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在择业时的所思、所想,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研究意义作为切入点,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展开调研,重点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研;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研究意义
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向,是人的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在综合考量自身价值与社会环境后,对就业岗位做出的目标选择。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就业问题成为毕业学生(或是临近毕业学生)面临的巨大考验。
在经历了社会转型、经济低迷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新的压力下,合理地定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开展正面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转变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受到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逐步减慢,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供需不平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就面临着“失业”。为了进一步减轻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党中央指出要充分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提出合理、科学、客观的就业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更多的人意识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进而能够起到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目的。
2.有利于加强高校大学就业引导工作的开展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在大学生临近毕业,才开始简单地向大学生讲解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等,有的高校甚至不开展就业引导工作,只是由学生会或是学生社团组织一些活动来进行指导。正是由于高校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课教师只是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负责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教师只开展“上传下达”的工作,导致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对如何就业一片茫然,到真正要找工作时“手足无措”,錯失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可以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引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出口越来越窄,尤其是找到个满意的工作很难,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残酷。但是工作是否满意是由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决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根据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个人特点找到适合的工作,使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研
为了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价值取向,笔者设计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以某大学200名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与该校的部分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交谈,因此,本次调查真实并具有代表性。通过调查,本文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总结如下。
1.就业工作准备充分,就业选择更加理性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并没有一味“自怨自艾”,而且大部分学生能够理性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扬长避短的方式,冷静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高校为了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就业有着充分的准备,并且能够理性地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在毕业大学生就业时,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会选择“骑着马找马”的方式,首先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进而选择更加具有挑战性和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就业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升,积极参与不同的校园活动,提升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参加或者会选择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且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就业标准现实化,就业目标多样化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受到就业标准和就业目标的影响。在调研中,大学生就业标准趋于务实,更加符合自己的身份,就业目标也更加合理化、多样化。由于社会中有些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有的则是供大于求,因此,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就业标准和就业目标也不尽相同。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大学生以工资、福利待遇等作为选择就业岗位的主要标准,部分大学生以未来的发展潜力作为择业标准,也有部分大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就业标准。同时,工作岗位的稳定性也是大学生择业要考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对女大学生而言,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女大学生认为会选择相对稳定但工资相对较低的工作。
就目前状况而言,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会将国家企事业单位作为首选,民营企业(院校)则是备选。另外,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自主创业。在就业地点而言,超过五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闯荡,近一半大学生会选择离自己家乡较近的城市工作,较少的学生会选择去西部地区工作。
3.就业选择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淡化
大学生就业时持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双重标准,在以大学生自身能力为基础的自由择业的基础上,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会更加重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在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中较为淡薄。在调研中发现,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要考量工资待遇、发展空间、个人兴趣等。 对于国家强力号召的大学生往基层就业和偏远地区就业,大学生认为这是符合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是有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会选择基层或是偏远地区就业,而且这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居住西部地区的学生。
三、形成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原因
1.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企业的用工需求也逐步降低,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提出更为严苛的就业条件。如,必须是“985”或是“211”院所,其他一些高校的学生就被直接拒之门外。但是,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大学生的数量较前几年几乎是翻番式增长。另外, 在高校中,大学生学到的知识大多是书本理论,真正的实践经验很少。一些用工单位在选择就业者时,往往会选择学历较低但是经验丰富的人员。
2.客观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以“90后”为主,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其独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对淡薄,虽然心理上愿意接受挑战,但是又怕会受到影响,往往愿意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因此,国家党政机关成为大学生的首选,至于基层单位或是偏远地区往往不在考虑范围内。
3.主观因素影响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很活跃,不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越来越个性化,更加重视自身的感受,因此,大学生对社会价值方面的考量相对较少。
四、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的思考
本文通过本次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研,针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的思考。
1.强化高校的就业指导
自2008年以来,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列入基础课程,并将长期开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传统的课程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强化高校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是以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专业需求为基准,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心,为大学生量身打造职业规划;二是在专业课程中要以就业作为反映教学水平的考核标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三是构建就业指导信息化工作体系,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平台,时时更新就业信息,定期发布就业环境预测等模块信息。
2.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在就业中获胜的重要法宝。一是大学生要了解自己,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确立就业目标。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增强自身实力,不断完善自我。二是大学生要注重工作实践。实际工作并不是对课本知识的照抄照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情形,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三是大学生要重视对自身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管理能力的培养。
3.建立新型的就业思路和就业观念
在新型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应当建立新型的就业思路和就业观念,丢弃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用心做好自己能夠做好的基层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大学生要重视将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基层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需要高校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不断强化高校的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建立新型的就业思路和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王天营,李玉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实证研究——基于性别、生源地和年级的差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
[2]李胜利.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3]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4]常素枝.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3(10).
[5]石志成,乔 琳,孙莉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研;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研究意义
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向,是人的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在综合考量自身价值与社会环境后,对就业岗位做出的目标选择。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就业问题成为毕业学生(或是临近毕业学生)面临的巨大考验。
在经历了社会转型、经济低迷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新的压力下,合理地定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开展正面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转变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受到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逐步减慢,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供需不平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就面临着“失业”。为了进一步减轻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党中央指出要充分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提出合理、科学、客观的就业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更多的人意识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进而能够起到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目的。
2.有利于加强高校大学就业引导工作的开展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在大学生临近毕业,才开始简单地向大学生讲解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等,有的高校甚至不开展就业引导工作,只是由学生会或是学生社团组织一些活动来进行指导。正是由于高校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课教师只是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负责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教师只开展“上传下达”的工作,导致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对如何就业一片茫然,到真正要找工作时“手足无措”,錯失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可以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引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出口越来越窄,尤其是找到个满意的工作很难,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残酷。但是工作是否满意是由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决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根据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个人特点找到适合的工作,使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研
为了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价值取向,笔者设计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以某大学200名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与该校的部分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交谈,因此,本次调查真实并具有代表性。通过调查,本文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总结如下。
1.就业工作准备充分,就业选择更加理性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并没有一味“自怨自艾”,而且大部分学生能够理性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扬长避短的方式,冷静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高校为了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就业有着充分的准备,并且能够理性地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在毕业大学生就业时,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会选择“骑着马找马”的方式,首先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进而选择更加具有挑战性和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就业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升,积极参与不同的校园活动,提升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参加或者会选择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且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就业标准现实化,就业目标多样化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受到就业标准和就业目标的影响。在调研中,大学生就业标准趋于务实,更加符合自己的身份,就业目标也更加合理化、多样化。由于社会中有些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有的则是供大于求,因此,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就业标准和就业目标也不尽相同。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大学生以工资、福利待遇等作为选择就业岗位的主要标准,部分大学生以未来的发展潜力作为择业标准,也有部分大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就业标准。同时,工作岗位的稳定性也是大学生择业要考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对女大学生而言,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女大学生认为会选择相对稳定但工资相对较低的工作。
就目前状况而言,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会将国家企事业单位作为首选,民营企业(院校)则是备选。另外,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自主创业。在就业地点而言,超过五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闯荡,近一半大学生会选择离自己家乡较近的城市工作,较少的学生会选择去西部地区工作。
3.就业选择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淡化
大学生就业时持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双重标准,在以大学生自身能力为基础的自由择业的基础上,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会更加重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在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中较为淡薄。在调研中发现,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要考量工资待遇、发展空间、个人兴趣等。 对于国家强力号召的大学生往基层就业和偏远地区就业,大学生认为这是符合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是有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会选择基层或是偏远地区就业,而且这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居住西部地区的学生。
三、形成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原因
1.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企业的用工需求也逐步降低,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提出更为严苛的就业条件。如,必须是“985”或是“211”院所,其他一些高校的学生就被直接拒之门外。但是,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大学生的数量较前几年几乎是翻番式增长。另外, 在高校中,大学生学到的知识大多是书本理论,真正的实践经验很少。一些用工单位在选择就业者时,往往会选择学历较低但是经验丰富的人员。
2.客观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以“90后”为主,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其独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对淡薄,虽然心理上愿意接受挑战,但是又怕会受到影响,往往愿意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因此,国家党政机关成为大学生的首选,至于基层单位或是偏远地区往往不在考虑范围内。
3.主观因素影响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很活跃,不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越来越个性化,更加重视自身的感受,因此,大学生对社会价值方面的考量相对较少。
四、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的思考
本文通过本次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研,针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的思考。
1.强化高校的就业指导
自2008年以来,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列入基础课程,并将长期开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传统的课程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强化高校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是以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专业需求为基准,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心,为大学生量身打造职业规划;二是在专业课程中要以就业作为反映教学水平的考核标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三是构建就业指导信息化工作体系,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平台,时时更新就业信息,定期发布就业环境预测等模块信息。
2.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在就业中获胜的重要法宝。一是大学生要了解自己,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确立就业目标。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增强自身实力,不断完善自我。二是大学生要注重工作实践。实际工作并不是对课本知识的照抄照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情形,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三是大学生要重视对自身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管理能力的培养。
3.建立新型的就业思路和就业观念
在新型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应当建立新型的就业思路和就业观念,丢弃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用心做好自己能夠做好的基层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大学生要重视将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基层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需要高校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不断强化高校的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建立新型的就业思路和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王天营,李玉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实证研究——基于性别、生源地和年级的差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
[2]李胜利.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3]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4]常素枝.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3(10).
[5]石志成,乔 琳,孙莉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