼字游戏的趣味性,又能使孩子们了解古代发明的伟大。进一步了解古建筑与古家具中不费一钉的巧妙之处。分析这种积木生产的可行性,首先汉字笔画有限,作为基础部件并不存在过多而无法批量化生产的问题。而且可以根据汉字笔画使用频率,决定在一套汉字积木中添加各种造型积木的数量,帮助孩子完成多个字的拼接组装。现如今,对于传统的榫卯加工方式由机械化为主,手工生产为次要辅导。在玩具中使用的榫卯结构可以在传统榫卯结构上进行加工和改良,使之难度系数降低,更适合儿童的心智开发,不会因为过于困难使他们失去探索的兴趣。
   针对有认知能力的低龄儿童,他们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且充满对学习的探索,玩具操作对他们没有较高的难度,处于正在识字阶段的他们正需一款玩具帮助他们增加识字量。在创意上,将汉字与与玩具结合,开发出新型玩具与识字工具,是儿童玩转识字,思考的优型玩具。
   结构上,以汉字字形作为基础结构,由汉字笔画作为个体,用过榫卯的结合形成。在完成一个汉字的组装的任务后可以将其拆开在组成下个汉字。循环使用不造成浪费。在汉字字形的基础上根据榫卯结构的拼接难易做出些许改变,当然不会改变字体的大概形状。目的是简化玩具的难度更适合学龄儿童的使用。
   玩具分别有木材和塑料两种材质。实木材料价格略高但是安全环保且具有其独特的纹理,造型美观大方具有珍藏性和收藏价值。塑料材质价格稍低,不易损坏而且更耐摔耐磨。孩子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要选择产品。
   2.汉字笔画交互类玩具书设计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由原来的注重产品的实用性逐渐转变为关心自身的需求。在这种观念的转变下,交互类产品有了巨大的市场。交互设计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从而使人们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基于现状,传统的书籍也在不断地转型,变化。儿童的书籍从普通的纸质书籍到AR书,3D立体书,概念书的出现。各种书籍类型有利于儿童由被动接受知识到愿意主动去接触书籍信息,增强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感和儿童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能力,提高儿童对阅读的兴趣。    少儿读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年龄限制,他们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都处于稚嫩阶段③。而玩具作为儿童游戏体验的载体,在玩具中得到学习,扩大儿童的知识储备量,将互动性与娱乐性结合在一起,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玩具书便是儿童阅读学习与探索发现结合的一种产物,它既有书籍的形态功能又有玩具的属性,书籍翻开,立体的事物便在眼前展开,有的是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机关”,需要儿童打开“机关”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目前市场上玩具书的种类多样,有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有科普类的,有讲故事的等等。如果将汉字的认识与玩具书进行结合,将识字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让儿童学习汉字的过程更加轻松愉悦。
   汉字立体书的构想是在对立体书与汉字教学结合的的基础上进行结合,每页由简单的汉字笔画或者偏旁部首组成,再通过书内立体的小折页为这些偏旁部首变换成不同的汉字,由此达到增加识字量的目的。可以说,书籍本身是动静相融,一件好的作品,必须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好奇,增强印象与兴趣,读着才會有强烈的欲望去翻阅,审视,沟通和交流,享受书籍在传达过程中产生的快乐,以实现书籍设计的目的与意义④。
   如今汉字艺术多在追求更高的视觉感染力,对一些冷僻字,古文字进行加工再寓意或者在基本的汉字结构上做出变形使它只保留偏旁或笔画做到既是汉字又是图像,通过两者的结合赋予它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的欣赏不仅只有成人可以做到,儿童也独居欣赏的眼光。将图书封面或者内页中的汉字设计做到富有童趣可爱。将儿童汉字审美不断提高,对于汉字立体书更高阶的设计之道仍在不断的探索。
   三、弘扬中华汉字文化与儿童玩具的设计与开发
   汉字的意义不仅仅只在于表面字的意思,更在于它各个组合中所传达的意义,经过千年的累积,我们面对的“意义”浩如烟海,古文所描绘的“美”的意境,是穿越千年后仍能流传的不朽。是穿云破月,叠叠花影;是西北长安,江水东流。而汉字,是破解它的密钥。我们颂古人之文,察古人之情,殊不知自己的表达却越来越瘠薄,却来越没有重量,越来越缺乏想象。汉字是情感表达的桥梁,所以我们更应该引导儿童去感受,去体会汉字来带的乐趣。
   玩具和图书是儿童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两大物品。使他们最易接触和最易得到物品,可以说儿童早期接受到的智力开发和性格养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玩具陪伴了大多数孩子的童年。识字类儿童玩具未来的发展当然不会限制于如今的这两类,今天提出的也不过是个抛砖引玉的看法,未来汉字玩具的发展,将更贴合儿童的需求,它可能以毛绒玩具,电子玩具,智能玩具等各种方式出现。同时,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入,教育方式方法也开始不断转变,玩具的教育功能也越来愈受到更方面的重视,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益智类玩具,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结语
   弘扬中华文化,学习汉字文化为出发点,为低龄儿童的学习提供更有趣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我们也该更多地思考,如何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汉字之美,又如何从汉字这一隅之中窥见中华文明灿烂的千年文化,认知并形成自己的感受,这种文化素养的形成仅靠一个玩具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成人的陪伴和引导。我们应多多思考,如何将庞然的文化体系转换为基础的构成元素,让孩子们在元素的累积中,感受到汉字、感受到古文化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黄德宽.书同文字——汉字与中国文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89-90.
  ②谢东飞,聂晖.读字识中国[M].作家出版社,2016-1-2.
  ③孙彤辉.书装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64-65.
  ④安娜.书籍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43-145.
  注: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弘扬汉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225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对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了巴洛克音乐艺术的至高成就。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以及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创作。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是我们一生学习钢琴都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将对巴赫的音乐创作以及作品风格在教给幼儿学习时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诠释和分析。希望能给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更多层次地了解巴哈以及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巴赫钢琴创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侧重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忽视了对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现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地域文化融入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以融入福建特色文化为例,从教学策略与改革实践两方面探究具体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地域文化 视觉传达 工作室 教学  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更多地注重专业技能技
期刊
摘 要: 我国传统水墨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无可替代的艺术瑰宝,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中国的CG插画想要在世界插画的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独树一帜的流派,在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的同时,深入挖掘本民族优秀的文化特色,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来发展壮大自身。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不断融入我们生活,如何把水墨画引入到CG插画中,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契合点并使其相互融合,对水墨风格的CG插
期刊
摘 要:上海作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之地,自开埠通商就颇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无论是聚集外滩的西方建筑群,还是散落上海各角落的洋房、弄堂,无不承载近代上海的繁荣与发展。本文通过亲历上海调研考察中西不同风格的建筑,见证了上海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以及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这座城市打下的不同文化烙印。  关键词:中西建筑 上海 专业考察   作者曾有幸赴上海进行专业考察一周,游历了具有西方建筑特色的外滩
期刊
摘 要:谈到印象派不可避免提及新印象派,也称为点彩派。主要以修拉与西涅克等艺术家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以其色彩分割、色块表现等理论奠定着新印象派的历史地位。本文着重分析点彩派艺术家结合其自身经历在作品中绘画语言的表达与运用,点彩派在结合光学原理以“密点覆彩”的用笔形式致力表现物体的写意形式推进绘画的全面革新有着重大贡献。  关键词:色块分割 色彩情感 马赛克 点彩 意象   “印象派用无数跳动般的闪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在更广大的维度视角下,以更为本质的视点出发,重新走进吕佩尔茨的艺术世界。在对其艺术与作品的具体探析中,感受画家最本真的艺术追求与精神。本文将在不断回归于吕佩尔茨的艺术表现的过程与形式的表达中,试图探寻并呈现出其艺术的最本质的体现即纯粹性存在的回归和其背后的内涵表达,即以其为本质原点出发而至的超越时空与生命本体下的非线性的终极关怀的表达与呈现。最后,将以模型以总结。  关键词:吕佩尔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可以直观地表现学校的文化底蕴,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设计研究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力求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实践中,弘扬院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理念、发展特色,专业特色,有效地开发、推广院校的核心价值。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对院校品牌视觉形象的建立,能起到最直接、最有力的促进推广作用。  关键词:特色元素 文创产品 设计方法  文化创意产品最核心的内容无疑是 “创意”,独特的、原创的
期刊
摘 要:近日,“第三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暨音乐艺术院校数字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此次大会。本论文基于此次会议,提出音乐与艺术类高校在文献资源建设、技术支持与保障以及多功能特殊资源三个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与艺术 图书馆 文献资源 数据库 技术支持  近日,“第三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暨音乐艺术院校数字资源库建设研讨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与本土音乐文化要发展,与外来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是必然的,同样,国外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发展,也要与本民族的、本土的音乐教育实际充分融合,才能不流于形式,只有立足于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之上的吸收、融合与建构,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才会换发活力,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充满自信。文章在奥尔夫本土化现状研究与笔者多年奥尔夫本土化实践教学的基础之上,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价
期刊
摘 要:吳冠中的绘画作品《故宫》,以具有现代感的形式、饱含历史感的意蕴及洋溢着诗性的绘画语言,营造了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其丰富的意蕴可通过题词引发的遐思、对“空”的三层解读和关于“点”的联想等方面进行审美观照。堪称其绘画创作追求“群众点头,专家鼓掌”的经典代表作。吴冠中追求“群众点头”即是尊重绘画中的民族性,此亦他艺术中要极力表现的“道”。在体“道”之同时,他又不倦地向高超的“艺”迈进。艺进乎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