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微波治疗在耳鼻喉科的运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耳鼻喉科1300例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0例,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基础性治疗,观察组运用微波治疗,分析其治疗疗效。结果: 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92%(617/650),对照组为87.54%(569/650)。结论:耳鼻喉科疾病运用微波治疗可以达到显著效果,比常规性治疗更据高疗效。
【关键词】 微波 耳鼻喉 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062-01
微波属于电磁波,波长为1m-1mm,频率为300-30000MHz范围。一般常用的微波其波长为12.5cm,频率在2450MHz的微波,波长较短,聚焦成束的直线光具有强穿透性,其穿透力与振荡频率有密切关联,频率高,穿透力则低。其中12.5cm的波长可以达到3-5cm的组织深度。人体细胞与体液分子在微波的辐射下可以将无规律的分子排列形成顺沿电场方向的规律性排列,分子与离子在取向改变上与附近粒子摩擦生热,组织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升温,这种热效应是有效治疗疾病的方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耳鼻喉科1300例病患,其中男性为623例,女性为677例;年龄范围为4-81岁。治疗疾病主要集中鼻出血、慢性咽炎、肥厚型鼻炎、中甲息肉样变、鼻息肉、变应性鼻炎、中耳炎、耳鸣。
1.2 方法
运用微波治疗仪,根据疾病情况进行不同治疗功率、时间的设置。
1.3 评估观察
观察两组病患治疗疗效,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治疗有效率为治愈和有效的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表1 两组病患治疗效果对比
注:两组对比,p<0.05
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92%(617/650),对照组为87.54%(569/650)。在治疗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2例鼻甲萎缩、1例干燥性咽炎、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例。
3 讨论
微波主要通过辐射热效应来达到病灶治疗效果,人体有56%-60%的比例为水分,当微波照射到组织后可以让组织在微波吸收时产生热与非热效应,人体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后会导致温度急速上升,而非热效应的组织微波照射后并不产生温度提升。其中还可以有微波理疗,低剂量的微波干预治疗,功率在5-20W范围,当微波作用到病变位置,其组织温度超过一定阀值可以发生机体的自保反应,从而局部的供血加强,血液循环的强化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除,因此对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常规情况下可以用于分泌性或急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耳廓软骨膜炎等。而大剂量微波使用时可以产生较高的热效应,有效的让蛋白质产生凝固、变性、坏死,可以达到切割和灼烧的效果,属于热凝治疗。凝固治疗使用较为广泛,可以通过让局部病变组织在高温状态下,达到坏死碳化,让病变组织达到深度一致的内外快速升温。通常可以用来进行变应性鼻炎、鼻息肉、肥厚型鼻炎等。在治疗时应该充分考虑组织的特点来进行适当功率、时间的选择,粘膜薄弱的部位其承受力较低,例如耳廓、鼻中隔部位,在使用低功率操作时可以减少对组织的伤害性,因此多采用20W左右功率;对于囊肿、增生物、下鼻甲则需要稍大的功率,以24-25W范围适宜[2-3]。
治疗前要做好病患心理评估和准备,告知会有灼痛,消除患者产生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其观察其他病患治疗来对治疗有初步了解,降低其不了解而产生的担忧。治疗前对于局部组织需要运用表面麻醉,这样可以适当的减轻病患的疼痛。
在较小剂量的微波使用下,组织会达到局部升温,但是不会有碳化,主要表现为表层的白色凝乳样,血液中蛋白质产生快速凝固,血液凝固对血管造成堵塞,从而达到快速止血效果,可以用来治疗扁桃体术后出血、鼻出血等。其功率一般13-14W。
在鼻腔深部治疗中,由于器械对鼻甲、鼻翼的触及会引发损伤;同时还要避免微波对正常组织的灼伤,因此可以在深度治疗的探头柄干部做一次性5cm管来避免微波泄露所造成损伤。在操作中由于会产生一定的焦臭性烟雾,或者溅射情况,操作医生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对组织碳化烟雾的吸入,也可以运用风扇等设备来对烟雾进行驱散。
在微波治疗后要根据情况进行抗生素的服用,鼻腔可以给予氯霉素眼药水的运用,同时可以运用相关喷雾进行水肿减轻,咽部可以进行华素片的含服,喉部给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的雾化性吸入治疗,术后治疗直接可以降低热凝损伤。如果在慢性咽炎做淋巴滤泡热凝处理时有滤泡增多情况,一次灼烧所产生的热凝面较大,不利于治疗后的恢复,瘢痕容易形成,因此可以采用分次治疗,但是不要让热凝超标,这样可以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减少损伤。
目前微波虽然在大型医院在被射频和等离子所取代,但是其使用非常广泛,其治疗效果确切,操作便捷,同时设备的价格也相对适中,因此在基层医院中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在相关操作上要关注到病患的实际情况,熟练操作会加大治疗的效果,同时减少治疗的副作用。治疗中,尽可能使用小功率,避免对组织造成过度的损伤。术后要留意及时换药,并进行定期复查,操作中做好病患和医生的防护,减少电磁辐射,一般可以通过微波防护服来进行保护,同时对于孕妇治疗要做禁止。
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92%(617/650),对照组为87.54%(569/650)。在治疗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2例鼻甲萎缩、1例干燥性咽炎、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例。本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微波在耳鼻喉方面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同时并发症上也较少,治疗安全性上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付明辉.微波治疗耳鼻喉疾病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2):231-232
[2]范一仑.微波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5):134-135
[3]张萍.微电脑射频治疗仪治疗耳鼻喉疾病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8):45-46
【关键词】 微波 耳鼻喉 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062-01
微波属于电磁波,波长为1m-1mm,频率为300-30000MHz范围。一般常用的微波其波长为12.5cm,频率在2450MHz的微波,波长较短,聚焦成束的直线光具有强穿透性,其穿透力与振荡频率有密切关联,频率高,穿透力则低。其中12.5cm的波长可以达到3-5cm的组织深度。人体细胞与体液分子在微波的辐射下可以将无规律的分子排列形成顺沿电场方向的规律性排列,分子与离子在取向改变上与附近粒子摩擦生热,组织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升温,这种热效应是有效治疗疾病的方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耳鼻喉科1300例病患,其中男性为623例,女性为677例;年龄范围为4-81岁。治疗疾病主要集中鼻出血、慢性咽炎、肥厚型鼻炎、中甲息肉样变、鼻息肉、变应性鼻炎、中耳炎、耳鸣。
1.2 方法
运用微波治疗仪,根据疾病情况进行不同治疗功率、时间的设置。
1.3 评估观察
观察两组病患治疗疗效,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治疗有效率为治愈和有效的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表1 两组病患治疗效果对比
注:两组对比,p<0.05
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92%(617/650),对照组为87.54%(569/650)。在治疗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2例鼻甲萎缩、1例干燥性咽炎、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例。
3 讨论
微波主要通过辐射热效应来达到病灶治疗效果,人体有56%-60%的比例为水分,当微波照射到组织后可以让组织在微波吸收时产生热与非热效应,人体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后会导致温度急速上升,而非热效应的组织微波照射后并不产生温度提升。其中还可以有微波理疗,低剂量的微波干预治疗,功率在5-20W范围,当微波作用到病变位置,其组织温度超过一定阀值可以发生机体的自保反应,从而局部的供血加强,血液循环的强化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除,因此对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常规情况下可以用于分泌性或急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耳廓软骨膜炎等。而大剂量微波使用时可以产生较高的热效应,有效的让蛋白质产生凝固、变性、坏死,可以达到切割和灼烧的效果,属于热凝治疗。凝固治疗使用较为广泛,可以通过让局部病变组织在高温状态下,达到坏死碳化,让病变组织达到深度一致的内外快速升温。通常可以用来进行变应性鼻炎、鼻息肉、肥厚型鼻炎等。在治疗时应该充分考虑组织的特点来进行适当功率、时间的选择,粘膜薄弱的部位其承受力较低,例如耳廓、鼻中隔部位,在使用低功率操作时可以减少对组织的伤害性,因此多采用20W左右功率;对于囊肿、增生物、下鼻甲则需要稍大的功率,以24-25W范围适宜[2-3]。
治疗前要做好病患心理评估和准备,告知会有灼痛,消除患者产生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其观察其他病患治疗来对治疗有初步了解,降低其不了解而产生的担忧。治疗前对于局部组织需要运用表面麻醉,这样可以适当的减轻病患的疼痛。
在较小剂量的微波使用下,组织会达到局部升温,但是不会有碳化,主要表现为表层的白色凝乳样,血液中蛋白质产生快速凝固,血液凝固对血管造成堵塞,从而达到快速止血效果,可以用来治疗扁桃体术后出血、鼻出血等。其功率一般13-14W。
在鼻腔深部治疗中,由于器械对鼻甲、鼻翼的触及会引发损伤;同时还要避免微波对正常组织的灼伤,因此可以在深度治疗的探头柄干部做一次性5cm管来避免微波泄露所造成损伤。在操作中由于会产生一定的焦臭性烟雾,或者溅射情况,操作医生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对组织碳化烟雾的吸入,也可以运用风扇等设备来对烟雾进行驱散。
在微波治疗后要根据情况进行抗生素的服用,鼻腔可以给予氯霉素眼药水的运用,同时可以运用相关喷雾进行水肿减轻,咽部可以进行华素片的含服,喉部给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的雾化性吸入治疗,术后治疗直接可以降低热凝损伤。如果在慢性咽炎做淋巴滤泡热凝处理时有滤泡增多情况,一次灼烧所产生的热凝面较大,不利于治疗后的恢复,瘢痕容易形成,因此可以采用分次治疗,但是不要让热凝超标,这样可以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减少损伤。
目前微波虽然在大型医院在被射频和等离子所取代,但是其使用非常广泛,其治疗效果确切,操作便捷,同时设备的价格也相对适中,因此在基层医院中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在相关操作上要关注到病患的实际情况,熟练操作会加大治疗的效果,同时减少治疗的副作用。治疗中,尽可能使用小功率,避免对组织造成过度的损伤。术后要留意及时换药,并进行定期复查,操作中做好病患和医生的防护,减少电磁辐射,一般可以通过微波防护服来进行保护,同时对于孕妇治疗要做禁止。
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92%(617/650),对照组为87.54%(569/650)。在治疗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2例鼻甲萎缩、1例干燥性咽炎、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例。本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微波在耳鼻喉方面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同时并发症上也较少,治疗安全性上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付明辉.微波治疗耳鼻喉疾病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2):231-232
[2]范一仑.微波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5):134-135
[3]张萍.微电脑射频治疗仪治疗耳鼻喉疾病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