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秋雨先生是文化学者,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善于将睿智和学识在“人文山水”间遨游,使他的历史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又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国内外不少评论家都把余秋雨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曾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
余秋雨的散文文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博雅的文化内涵中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我们不妨来粗略地探讨一下他的散文的语言特色:
一、气势恢宏
(一)“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摘引自余秋雨《文化苦旅·都江堰》)
长城,从秦朝开始建造,经过历代整修,至今依然横亘于祖国的北疆。巍巍长城历来是我们祖国的骄傲和象征。古老的长城,是历史的见证。中华民族所有的屈辱与苦难、成就与辉煌,它都历历在目。但华夏大地还有没有比长城更值得骄傲的工程?余秋雨以学者机敏的目光肯定了答案的存在,果断地推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文章开篇出人意料而又大气磅礴,这才有了下文长城与都江堰反复多角度的对比和都江堰千百年来的壮观胜景。
(二)“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摘引自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南京》)
南京,作为六朝故都,经历过风雨洗礼,饱受过沧桑苦难,创造过灿烂辉煌。从古到今,多少墨客骚人搜肠刮肚为文赋诗尽情讴歌,但作家余秋雨却用如椽之笔高度浓缩了南京一千多年的历史,把它作为第一节,使文章开头先声夺人、气势恢宏,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深刻的思考和无尽的遐想,为后文写寻找南京的奇崛怪异打下了基础。其实,余秋雨在《五城记·开封》里也有这样的开头:
(三)“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
这里对开封的地理位置、形象气质都作了高度的概括,虽只短短一句,但开封像一座巍然耸立的雕塑神韵气派毕现。
二、半谑半庄
(四)“也怪法老,他们什么话也没留下,结果后代的口舌就彻底放松。”(选自《千年一叹·元气损耗》)
埃及的金字塔世界闻名,埃及人对友人的友善也是有口皆碑。比如问路,埃及人总会“立即站住,表情诚恳,开始讲话”,从路的所属区域到那个区域的风土特征、城建规划,可谓是滔滔不绝。喜欢讲话、善于讲话是埃及人的性格。余秋雨在谈到埃及人口舌之所以彻底放松的原因时用了亦庄亦谐的口吻进行推测,虽然这种推测并不具有多少真实性,但这样的谐谑语言令人忍俊不禁,不得不佩服作家的幽默智慧。
(五)再看《白发苏州》的结尾:
“于是,苏州,背负着种种罪名,默默地端坐着,迎来送往,安分度日。却也不愿重整衣冠,去领受那份王气。反正已经老了,去吃那种追随之苦作甚?”(选自《文化苦旅》)
结尾的反问句半庄半谐,不仅又一次扣住了题目,使首尾浑然一体,而且细细品味,此句颇有点“王婆卖瓜”的骄傲口吻,暗示了苏州自有别人八辈子都学不到、赶不上、享受不了的特色。读来回肠荡气,令人拍案叫绝。
三、对比生动
(六)“只有柏林,隐隐然回荡着一种让人不敢过于靠近的奇特气势……
罗马也有气势,那是一种诗情苍老的远年陈示;巴黎也有气势,那是一种热烈高雅的文化聚会;伦敦也有气势,那是一种繁忙有序的都市风范。柏林与它们全然不同,它并不年老,到十三世纪中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货商集散地,比罗马建城晚了足足二千年,比伦敦建城晚了一千多年,比巴黎建城也晚了六百多年,但它却显得比谁都老练含蓄,静静地让人捉摸不透……”(选自余秋雨《行者无疆·追询德国》)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在大战前文化艺术已经光芒万丈,战争惨败后经济恢复又突飞猛进,是什么力量、何种气势使德国能有如此迅猛的脚步?竟然使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当选总统后宣布,经济走德国的路。作家进行了诗意的追询,艰难的解读。柏林是德国的首都,首先将其进行横向对比,比照对象当然是欧洲的著名城市。跟罗马比,罗马自有特色,是“诗情苍老的远年陈示”;又跟巴黎比,巴黎也独具个性,是“热烈高雅的文化聚会”;再跟伦敦比,伦敦有其自身优势,是“繁忙有序的都市风范”。再从建城时间上比,柏林比三座城市要晚至少几百年,至多二千年,但是它却“比谁都老练含蓄”。柏林,作为几座城市中的小弟弟为什么能年轻得如此光彩夺目,如此独具特色?排比句式的展开,使对比既生动形象又有力度耐咀嚼,其结果越发令人惊诧:德国的奇特气势到底是何原因呢?这就为下文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磁性的张力。
余秋雨散文读者众多,好评如潮,这当然有诸多因素,其中语言的多姿多彩、丰富厚实,不能不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他的散文语言还有好多特色,比如新颖鲜活的语言、警世深刻的哲理、华美凝重的修辞,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余秋雨的散文文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博雅的文化内涵中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我们不妨来粗略地探讨一下他的散文的语言特色:
一、气势恢宏
(一)“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摘引自余秋雨《文化苦旅·都江堰》)
长城,从秦朝开始建造,经过历代整修,至今依然横亘于祖国的北疆。巍巍长城历来是我们祖国的骄傲和象征。古老的长城,是历史的见证。中华民族所有的屈辱与苦难、成就与辉煌,它都历历在目。但华夏大地还有没有比长城更值得骄傲的工程?余秋雨以学者机敏的目光肯定了答案的存在,果断地推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文章开篇出人意料而又大气磅礴,这才有了下文长城与都江堰反复多角度的对比和都江堰千百年来的壮观胜景。
(二)“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摘引自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南京》)
南京,作为六朝故都,经历过风雨洗礼,饱受过沧桑苦难,创造过灿烂辉煌。从古到今,多少墨客骚人搜肠刮肚为文赋诗尽情讴歌,但作家余秋雨却用如椽之笔高度浓缩了南京一千多年的历史,把它作为第一节,使文章开头先声夺人、气势恢宏,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深刻的思考和无尽的遐想,为后文写寻找南京的奇崛怪异打下了基础。其实,余秋雨在《五城记·开封》里也有这样的开头:
(三)“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
这里对开封的地理位置、形象气质都作了高度的概括,虽只短短一句,但开封像一座巍然耸立的雕塑神韵气派毕现。
二、半谑半庄
(四)“也怪法老,他们什么话也没留下,结果后代的口舌就彻底放松。”(选自《千年一叹·元气损耗》)
埃及的金字塔世界闻名,埃及人对友人的友善也是有口皆碑。比如问路,埃及人总会“立即站住,表情诚恳,开始讲话”,从路的所属区域到那个区域的风土特征、城建规划,可谓是滔滔不绝。喜欢讲话、善于讲话是埃及人的性格。余秋雨在谈到埃及人口舌之所以彻底放松的原因时用了亦庄亦谐的口吻进行推测,虽然这种推测并不具有多少真实性,但这样的谐谑语言令人忍俊不禁,不得不佩服作家的幽默智慧。
(五)再看《白发苏州》的结尾:
“于是,苏州,背负着种种罪名,默默地端坐着,迎来送往,安分度日。却也不愿重整衣冠,去领受那份王气。反正已经老了,去吃那种追随之苦作甚?”(选自《文化苦旅》)
结尾的反问句半庄半谐,不仅又一次扣住了题目,使首尾浑然一体,而且细细品味,此句颇有点“王婆卖瓜”的骄傲口吻,暗示了苏州自有别人八辈子都学不到、赶不上、享受不了的特色。读来回肠荡气,令人拍案叫绝。
三、对比生动
(六)“只有柏林,隐隐然回荡着一种让人不敢过于靠近的奇特气势……
罗马也有气势,那是一种诗情苍老的远年陈示;巴黎也有气势,那是一种热烈高雅的文化聚会;伦敦也有气势,那是一种繁忙有序的都市风范。柏林与它们全然不同,它并不年老,到十三世纪中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货商集散地,比罗马建城晚了足足二千年,比伦敦建城晚了一千多年,比巴黎建城也晚了六百多年,但它却显得比谁都老练含蓄,静静地让人捉摸不透……”(选自余秋雨《行者无疆·追询德国》)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在大战前文化艺术已经光芒万丈,战争惨败后经济恢复又突飞猛进,是什么力量、何种气势使德国能有如此迅猛的脚步?竟然使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当选总统后宣布,经济走德国的路。作家进行了诗意的追询,艰难的解读。柏林是德国的首都,首先将其进行横向对比,比照对象当然是欧洲的著名城市。跟罗马比,罗马自有特色,是“诗情苍老的远年陈示”;又跟巴黎比,巴黎也独具个性,是“热烈高雅的文化聚会”;再跟伦敦比,伦敦有其自身优势,是“繁忙有序的都市风范”。再从建城时间上比,柏林比三座城市要晚至少几百年,至多二千年,但是它却“比谁都老练含蓄”。柏林,作为几座城市中的小弟弟为什么能年轻得如此光彩夺目,如此独具特色?排比句式的展开,使对比既生动形象又有力度耐咀嚼,其结果越发令人惊诧:德国的奇特气势到底是何原因呢?这就为下文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磁性的张力。
余秋雨散文读者众多,好评如潮,这当然有诸多因素,其中语言的多姿多彩、丰富厚实,不能不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他的散文语言还有好多特色,比如新颖鲜活的语言、警世深刻的哲理、华美凝重的修辞,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