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分析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造价管理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造价管理措施,同时提出了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管理动态优化的建议,旨在为工程造价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措施;动态管理
在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目前,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由原来的静态管理发展为动态管理,由原来的阶段管理发展为全生命周期管理。
1.建筑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及统筹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和建成使用及报废阶段等七个主要阶段。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孤立地实现每一个阶段的成本控制,而是实现全生命周期整体成本控制的最优化。
1.1决策阶段
工程决策是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的阶段,基本上限定了工程造价的资金额度范围以及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80%~95%,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源头和基础阶段。
項目决策阶段的总价管理应从项目选址、项目规模、项目技术、资金成本、建设成本、建成后维护成本、项目收益、市场行情、政策变化、风险评估等方面全方位通盘考虑,在综合考虑项目实际、同类项目经验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严谨准确而又有一定前瞻性地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严格项目审批制度,落实项目责任人制度,完善项目后评价和追责条款,将造价管理整体风险控制在源头阶段。这一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一是决策层、执行方将项目决策视为“自上而下”的指令,缺乏“自下而上”交流优化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二是决策信息不充分,使得事前分析预测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影响事后动态优化的空间;三是对于动态优化调整缺乏事前设计和规范,导致动态优化管理程序混乱。因此,决策阶段应当提高认识,充分收集相关信息,为造价管理动态优化定下基调、明确流程、留足空间。
1.2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阶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的整体轮廓和技术标准要求,从而为项目造价预算提供依据。这一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约为75%~95%,对技术设计的影响程度约为35%~75%,对施工图设计的影响程度为5%~35%。
工程设计阶段成本管理重点是要避免技术设计与建设成本分离、技术设计与施工分离、技术设计与经济效益分离的“三分离”情况。这就要求投资方严格选择设计单位,加强对设计图纸和概算的审查,避免出现理论设计上“高大上”而实施难度偏大、经济效益偏低的“纸上谈兵”的设计情况。这一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因建设方和设计方目标的非一致性,设计方可能没有选择对建设方而言最优的方案,造成日后优化成本增加;二是过于重视短期成本控制,导致施工设计缺乏灵活性,导致长期优化成本提高;三是一些设计优化问题往往在开工建设中或项目完成后才发现,面临“返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应重视短期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统一,重点审核关键的、难以返工的工序设计。
1.3施工图预算阶段
施工图预算是在施工图设计结束,对工程建设所涉及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具体估算、编制和初步形成预算明细的阶段。这一预算的结果,通常被作为招投标报价和合同价款的底价以及工程结算阶段审核、复核的重要参照和依据,是工程造价波动的“基础价”。施工图预算是整个工程造价中承上启下的核心阶段,既要真实、准确地反映项目决策、技术设计的意图,又要能够保证后续招投标、施工建设顺利推进。
施工图预算编制主要建立在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造价管理的重点是全面、科学地按照工程设计进行成本估算,并对其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及时反馈。主要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预算编制要严谨、仔细,所列预算项目、预算标准、预算总量要与设计需求对应一致,避免误算、多算、少算、漏算;二是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进一步审核设计方案、实施标准、建材标准是否与本项目建设质量、造价控制要求相匹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以便设计部门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正。因此,施工图预算并非单纯的造价估算、明细编制过程,而是“算、审、改”统筹兼顾的过程。这要求设计部门、预算部门加强配合,最大化地发挥施工图预算这个核心环节的造价控制功能。该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在于缺乏同类项目样本数据参照,使得项目预算准确度有待提高;同时,缺乏动态更新的工程建材价格信息平台,使得预算优化调整缺少实时数据支撑。因此,应重视物价平台和样本库的建设和使用。
1.4招投标阶段
工程招投标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市场竞争选择施工企业的过程。
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首先,要做好招投相关标文件的编制工作,标书条款应内容完整、表述准确、逻辑严密、界定清晰、术语规范、计量与计价单位明确。同时科学地设置招投标流程,提高招投标效率,节省时间成本。其次,要合理地确定招标底价,既保证投标价和最终合同价不超预算,同时避免因底价设置过低,导致中标企业无法按照设计质量完成工程,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甚至私下变更建设标准、减少建安投入以节省成本等问题。再次,在确定中标企业时,应同时考虑企业报价和企业资质,不应简单地采取“价低者中”的做法。最后,在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时,合同条款应经专业律师审核,对容易发生歧义的部分或者事关工程造价、质量的关键部分,采取附注、附件的形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承包合同形式,约定工程分包、转包等相关要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合同纠纷导致的成本增加。这一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是因造价优化可能引起的合同条款变更和纠纷,所以对于可能发生的造价优化事项及处理方式,应在标书和合同条款中灵活设计。 1.5施工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是施工单位依据项目施工合同、施工图设计进行具体实施的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为5%~10%。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一是科学设计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施工机械以及不同工种之间的配合协调,同时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提升整体施工效率,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施工。二是做好工程材料费用的细化管理,合理选材用材,实现工程材料规格、工程质量、造价控制“三一致”;同时,实行限额、差额管理,工程材料费用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超预算。三是应做好工程材料的价格管理,对使用量较大、耐存储的通用型基础建材,可提前做好储备;对价格风险较高的关键设备和材料,应加强价格信息收集,建立动态信息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四是应做好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合同变更等问题管理,细化因自然环境、不可抗力、劳动力成本变化带来的施工成本增加等情况的处理预案,并采取限额管理和对相关方的奖惩措施。该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是大宗建材价格波动、关键生产设备技术折旧造成的成本风险,应注意套期保值类金融工具在造价控制和动态优化中的应用。
1.6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主要按照施工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费用的核算、结算。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相对较小,除非施工方发生违背合同约定的较大费用支出,或者因验收不合格导致改建、重建,引起造价较大程度增加。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重点是认真审核各项费用支出条目是否与设计要求、合同约定一致,避免误算、多算、重复计算。仔细审核各项材料发票清单是否与实际使用建材数量、规格一致,仔细核对“工程量计算书”,避免“低配高价”、少用多算、少做多算。严格审核因设计变更、合同变更、现场施工变更产生的造价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变更内容是否一致。同时,为保证竣工验收工作顺利进行,避免验收纠纷造成的成本增加,相关验收要求应在合同中提前予以明确,验收流程、验收标准应明确具体,容差、容错率设置应科学合理。这一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是建设方、施工方的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建设施工阶段,对偷工减料、浪费建材、虚报工程量和成本等问题,建设方处于信息劣势,应重视加强远程信息化管理。
1.7建成使用及报废阶段
建成使用及报废阶段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可能涉及的造价成本主要包括项目的维护成本、运行成本、升级改造成本和报废拆除成本。而对这些成本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应提前于技术设计和施工阶段予以考虑。
建成使用及报废阶段的造价管理,一是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维护体系,最大化地保证项目顺利运营,延长项目寿命,提高经济效益;二是要注意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目标的统一,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造价最优化。这一阶段处在造价管理的最后阶段,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在于能否与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等前期阶段实现统筹协调,应重视建立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造价控制信息沟通反馈机制。
2.建筑工程造价动态优化的建议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紧密关联、相互影响,要求造价管理要从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统筹考虑而不是分段决策。而且,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也必然要求工程造价管理留有动态优化的空间。
2.1明确工程项目动态优化的前提
面对外部可能出现的变化,在对工程项目进行优化调整时,应明确是在工程总投资金额不变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技术标准不变基础上进行整体调整,还是二者兼顾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调整,避免标准不一,调整混乱和无效率。
2.2建立全流程审核反馈动态机制
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管理的重点、内容不同,而且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一些初始的设计条件到了施工、维护阶段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果不考虑这些变化,一成不变地执行前期决策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建筑工程造价应建立全流程审核反馈动态机制,不管哪一个环节发现问题,都应及时沟通修正,避免出现部门职责过度分割情况,比如设计的只管设计、预算的只管预算、施工的只管施工、维护的只管维护等。
2.3留足动态优化预案
建筑工程各环节应前瞻性地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变化留足应对预案,做到前后流程兼顾、长短期效益兼顾。在决策阶段应当考虑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的统一,为决策调整留足空间,避免决策目标短期化。在技术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要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变革、改造升级留有空间,避免因设计性问题导致项目寿命缩短,经济效益下降。在造价预算阶段,应为将来的机器设备、材料、人工费用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设计调整、合同变更所引起的费用变化留足预案,避免仓促应对。
2.4重视金融工具在造价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在造价控制中,可以采取“现货交易+期货交易的方式”,规避大宗建设资材因价格波动产生的成本风险。采取金融远期、期权的方式,规避外汇资金收支、国外进口设备、材料等因汇率波动产生的成本风险。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资金占用额度大、价格波动不确定性高的通用工程设备、辅助建材的需求问题。同时,积极审慎利用新型网络金融工具,优化项目融资方案,降低项目资金成本。
2.5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施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平台优势,不断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一是重视BIM等信息技术在造价控制中的应用,解决目前造价管理中因前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等问题。同时,以程序化、模块化的自动核算替代手工核算,提高动态核算效率,降低核算误差。二是逐步形成一个专业的、统一的造价信息交流和大数据平台,为项目造价参照、比较,以及项目生命周期可能出现的影响造价的不确定性因素预测,提供大数据支持。三是逐步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工程建材销售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类似于“股票价格指数”的价格信息平台,实时准确地汇总市场供求信息,动态发布价格指数数据,为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提供价格依据。四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远程监管的优势,利用移动办公平台、手机视频等方式,加强关键工序、施工安全的远程动态控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3.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工程造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动态管理,既是工程造价管理变革的要求,也是保障施工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此,在施工过程中,务必加强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对控制工作进行动态优化管理,使工程造价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志飞.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6):45-47.
[2] 张静芳.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浅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
[3] 王颖.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探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00086-00086.
[4] 刘为亮.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7(10).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措施;动态管理
在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目前,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由原来的静态管理发展为动态管理,由原来的阶段管理发展为全生命周期管理。
1.建筑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及统筹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和建成使用及报废阶段等七个主要阶段。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孤立地实现每一个阶段的成本控制,而是实现全生命周期整体成本控制的最优化。
1.1决策阶段
工程决策是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的阶段,基本上限定了工程造价的资金额度范围以及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80%~95%,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源头和基础阶段。
項目决策阶段的总价管理应从项目选址、项目规模、项目技术、资金成本、建设成本、建成后维护成本、项目收益、市场行情、政策变化、风险评估等方面全方位通盘考虑,在综合考虑项目实际、同类项目经验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严谨准确而又有一定前瞻性地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严格项目审批制度,落实项目责任人制度,完善项目后评价和追责条款,将造价管理整体风险控制在源头阶段。这一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一是决策层、执行方将项目决策视为“自上而下”的指令,缺乏“自下而上”交流优化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二是决策信息不充分,使得事前分析预测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影响事后动态优化的空间;三是对于动态优化调整缺乏事前设计和规范,导致动态优化管理程序混乱。因此,决策阶段应当提高认识,充分收集相关信息,为造价管理动态优化定下基调、明确流程、留足空间。
1.2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阶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的整体轮廓和技术标准要求,从而为项目造价预算提供依据。这一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约为75%~95%,对技术设计的影响程度约为35%~75%,对施工图设计的影响程度为5%~35%。
工程设计阶段成本管理重点是要避免技术设计与建设成本分离、技术设计与施工分离、技术设计与经济效益分离的“三分离”情况。这就要求投资方严格选择设计单位,加强对设计图纸和概算的审查,避免出现理论设计上“高大上”而实施难度偏大、经济效益偏低的“纸上谈兵”的设计情况。这一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因建设方和设计方目标的非一致性,设计方可能没有选择对建设方而言最优的方案,造成日后优化成本增加;二是过于重视短期成本控制,导致施工设计缺乏灵活性,导致长期优化成本提高;三是一些设计优化问题往往在开工建设中或项目完成后才发现,面临“返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应重视短期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统一,重点审核关键的、难以返工的工序设计。
1.3施工图预算阶段
施工图预算是在施工图设计结束,对工程建设所涉及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具体估算、编制和初步形成预算明细的阶段。这一预算的结果,通常被作为招投标报价和合同价款的底价以及工程结算阶段审核、复核的重要参照和依据,是工程造价波动的“基础价”。施工图预算是整个工程造价中承上启下的核心阶段,既要真实、准确地反映项目决策、技术设计的意图,又要能够保证后续招投标、施工建设顺利推进。
施工图预算编制主要建立在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造价管理的重点是全面、科学地按照工程设计进行成本估算,并对其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及时反馈。主要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预算编制要严谨、仔细,所列预算项目、预算标准、预算总量要与设计需求对应一致,避免误算、多算、少算、漏算;二是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进一步审核设计方案、实施标准、建材标准是否与本项目建设质量、造价控制要求相匹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以便设计部门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正。因此,施工图预算并非单纯的造价估算、明细编制过程,而是“算、审、改”统筹兼顾的过程。这要求设计部门、预算部门加强配合,最大化地发挥施工图预算这个核心环节的造价控制功能。该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在于缺乏同类项目样本数据参照,使得项目预算准确度有待提高;同时,缺乏动态更新的工程建材价格信息平台,使得预算优化调整缺少实时数据支撑。因此,应重视物价平台和样本库的建设和使用。
1.4招投标阶段
工程招投标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市场竞争选择施工企业的过程。
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首先,要做好招投相关标文件的编制工作,标书条款应内容完整、表述准确、逻辑严密、界定清晰、术语规范、计量与计价单位明确。同时科学地设置招投标流程,提高招投标效率,节省时间成本。其次,要合理地确定招标底价,既保证投标价和最终合同价不超预算,同时避免因底价设置过低,导致中标企业无法按照设计质量完成工程,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甚至私下变更建设标准、减少建安投入以节省成本等问题。再次,在确定中标企业时,应同时考虑企业报价和企业资质,不应简单地采取“价低者中”的做法。最后,在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时,合同条款应经专业律师审核,对容易发生歧义的部分或者事关工程造价、质量的关键部分,采取附注、附件的形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承包合同形式,约定工程分包、转包等相关要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合同纠纷导致的成本增加。这一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是因造价优化可能引起的合同条款变更和纠纷,所以对于可能发生的造价优化事项及处理方式,应在标书和合同条款中灵活设计。 1.5施工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是施工单位依据项目施工合同、施工图设计进行具体实施的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为5%~10%。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一是科学设计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施工机械以及不同工种之间的配合协调,同时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提升整体施工效率,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施工。二是做好工程材料费用的细化管理,合理选材用材,实现工程材料规格、工程质量、造价控制“三一致”;同时,实行限额、差额管理,工程材料费用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超预算。三是应做好工程材料的价格管理,对使用量较大、耐存储的通用型基础建材,可提前做好储备;对价格风险较高的关键设备和材料,应加强价格信息收集,建立动态信息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四是应做好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合同变更等问题管理,细化因自然环境、不可抗力、劳动力成本变化带来的施工成本增加等情况的处理预案,并采取限额管理和对相关方的奖惩措施。该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是大宗建材价格波动、关键生产设备技术折旧造成的成本风险,应注意套期保值类金融工具在造价控制和动态优化中的应用。
1.6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主要按照施工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费用的核算、结算。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相对较小,除非施工方发生违背合同约定的较大费用支出,或者因验收不合格导致改建、重建,引起造价较大程度增加。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重点是认真审核各项费用支出条目是否与设计要求、合同约定一致,避免误算、多算、重复计算。仔细审核各项材料发票清单是否与实际使用建材数量、规格一致,仔细核对“工程量计算书”,避免“低配高价”、少用多算、少做多算。严格审核因设计变更、合同变更、现场施工变更产生的造价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变更内容是否一致。同时,为保证竣工验收工作顺利进行,避免验收纠纷造成的成本增加,相关验收要求应在合同中提前予以明确,验收流程、验收标准应明确具体,容差、容错率设置应科学合理。这一阶段造价管理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是建设方、施工方的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建设施工阶段,对偷工减料、浪费建材、虚报工程量和成本等问题,建设方处于信息劣势,应重视加强远程信息化管理。
1.7建成使用及报废阶段
建成使用及报废阶段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可能涉及的造价成本主要包括项目的维护成本、运行成本、升级改造成本和报废拆除成本。而对这些成本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应提前于技术设计和施工阶段予以考虑。
建成使用及报废阶段的造价管理,一是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维护体系,最大化地保证项目顺利运营,延长项目寿命,提高经济效益;二是要注意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目标的统一,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造价最优化。这一阶段处在造价管理的最后阶段,动态优化的难点主要在于能否与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等前期阶段实现统筹协调,应重视建立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造价控制信息沟通反馈机制。
2.建筑工程造价动态优化的建议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紧密关联、相互影响,要求造价管理要从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统筹考虑而不是分段决策。而且,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也必然要求工程造价管理留有动态优化的空间。
2.1明确工程项目动态优化的前提
面对外部可能出现的变化,在对工程项目进行优化调整时,应明确是在工程总投资金额不变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技术标准不变基础上进行整体调整,还是二者兼顾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调整,避免标准不一,调整混乱和无效率。
2.2建立全流程审核反馈动态机制
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管理的重点、内容不同,而且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一些初始的设计条件到了施工、维护阶段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果不考虑这些变化,一成不变地执行前期决策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建筑工程造价应建立全流程审核反馈动态机制,不管哪一个环节发现问题,都应及时沟通修正,避免出现部门职责过度分割情况,比如设计的只管设计、预算的只管预算、施工的只管施工、维护的只管维护等。
2.3留足动态优化预案
建筑工程各环节应前瞻性地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变化留足应对预案,做到前后流程兼顾、长短期效益兼顾。在决策阶段应当考虑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的统一,为决策调整留足空间,避免决策目标短期化。在技术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要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变革、改造升级留有空间,避免因设计性问题导致项目寿命缩短,经济效益下降。在造价预算阶段,应为将来的机器设备、材料、人工费用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设计调整、合同变更所引起的费用变化留足预案,避免仓促应对。
2.4重视金融工具在造价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在造价控制中,可以采取“现货交易+期货交易的方式”,规避大宗建设资材因价格波动产生的成本风险。采取金融远期、期权的方式,规避外汇资金收支、国外进口设备、材料等因汇率波动产生的成本风险。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资金占用额度大、价格波动不确定性高的通用工程设备、辅助建材的需求问题。同时,积极审慎利用新型网络金融工具,优化项目融资方案,降低项目资金成本。
2.5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施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平台优势,不断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一是重视BIM等信息技术在造价控制中的应用,解决目前造价管理中因前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等问题。同时,以程序化、模块化的自动核算替代手工核算,提高动态核算效率,降低核算误差。二是逐步形成一个专业的、统一的造价信息交流和大数据平台,为项目造价参照、比较,以及项目生命周期可能出现的影响造价的不确定性因素预测,提供大数据支持。三是逐步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工程建材销售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类似于“股票价格指数”的价格信息平台,实时准确地汇总市场供求信息,动态发布价格指数数据,为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提供价格依据。四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远程监管的优势,利用移动办公平台、手机视频等方式,加强关键工序、施工安全的远程动态控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3.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工程造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动态管理,既是工程造价管理变革的要求,也是保障施工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此,在施工过程中,务必加强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对控制工作进行动态优化管理,使工程造价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志飞.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6):45-47.
[2] 张静芳.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浅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
[3] 王颖.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探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00086-00086.
[4] 刘为亮.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