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本,是学习之母。确实,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会有重大的影响,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应该是较强的。
【关键词】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能力
Discusses shallowly to the student reading knowledge raise
Li Jinguang
【Abstract】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is basic, is mother of the study. Truly, the reading education may examine the student elementary knowledge grasping and utilizes, may enhance student’s writing accomplishment, more importantly, the reading education may raise and sharpen student’s reading knowledge, a student reading knowledge’s height can have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to his each discipline’s study, a reading knowledge strong student, its learning capability should also be strong.
【Key words】Builds the harmonious reading atmosphere; Raise reading interest; Develop capacity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本,是学习之母。确实,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会有重大的影响,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应该是较强的。《新课标》中在阅读方面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了。无论是阅读的面或量,这样的目标对老师对学生都是新的挑战。我校属于新课改实验区,课改工作已开展有几年,目前课改工作正向纵深开展。经过教学中的滚爬摸索,总结、积累,我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1 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培养阅读的兴趣
“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得有一个和谐的民主的氛围。首先是教师,不管你有什么不愉快,遇到什么伤心事,请把它压在心底,微笑着、情绪饱满的走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有多么的令你生气,请先平息怒火,用眼神或者走到其身边轻拍书本或桌子示意,决不要板着脸训了半天人,再回到课堂,这样会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地阅读,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课堂上,不必有太多的规矩,学生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褥节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对发言学生的评价要多用表扬性、鼓励性的语言,指出不足其语气要委婉,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这样学生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记笔记的机器。
2 培养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以研究其阅读心理为基础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持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有了阅读的兴趣,不但可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还能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培养优良品德及情操,提高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指导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要让学生“好之乐之”。
那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们都知道阅读兴趣的形成受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外因,二是内因。因此,我们就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对症下药。内因,简单地说是指学生本身具有的求知欲和初步的阅读能力,但不太熟悉哪些是有益读物,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通过提示书目,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如果是小说、戏剧等还可介绍人物的形象的特点。)介绍阅读方法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如初中教材人教版对初中生的阅读量要求是较高的,不仅要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还有现代-些著名作家如鲁迅、冰心等的作品,还要阅读外国的-些名著。因此教师可利用一定的时间向学生介绍这些中外名著的主要内容及阅读的主要方法。以此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反之,对于那些求知欲不强,阅读技能掌握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就得想法设法使他们清楚阅读的意义,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的技能,从而树立信心,增强阅读兴趣。如: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是我们语文老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增强阅读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篇课文向我们具体介绍了文学的特征、内涵和功能,特别是用一句概括性的话,点明了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意义。那就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单凭对这句话的表面理解,学生是无法相信的,更难以激起那些本身求知欲不强,阅读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的阅读的兴趣的。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课堂讨论式来谈体验、感受。如:先谈如何增长知识,增长了哪些知识;进而讨论:“提高修养”;最后是讨论如何“丰富人的情感的”。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透彻了,那就是说他们相信了文学存在的这些功能。这样,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就提高了。第三、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励学生筹划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班级辩论会,名著知识竞答赛,编故事接力等。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了《在山的那边》、《理想》等诗歌后,可以鼓励学生启行筹划一个诗歌朗诵会。以提高兴趣。另外,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生动形象,富有启示性的点拨性启发,可理解为诱导。也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学生为主,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玩玩文字游戏;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1-2项,并根据目标质疑,预设1-2个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
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老师点拨。如我在教学《童趣》时,学生对“驱之别院”难于理解,便由老师点拨。又如我在上《沁园春•雪》时,我会让学生们围绕伟人心怀天下的胸襟,结合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伟人的一些往事展开讨论,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另外,还可让学生自己设题,自己或共同讨论解答,我想,如果学生都能设题、解答了,什么文本还弄不明白,从考试的角度说,什么试题还能考到?当然会玩转语文了。
4 重视方法总结,培养个性能力
阅读的方法很多,技巧也不少,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之前及时加以传授。首先应让 学生掌握“速读”与“精读”这两种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篇课文开始应通读浏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开始“精读”,精读的时候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关键的词句,精美的词语,生字新词应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心有所感的地方,应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要在教师具体反复指导下,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对于课外阅读,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确定“精读”或“速读”,读完之后,要把一篇或一本书的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速读”和“精读”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两种阅读方法,前者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后者则增加阅读的深度,理解前人的思想精髓。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以“导读”为主。有些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一些的地方,隐含在字底的含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教师必须在这时给学生以指点,三言两语,要言不繁,能使他们领悟就行。教师的“导”要把握方向,扣紧重难点;要启迪思维,诱发联想,疏通思路;要给予方法,传授技巧。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多交流,多争论,切忌目标不明,字词句篇,一股脑儿往学生脑里灌,只重知识不问方法,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厌,阅读成了学生最厌烦,最无聊的功课。
同时又包括抽读法、仿读法等,还指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读书方法:如孔子的学思结合法、朱熹的熟读精思法、鲁迅的硬读法等。虽然读书有法,又无定法,但学生可以模仿,借鉴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创造出适合白己的阅读方法,这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给学生提示阅读方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作专门的介绍,也可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介绍某一种阅读方法,既可面对全体学生,也可个别指导:从实际出发,力求有用实效。不管如何,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的读、自觉地读,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只有学生自由地阅读、掌握阅读的主动权,才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来读,同时,还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如:学习诗歌,诵读是品味的前提,而诵读的方法很多,那就应因人而异了。有的喜欢放声朗读,有的喜欢小声的读,有的喜欢默读。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上,灵活掌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 引导学生大胆质凝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管教材中的文章不乏典范性,但白壁微瑕也常有所见。如《听潮》中写道:“彦,这里会塌了!”“会”是指“可能、将要”,而“了”表示已经这样,一句话中用词前后矛盾,应将“了”改为“的”才使句子意思前后连贯。又如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的课后练习有这样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能否删取,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还可以由此及被对课文中的其他地方进行质疑,这样学生久而久之就会疑出趣来。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不但要多读多练,同时还要学生认真总结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兴趣是动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给予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逐步提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善于总结、积累,肯定会有很大收获。
【关键词】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能力
Discusses shallowly to the student reading knowledge raise
Li Jinguang
【Abstract】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is basic, is mother of the study. Truly, the reading education may examine the student elementary knowledge grasping and utilizes, may enhance student’s writing accomplishment, more importantly, the reading education may raise and sharpen student’s reading knowledge, a student reading knowledge’s height can have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to his each discipline’s study, a reading knowledge strong student, its learning capability should also be strong.
【Key words】Builds the harmonious reading atmosphere; Raise reading interest; Develop capacity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本,是学习之母。确实,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会有重大的影响,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应该是较强的。《新课标》中在阅读方面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了。无论是阅读的面或量,这样的目标对老师对学生都是新的挑战。我校属于新课改实验区,课改工作已开展有几年,目前课改工作正向纵深开展。经过教学中的滚爬摸索,总结、积累,我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1 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培养阅读的兴趣
“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得有一个和谐的民主的氛围。首先是教师,不管你有什么不愉快,遇到什么伤心事,请把它压在心底,微笑着、情绪饱满的走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有多么的令你生气,请先平息怒火,用眼神或者走到其身边轻拍书本或桌子示意,决不要板着脸训了半天人,再回到课堂,这样会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地阅读,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课堂上,不必有太多的规矩,学生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褥节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对发言学生的评价要多用表扬性、鼓励性的语言,指出不足其语气要委婉,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这样学生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记笔记的机器。
2 培养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以研究其阅读心理为基础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持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有了阅读的兴趣,不但可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还能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培养优良品德及情操,提高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指导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要让学生“好之乐之”。
那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们都知道阅读兴趣的形成受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外因,二是内因。因此,我们就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对症下药。内因,简单地说是指学生本身具有的求知欲和初步的阅读能力,但不太熟悉哪些是有益读物,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通过提示书目,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如果是小说、戏剧等还可介绍人物的形象的特点。)介绍阅读方法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如初中教材人教版对初中生的阅读量要求是较高的,不仅要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还有现代-些著名作家如鲁迅、冰心等的作品,还要阅读外国的-些名著。因此教师可利用一定的时间向学生介绍这些中外名著的主要内容及阅读的主要方法。以此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反之,对于那些求知欲不强,阅读技能掌握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就得想法设法使他们清楚阅读的意义,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的技能,从而树立信心,增强阅读兴趣。如: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是我们语文老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增强阅读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篇课文向我们具体介绍了文学的特征、内涵和功能,特别是用一句概括性的话,点明了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意义。那就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单凭对这句话的表面理解,学生是无法相信的,更难以激起那些本身求知欲不强,阅读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的阅读的兴趣的。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课堂讨论式来谈体验、感受。如:先谈如何增长知识,增长了哪些知识;进而讨论:“提高修养”;最后是讨论如何“丰富人的情感的”。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透彻了,那就是说他们相信了文学存在的这些功能。这样,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就提高了。第三、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励学生筹划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班级辩论会,名著知识竞答赛,编故事接力等。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了《在山的那边》、《理想》等诗歌后,可以鼓励学生启行筹划一个诗歌朗诵会。以提高兴趣。另外,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生动形象,富有启示性的点拨性启发,可理解为诱导。也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学生为主,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玩玩文字游戏;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1-2项,并根据目标质疑,预设1-2个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
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老师点拨。如我在教学《童趣》时,学生对“驱之别院”难于理解,便由老师点拨。又如我在上《沁园春•雪》时,我会让学生们围绕伟人心怀天下的胸襟,结合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伟人的一些往事展开讨论,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另外,还可让学生自己设题,自己或共同讨论解答,我想,如果学生都能设题、解答了,什么文本还弄不明白,从考试的角度说,什么试题还能考到?当然会玩转语文了。
4 重视方法总结,培养个性能力
阅读的方法很多,技巧也不少,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之前及时加以传授。首先应让 学生掌握“速读”与“精读”这两种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篇课文开始应通读浏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开始“精读”,精读的时候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关键的词句,精美的词语,生字新词应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心有所感的地方,应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要在教师具体反复指导下,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对于课外阅读,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确定“精读”或“速读”,读完之后,要把一篇或一本书的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速读”和“精读”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两种阅读方法,前者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后者则增加阅读的深度,理解前人的思想精髓。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以“导读”为主。有些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一些的地方,隐含在字底的含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教师必须在这时给学生以指点,三言两语,要言不繁,能使他们领悟就行。教师的“导”要把握方向,扣紧重难点;要启迪思维,诱发联想,疏通思路;要给予方法,传授技巧。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多交流,多争论,切忌目标不明,字词句篇,一股脑儿往学生脑里灌,只重知识不问方法,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厌,阅读成了学生最厌烦,最无聊的功课。
同时又包括抽读法、仿读法等,还指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读书方法:如孔子的学思结合法、朱熹的熟读精思法、鲁迅的硬读法等。虽然读书有法,又无定法,但学生可以模仿,借鉴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创造出适合白己的阅读方法,这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给学生提示阅读方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作专门的介绍,也可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介绍某一种阅读方法,既可面对全体学生,也可个别指导:从实际出发,力求有用实效。不管如何,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的读、自觉地读,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只有学生自由地阅读、掌握阅读的主动权,才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来读,同时,还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如:学习诗歌,诵读是品味的前提,而诵读的方法很多,那就应因人而异了。有的喜欢放声朗读,有的喜欢小声的读,有的喜欢默读。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上,灵活掌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 引导学生大胆质凝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管教材中的文章不乏典范性,但白壁微瑕也常有所见。如《听潮》中写道:“彦,这里会塌了!”“会”是指“可能、将要”,而“了”表示已经这样,一句话中用词前后矛盾,应将“了”改为“的”才使句子意思前后连贯。又如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的课后练习有这样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能否删取,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还可以由此及被对课文中的其他地方进行质疑,这样学生久而久之就会疑出趣来。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不但要多读多练,同时还要学生认真总结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兴趣是动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给予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逐步提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善于总结、积累,肯定会有很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