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小戏是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戏剧,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就地表演、舞台表演和跨地表演,具有创作简便、内容来源于群众、形式灵活和反映社会现象的特点。民间小戏从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戏剧精神体现了它的文化精神,是值得我们欣赏和传承的戏剧形式。
关键词:民间小戏;文化精神
民间小戏也叫民间戏曲,一般定义为演出时间较短、戏曲人物较少的小型戏曲作品,由广大民众或小戏艺人从生活事件、传说、日常见闻等自发创作的娱乐性戏剧,主要表现人们日常的生活、情感,深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民间小戏是我国戏剧艺术中一朵发展时间长、流传广阔的小花,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劳动,融合了各类民歌、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形式,是广大人民的集体智慧和艺术的体现,形成了特有的、具有动态性和逼真性的民俗画卷。
一、民间小戏的表演形式
(一)就地表演。很多民间小戏流传在民间,没有成立正式的演出团体,也没有成熟的演出要求,以即兴表演为主要形式,在有演出需要时即就地演出。就地表演大多不是处于盈利目的,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劳动期间的自娱自乐行为,主要在田间地头、村舍街头即兴表演,唱词、台词信口而来,表演内容和形式都非常灵活。
(二)舞台演出。随着民间小戏的逐渐发展和有组织化,表演形式也趋于正规化,很多民间小戏也有了一定的具体剧目和服装、化妆等要求,演出剧目完整连贯。舞台表演的小戏主要以民间节日或各种庙会等演出为主,各大庙会的戏台和城镇乡村地方戏台是民间小戏的演出地点。一般大的节日演出要持续近月,演出地周围方圆几十里内的民众前来赶会看戏。
二、民间小戏的特点
(一)创作简便。民间小戏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创作的自娱形式的演出,有时在劳动间隙可根据刚刚发生的事情即兴表演,也可根据生活事件创作后在一定场合演出。民间小戏的创作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太高的艺术水平,创作容易而又简便。
(二)内容来源于群众。劳动民众是民间小戏的真正创作者和观赏者,民间小戏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其内容大多反映乡村民众的生活,表现民众对黑暗现实的抗争,对劳动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等。民间小戏一般都无固定的剧本和表演,都是熟悉的人演身边事,即兴性强、观众参与互动的成分较多。演员与观众在地缘、业缘乃至亲缘上都有联系,民间小戏演出是表演者与观众共同经历的狂欢。
(三)形式灵活。民间小戏多用乡音土语,亲切活泼,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都显示了小戏的语言具有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诙谐、幽默且充满哲理性的特点.
三、民间小戏的文化精神
(一)民间小戏的文化价值。民间小戏有悠久的历史,直至今天还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娱乐内容之一。小戏无论是剧目内容还是表演特点、人物装扮,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日常生活更为接近,经常被用“朴拙之美”之类的词汇描述。民间小戏具有极强的地域色彩和民间风情,现存的各种民间小戏,每一种都呈现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气质。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各种民间小戏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但形式上已经和现代社会有所脱节,有时候人物装扮还用传统的戏装,套用旧时的人物名字、描述几十乃至几百年前乡村生活中出现的器物和现象,内容上也重复着这个世界上每日都会发生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等等事件,没有很浓的时代气息。很多年轻人已不再接受民间小戏,民间小戏似乎摆脱不了日趋衰落的趋势,那些散发着生动活泼的地域风情、地方性格、地方文化的艺术个性日渐暗淡。
但是,就是这样看似落伍的艺术样式,却为许多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地域文化来源,并且不断地为新的创作提供灵感源泉。地方小戏生动地记录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尤其是劳动人民质朴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我们建立现代文化精神、不断发展中国人高尚人格的源泉。
(二)民间小戏的美学价值。地方小戏来源于最基层的生活,大多数充分调动起人的身体的全部表现功能来展现他们对于世界的感觉,表现手段体现为节奏、歌舞与拟态动作并重的形式。这符合人类的情感基本抒发方式,人们总是激动了就喊叫,愉快了就歌唱,兴奋了就手舞足蹈。地方小戏是保存了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的,将原始无意识的感性冲动作为其艺术的基础,并通过主观控制使之升华。地方小戏艺术创造中由节奏、韵律、韵味所传达的各种美流淌到观众的心中,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所触发的情绪汇聚,形成了一个产生深刻共鸣的心理状态。
地方小戏看似凌乱,但其本质在求美,从服装、道具和表演都展现了真实而质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在表演中又加入了最真挚的情感。而美与情相结合,地方小戏的表演与情相结合,为“情”所浸润,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淳朴、粗狂、真实的精神之美。
(三)民间小戏的喜剧精神。民间小戏中那种浓烈的喜剧意味和喜剧品格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喜剧文化的一种优秀传统。这种传统与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相契合, 构成了独特的审美心理; 同时, 这种传统根植于民间润泽着大众, 喜剧在民间, 民间多喜剧。在民间小戏里, 那些朴素善良的单身汉, 天真活泼的村姑, 机智风趣的货郎,憨厚勤劳的樵夫, 诙谐调侃的艄公, 他们敢笑敢骂, 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劳动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欢乐情绪, 人们怀着由衷的快意笑他们, 又和他们一起笑, 喜剧美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在广阔的民间大地上流淌播撒。当今中国, 处在构建和谐社会, 奔向小康的历史时期, 人民需要喜剧, 需要笑, 需要从笑声中去获得愉快、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情绪。
民间小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传播、传承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对个人人格和社会秩序的造就、维护功能,还滋养了许多艺术形式,也是方言、民族民间音乐、民俗、社会学、历史等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这种特有的艺术从文化、美学到喜剧性,都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深深体现出其特有的文化精神,它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告诉我们,它是值得欣赏、值得传承的。
参考文献:
[1]刘祯.论民间小戏的形态价值与生态意义[J].文化遗产,2004,3.
[2]董斌,魏建林.民间小戏起源与艺术特征的人类学解读[J].社科纵横,2006,3.
关键词:民间小戏;文化精神
民间小戏也叫民间戏曲,一般定义为演出时间较短、戏曲人物较少的小型戏曲作品,由广大民众或小戏艺人从生活事件、传说、日常见闻等自发创作的娱乐性戏剧,主要表现人们日常的生活、情感,深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民间小戏是我国戏剧艺术中一朵发展时间长、流传广阔的小花,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劳动,融合了各类民歌、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形式,是广大人民的集体智慧和艺术的体现,形成了特有的、具有动态性和逼真性的民俗画卷。
一、民间小戏的表演形式
(一)就地表演。很多民间小戏流传在民间,没有成立正式的演出团体,也没有成熟的演出要求,以即兴表演为主要形式,在有演出需要时即就地演出。就地表演大多不是处于盈利目的,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劳动期间的自娱自乐行为,主要在田间地头、村舍街头即兴表演,唱词、台词信口而来,表演内容和形式都非常灵活。
(二)舞台演出。随着民间小戏的逐渐发展和有组织化,表演形式也趋于正规化,很多民间小戏也有了一定的具体剧目和服装、化妆等要求,演出剧目完整连贯。舞台表演的小戏主要以民间节日或各种庙会等演出为主,各大庙会的戏台和城镇乡村地方戏台是民间小戏的演出地点。一般大的节日演出要持续近月,演出地周围方圆几十里内的民众前来赶会看戏。
二、民间小戏的特点
(一)创作简便。民间小戏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创作的自娱形式的演出,有时在劳动间隙可根据刚刚发生的事情即兴表演,也可根据生活事件创作后在一定场合演出。民间小戏的创作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太高的艺术水平,创作容易而又简便。
(二)内容来源于群众。劳动民众是民间小戏的真正创作者和观赏者,民间小戏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其内容大多反映乡村民众的生活,表现民众对黑暗现实的抗争,对劳动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等。民间小戏一般都无固定的剧本和表演,都是熟悉的人演身边事,即兴性强、观众参与互动的成分较多。演员与观众在地缘、业缘乃至亲缘上都有联系,民间小戏演出是表演者与观众共同经历的狂欢。
(三)形式灵活。民间小戏多用乡音土语,亲切活泼,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都显示了小戏的语言具有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诙谐、幽默且充满哲理性的特点.
三、民间小戏的文化精神
(一)民间小戏的文化价值。民间小戏有悠久的历史,直至今天还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娱乐内容之一。小戏无论是剧目内容还是表演特点、人物装扮,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日常生活更为接近,经常被用“朴拙之美”之类的词汇描述。民间小戏具有极强的地域色彩和民间风情,现存的各种民间小戏,每一种都呈现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气质。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各种民间小戏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但形式上已经和现代社会有所脱节,有时候人物装扮还用传统的戏装,套用旧时的人物名字、描述几十乃至几百年前乡村生活中出现的器物和现象,内容上也重复着这个世界上每日都会发生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等等事件,没有很浓的时代气息。很多年轻人已不再接受民间小戏,民间小戏似乎摆脱不了日趋衰落的趋势,那些散发着生动活泼的地域风情、地方性格、地方文化的艺术个性日渐暗淡。
但是,就是这样看似落伍的艺术样式,却为许多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地域文化来源,并且不断地为新的创作提供灵感源泉。地方小戏生动地记录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尤其是劳动人民质朴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我们建立现代文化精神、不断发展中国人高尚人格的源泉。
(二)民间小戏的美学价值。地方小戏来源于最基层的生活,大多数充分调动起人的身体的全部表现功能来展现他们对于世界的感觉,表现手段体现为节奏、歌舞与拟态动作并重的形式。这符合人类的情感基本抒发方式,人们总是激动了就喊叫,愉快了就歌唱,兴奋了就手舞足蹈。地方小戏是保存了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的,将原始无意识的感性冲动作为其艺术的基础,并通过主观控制使之升华。地方小戏艺术创造中由节奏、韵律、韵味所传达的各种美流淌到观众的心中,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所触发的情绪汇聚,形成了一个产生深刻共鸣的心理状态。
地方小戏看似凌乱,但其本质在求美,从服装、道具和表演都展现了真实而质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在表演中又加入了最真挚的情感。而美与情相结合,地方小戏的表演与情相结合,为“情”所浸润,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淳朴、粗狂、真实的精神之美。
(三)民间小戏的喜剧精神。民间小戏中那种浓烈的喜剧意味和喜剧品格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喜剧文化的一种优秀传统。这种传统与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相契合, 构成了独特的审美心理; 同时, 这种传统根植于民间润泽着大众, 喜剧在民间, 民间多喜剧。在民间小戏里, 那些朴素善良的单身汉, 天真活泼的村姑, 机智风趣的货郎,憨厚勤劳的樵夫, 诙谐调侃的艄公, 他们敢笑敢骂, 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劳动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欢乐情绪, 人们怀着由衷的快意笑他们, 又和他们一起笑, 喜剧美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在广阔的民间大地上流淌播撒。当今中国, 处在构建和谐社会, 奔向小康的历史时期, 人民需要喜剧, 需要笑, 需要从笑声中去获得愉快、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情绪。
民间小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传播、传承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对个人人格和社会秩序的造就、维护功能,还滋养了许多艺术形式,也是方言、民族民间音乐、民俗、社会学、历史等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这种特有的艺术从文化、美学到喜剧性,都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深深体现出其特有的文化精神,它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告诉我们,它是值得欣赏、值得传承的。
参考文献:
[1]刘祯.论民间小戏的形态价值与生态意义[J].文化遗产,2004,3.
[2]董斌,魏建林.民间小戏起源与艺术特征的人类学解读[J].社科纵横,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