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品德发展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是德育课程形态的一次深刻的变化,新的课程形态、带来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新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根据这些新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观与科学的品德发展观,才能准确把握本课程的性质,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本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课程的生活性及课堂教学目标朴素化策略生活性是本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建立新的教学目的观,那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品德的形成、品行的规范和人格的培养,正直的力量、诚信的价值、合作的回报、人格的魅力……
   为此,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目标朴素化策略,使教师从道德规范的浅层面跳出来,进而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与培养学生一些现代人待人做事的基本观念。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目标朴素化策略就是要克服过去德育教育“急风骤雨”而淹没了孩子们的生活的做法,变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引导,把握好“水流”与“河流”的度、处理好“遥远的目的”与“现实的生活”的关系。
   那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捡了芝麻,丢了两瓜。哪怕我们播下的种子小到我们不能明晰地看见,但我们要相信“种子的力量”。课程的开放性及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话世界;课程内容,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课堂是相对封闭的,课程的要求是开放性的,怎么样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呢?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开放性特征,我们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观方面作了一些思考。学生的生活是整体的、综合的、不可分割的,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就能体现开放性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进而寻求到体现课堂开放性的有效的切入点。在课堂上,学生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这样的课堂是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
   实施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课堂教学毕竟是以语言为主导的教育环境,在课堂上实施内容生活化策略,要深入地关照学生正在过的现实生活和有意义的未来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生活”层面,我们不寻求课堂教学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在生活体验中激起学生真正的思考,哪怕是“满腹的话儿说不出”。
   课程的活动性及课堂教学形式活动化策略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更多的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以活动为载体,把德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认知获得偏重于“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转变为“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即在水中学习游泳,在生活中过更好的生活。
   为此,我们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尝试实施教学形式活动化策略。儿童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会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有别,对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与修改意见,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才能摆脱权威的束缚,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发展自己的主观评判能力。
   我们实施教学形式活动化策略,就是要实现一种“生命的交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与他人的交流产生思考,进行积极的反思……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也只有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这种交往、并在活动环节中充分实现了这种交往,才能算活动到了位,否则就让人感到是蜻蜒点水。
   品德与生活课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我们只有立足课堂教学,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更好地体现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实现本课程的育人目标。
其他文献
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效果是“教了不如不教”。这些教师甚至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两极分化现象归咎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然而实际情况是,在三年级时大多数小学生能较好地达到教材提出的要求,但从四年级开始就有一些学生开始落伍;小学阶段学习结束时,真正能较好地掌握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学生仅有30%—40%。   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英语教师,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管理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没
期刊
英语中的“对话”(Dialogue)一词起源于希腊词汇“dialogos”,“Dia”不仅有“二”的意思,且具有“之间”、“穿越”、“通过”的意思;“logos”也并非仅有“词”的意思,且包含“思想”、“理性”、“判断”的意义。“Dialogue”含有“意义之流动”的意思。(David Bohm,1996)由此可见,对话不仅仅局限在两个人之间,它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人中进行,甚于就一个人来说,只要他保
期刊
新课改在我市虽然已实施两年了,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耗低效”问题却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疗治”。我们经常是在很多方面花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的读写能力仍然是不尽人意。究其根本,我觉得是我们由于过多地受考试影响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上,从而草率地对待“读写听说”四项语文能力中的“读”的能力培养,简言之,就是未能抓住“读”这个纲,致使其他各目未张造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激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要把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四、五十人的集体带好是件了不起的工作。其中很多有价值的管理艺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在此,我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谈谈管理艺术中最易付出的——表扬艺术。   表扬是对过去和现在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恰如其分的表扬,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职业中学的学生,他们中许多学生都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需要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期刊
摘 要:文章如果能叙事曲折回旋一点,让情节波澜起伏一点,就能使行文产生“尺水兴波”的效果。其写作方法要注意:善借鉴,精巧设悬念;勤揣摩,误会兼巧合;巧运用,抑扬相结合;多渲染,巧用他山之石。   关键词:文章;写作;技巧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如果能叙事曲折回旋一点,让情节波澜起伏一点,就能使行文产生“尺水兴波”的效果,会令读者印象深刻。那如何让文章吸引读者呢?笔者在教学中,
期刊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文科学生学习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不感兴趣,致使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不会变通,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我从教学设计、教学起点、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及试卷讲评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归类讲评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同时让学生经历猜疑、尝试、探索的过程,进而获取知识,发展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意识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有效拓展语文教学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切实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小学语文补充习题》,作为现成的教材资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挖掘、开发和利用呢?   关键词:《补充习题》;提高能力;开阔视野      作为一名老师,备课时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那么,语文老师
期刊
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川西边陲,史载秦代“青衣羌国”的所在,蜀汉名将平襄侯姜维屯兵之地,今有“汉代文物之乡”美誉。这样一个山区小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我所在的四川省国张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有着一千多个住校生的寄宿制初级中学。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基于寄宿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加上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校课外艺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课外乡土音乐采风活动无疑是一大亮点。芦山丰富而
期刊
摘 要: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组织创编了《全国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并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这种“美育+体育”的新教育模式,使其对于提高全民的舞蹈审美素质和健身价值十分有利。   关键词:体育;美育;新教学模式;校园集体舞     近年来,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明显增加。为此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