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前,王超尘先生步入不逾矩之年,他将出版第一本作品集,竟于数千里之外的湖南约我为之写序。我当时犹豫了很久,原因:第一,先生比我年长一二十岁,年轻人为长者写序的情况不多见;第二,我们之前既未谋面,也从未结识;第三,我对先生人生及艺术毫不了解,感到无从入手,故一直未动笔。但当我看到先生大量作品,并大致了解了先生的为人、从艺情况后,觉得有许多话要说,所以一口气为先生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文字,作为序言,先生的作品集于1995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由此我们结下了书、文之缘。
  近20年我们联系并非很多。前些天先生打电话,说最近还要出作品集,仍约我写序,我感到很吃惊,大致一算,先生今年应是90高龄,加之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近期还能进行创作吗?即使创作,还会有什么变化和新的突破吗?我很犹豫,是否再为之撰文,但先生坚持要我写,家人也一再联系,亦寄来了有关文字资料及80多幅作品彩图,我逐幅慢慢欣赏,还未看完便激起了动笔的欲望,有种冲动让我拿出了稿纸,写下了对先生新作的一些感想。
  先生仍以隶书为主,且基本规模出于《好大王碑》,方正、古朴、稚拙,在今天能见到的数百通汉碑中个性极为鲜明。先生的作品,无论中堂、条幅、横批、长卷,以此碑意创作的作品占大部分。我拿先生现在的作品与20年前作品集上的作品相比,猛一看无大的变化,但仔细对比,线条更加苍老、厚重,且墨色变化亦丰富,浓墨为主,时出飞白之枯笔,书法的意味更加浓厚。此种风格以长卷《醉翁亭记》为代表,另外如曹操《龟虽寿》、郑板桥《竹石》诗、程颢《秋月》诗、李忱《瀑布》诗、张继《枫桥夜泊》二首等作品,可谓先生主打风格之代表作,也是当代隶书阵营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令人更加驚异的是,先生虽近90的高龄,并不满足于上述的风格,他一直在思变。在寄来的80多幅作品中,有很大部分属于正在变化中的“草隶”,他将字形拉长,结体中羼以草法,墨色更为大胆,而多幅中的字不再是基本大小一致的标准隶书,而是根据需要忽大忽小,强调变化,强调节奏感,从而形成了新的艺术语言。恕我寡闻,在当代有成就的隶书书家中,还很少看到有如此胆魄进行如此变革的。而不成熟的所谓“突破传统、走入现代”的一些“变革者”,将字故意安排得东例西歪、扭扭捏捏,看似变化很大,实际由于过分突破了书法应有的底线,从而流于野孤禅,而难以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先生的此种探索,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他越过了包括有清一代诸隶书大家的风貌,将新的艺术语言带进了我们这个时代。就我个人来说,从中汲取了许多东西,我会将这种探索的成果糅进我的作品中,也许又走出了与清人和先生不一样的新路。好的艺术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容涵量,它能给更多的探索者以启迪,先生的“草隶”即具有如此特点。其代表作有沈周济《登八达龄》诗、郑板桥《钓鱼歌》、曹操《观沧海》诗、岳飞《满江红》词、苏轼《水调歌头》词等,这些作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是其行草书。在20年前的作品集中也有一部分,但这次所拿出的行草,尤其是草书,则使人眼前一亮:结体主要取法孙过庭《书谱》及于右任意,草法严谨,意味淳厚,线条尤为老辣。先贤曾说“人书俱老”,书法这门艺术,写不够年份总显得成熟度欠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先生以其数十年的艺术实践,达到了线条厚重、蕴藉、书意苍古之境界。在其不多的草书作品中,我尤为喜爱常建《破山寺后禅院》、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诗,两件作品均为条屏,在整体的苍涩中又不乏畅达之雅韵,其力度、其神采仍显示出壮年人笔力的雄健和气息,但更为老辣、苍劲,这对于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看到最后,使我惊奇的是先生竟然借助于现代派少字书的形式创作了数件作品,如《丰》《幽》《梦》《乐》等,这种将单字放大到极致的形式很富震撼力,而作者亦须具扛鼎之笔力,下笔轻柔者是无法进行尝试的。先生不仅在草字中重视字之结体的巧妙呼应,且在用墨用水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如《梦》字,从浓墨到淡墨,再到几乎只剩下极少量墨感的纯水和渴笔,恐怕一般书者难以掌握到如此纯熟程度,这应当说与先生曾经有过水墨画的训练有直接关系。从古今书家的经历看,有过绘画基础者进行书法创作具有用笔、用墨、章法及整体艺术审美取向上的优势,而有过音乐严格训练和基础的超尘先生,更易借助音乐的旋律糅入亦具律动感的书法艺术中。具有广泛艺术修养者与仅仅从临帖脱胎出的书家的视野与创作的取法与取向是大不一样的,前者总在内心涌动着创作的激情,后者则始终严格遵循法度,难以有大的突破。超尘先生显然是属于前者的艺术家,故创作中总似乎使人能摸到强烈的、永不停息的、具有爆发力的那根弦,那弦在如此年龄中还发出强音,不能不使人们惊叹和感佩。
  超尘先生说,他已与书法结缘大半个世纪,书法艺术早已融入他的骨髓,成了他不断奋进的支柱。他始终认为,凡学书者必首先攻传统经典,遵法而入,但也要破法而出,如此,方可日渐熔铸创新,自成一家。他如此想,亦如此做,这是一条古今大家所走过的正确之路,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以超尘先生平生所倾慕、遵从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精神,他踏踏实实在人生道路上走了将近一个世纪,加之从艺半个世纪的勤奋以及灵气、悟性,则使他成为在当代书坛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位成功者。余预言在此,我相信,历史将证明此结论之确切。
  是为序。
  2014年4月29日于中州官渡草堂
  (作者系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其他文献
本次“中国书画名家、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展”,只是我将自己学习和探索的作品拿出来,向大家展示一下,目的是要听到不同意见,找出不足之处,这样,对本人的艺术发展有所帮助。  好多友人问我,你不是在搞篆刻吗?怎么一下子会想去刻肖像印呢?  说起刻肖像印,那是两年前,我跟随吴颐人老师参加了“海上百年印坛——近现代篆刻名家作品展”。当一踏进展览大厅,立刻被墙上的黑白老照片所吸引,这些都是近百年海上印坛名家的前
期刊
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延续2016年“艺海流金——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活动”在湖南成功举办的成果,进一步促进港湘文化交流,5月21日至28日,湖南省文化厅组织艺术代表团赴港举办“湘情港韵”——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湘情港韵——湖南书画家走进驻香港军营”活动和“湘情港韵——湖南省慰问驻香港部队文艺演出”,以及在香港荣宝斋举办的“湘情港韵——湖南书画作品展”三项活动。  湖南书画代表
期刊
摘要:在文化多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受到“西化”文化冲击的今天,我国高校美术生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认同和参与情况都不容乐观。本文从对高校美术生对待传统美术文化自觉意识的现状调研出发,分析了影响其对传统美术文化认同的主因,并对其如何实现从“美术自觉”到“美术自信”的自修提高的内容和途径进行了探讨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美术生 本土美术 美术自觉 美术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生生不息的
期刊
老子《道德经》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言,突出体现了东方智慧与理念,千百年来成为治理国家的正道,能秉此施为,则国泰民安有望。而反推此理,若能烹小鲜如治大国者,必为烹饪之道的高手大师,因可知饮食之事,看似微小,亦可履道、中道。而若能于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鲜如治大国之道推而广之,则无事不能修道、悟道、践道、载道矣。以往得此悟,只是从读书究理中来,现在,则是在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中得到了印证。这个好的
期刊
2016年10月10日至12日,“彭大磬刻印艺术系列——中国书画名家、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展”在上海图书馆展馆隆重举办。  彭大磬,原名彭大庆,上海市人。别署无缰游侠,斋号鱼庆楼、磬岩山房,堂号大磬堂,社号友声堂。其书法篆刻师承著名书法家吴颐人先生,他也是钱君匋大师的再传弟子。  “中国书画名家、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展”展出的作品,主要是彭大磬近年创作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印艺术家200多方肖像印及100多
期刊
陈文福1948年生于屏东市,早年为音乐工作者,曾致力于小提琴及古典吉他教学。1995年开始接触水彩后,他似乎找到生命另一个可以尽情挥洒的舞台,虽然没有美术学院的科班背景,但他凭恃本身艺术天分,对绘画的热情以及倍于常人的付出,十年间走遍屏东各乡镇取景写生,终能以纯熟的技巧与动人的乡土题材,创造个人独特画境。  文福君以诗意的画面处理内心对过往年代的怀想,以近于泥土般沉稳敦厚的棕色作为色韵主调,透过细
期刊
五十多岁才放下提琴改拿画笔的陈文福,既非科班出身,却将美学应有的素养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作上,秉持着对绘画的一股疯狂执着与热爱,致力投身于画的世界里。他又连续两年更跌破眼镜以水彩勇夺以油画创会的第70届台阳美展金牌奖,这是个在台湾美术界影响又深又广的美术协会,得奖作品在台中等地巡回展出时,获得各界纷纷注目。  学音乐教音乐的陈文福在五十多岁决定从音乐教学领域退休,开始转换跑道拿起他从小就喜爱的画笔,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甘肃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四地的中小学一线书法教师就学校情况、教学自身情况、教学情况与对书法教育前景的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四地中小学书法教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 中小学书法教育 调研  目前,书法作为国家课程已经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关于传统文化的推进与书法教育的普及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我们感觉到
期刊
2016年10月27日,上海中华艺术宫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个人画展——“韩书力西藏绘画展”,与过往个展不同的是,拥有中华艺术宫两个展厅、近两百件作品的画展开幕式,既无邀请函也没有请柬,然而来自海内外宾朋汇聚一堂,他们中有长期关心支持西藏美术发展的澳门、新加坡美术界同仁,也有先生早年留学巴黎的好友,更有阔别二十一年的老朋友——台湾艺术家出版社社长何政广先生与长期负责韩书力专著出版工作的主编王庭玫女士,两
期刊
艺术以美感人,而传承文化、光照人格、充盈浩气的瑰美艺术,更具震人心魄的力量。孟子说过,真正的伟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言信然,对有位艺术家而言,还应补加一句:“病魔不能困”!人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病魔,而唯有意志如钢者敢于对病魔说“不”。这位艺术大家用生命的火焰驱赶狰狞的病魔,用意志的酵母将人生苦水酿成至美的醇醪,调动生命潜能,创造生命奇迹和艺术奇观,她就是著名书家周慧珺。周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