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旅游英语专业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革。
关键词: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课程;口语教学
在新机遇、新挑战下,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已无法完全适应社会需要,不能完全满足旅游市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因此,更为深切地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
一、旅游英语专业产生的背景
1999年11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并下发了教高[2000]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了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2000年起,启动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并广泛开展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旅游英语专业产生的另外一个背景是我国旅游业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
二、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开设的英语课程较多,而旅游专业课程开设的较少。在学生的思想中,他们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上,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既没学好英语,又没学好专业课程。同时,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原因是政府作用大于社会作用,这种滞后性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显现地越来越突出。
2.教材内容陈旧,且缺乏地方性
旅游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二是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并未充分考虑语言和专业内容两方面的结合。教材内容陈旧,虽版本多,但缺乏配套的听、说、读、写、译,以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系列教材,符合地方性的教材较少,比如,我校旅游英语专业课教材中,很难找到关于河南旅游素材为背景的旅游英语教材,因而只能采用一些大众化或其它地方性的教材。
3.教学与实践脱节
近年来,我国一大批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旅游企业也成了各大旅游专业院校争相抢夺的合作伙伴。但是这种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要求,扩大知名度,提高招生入学率;而旅游企业得到较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至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从业要求却很少过问。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生产脱节,在就业竞争中无法体现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优势。
三、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按照“外语+X”的外语复合型人才模式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此模式,结合旅游英语自身的特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把“X” 部分认定为除包括英语特色外的浓缩型旅游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包括中国旅游文化、导游实务等主干课程。“X”部分和英语部分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偏重某一方。在抓好“X”和外语这两部分前提下,旅游英语专业教育应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针对涉外旅游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重点倾向于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与实践,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懂一定旅游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一线工作。旅游英语的人才偏重于实际和应用,是一種既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国导证与英导证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过关率。
2.加强口语训练
口语在该课程的设置中属于根本和核心,从旅游市场的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多数毕业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无法达到旅游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应在保证综合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大口语技能的培训,口语课贯穿于每单元的教学当中,加大口语课的课时量,达到每周2~4学时。而且,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师应以口语表达为核心和基础,突出语音、相关服务用语、实际情景等训练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训练。
3.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1)课堂实践。课堂实践主要是在课堂上利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从而在课程上强化实践内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材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练以及导游讲解演练等,以达到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的目的。
(2)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来实现,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举行不同形式的英语比赛,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等,或者更有挑战性的如英语导游大赛。为使校内实训更加有效,高校应建立现代化的旅游实验室,在实验室中模拟导游讲解,模拟酒店对客服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兴趣中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3)校外实习。校外实习要求学生和老师通过各种关系充分挖掘资源,学生可通过寒暑假期间到旅行社或酒店打工积累经验;学校可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设法与各种旅行社、旅游景点和酒店加强联系,为学生开辟实训基地,统一安排学生实习。在旅行社实习的同学可通过带外国团来实现锻炼的机会,提高英语水平;在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则应通过接待外宾等来争取一些翻译类的工作,来提高英语水平以及自信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达到完美结合。
4.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一方面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如熟悉旅游饭店各部门的运作和岗位设置,了解前厅、客房等部门各岗位的服务标准和程序;另一方面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将旅游理论与实践和英语教学接合起来,提高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向“双师型”发展。教师的素质水平提高,才能带动学习者的水平提高。聘请外教授课,最好是有来自不同国家甚至不同种族的外教走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外宾交流,这样,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遇到外宾时就会应用自如了。
5.将国家导游证与英语导游证纳入学生毕业考核
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一是在考试的形式上打破以往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笔试加口试;二是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例,如单元测试、角色扮演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由于国家导游证与英语导游证在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学生“两证”的过关率,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就业,应将国家导游证与英语导游证纳入旅游英语专业學生的毕业考核,不能通过者,不予毕业。
四、结语
高校旅游英语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从课程设置、教材征订、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力争使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魏凤云,王金超.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吉林: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8(6):164-167
[2]徐华.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分析及改革建议[J].河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7-129
[3]沈克,余兵.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 安徽: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74-75
作者简介:
南玉祥(1979~ ),男,甘肃天水人,焦作大学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翻译、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语用学研究。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 外语系)
关键词: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课程;口语教学
在新机遇、新挑战下,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已无法完全适应社会需要,不能完全满足旅游市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因此,更为深切地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
一、旅游英语专业产生的背景
1999年11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并下发了教高[2000]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了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2000年起,启动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并广泛开展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旅游英语专业产生的另外一个背景是我国旅游业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
二、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开设的英语课程较多,而旅游专业课程开设的较少。在学生的思想中,他们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上,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既没学好英语,又没学好专业课程。同时,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原因是政府作用大于社会作用,这种滞后性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显现地越来越突出。
2.教材内容陈旧,且缺乏地方性
旅游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二是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并未充分考虑语言和专业内容两方面的结合。教材内容陈旧,虽版本多,但缺乏配套的听、说、读、写、译,以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系列教材,符合地方性的教材较少,比如,我校旅游英语专业课教材中,很难找到关于河南旅游素材为背景的旅游英语教材,因而只能采用一些大众化或其它地方性的教材。
3.教学与实践脱节
近年来,我国一大批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旅游企业也成了各大旅游专业院校争相抢夺的合作伙伴。但是这种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要求,扩大知名度,提高招生入学率;而旅游企业得到较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至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从业要求却很少过问。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生产脱节,在就业竞争中无法体现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优势。
三、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按照“外语+X”的外语复合型人才模式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此模式,结合旅游英语自身的特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把“X” 部分认定为除包括英语特色外的浓缩型旅游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包括中国旅游文化、导游实务等主干课程。“X”部分和英语部分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偏重某一方。在抓好“X”和外语这两部分前提下,旅游英语专业教育应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针对涉外旅游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重点倾向于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与实践,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懂一定旅游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一线工作。旅游英语的人才偏重于实际和应用,是一種既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国导证与英导证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过关率。
2.加强口语训练
口语在该课程的设置中属于根本和核心,从旅游市场的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多数毕业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无法达到旅游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应在保证综合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大口语技能的培训,口语课贯穿于每单元的教学当中,加大口语课的课时量,达到每周2~4学时。而且,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师应以口语表达为核心和基础,突出语音、相关服务用语、实际情景等训练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训练。
3.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1)课堂实践。课堂实践主要是在课堂上利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从而在课程上强化实践内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材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练以及导游讲解演练等,以达到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的目的。
(2)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来实现,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举行不同形式的英语比赛,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等,或者更有挑战性的如英语导游大赛。为使校内实训更加有效,高校应建立现代化的旅游实验室,在实验室中模拟导游讲解,模拟酒店对客服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兴趣中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3)校外实习。校外实习要求学生和老师通过各种关系充分挖掘资源,学生可通过寒暑假期间到旅行社或酒店打工积累经验;学校可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设法与各种旅行社、旅游景点和酒店加强联系,为学生开辟实训基地,统一安排学生实习。在旅行社实习的同学可通过带外国团来实现锻炼的机会,提高英语水平;在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则应通过接待外宾等来争取一些翻译类的工作,来提高英语水平以及自信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达到完美结合。
4.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一方面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如熟悉旅游饭店各部门的运作和岗位设置,了解前厅、客房等部门各岗位的服务标准和程序;另一方面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将旅游理论与实践和英语教学接合起来,提高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向“双师型”发展。教师的素质水平提高,才能带动学习者的水平提高。聘请外教授课,最好是有来自不同国家甚至不同种族的外教走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外宾交流,这样,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遇到外宾时就会应用自如了。
5.将国家导游证与英语导游证纳入学生毕业考核
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一是在考试的形式上打破以往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笔试加口试;二是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例,如单元测试、角色扮演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由于国家导游证与英语导游证在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学生“两证”的过关率,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就业,应将国家导游证与英语导游证纳入旅游英语专业學生的毕业考核,不能通过者,不予毕业。
四、结语
高校旅游英语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从课程设置、教材征订、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力争使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魏凤云,王金超.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吉林: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8(6):164-167
[2]徐华.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分析及改革建议[J].河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7-129
[3]沈克,余兵.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 安徽: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74-75
作者简介:
南玉祥(1979~ ),男,甘肃天水人,焦作大学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翻译、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语用学研究。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 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