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民间美术元素在公共艺术中的转化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mx7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美术的造型、色彩等元素为公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公共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吸收、有效转化这些民间美术的元素,是当代艺术创作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从转化法则和多元扩展的视角进行一些探索。
其他文献
徐悲鸿在民国报纸中所呈现的公众形象由视觉形象和舆论形象两部分组成。他对自己的视觉形象进行了主动地.塑造,发表的照片多戴大黑领结一“克拉凡脱”,展示其留法艺术家的身份。他与媒体关系密切,言行方面持续地引发当时美术界的诸多热点议题,既主动挑起争论,也被动地卷入舆论和绯闻的旋涡。同时他也刊登了大量应酬之作,呈现了一个略显矛盾的“穿洋装的马画家”的形象。徐悲鸿通过媒体将他“艺术家”的形象展示给大众,同时也被媒体和大众所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