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方式角度看藏族母语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ang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小说在藏区传播伊始,以唯物主义和社会学的思想形成了文学观,以探索社会现象的启蒙主义为导向,产生不同角度的作品以及形成小说叙事。在藏族文学中创作的思想和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藏族母语小说也在拒绝传统的特征,以不同的创作方式加深其形象化。论文主要从藏族当代母语小说的叙事当中对人物性格的变化加以讨论。
  【关键词】:母语小说;叙事;人物性格
  1.人物性格的描写
  就传统小说而言,其人物性格单一,也不是用意象来表达作者的声音。它的特点在于文中人物的语言上,说到底其实是藏族格律的美。一般文学是通过艺术意境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藏族当代小说就以此为基础,用富有情节性的故事来表达作者的声音,无论是人物性格或者是文章的主题都引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对故事情节的重视表现出了藏族当代母语小说最初的突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部分藏族母语作家就摆脱了传统的写法,抛弃了民族观和社会责任感,正视现实生活,开始塑造一个个富有喜怒哀乐的藏民族的生活意境。当代文学在藏区不断发展的三十多年里,从端智加和才让东知等老一辈先锋作家到新成长的作家队伍,从未把藏传佛教的思想在小说中忽略过,而且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体现在文章中。这也是传统小说把思想方的主要地位的形式发展到了艺术的层面上,从文学的角度上看这无疑是很大的突破且多样化,可以看出藏族当代母语小说也从批判讽刺的层面过渡到了人性的层面。这时作者的视点大都放到塑造人物性格上,而人物心理的变化和人物活动也成了文章细节的重点,形成小说的主要因素变成了人物。写人物可以写个人命运和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并不是故事性的,是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塑造人物性格作者要进行总的设计再加上仔细的想象,并使那些设计产生一个变化的过程。
  性格并不陌生,它是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写人物性格虽然牵连着一个故事,但它又与故事为主题的小说不同。突出人物性格的小说所牵引的故事必须要服务于人物,因为故事不是作者的主要依据点,他要选择一些与人物性格相称的故事来突出表现文章的人物性格,且主要人物的形象一般都不带传奇性,他们是现实中真实的人和现实生活的产物。茅盾也曾讲过:“……要一篇小说出色,专在情节布局上着想是很难成功的,应该在人物与背景上着想。‘情节‘的方式是有限的,凡恋爱的悲剧无非是一男一女或数男数女恋爱终之以悲或欢:这是无往而不如此的。两篇好的恋爱小说所以各有其面目,各能动人,就因为他们中间的人物的个性是不同的,背景的空气是不同的;读者所欣赏于他们的,是灵魂的搏战与人格的发展,绝不是忽离忽合像做梦似的‘情节’。”这样的作品无疑是深入到了文学的真正含义且可称之为人学,笔者也找到了真正的艺术。
  藏族传统小说里的人物大多是高僧大德或者是一心向善的人儿,我们在品味的过程当中看到的无疑也是佛教徒的形象和伦理道德的产物,很难看到文学意义上的人物性格。我们一般都讲一个好的作品要具备广泛的真善美的标准和具有现实性或真实性,这能提高人类的精神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给读者也带来真实的美感。但是,这个观点也不是要我们去批判错误或者坏的东西,不能反映人内心世界的丑陋和叛逆的部分。按照这样理解,人物性格也就成了无可挑剔的、十全十美的形象,我们看到的无疑就是虚假的审美化。事实上,“真实的内心世界的审美化,是让文学作品的接受者看到真实的人物情感、真实的人的内心世界,看到人的内心世界中善与恶、美与丑两种心理能量的互相碰击、互相转化,既看到任何一个人的内心活动都是一种矛盾状态,它的活动形式,都是一种双向逆反行动,都是一种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着的二重组合运动。”在藏族传统小说中很难寻找到这样塑造人物性格的文章,现在有部分学者说米拉日巴的母亲孃嚓盖坚的性格就是真实的,笔者也甚是赞同其观点,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她内心世界的冲撞及丑恶的一面,给人一种真实与真诚的审美享受。
  2.表达形式的变化
  从藏族文学的发展来看,人物性格开始由神性转变到人性于八十年代,逐渐形成人物性格从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局面,但是步伐缓慢。这时期的小说把塑造人物性格放到创作的首要地位,而且其人物性格都来自现实生活当中,不具有传奇性。比如从宗教叙事的发展变化来看,最初的《活佛》和《证果者达娜尖》等代表的小说当中,人物性格主要是生活当中善于欺骗别人和不惧加害别人的人冒充宗教人士专门欺骗信徒的一类,其人物性格也主要根据故事情节来表述下来,而很难看到人物本身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用英国当代小说家佛斯特的话来说“有些人除故事之外一概不要,完完全全是原始性的好奇心使然“,所以,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只反映了人的时间生活。之后的《柔玛德措》和《龙卷风》所代表的人物性格也大部分都与之前相同,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也没多大變化,唯一的不同点就在于对人物本身产生了一些变化,不具备高僧大德的德高望重,无异与一般行坏的强盗和小人的阿拉塔却和柔玛德措、华仁波切、阿啦仲等的性格也徘徊在时间生活,没能过渡到空间生活甚至价值生活。
  从传统小说到当代小说的产生的这段漫长岁月里,其人物是向善或者写恶习之外的东西很少,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局限于“一是有和是,另外就是无和不是“的观念当中,使有无或者是与不是、甚至是好坏之间的空间变成虚无。此类现象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发生过,在七十年代末很多作家对塑造区分好坏的人物性格不满意,决心要打破这种现象,刘心武的《班主任》中谢惠敏的性格最先表现出了人多样复杂的特征,在八十年代这种圆形性格出现在了当代文学的舞台。因此在藏区也在批判讽刺之后开始过渡到丰富多样的人物性格。
  凯知的《尼僧旦增曲卓》和才让东知的《僧人》、卓尼云才让的《受戒》等代表作大力强调落实人性的问题上,这个创作方式具有人的外部生活和所具有的伦理枷锁,也有人内心活动的矛盾状态或者人的喜怒哀乐。《尼僧旦增曲卓》中讲述虽然主人公已出家为尼,但是出于人性对生活的喜怒哀乐及供奉方面产生贪婪的心里矛盾状态。《僧人》中写戒律在普通僧人心中的地位并探索人的本性,讲述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受戒》也与之相似,表述阿克扎巴在女施主家诵经数日,这些天共处时心里所起的欲望的状态,塑造出突出的人性和人心的本质的人物性格。在这中间有伦理道德和人性的矛盾、外部的枷锁和内心所望的互相碰击,恰恰这二重组合运动丰富了人物性格,趋向于价值生活。无论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是否成功,在认识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在谈论藏族文化的时候很多人的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是藏传佛教文化。纵观藏族文化史,藏传佛教的思想和精神在一定时期内都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宗喀巴大师和五世达赖喇嘛等高僧大德等的出世,给予传播和发展藏传佛教有重大的贡献,佛教思想也在藏区普遍传播。有学者从藏族文化层面看待藏族文学是因为藏民族和佛教的因缘,再加上藏族社会是藏族文学的直面点,故藏族传统小说伊始,佛教在文学创作中就从未摒弃过,表现在文学发展上无论是内容或形式都是多样的。
  二十世纪末八十年代开始,作家、学者大都着眼于现实社会,遵照文艺服务于社会的精神,从传统文学传播佛教思想过渡到个人的问题上,从藏民族的生活处境反思藏族文化的小说随之出世。这些小说最初受传统文学的影响,文章构成基本由故事情节和文中人物语言来完成的,所以艺术的追求相当少。但是与其他民族文学、文化接触后,对藏民族的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尤其对个人和人性的认识方面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与之合拍的小说也在不断兴起,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丰富。但是,由于藏民族长久以来重视思想、道德,其小说的表达也有根深蒂固的思想性,因而对与艺术的追求和细节性的表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藏族当代文学来说应大力加强对艺术表现方式。
  参考文献:
  [1]丹珠昂奔著.佛教与藏族文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
  [2]周炜著.西藏文化的个性[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7年3月第一版
  [3]刘再复著.性格组合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4]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5]曹文轩著.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10月
  [6]斗拉加.藏族现代小说的格局及其批评[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5月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元759年,杜甫自秦州发往同谷(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途中所作与陇南相关的诗共计24篇,从对同谷生活心怀期待,到路途坎坷行路难,再到身在同谷,困苦万分,诗人在心理上经历了希冀,苦行,最终幻灭,展现了诗人由原先准备在同谷定居的希望变成失望,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磨难和心理的痛苦难后,不得不离开同谷的思想变化轨迹。  【关键词】:杜甫;苦游;陇南行纪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由于安史
期刊
【摘要】:高名潞先生《另类方法另类现代》一书是对现代艺术的理论研究,于当时的“新”在于点明中国现代艺术方法论的缺失以及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方法论,并提及中国现代艺术中的本土文化因素及其现代性转化。帮助大家理清关系,从更多的角度观看中国现代艺术,为大家了解中国现代艺术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由于现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理论研究的几个特性导致了不管是任何时期的艺术理论研究都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现代艺术;现
期刊
【摘要】:东北沦陷时期,作家石军以其富有乡土情结的作品展现了东北乡民的生活。短篇小说《麦秋》表现了东北民众遭受的阶级压迫和胡匪动乱;中篇小说《脱轨列车》刻画了找不到命运轨道的都市群像;短篇小说集《边城集》展现了处于生活漩涡中的落魄工人、苦难农民、理想破灭的知识青年以及封建家庭众人的生活景象。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石军;乡土小说  石军(1912—1950),辽宁金州人,原名王世浚,笔名石
期刊
【摘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实际来看,小学生具有可塑性、向师性和依赖性。陶行知认为儿童具有力量,我们需要解放其创造力。儿歌与小学生的身心实际高度契合,使其日益成为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一泓清泉。儿歌化解了语文识字教学机械记忆性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能够在课堂中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识字教学质量。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份语文“营养快餐”,需要小学语文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懈探索和努
期刊
以上帝之眼俯瞰晨光熹微中的乌镇,呵!又是一季秋天,我寻觅过的荷香已然弥散,阵雨前热烈的气息已然消融,预约中的别离又将来临。  然而有多少我还未曾触摸的熟悉,譬如窄巷子、石板路、摆渡船、桂花香,这些颇有具江南水乡韵味的意象,若是用列锦的艺术手法铺陈下来,一定是比梦还要多的。  若有一天,你要问我在乌镇居住了多久,我怕是会想都不用想就能告诉你,打出生那会儿起,我已经生活了二十年了。  生于斯,长于斯,
期刊
【摘要】:在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里,产品的种类层见叠出,导致包装在商场中极其被需要。文字在社会各个领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文字在包装中的作用,已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包装设计中文字被更为宽泛和深入的应用,巧妙地利用文字的特性,将包装的外在美与产品的内在美更佳的融合,是包装设计的关键,也影响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包装设计;文字;产品包装  商业全球化的今天,包装设计已向多元化发展
期刊
你如一座巍峨的山峰  攀援其上  我俯视山脚的葱茏  忽地知晓  过去的  依然生气  你像一片浩瀚的星海  漫溯其間  我舀起脚旁的星光  忽地发现  眼前的  悄然闪烁  你似一季持续的暴雨  涅槃其中  我迎来姗姗的彩虹  忽地明白  未知的  必然精彩  你是谁  为何人儿终在苦求  原来是因为  无论何时  你一直在身边  幸福
期刊
玫瑰十二分美丽,  晨露消融在她的心底,  是泪水?是希冀?  大地,  容得下万物的足迹,  太阳,照常升起。  在小说《灿烂千阳》中,卡勒德胡赛尼将五十年来阿富汗女性所受到的煎熬酣畅淋漓地给读者进行了全面地呈现。那个年代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要被饥饿和病痛的约束所煎熬。家庭要饱受战争的创伤,难民悲惨地经历流离失所。《灿烂千阳》像一面镜子,折射出阿富汗的历史沧桑。小说文字朴实,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那份
期刊
【摘要】: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乡土文学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它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类型。沈从文与水上勉分别作为中国和日本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在各自文学作品中均展现了当时所在社会的特点和矛盾,蕴含一种悲美的情调。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对展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沈从文与水上勉乡土文学创作的异同展开探究。  【关键词】:沈从文;水上勉;“乡土文学”
期刊
杀手在烈日的流霰下杀死了一只蚂蚁,雪粒子打在地上噼啪作响。杀手看着蚂蚁的尸體,一团没有光亮没有生命的黑色。像一粒盐巴失去了咸味。  杀手抓了一把沙土将尸首掩埋。他哭了。落在地上的雪粒化成了水,溢得满世界都是。杀手感到寒冷,落进水里的寒冷。杀手出门的时候看了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今天的寒冷是三摄氏度。天气晴,夜里有雪。  杀手举办了一场没有设灵堂的葬礼。祭奠一只被杀手杀死的蚂蚁。  大滴大滴的雨接过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