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感的特征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悟能力。“感悟”就是面对阅读材料这一客观事物反映到大脑中,经过自己的思维而领悟出道理,体会出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过程。感悟越深刻,越鲜活,对文章的意蕴理解就越独到,体验就越独特。语感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阅读感悟能力的强弱。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
  从心理角度看,语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觉性。直觉性可以说是语感最基本的特征。直觉是指“人脑对事物、事物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迅速地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语感是一种对语言超乎常规的感应,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超越了中间的分析、验证环节,以非线性的跳越方式,直指最后的结果,这是一种对语言的“悟性”。例如,一个没有学习过语法规则的人,当他听到一段文字,就能依据经验对其正误、好坏做出评判,这是一种“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领悟。作家的神来之笔,演说家的即兴演讲,往往是在瞬间就将他们的思想自如地展开、释放出来,这些语言在说出来之前,基本上只是以一种直觉的状态存在。所以说,语感所凭借的是直觉思维,“如果说,分析思维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话,那么语感这种直觉思维就是在实现由感性到理性这一过程之后,又继续向前发展为感性形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感性形式表达的理性内容。它把理性过程凝结在感性形式之中了。”
  当然,语感的这种直觉能力需要经过一个非直觉阶段才能获得,要通过语言积累,理性认识,通过长期地学习才能达到。
  2、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指知觉在脑中所形成的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孤立映象,而是各种感觉的综合。”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汉语的特点含蓄、耐人寻味,这也就要求我们对语言能够全方位地整体把握。语感强调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它不是对语音、语意、词汇、语法等语言层面的具体分析,而是对语言对象进行整体地、全面地、多角度、多层面地把握。当我们与人对话时,我们往往会对对方话语的语意作出整体的、直接的反应,而不是首先想到“这句话由几个语素组成?”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的“不求甚解”就是简化了的阅读过程,是在“好读书”“有会意”的前提下进入“欣然忘食”的阅读情境时所使用的一种“整体会意”的读书方法。而“有会意”实际上则是指“作者的情意与自己的情意在读书的过程中‘相会’。”是对文章的语言及其意义进行整体上的准确把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提倡这种整体会意的读书方法。
  同时,整体性也强调将语言文字放入语境中进行思考,将语言融入具体情境之中去体味其表达的深厚意蕴。弗格雷曾说,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而不是在孤立的词中,才能找到词的意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开头有这样一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乍一听,觉得这个句子似乎有语病,但是,如果将它放入文中,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就能了解到,不可思议是指这些我从来不曾留意的小事现在竟然会给我带来如此大的震撼,既理解了句意,又会吸引你往下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个整体,这是语感能力的重要特征之一。
  3、情感性。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往往通过知觉而粘附在一定的表象上,并借助言语活动中的瞬间联想和想象反映出来的。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悟是人的心理活动,真、善、美的心灵是敏捷的感悟能力的源泉,要获得良好的感悟能力,应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事物立足关心,才能产生丰富的情感,才会有活跃的思维,也才会有大脑的灵动。
  在语言直觉中,情感往往表现为对言语内容美和言语形式美两方面进行审美鉴赏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与情感愉悦。对学生来说,言语内容美与形式美对他们的思维活动是潜滋暗长的,不容易被察觉,但却是启动他们直觉思维的强大力量。因而,在让学生感知言语内容美与体会言语形式的过程中,要尽力诱发其审美情感,从而形成情感性比较鲜明的良好语感。
  《背影》一文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地掌握文意,但要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就很难,为什么父亲帮“我”买橘子的场面会令我如此感动、难忘?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对身边亲情的关注。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体验,问:你感受到身边的父爱了吗?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父亲最爱你的时候”“在你生病的时候”“在你遭遇挫折的时候”,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去体会,这样,学生就能了解作者的感受。如果再适时地告诉学生:扬州话里有“走局”(走运、交好运)之说,“局”者“橘”也,临行买橘、送橘,蕴涵着父亲对儿子的殷殷祝福。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关心,更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此,学生对于“父爱”的感悟会更丰富一点。只有与作者在情感上相通,学生才会真正理解作品,才能将之转化为自身的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深刻地体会,不知不觉之中,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了。”将理性的规则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感悟,这种境界便是语言的技能化、自动化。这样,就形成了敏锐的语感能力了。
  
  单位:湖北武汉市建港中学
其他文献
构建废旧蓄电池检测站拉开节能增效序幕2008年初,九江地区遭遇50年一遇的雪灾,九江移动公司在雪灾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基站蓄电池方面,在经过多次过度深放电,性能严重
文章分析了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的特征和目的,探讨了当前初中数学习题解题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指出了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即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它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体
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这个被称作k的几何意义的结论,反映了双曲线上点的坐标的重要特征,实际上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重要
本刊今年第一期报道了成都市第二届居室室内设计大赛评选活动,并刊登了获奖者关于参赛心得的短文,受到广大读者瞩目和欢迎,为了使读者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当前居室设计中的热点
我6年前突发脑中风病,留下后遗症,两腿僵硬,自己坐不下,站不起,行走时,腰腿疼痛,一手拄拐棍,一手要人搀扶,躬着腰走几步,站站停停,寸步难行。虽未间断服药,但无任何疗效。后
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必须从教育的价值上淡化其功利性,提升其人文性,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用以指导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1.师生关系民主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在数学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的前提。把学生从传统的“我教你学”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
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可以体现在社会人文素养的培育上。“社会人文素养”是指在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的过程中获得的文化熏陶,这是数学学科育人的重要方面。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开发
就在离新学期开课只有几分钟时,我6岁的儿子达斯丁叫道:“我不想去!”他自从上了二年级,就开始厌恶上课。当他摔门而去时,我在想,现在这么小就厌学,将来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
对于多层建筑物,多数单位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某4层建筑物在主体基本竣工时,出现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以引起人们对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视。 For mul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