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文帝时期,刘长一度非常得宠,后来被控意图谋反,在流放途中绝食自杀。汉文帝后来将刘长的三个儿子分封为王,其中之一便是刘安,他继承了父亲的淮南王封号和部分封地,并安然度过了汉文帝时期和汉景帝时期,到一代雄主汉武帝即位时,刘安已做了20多年淮南王。
西汉自刘邦开国以来,便多封皇族成员为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骄奢淫逸、不学无术者,一类是好勇斗狠、野心勃勃者,一类是博学多才、文质彬彬者。刘安属于最后一类,史料称他喜好读书和音乐,有辩才,文章写得很好,曾广招门客数千人,研习各种学问,著书立说,编有许多著作,其中以《淮南子》最负盛名。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体,融会贯通诸子百家,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农学、音乐等诸多方面,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集大成之作。
在《淮南子》中,直接谈到饮食的内容不多,但在民间传说中,刘安却是一位美食家。后世许多美食家的著作都要托他的大名,如隋朝学者诸葛颖著有多部饮食类书籍,就统统冠以“淮南王”之名——《淮南王食经》《淮南王食目》《淮南王食经音》……
而关于刘安与美食的传说中,最传奇的一个,便是豆腐的发明了。这事还得从炼丹说起。传说刘安经常和最出色的8位门客在一座极富仙气的山上探讨如何成仙得道,研制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在这个过程中,刘安与门客偶然发现将大豆磨成浆,加入盐卤水后,可以制成一种鲜嫩绵滑之物,尝之美味可口。他们给这种食物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菽乳,后来改称“豆腐”。这座仙山后来被称为“八公山”,豆腐则成了此地标志性的特产,传承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刘安发明豆腐的说法,后来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可。明朝学者叶子奇在其所著《草木子》中写道:“豆腐始于汉淮南王之术。”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
与豆腐结下不解之缘的刘安,自身的命运却颇为悲惨,他跟他的父亲一样,被控意图谋反,而后自杀身亡。他的历史结束了,但豆腐的历史还在继续,这种食物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发展、改进,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
二
东汉时期,在靠近刘安封地的中原,有人将豆腐的制作过程刻在了墓中的壁画上,其工序和今天已无太大区别。
但在此后近千年的岁月中,豆腐几乎不见于任何记载中,长期处于“隐而不显”的状态,直到北宋时期才逐渐出现在文人笔下,一些以豆腐为原料的名菜,也接连被创制出来,流传于世。
北宋文豪、美食家苏轼极爱豆腐,曾创制一道“东坡豆腐”。这道菜可能是他被贬黄州时所创,属于他在官场失意之时,移情于饮食世界的诸多作品之一,后来也随着他的贬谪之路传遍大江南北,直到家喻户晓。按后世研究,其制法大约有两种:一是将豆腐用葱油煎好,取一二十枚香榧子炒焦,研磨成粉,加上酱料,和豆腐一起煮;一是将豆腐用葱油煎好,再用酒煮,这当是标准制法,和现在我们吃的东坡豆腐区别颇大,不知其味道到底如何。
北宋时期另有一道豆腐名菜“雪霞羹”,是用豆腐和芙蓉花一同烹制而成,豆腐洁白如雪,芙蓉花艳红如霞,故名为“雪霞羹”,以花入食,颇有意思。
南宋时期出现了豆腐羹,如吴自牧《梦梁录》载:“更有酒店兼卖血脏、豆腐羹。”这豆腐羹到底是豆花,还是豆浆,又或许两者皆有,不能确定,应属于豆腐的创新菜式。到了明清时期,豆腐的制法就非常豐富了,几乎今天所知的菜式和品种都已出现。
闻名遐迩或者说“臭名昭著”的臭豆腐可能出现于明朝,传说是朱元璋的发明。明朝学者李日华在《蓬栊夜话》中记下了臭豆腐的制法:“黟县人喜于夏秋间醢腐,令变色生毛,随拭去之,俟稍干,投沸油中灼过……云有黝鱼之味。”黟县人,喜欢在夏秋之际做“醢腐”,即将豆腐放得外表发霉长毛,然后除去霉毛,晾至稍干,投入沸油中煎炸,吃起来和一种黝鱼的口感差不多,这“醢腐”也就是臭豆腐了。
清朝学者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对豆腐类菜式和各种豆腐的制法进行了全面汇总梳理,包括炸煮豆腐、碎馏豆腐、麻裹豆腐、虎皮豆腐、熊掌豆腐、玉琢羹、炒豆腐丁、罗汉豆腐、蘑菇煨腐皮、雪花豆腐等,烹饪方法涉及煎、炸、炒、蒸、煮等,比今天还要丰富多彩。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高端豆腐宴,如孔府的豆腐宴,包括一品豆腐、烧豆腐脑、炒豆腐泥、丁香豆腐、炒小豆腐、蜂窝豆腐、槟榔豆腐、醉豆腐、软烧虎皮豆腐等菜式。这些菜式未必都选用名贵食材,其突出之处在于制法巧妙精细。如丁香豆腐,原料只是豆芽和豆腐,菜品以丁香花的形状呈现。最为出名的一品豆腐选用了多种食材,除水发海参外,还有常见的鸡肉、菠菜、冬菇等,是将豆腐与诸多辅料精心搭配,烹制而成。
三
豆腐不仅是中国人的食谱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这一美食也传到了异域他乡,并在那里另成特色。唐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把制作豆腐的方法带到那里。据说,现在日本有的豆腐包装袋上还有“唐传豆腐干黄檗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样。
民国时期学者李煜瀛曾就豆腐的特质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中国之豆腐为食品之极良者,其性滋补,其价廉,其制造之法纯本平科学……就化学与生物化学之观之,豆腐与乳质无异,故不难以豆质代乳质也。且乳来自动物,其中多传染病之种子;而豆浆与豆腐,价较廉数倍或数十倍,无伪作,且无传染病之患。”
据现代科学研究,大豆因不易消化吸收,不适宜作为主食,但在被做成豆腐后,便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具有易消化吸收、美味可口、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的上佳食材,特别是人体对其蛋白质的吸收率大大提升,这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以牛羊乳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人而言,具有其他食材难以取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