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桃流胶病原菌研究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流胶病在重庆地区的发病率最高达95.6%,流胶病的发生已成为该地区桃业发展的重大障碍.通过2002年至2003年对重庆地区桃树流胶病病斑的反复切片镜检、病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明确其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该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25~35℃,pH 6~7,燕麦培养基培养及荧光灯照射利于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致病性试验表明,刺伤接种从接种至流胶出现的最短历期约1周,无伤接种的历期为45~115 d,伤口和皮孔是该病菌的主要侵染途径.对控制病
其他文献
研究了考察正立面孔、倒立面孔与非面孔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发现在三种线索条件下均产生了返回抑制,而且返回抑制量没有差异.结果表明:在定位任务中当采用中性面孔为线索时,
在三峡库区有代表性的重庆万州地区选择4种典型利用方式,运用土壤质量演化指数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土壤质量演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旱地转变成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
伴随着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引进的或国产的暖通空调设备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激烈,给暖通空调专业设计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条件。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的功能要求.进行多
对姬松茸菌丝培养中不同的碳氮源以及合适的碳氮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六种碳源中,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甘露醇和可溶性淀粉;在所试七种氮源中,姬松茸菌丝生长的
本文围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传统的图书馆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最佳的服务,阐述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是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等为读者及时、广泛、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