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医药吸血管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18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厂价仅为7元/盒的药物,经过医药代理、医药公司、药库、医院以及医生等多个环节,最后到达患者手中的价格为115元/盒。
  这是一条触目惊心的吸血管。这条吸血管组织精密,游戏规则成熟,运转高效,贪婪成性,冷酷无情!
  这伙良知沦丧的“吸血鬼”固然罪责难逃,但事实上计划定价方式与市场营销方式结合而生的“怪胎”才是诸恶之源
  晚上7点半,骑一辆崭新的电动自行车,罗易赶到武汉市汉商大厦门前,商场里闲逛的市民们踱着轻松的步子,但身着灰色T恤的罗易不停地东张西望,毕竟在风声鹤唳的武汉市医药界,作为一位吃“医药饭”多年、在当地有着深厚人脉的他,此时抛头露面,自揭“家丑”,小心谨慎是很必要的。
  37岁的罗易曾是武汉市某职工医院的医生,在这一家仅有80多张床位的医院里,他每月700多元的工资也不能足额发放。1996年,罗易愤然办理停薪留职,开始以药谋生。因在当地各大医院里有一批同学资源,罗易轻而易举地受聘于外地的一家制药厂,做了武汉地区的一名业务员。一直到1997年底,罗易终日在武汉市数十家大中型医院穿梭,但作为一名“小马仔”,一年到头只能挣到一万七八千块钱。
  1998年春节刚过,罗易跳槽到专门从事进口药业务的南方一家医药公司,做了武汉地区办事处的一名医药代表。尽管“800元底薪+400元浮动+销售提成”的薪酬体系让罗易的收入增长不多,但他有了更多的机会跟各医院的科室主任们“面对面”,甚至推杯换盏,罗易结识的医药界人士也越来越多。
  在武汉市的大街上,“药店比餐馆还多”,但其销量仅为医院的六分之一左右,大头还在医院,因此对于药厂及药商而言,失去医院这一阵地,就意味着被淘汰出局。但对于医院这一座“桥头堡”,“突袭”很难奏效,因为科室主任及医生们并不容易接近,“在陌生人前面,他们就像那一身白大褂一样,总是表现出‘干净’的一面。”
  1999年,罗易再度“高升”,出任某医药公司的地区经理,主要“开发”宜昌及十堰的各家医院,这大大提高了他驾驭市场的能力。尽管三四千元的工资在当地已算中上水平,但罗易对“打工生涯”有些厌倦,1999年底,他开始代理药品销售,“也就是自己做老板”。
  医药代理是更高级别的药商,因需从药厂先行购买批量药品,他们往往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但更重要的是游刃有余的医院关系网络。“风险更大,但收入也更高”,仅罗易代理的南方某药厂生产的一个品种,在武汉市几家医院里月销五六千支,“轻轻松松地就能有2万多块钱进账”。
  4年之后的罗易,俨然是一本药品营销的“教科书”,描述药品流通线路时,罗易用得最多的词语是“扣率”——正是这一强力的黏合剂,把药厂、医药公司、药剂科、临床科室等各环节串起来,指向统一的目标——患者,那是利润最终实现的地方。
  
  药厂:缔造利益空间
  
  “要当县长,先办药厂;要发财,做药材”,但事实上,在97%为仿制药品的行业环境中,药厂过得并不开心。
  按照有关规定,药厂不能直接面对医院销售,其用户市场受制于人,为了赢得生存空间,它不得不在销售的中间环节付出更多的代价。
  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药厂办事处的业务员及医药代表,他们是药厂的编外人员,往往以批发价的“50扣”(即五折)拿到药品,而营销过程中的“开发费”、“推广费”及医生的处方费等,均由药厂按月销售额的5%-10%报销,这些营销人员除了数百元的底薪外,收入也与销售业绩挂钩,但市场的风险主要还是在药厂一边。
  另一种是代理商,他们以现金买断某一类药品之后在某一地区自行销售,在药厂同代理药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之后,药厂就不再操心销售的费用和风险,因此药商的扣率相当低,一般为批发价的7%左右。
  罗易去年代理的针剂,零售价是每支70元,批发价为55元,他到手的价格则为4元,他一次性将药款付给厂家,当然是批量进药,即便如此,“药厂肯定还有钱赚”。
  一个在业内秘而不宣的事实就是,每一种药品的成本价都低得惊人,但到底价值几许,“只有药厂的老板们知道”。
  比如罗易所代理的药,其原材料实质上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泛使用的土霉素相差无几,在改换了商品名和包装之后,销售价格也由几毛钱一路跃升至几十元,药厂的理由是,生产及销售成本在持续上涨。
  这实际上是药厂应对市场变化的一个技巧而已。据透露,如今一个药品在市场上最多畅销三五年,之后市场饱和了,钱也挣回来了,而生产同类药品的厂家也在“旧貌换新颜”,“土霉素们”只得逐渐“退隐”了。
  药品的出厂价是通过市场谈判形成的,但批发价则需要由物价部门核定,按照有关政策,医院在批发价的基础之上浮动15%,便成了零售价。因此,只要搞定物价部门,在药品的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就可以形成一个极大的利益空间,“回扣”、“红包”、“推广费”等也便有了“正当”的出处。
  据了解,一种新药在上市之前,药厂需向所在省份的物价局申请核准药价(批发价),批发价往往要高于药品成本的数倍、数十倍。原因是必须要把营销人员费用、推广费、开发费以及进入医院后各科室的费用都要算到成本里面去。如果核准的批发价没有足够高的话,就意味着你的药品只能呆在仓库里睡大觉了。
  福建省一家省属药厂的总经理向《经济》杂志透露,药厂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递交的是一套企业赢利的材料,而向物价局报批药价时则是一套亏损的材料,其实物价局有关负责人也明白药品经过的这些环节,因而一般以药厂上报的价格为准,况且药厂与物价审批人员大都关系不错。
  如果药品到外省销售,则还需拟进入省份的物价部门核准,颁发一个允许在该省内销售的价格许可证,但价格不会做任何调整,“只是收取1000元的手续费而已”,“居高临下”的批发价便可以畅行无阻。
  


  湖北省物价局一位工作人员向《经济》杂志抱怨说,如今药价虚高,很多人将源头归结为物价部门,但事实上药厂、医药公司以及医院的效益均由药品来实现,政府定价当然要高于成本价,而营销环节的混乱则是行业监管的事。
  据了解,10月上旬,湖北省将召开首次医疗价格听证会,并出台《湖北省规范调整省管医疗服务价格》文件,其目标是“四降一升”,即降低药品价格、医院药品批零差价率、大型设备检查治疗费、高值医用消耗材料费用,提高诊疗费。
  但常驻武汉的一家合资药厂的医药代表认为,此举并不会打破多年来形成的游戏规则,该谁赚的钱依旧会一分不少,“大家也不必过多责怪药厂,我们其实也希望直接面对消费者,从而让利于民。”
  
  医药公司:坐地收钱
  
  绝大多数药品均是通过医药公司“中转”到医院的。
  据有关政策规定,药厂是研制、生产药品的企业,不承担处方药品直接到患者手中的过程(非处方药品大部分也是通过药品零售商直接到达患者手中),“因为大多数药品的说明书都非常复杂,患者必须在指导下服用。”
  罗易的操作程序是这样的:在取得南方某药厂的代理许可之后,他便即刻联系武汉市医药集团,申请在武汉市场销售,获准之后,罗易便将购进的一大批药放在医药公司的仓库里,“个人行为也似乎变成了医药公司的商业行为。”
  武汉医药集团当然不会无偿地服务,需要给与一定的扣率,其实在扣率问题上无需多费口舌,因为按照“行规”,批发价的75%进入医药公司,批发价的90%出去。武汉医药集团获取25%的差价,并且丝毫没有销售的压力,因为到医院“做工作”,仍是厂家的营销人员或代理商自己,只是医院谈妥之后,药品直接从医药公司运出,结算销售款项以及开具增值税票均在医药公司进行,“医药公司在稳稳当当赚钱的同时,还保证了武汉市的地方税收。”
  此时,武汉医药集团、南方药厂、代理商们的利益捆在一起,共同的目标就是让药品进入医院,因为彼此的利润都来自于药品。
  由于销售款的结算周期一般是三个月一次,药商们有时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畅的情形,此时医药公司不会“见死不救”,一般能提前支付,“一大批药品放在仓库里,他们才不怕你逃账呢,”罗易说,有时医药公司还会帮忙疏通医院的关系。
  如今,作为批发企业的一些医药公司,也建起许多零售药店。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年销售额达10多亿元的武汉医药集团,纵然拥有70多个营业网点,但这一部分的净收益仅占总额的一成左右,“铺这些网点只是应对市场的一个姿态而已,他们仍旧瞪大眼睛盯着进入医院的药品。”
  
  医院:遍布收费站
  
  一种药品进入医院大门的期限,快的需一个多月,慢的则要等上三四个月。这是从药品的三证(即药厂的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及省物价局的药品销售许可证)齐备之后开始的。
  按通常规矩,药品以批发价的90%进入医院,在批发价之上浮动15%卖给患者,也就是说,医院的25%的利润是恒定的。
  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条件,最关键的一个条件是,将数万元的“推广费”提前备好,进行各个环节的公关。
  第一目标便是药剂科主任(在大医院称药学部),向他递交药品的相关资料。第二步是找临床科室主任,比如治疗心脑血管的药品,就做该科室主任的工作,他在药品选择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跟临床主任谈妥之后,便去药剂科取一份《药品申购单》,交给临床主任填写,以表明该科室同意使用这一药品,再经药剂科主任签字之后,方可上报医院的药事委员会商议。
  由医院的主管院长、各科室的大主任、药剂科主任、财务科主任等组成的这个委员会,是药品进入医院的“最高权力机关”。如在湖北省人民医院,针对上万种药品的引进,药事委员会有20多名成员,大都为各科室的权威人物。
  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涉及内科用药,还是内科主任最有发言权,而该主任已在《药品申购单》上表明了态度,因此只需主管院长一签字,药品便可以登堂入室了,“药剂科将申购单提交药事委员会,其实就是送到主管院长手中。”
  前不久,武汉市一家著名的大医院对此做了改进,即抽签决定参加新药引进评审的专家。但有质疑者认为,抽签只是变相地扩大了药事委员会的规模,没有实际效果。比如引进治疗眼病的药品,如果最终没有眼科主任的表态,药品即使进入药房,也会遭致眼科医生们无声的抵制,药品的用量也就可想而知。
  事实上,药事委员会也不便开会讨论该眼科药品的性能及疗效,因为除了眼科主任,还有谁更内行呢?“一般而言,只需搞定药剂科主任、眼科主任及主管院长三人,眼科用药就进来了”。
  在药商们眼中,药事委员会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往往被用作不想引进某种药品的托辞,要么说药事委员会还没有开会研究,以拖延一段时间,要么就干脆说“药事委员会未能半数通过”。
  也有一些自然消耗的普药,无需关系就可以进入医院,但一般零售价在几块钱,利润空间很小,所以药剂科主任只青睐价格高、销量大的药品。一般在一家大医院,60%的药品均在20元以上的价位。
  一个药品进入医院的“进入成本”主要如下:
  填写一份《药品申购单》的手续费是500元,这是医院明文规定的,除此之外,其他开销只能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事实上,此时就如同乡村集市上买卖牲口一样,每一个价格只与“个案”有关。
  首先是药剂科,如果是三甲医院(1000张病床以上的大医院),给药剂科主任的“红包”大致为3000元-5000元,同时还需请药剂科所有成员进一次高档酒店,以武汉的消费水平,这一顿饭局在4000元以上,因为除了科室的行政人员,还包括药库管理员、门诊药房及各大科室的药房,像湖北省人民医院的药剂科,共有30多人。
  其次是相应的科室主任。其实在填写《药品申购单》之前,2000元-3000元就已经送达,加上随后用药的“回扣”,他不仅能对药品进入起作用,还能让药房里的药品“流动”起来。
  再次是主管院长,他们一般比较谨慎,如果接过小业务员送上的“红包”,那就掉档次了,因此,药厂厂长、医药公司老总或者大药商得亲自出马,无需丰盛的酒席,隐蔽地递上即可,一般在5000元左右。
  “进入成本”因医院的三甲、三乙、二甲、二乙不等而有所差别,一般而言,武汉地区的三甲医院为2万-4万元,一般医院为1万-2万元,县级医院也需几千元。
  当然每个品种都不一样,如抗生素类的针剂,如果价格适中(10多块钱一支),进入医院之后“前途无量”,所投入的成本就略高。
  由于环节众多,风险也很大,所以凡有能力揽下这种“大项目”的药商,在同药厂接触之前,对于能开发哪个地区的哪家医院早已心中有数,甚至已同药剂科衔接好,否则就如同一只“无头苍蝇”,进入的成本更大、周期更长。
  
  临床科室:处方兑换回扣
  
  如果药品进入医院之后,一直躺在药架上不动,药厂、药商及医药公司就还未取得“最后的胜利”。但这种事情很少发生,因为“有能力把药搞进药房的人,搞定临床科室也不是难事,就好比一个人,菜都夹在碗里了,让他吃还不容易?”
  但在药品正常流动之前,药商还得准备一笔“启动资金”,除再次打点科室主任外,工作重心也逐渐向科室的医生们转移,因为他们那写满药品名的处方单无异于药商们的承兑汇票。
  让医生们初识某一药品,是在药商们精心策划的产品推广会上。说是“推广”,其实针对面很窄,邀请的仅为某一科室的全部医生,一般30人-60人。说是“会”,实际上是在高档宾馆里吃喝,之后每人再发几百块钱的红包。
  当然,在吃喝的过程中,也会简单地介绍药品,至于适应症、禁忌症、药性反应及副作用等,医生们也都是内行,不必费口舌,药品的价格与医生们也无多大干系,他们所关注的焦点就是,每开一支药自己能得多少?
  有了良好的开端,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取得医生们的认同之后,也并非万事大吉,药商们还得每周去医院两次。或许你坐在医生面前把脉时,就发现过这样一幕:诊断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精干的人朝医生点一下头,报以灿烂的笑容,然后掩门而去。但也许你未能想到,这人十之八九是药商!
  此举的“学问”在于:一是加深医生对药品的印象,二是让他放心,“处方费绝对能保证”。多打几次照面之后,医生一见门口那人,立即反应出是什么药的人来了,“脑子里经常想着,笔下就写得更加频繁了。”
  为了巩固印象,药商往往随后还打一个电话,说某某药在某酒店订了一桌,邀请全科室医生聚餐。此时的气氛下,药商也迎来了“摸透”医生们的良机,医生的爱好啊,家庭成员的情况啊,甚至老婆孩子的生日等,这些打探到的“黄金信息”终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一般而言,医生们的开单提成是批发价的20%,通常当月结算,这比1000多元工资高多了,各个品种的提成加在一起,少说也有两三千元,多的就难以估计了。如果某位医生带了几个实习生,他们所开的处方上只能签指导医生的大名,提成也就顺理成章地归入医生名下,仅此一项就可能过万元。
  医院的科室分得较细,如内科下面还有呼吸内科、肝胆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等,药商在找药房“统单”核实之后,往往以现金方式同小科室主任结算。“小主任”是内部集团的代言人,他会分配给医生们的。
  另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就是,办一张信用卡,直接打进账户。但大多数还是喜欢现金,因为“不透明”的方式会影响部分医生的积极性,“还不如现金便于分配”。
  事实上,科室也进行分工配合这一行动,会有一位科室主任的亲信负责同药商衔接,并统计各位医生的处方,现金也往往交到他的手上。
  偶尔会发生主任“独吞”的事情,但这往往会引发医生们无声的抗议。对于药商而言,只要每个月的用药量能够保证,就无需过问科室的“家务事”,但如果月用量从1000支降到700支再到400支,那就得旁敲侧击地向主任暗示了,若完全谈崩,就只得调换门庭。
  有一种现象令药商、医院及医生都很头痛,即“跑单”,就是病人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去了药店。一般而言,片剂药物的处方“丢失”的比例高达40%,针剂处方多为住院病人所开,“跑单率”一般在10%左右。
  此时,医院药房“统单”的作用就凸现出来。比如医生记载的是开了300盒药,但若病人去药店购买了100盒,那么医院药房“统单”的结果就只有200盒。一般这种情况下就以医院药房“统单”的数字给付回扣,大多数医生都能理解。
  当然,医生与药商之间也有一些心理的较量。大凡新进药物,在一年之内,如果拖欠几天结算回扣,医生并不担心,因为好不容易进了医院,不会三五个月就撤退,那样的话药商当初的投入都不能收回。
  但如果某一种药物已用两三年,即使偶尔回扣未能及时到位,那么医生的怀疑在下一个月就体现出来——用药量明显减少。因为有的药品可能下个月不再供货,如果不事先告诉医生,他们就很可能“白干”,彼此的关系也会从此了断。
  事实上,医生回扣的额度、结算的时间及方式,并无一个私下的文本协议,而是仅凭口头的约定,尽管如此,绝大多数时候仍能保证运转的效率,因为“药商同医生唇齿相依,药商给医生带来创收,医生也给药商带来效益”。
  
  药品代理商:分配利益蛋糕
  
  药商是整个吸血管的组织者,也是全盘把握整个链条利益分配格局的人。
  据罗易说,任何一种药品的代理商,赚到20个点的是高手,而大多数在10-20个点之间。
  医药公司及医院的利润基本上由有关部门认可,而医生、药剂科的扣率则是一个地下的随行就市,如医生的扣率,1995年-2000年为10个点,2000年以后就涨到了20个点,“没办法,圈子里的规矩得遵从”。
  代理商赚的也是辛苦钱。在《经济》杂志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性质的《药商营销方略》中,将药商的素质归结为:营销素质、公关素质、财务素质、管理素质,在“心理素质准备”一栏中还特别提到,“胆大、心细、脸皮厚,首先把自己推销出去。”
  可以从罗易脱口而出的例子中窥见一斑。为了加深同一位科室主任的感情,罗易就设法将该主任的活动安排摸清楚,看哪天上夜班,便晚上去医院,假借向他请教一些药物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主任也明白,就是去陪他熬夜的。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个人打开话匣子,感情也随之升温。
  9月10日,湖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入口,张贴了一份《通告》,说“为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切实维护广大患者的权益”,从8月30日起,“禁止医药代表、医药器械推销商进入门诊及病房从事其相关的推销活动,若有违反者将依规、依法处理”。
  但据罗易称,类似的通告在10年前就经常出现,但药商未受影响,他们往往空手进医院,先去门诊买一份病历拿在手上,再去医生的房间,卫生局、纠风办及医院纠察队很难觉察。如果真是气氛紧张,医生也会打电话来,说“不要来啊,这几天抓得严”!
  罗易说,由于药品流通中各环节的利益都经过他的手,因此必须有超强的能力,否则“一步棋走错,全盘皆输”。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罗易为化名)
其他文献
面向“十三五”,在住房保障压力持续加大和住房资源部分结构性错配的形势面前,推动公租房房源市场化筹措改革,积极拓展公租房市场供给主体,以存量闲置住房为主要筹措客体,将
窗外下了一场小雨,淅淅沥沥,但很快又停了。我在整理一些旧稿,都是一二十年前的,泛着黄色。突然,我看到一份医院死亡证明书,心不由地抽搐了一下。转眼间,母亲已去世整整10年!
在中国的发电业里,燃煤电厂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虽然燃煤发电厂保证了人们的用电需求,但是燃煤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也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工业上常用湿法脱硫来处理,但这种
期刊
——————1——————   一对老同学来访。   我煮了两杯咖啡,倒在新买的斯里兰卡金边瓷器里端出来。没想到,那位太太一瞪眼:“看到这种带碟子的咖啡杯,我就有气。”   我吓了一跳。   “不是说你啦!”她笑了起来,“我是说我老公,看到这个碟子,就想起我老公的混蛋。”   “为什么?”我问。   “因为我们结婚之前,每次我喝咖啡,他都会把一双手伸在咖啡杯下面,说是怕咖啡洒出来,弄脏
关于语感及其培养,语文教育界同人已有许多的精辟的阐述,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是对语感研究某些领域存在空白:对语感发生过程及内在机制不清楚,语感训练模式缺乏,语感训练手段实效性不强。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呢?本文就上述问题,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略陈拙见。  首先,从语感层次出发,构建语感训练课堂模式。  语感總是和个人的具体经验、具体感受渗透在一起,常给人
期刊
期刊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曾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广泛,影响非常之大。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中就有《孙子兵法》,还有孙子十三篇以外的重要佚文,其中最为重
从4月8日起,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新政策及行邮税调整开始实施,跨境电商告别“免税时代”。新政出台后,“海淘一族”、个人买家如何“海淘”才划算呢?“海淘”新政3月24日,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