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材性课程资源,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意义重大。在新课改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应紧抓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要,铸造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使历史教学价值得以凸显。本文将就高中历史课本实例展开相关分析,进而探索高中历史教学中,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资源 历史 开发 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46-01
前言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人文性学科,其素材性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含:教科书、文献、历史影像资料、历史遗存、互联网等。上述资源均是历史教学的直接来源,是学生走进历史课堂,感受历史魅力,领略历史内涵的重要依据。伴随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前高校对历史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客观发展的需要,单板的旧思维开展教学,与时代发展相脱节。
一、课本“隐形”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教学目标
(一)分析课文内容,提炼教学主旨
教学主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目标的“行动指南”。对于每一堂历史课来说,历史发展的主要情况和态势,决定着本课教学的主旨,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应加以注意。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为例,课文主要分三部分内容: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从秦朝的地理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将“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作为本文学习的主旨,即本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在。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央集权”是本课教授重点,需与上一堂课的“分封制”进行对比分析。
(二)引用典型素材,抓取关键信息
典型素材的引用,是以最为客观真实的角度,推进学生对于历史客观事实的理解和接纳。在典型素材的引用中,首先应营造历史场景,可以以历史上发生过的典型事例入手,开展相应的表演活动,但同时要注意信息的筛选,择选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编排。从表面信息中,抓取关键点,对信息开展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其次,教师需以提问的方式,如“通过材料的阅读,你可以获取到那些信息?该信息中的重点信息是什么?”等等。将表演与课程内容紧密连接,促进课程资源的“升华”,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整合课程典型材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
(一)通过解释性的素材,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供依据
历史,是人类发展过程的再现,是人们在某种社会氛围和条件下中所发生特定结果。因此,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因从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意义、影响等,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认知。素材性课程资源,是理解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客观依据。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课中,均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秦国统一六国称霸世界的原因。包含商鞍变法的促进,良好的外交以及民众对统一的愿景等。而纪录片《复活的军团》就对这一历史事实进行很好的再现,帮助学生营造当时的社会氛围,为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通过论争性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
新课标改革后,教材内容中,增加了不少涉及到学生历史探究意识的培养内容。提供一些历史上存在争议的论点,让学生开展相应的分析和讨论,从不同角度纵观历史,改变以往学生一味听从安排的认知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和见识。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课学习中,让学生展开“如何评价秦始皇”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利用辩证思维深探历史认知目标。
三、开拓课程资源,推动历史课程教育的腾飞
(一)以“问题”的深究,实现历史教学的质的飞跃
高中历史课堂学习中,离不开问题的提出、分析、探讨和解决。简言之,“问题”的深究,伴随历史学习的始终,是提升学习历史辩驳能力,改善单板的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其可针对学生的认知现状及切实需要,有目的、有方面的展开探究式学习,以一堂课的一角串联到多堂课的多层面,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的认识学习重点和难度,从而循序渐进的掌握历史辩证方法。通过历史的充分了解,深知和感受历史。
在“秦朝的暴政”的学习中,秦始皇采取暴政统治的方式,兵役和搖役十分繁重。其中,秦长城、阿房宫和皇陵修建都是秦始皇暴政下的直接表现。但有部分学生认为正是因为秦始皇修建了这些建筑,才有了今天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不应将上述建筑归结为秦始皇的暴政代表。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就上述问题展开相应分析和研究,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素材。结果证明: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长城,而不是秦长城。其次,从长城修建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在该时期长城修建的意义和价值(政治需要、统一需要)再次,今天我们所说看到的长城多重视的是其艺术美感和建筑价值。最后,秦始皇修建长城并不是为了今天我们的欣赏,而是为了自我权利欲望的满足,同时也并未考虑当时人们在政治统治下的感受,进而促使学生产生理性的历史认知。
(二)课题研究式學习,开阔学生视野
“课题研究学习方式”,作为当下较为流行的课程学习方式,不但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研究内容的印象,开阔视野,活学活用。具体方法为:选择一个课题研究话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式加以分析和论证。例如:以“阿房宫何以悄然消失?”为研究话题,通过历史资料的搜集去支持自己的言论。《阿房宫赋》中,杜牧曾说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意思是说项羽是纵火烧毁阿房宫的“罪魁祸首”,这是真的吗?引发学生谈论和猜测。并要求学生拿出确凿证据证实自己的论证。结论:阿房宫并非项羽烧毁,而是并未建成。
四、结语
目前,在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多以利用课本的显性资源为主,教师按部就班的利用课本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课堂教学的需要,但却由于挖掘程度的有限性,难以提升学生内在能力和情感。历史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但有效的改善了历史教学中的古板的教学现状,从“史由证来”的角度,挖掘历史客观现实,回归教学的本质,符合历史新课改的需要。有效提升学生内在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要领,培养学生冷静客观看待问题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学英.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梁小菊.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分析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课程资源 历史 开发 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46-01
前言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人文性学科,其素材性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含:教科书、文献、历史影像资料、历史遗存、互联网等。上述资源均是历史教学的直接来源,是学生走进历史课堂,感受历史魅力,领略历史内涵的重要依据。伴随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前高校对历史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客观发展的需要,单板的旧思维开展教学,与时代发展相脱节。
一、课本“隐形”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教学目标
(一)分析课文内容,提炼教学主旨
教学主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目标的“行动指南”。对于每一堂历史课来说,历史发展的主要情况和态势,决定着本课教学的主旨,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应加以注意。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为例,课文主要分三部分内容: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从秦朝的地理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将“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作为本文学习的主旨,即本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在。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央集权”是本课教授重点,需与上一堂课的“分封制”进行对比分析。
(二)引用典型素材,抓取关键信息
典型素材的引用,是以最为客观真实的角度,推进学生对于历史客观事实的理解和接纳。在典型素材的引用中,首先应营造历史场景,可以以历史上发生过的典型事例入手,开展相应的表演活动,但同时要注意信息的筛选,择选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编排。从表面信息中,抓取关键点,对信息开展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其次,教师需以提问的方式,如“通过材料的阅读,你可以获取到那些信息?该信息中的重点信息是什么?”等等。将表演与课程内容紧密连接,促进课程资源的“升华”,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整合课程典型材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
(一)通过解释性的素材,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供依据
历史,是人类发展过程的再现,是人们在某种社会氛围和条件下中所发生特定结果。因此,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因从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意义、影响等,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认知。素材性课程资源,是理解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客观依据。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课中,均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秦国统一六国称霸世界的原因。包含商鞍变法的促进,良好的外交以及民众对统一的愿景等。而纪录片《复活的军团》就对这一历史事实进行很好的再现,帮助学生营造当时的社会氛围,为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通过论争性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
新课标改革后,教材内容中,增加了不少涉及到学生历史探究意识的培养内容。提供一些历史上存在争议的论点,让学生开展相应的分析和讨论,从不同角度纵观历史,改变以往学生一味听从安排的认知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和见识。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课学习中,让学生展开“如何评价秦始皇”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利用辩证思维深探历史认知目标。
三、开拓课程资源,推动历史课程教育的腾飞
(一)以“问题”的深究,实现历史教学的质的飞跃
高中历史课堂学习中,离不开问题的提出、分析、探讨和解决。简言之,“问题”的深究,伴随历史学习的始终,是提升学习历史辩驳能力,改善单板的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其可针对学生的认知现状及切实需要,有目的、有方面的展开探究式学习,以一堂课的一角串联到多堂课的多层面,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的认识学习重点和难度,从而循序渐进的掌握历史辩证方法。通过历史的充分了解,深知和感受历史。
在“秦朝的暴政”的学习中,秦始皇采取暴政统治的方式,兵役和搖役十分繁重。其中,秦长城、阿房宫和皇陵修建都是秦始皇暴政下的直接表现。但有部分学生认为正是因为秦始皇修建了这些建筑,才有了今天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不应将上述建筑归结为秦始皇的暴政代表。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就上述问题展开相应分析和研究,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素材。结果证明: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长城,而不是秦长城。其次,从长城修建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在该时期长城修建的意义和价值(政治需要、统一需要)再次,今天我们所说看到的长城多重视的是其艺术美感和建筑价值。最后,秦始皇修建长城并不是为了今天我们的欣赏,而是为了自我权利欲望的满足,同时也并未考虑当时人们在政治统治下的感受,进而促使学生产生理性的历史认知。
(二)课题研究式學习,开阔学生视野
“课题研究学习方式”,作为当下较为流行的课程学习方式,不但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研究内容的印象,开阔视野,活学活用。具体方法为:选择一个课题研究话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式加以分析和论证。例如:以“阿房宫何以悄然消失?”为研究话题,通过历史资料的搜集去支持自己的言论。《阿房宫赋》中,杜牧曾说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意思是说项羽是纵火烧毁阿房宫的“罪魁祸首”,这是真的吗?引发学生谈论和猜测。并要求学生拿出确凿证据证实自己的论证。结论:阿房宫并非项羽烧毁,而是并未建成。
四、结语
目前,在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多以利用课本的显性资源为主,教师按部就班的利用课本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课堂教学的需要,但却由于挖掘程度的有限性,难以提升学生内在能力和情感。历史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但有效的改善了历史教学中的古板的教学现状,从“史由证来”的角度,挖掘历史客观现实,回归教学的本质,符合历史新课改的需要。有效提升学生内在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要领,培养学生冷静客观看待问题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学英.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梁小菊.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分析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