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的遗书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gal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后,红九军供给部部长吴先恩和团长方忠良趁着夜色还未降临,用石块垒起掩体后,观察着山下的马家军。
  这里是祁连山脉一座不知名的山峰。吴先恩、方忠良带领的这支不满100人的红军队伍,是在和大部队失去联系后与马匪遭遇,边打边撤到这个无名山峰的。与马家军苦战了一整天,红军靠有利的地形、简陋的武器和滚石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可自己的伤亡也在不断增加。
  山下的马家军,距他们还不到300米,山坡上燃起一堆堆篝火,形成了一个半弧形的火链,烤肉的香味不时随风飘来。
  “山上的红军弟兄们,你们被包围了,兔子都别想溜出去,下来投降吧!”
  “投降,查查你红军祖宗的家谱,看看有没有投降两个字!”
  “小子,别嘴硬。几天没吃饭了?下来可就有肉吃哇!”
  “吃肉?有种你上来,看你明天还能不能张嘴吃肉!”
  听着双方的对骂,吴先恩心里涌出一股暖意:“多可爱的战士啊!部队已陷入绝境,可士气还这样高涨。”作为这支部队职务最高的领导,对眼前的困难和处境吴先恩心里比谁都清楚:“敌众我寡、弹药粮食得不到补充、伤员得不到救治,部队还能支撑多久呢?明天怎么办?”
  不远处,两位伤员的对话时不时传入吴先恩的耳朵里:
  “排长,你说咱这次能突围出去吗?”
  “突?山下马匪那么多,就凭咱这百十来号人,怎么突?再说就算部队要突围,我也不走了。”
  “你怎么能这么想?”
  “你看我的伤,大腿断了,能走吗?突圍的时候还得有人搀着,不是拖累大家吗?我看这地方风水不错,就在这儿革命到底了!”
  “死,我倒不怕,就是想妈妈,出来几年了,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别想了,想也没用,还是多想想用什么办法多杀几个马匪垫背吧。”
  部队是昨夜与王树声军长失去联系的。
  1936年10月到1937年3月,西路军根据中央的指示命令,一直在河西走廊徘徊。经过古浪、高台、倪家营子、梨园口等战役后,西路军受到重创,红九军剩下不到1000人,编成一个团,团长方忠良、政委周开河。3月15日晚,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红九军军长王树声带骑兵连在前面打,吴先恩、方忠良、周开河带部队在后面跟着。部队行动开始后,走了一整夜。天亮后,吴先恩才发现身边的人不多了,而且回到了原地,原来是向导迷了路,发报机的手摇发电机也丢在路上,无法再和王军长联系,正当他们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被敌人发现了。
  “首长!”是警卫员崔玉祥的声音,“周政委请您和方团长过去一下。”
  在下午反击马家军第二次冲锋时,周开河腹部中弹,伤势很重。在一个避风的山坳里,脸色惨白的周开河半倚着岩石不停咳嗽。
  “部长,我们不能在这里等死啊!天已经黑了,我们得想个办法突出去。”
  “突?突个球!”性格刚烈的方忠良首先开口,“三面都是敌人,一面是连山羊都走不了的峭壁,我看只能拼了,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
  “别急,老方。我看问题没那么严重。我刚才叫参谋去看了看,峭壁也就十几米深,下面是黑河,把绑腿集中起来拧成绳,你们不就可以带一部分人突出去了吗?”
  一部分人,吴先恩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一部分,为什么是一部分?要走大家一起走!”
  一番争执不下之后,周开河用不容置疑的语气作了结语:“我们牺牲是为革命,你们突围也是为革命。别忘了王军长是怎么交代的,多一个人出去,革命就多一份力量。吴部长,快下决心吧!”
  思想工作是无比艰难的,最终,能走的47个同志一个个抓着绑腿溜了下去,只剩下方忠良和吴先恩。吴先恩最后一次与周开河政委握了握手,抬起沉重的胳膊,向周政委、向送行的伤员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军礼。
  半个世纪过去了,病榻间,吴先恩提笔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向党告别
  亲爱的党,我是您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并把我引进了革命队伍的。六十多年来,在毛主席、在党的领导教育下,锻炼成为一个革命战士。但我对革命工作没有作出成绩,辜负了党的教育……我在北京军区党委领导下,做了多年后勤工作,但也没做出成绩,对不起党委,对不起同志们……在我将要离开党的时候,是多么想念党,想念我的战友啊!
  吴先恩
  一九八七年三月于301医院
其他文献
忘不了去年五月中旬,北京朋友打电话给我:罗老走啦!接下去便哽咽得说不了话。  罗老,是大家对罗哲文先生的尊称。他原是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梁思成先生的弟子,四川宜宾人,1924年出生。他为全国各地古建筑调查、测绘、发掘、保护、维修、评级等努力工作了整整七十年,做了无数好事,被业内业外广为尊崇。  记不起我是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召开的会议上,还是在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组织的活动中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