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一样的苹果

来源 :中外童话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oud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哈朵夫是俄罗斯偏远小城里一个出色的美术教师。尽管他爱发脾气,但所有的孩子还是特别爱上他的课。
  这天,米哈朵夫在黑板上飞快地画了大大小小十几种苹果,然后让孩子们每人选画个自己喜欢的苹果。
  米哈朵夫绕着教室看了一圈,他的目光落在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的课桌上,尤里卡来自西伯利亚,他画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满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米哈朵夫压住火气问:“你画的是苹果吗?”尤里卡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告诉尤里卡,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但尤里卡告诉老师,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的苹果。他是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就死掉了。
  米哈朵夫终于忍不住发火了:“两棵树长成了一棵树,只结了一个果子——好吧,既然你的苹果树死了,那么——”他“嚓”地一下撕掉了那页像梨的苹果,“你就必须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在全班哄堂大笑中,尤里卡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米哈朵夫把尤里卡赶出了教室:“要么你拿出你所说的那种苹果,要么,你就乖乖地画我画的苹果。”
  第二天,尤里卡拿着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使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所有学生的苹果画得都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上都洒有斑斑点点的泪渍。
  作业本上的泪渍深深地印在米哈朵夫的心上。他必须弄清楚有没有像梨的苹果。终于有一天,米哈朵夫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两千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他向伟大的园艺家米丘林讲述了梨苹果的故事。听完他的故事,这位伟大的园艺家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的故事。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米丘林来到了学校,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梨苹果。
  教室里静悄悄的,讲台上放着两个金黄金黄的梨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美术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学生尤里卡。”
  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一口气画了大大小小十几种苹果:“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而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其他文献
有一双手牵着我,让我学会走路;有一双手时常把我搂在温暖的怀里,让我撒娇;有一双手常常把我高高举起“开飞机”,让我备感快乐与温馨;有双手时刻把握着我的方向,教我做事一丝不苟;有一双手把曾迷恋电脑游戏的我拉回,扶上正轨——那就是爸爸的手。  爸爸的手如今已扶持我走过了十二个春秋,使我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小毛孩成长为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爸爸的手很温暖。在我小的时候,睡觉时总要“大闹天宫”——蹬被子,而这
期刊
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博地积累知识。久而久之,他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闪耀着独特的光彩。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食方法,即“牛嚼”与“鲸吞”。  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咀嚼,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
期刊
凌晨:零时到6时的一段时间。  黎明:天刚亮时。  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早晨:从天刚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上午:清晨到正午12点的一段时间。  中午:白天12点前后的一段时间。  下午:从正午12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晚上:日落到深夜的一段时间。  傍晚:临近晚上时。  黄昏:日落到星出前的段时间。  午夜:夜里12点前后。  夜间:天黑至天亮的一段时间。
期刊
蛾子是一种飞虫,谁都见过的。  但有一种蛾子的翅膀却特别有力,它个头虽小,却可以飞得老远,而且高高低低地飞得很自在,这种蛾子被叫做帝王蛾。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窄小的茧子里度过的,它长着长着,有一天就要从茧子里飞出来了。这时,它需要拼尽全力,才可能挤过茧子上的那个小洞飞出来。有许许多多的幼虫在冲挤洞口时力竭而亡,为“飞”而牺牲,只有极少的健壮的蛾子能够破茧而出。  有人想帮助蛾子,
期刊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前后联结十分自然贴切。例如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黄鼠狼偷鸡毛掸子——空喜欢一场。  为了便于查阅,人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这类歇后
期刊
我们也可以当蜘蛛侠  童话出处:《蜘蛛侠》    童话描述:一位名叫彼得的学生被一只转基因蜘蛛叮咬了,从此他具有了超人的能力,并且像蜘蛛一样能爬上任何物体的表面。  科学依据:仿生学。  研发进展:我们知道,壁虎惊人的攀爬能力源于其脚趾上黏性极高的微毛。美国科学家利用壁虎的这个特点,研发出一种特殊材料,并用其制造出了黏性手套和鞋子。小型机器人穿着它可以在玻璃、金属等光滑的表面攀爬。科学家希望将其“
期刊
1817年的一天,德国一条街道上的小孩子们跑前跑后,激动得要命。人群中不时有笑声传出来:“哈哈,快看那个丑东西,真难看,真滑稽啊!”“是啊,居然还有人骑在上面!”……原来人群中有一个青年正骑在一辆木头小车上,努力前行。这辆小车十分怪异,只有两个轮子,前轮子上有一个方向把手,两个轮子的中间有一个横梁,上面安了一条板凳,像一个玩具一样。这个年轻人正坐在板凳上,手扶着把手,两只脚以奔跑的动作蹬踏着地面。
期刊
名人小档案    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博士是他的学生。冯·卡门一生艰苦研究,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冯·卡门六岁时的一天晚上,大哥不经意地问他,“15×15是多少7”冯·卡门边玩边答“225。”二哥接着问“924×826是多少?”冯·卡门头也没抬一下说“763224。”全家人都发出了惊叹声,但冯·卡门的父亲莫里斯·卡门教授却不以为然地说,“你
期刊
猫和狗是人们最喜欢养的两种宠物,喜欢它们的人都坚信自己的宠物是最棒的。将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放在一起比较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最近科学家们分别从11个方面对狗和猫进行了对比,用科学办法解决了这种争议。    1 脑容量    狗的脑容量平均为64克,而猫的脑容量只有区区25克,但狗的平均体重要比猫重很多。还有个能更准确测量大脑聪明程度的办法,这就是看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脑皮层神经元数量。在这方面猫远胜
期刊
哈利·提里安的爸开了一家小小的糖果店,小时候,他很喜欢去店里玩,他的很多朋友也去挪里,每人花几分钱买糖或花生。提里安先生每天都盼望儿子和他的朋友们来。  然而,哈利进入初中后就不怎么去糖果店看爸爸了,他和朋友们去玩电子游戏,或者买唱片,不再对糖果感兴趣。  就在哈利15岁那年,提里安先生开始养  只鹦鹉。有一天他去宠物店,花很多钱买来那只鹦鹉,把它带回糖果店里,给它起名洛基。洛基成了提里安先生最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