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犹如鱼水之情,亲密无间。今天,全国性的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再度证明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革命传统正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它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极大地推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广大群众和媒体称之为深得民心的“下行旋风”。
“交通通讯发达了,干部却离群众远了。”这是当前不少党员干部的切身体会。回想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若想了解百姓疾苦就要进村入户。现如今,各种文件、汇报、会议甚至电话、视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隔阂,缩小了空间距离的同时也增加了心理距离。实践反复证明,干部身入基层才能贴近民众。
●北京 2010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基层,广泛开展“领航工程”、“聚力工程”、“先锋工程”,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加强首都文化软实力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这六个方面下功夫。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上海 “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主题活动已成为上海各机关干部转变作风、体察民情、为民解忧、促进和谐的有效平台。一年多来,集中开展5次以上干部下基层活动。事关民生的“菜篮子”、物业管理等难题被放在聚光镜下,各部门形成了化解矛盾的合力。浦东区累计收到各类问题6701件,解决的有3136件,占总数的46.8%。全区39个部委办局分别与38个社区(街道)、镇党(工)委结对联系,新区954名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分别与1123个居村党组织建立结对关系,还建立起674对区级机关内设处室和居村党组织之间的对口联系。探索并采取“集中研究、政策破题、批量解决”的办法,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通过政策效应放大,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天津 干部下基层,机关“活”起来。2012年2月起,天津市、区县和乡镇街道三级党政机关的4000名干部,组成611个服务工作组,开始为期6个月的下基层帮扶活动。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企业和项目单位办实事、解难题。这是天津市委、市政府部署的2012年“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的重要内容。每位天津市领导都分别确定了联系点。上万名党政机关干部累计帮扶企业和项目单位17582个,帮扶村委会和居委会4177个,协调解决帮扶对象的各类问题16635个,解决问题率达93.3%。
●重庆 持续开展“三进三同”活动。要求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1周时间、新提任领导干部、新招录公务员用1个月时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3年来,重庆市共有34.7万人次参加“三进三同”活动,“结穷亲”57.6万户,干部们走进田间地头,帮农民解决出行、饮水等难题,共撰写民情日记139.1万篇、调研报告14.1万份,制订发展规划13.2万份,为入住农户送去致富项目23.5万个,帮扶钱物19.9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6万人,帮助就业24.9万人,解决具体困难86.9万个。串串数字背后,无不倾注着广大干部的真情和汗水。点滴言行之间,无不凸显着基层群众的安危福祉。
●湖北 胸怀浓情解民忧,坚持开展“三万”活动。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倡导下,从2011年3月起,连续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的“三万”活动。在此基础上,湖北省直机关又组派了第5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到驻点帮助工作。
在去年春夏的“三万”活动中,把访民情、问民意作为重要任务,省市县10万多名干部组成1.8万个工作组,深入到全省2.4万个行政村、1062万家农户,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的“四个在一线”的具体实施方针,坚持“党员干部进农家、利民实事进农家、政策法规进农家、信息技术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的“五个进农家”,为民排忧解难。一年多时间里,全省共帮扶2.76万个项目,筹措资金32.2亿元,捐助资金6.85亿元,捐赠物资折合资金2.56亿元,办实事10万件以上,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增进了干群感情,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三农”发展。
作为千湖之省的抗旱问题,也是农民天大的事。遍布全省的各种小型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既影响抗旱,又不能满足某些农户的饮水问题。于是,在去冬今春新一轮“三万”活动中,省市县7万多名干部,组成1.5万个工作组,进驻全省2.6万多个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挖塘整堰活动。截至今年3月上旬,全省已开挖塘堰等小型水利设施29.5万处,其中塘堰20万口,投入各种机械47.2万台套,完成土石方5.87亿立方米,实现了全省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口当家塘。
“挖万塘”的劳力和资金来源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全省农民通过“一事一议”,实行投工投劳,共投入劳力490多万人次,筹措资金12.43亿元,占整个投入资金的25.2%。这是湖北改革开放以来发动群众兴修水利最充分最有效的一次。在这次活动中,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和在外成功人士、务工经商者以及机关干部、教师等主动捐钱、捐物,有些企业一次性捐助300~400万元。全省20万口塘堰整治计划投入80亿元左右,截至3月初,已到位资金49.29亿元。
通过“挖万塘”活动,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据测算,全省20万口塘堰的整治,可增加蓄水容量5.1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建5000个10万方容量的二型水库,将极大地改善全省农业抗旱条件;各地坚持把整治塘堰与整治村庄环境、实施饮水工程一同规划、一道建设,净化了水质,美化了环境,清洁了村庄。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
●江苏 全省各级党组织精心部署层层动员,创新方法搭建载体,把领导干部下基层抓基层、直接服务群众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服务资源下沉,切实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确保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全覆盖、所有村(社区)联系全覆盖、有重点信访案件地区落实领导包案全覆盖。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深入960多个乡镇、330多个街道,1.6万多个行政村和5000多个社区,传达中央精神、掌握基层情况、发动党员群众,努力构建零距离、全覆盖的党群干群联系网络。开展真心访民情、诚心办实事、耐心解矛盾、齐心促发展的“四心”活动。通过走访联系点、记民情日记、办一件实事、化解信访积案等方式,帮扶困难群众,帮助解决问题。目前,全省市县两级数批领导干部累计走访群众2万多户,解决实际问题1.5万多件。 ●山东 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推进下基层活动。举办3期县委书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培训班,对全省140名县(市、区)委书记进行轮训。同时开设38个主题班次,培训党员干部3.2万名。全面推行“三诺”制度,以承诺为起点、以践诺为关键、以评诺为推动,每个基层党组织承诺3~5项、每名党员承诺2~3项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全省25.3万个基层党组织、535万名党员作出公开承诺1200万项。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要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打造齐鲁大地科学发展新高地,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四川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每两年一轮换,每批5000人。下派干部派驻范围为乡镇和村,其中下村干部比例不低于下派干部总数的90%,在基层工作和吃住时间不得低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90%。全省各地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推进活动的深人开展。这次下基层活动,主要从县级以上机关选派干部,到重点镇、贫困村、示范村任职,从确定下派人员中,变“拉郎配”为“定单式”选派方式,实现了干部特长与基层需要的最佳结合。同时对在基层工作表现差的干部,将实行“召回”制度。
●安徽 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书记带头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实现所有村庄、上访户和困难群众走访“三个全覆盖”,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爱民之歌。2011年开展的“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书记自觉带头,带动各级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察民意、加强沟通听民声、公道办事聚民心,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充分赢得群众赞许。安徽省各地各部门还综合运用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方式方法,促使各级干部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广大党员干部坦言,只有读懂了基层的实际,读懂了群众的需求,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党和政府的“大事”来做,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事”当作各级部门的“实事”来抓,科学发展才有说服力,创先争优才算见了实效,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山西 七万干部下基层,省委书记带头下乡住村。2011年起,从省委常委做起,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安排到农村、企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难推动的地方去,与群众坐下来共同破解难题。截至目前,山西省、市、县、乡各级共有7万多名干部下乡住村1.2万多个。其中,最为典型的是,“6000名干部包6000个贫困村”,把住村引申为“包村”,更加鲜明地突出帮助农民的决心。
●河北 全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后,石家庄市把“千村帮扶活动”、帮扶农民增收工程、市直机关万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与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一起统筹安排,确保各项活动紧张有序进行;承德市从市直部门抽调270名干部进驻90个帮扶村,每村安排一个工作组,由3名干部组成,一名处级干部任组长,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唐山市选派300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到100个经济发展薄弱的村子驻点帮扶,确保在一年内改善这些村子的基本生活条件,培育发展起当地的特色产业;邯郸市提出“一组驻村,全单位联系;一年帮带,三年有责”,要求所有部门和驻村干部树立长远观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贵州 2010年底以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作风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通过“部门挂帮联系县”、“处长下基层”、“2万名干部下基层”等工作,解决了一批影响发展的实际问题,为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贵州省组织部门不完全统计,“四帮四促”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有1.17万个党支部、1.67万名党员参加了结对帮扶,帮扶对象涵盖7331个行政村党组织、118万多名困难党员。他们帮助基层制定发展规划或发展目标2.3万个,落实帮扶资金39.7亿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7.3万个,排查矛盾纠纷3.8万多起。
●吉林 各厅局将“干部下基层”活动作为每年工作的主题,深得民心,形成了较好的社会良序。2011年12月启动的“万名工会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活动”再度在吉林省各地深入开展,全省各级工会干部在“送温暖”基础上,努力为广大职工办实事搭建诉求平台。与以往送帮扶款、送慰问品的形式不同,本次“大走访”强调各级工会组织要为广大职工搭建“连心桥”,充分了解职工所需所盼,竭尽所能为职工解决所难。截至今年2月底,共筹集慰问款物1.12亿元,走访困难企业2613户、慰问困难职工69346户、困难劳模3951户、农民工6375户、直接救济困难职工24万余人,对纳入全省困难职工档案人员进行了全面走访慰问。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弘扬公仆意识,下到基层的各级党员干部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踏踏实实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生活、工作中的诸多困难。
●青海 2011年2月底起,全省共抽调干部1.57万余人深入乡村牧区,紧密围绕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牧生产、开展调查研究等5项中心任务,扎实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这是青海省连续第7年开展万名干部下乡活动。资料显示,青海省连续八年开展“五送五帮五推”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受群众赞誉。
●宁夏 部署4万机关干部带着“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三大任务全面深入基层,每年走访所联系的村(社区)不少于60个。5年来,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等都有副科以上干部牵头定点联系。全区机关干部都以“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为荣,基本形式是“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联系基层单位和群众;工作方法是“入户到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基本要求是一以贯之、讲求实效,不搞“一阵风”。目的在于让机关干部接地气、强政治、转作风、提能力、解民忧,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奠定良好基础。
●甘肃 2012年开始,全省40多万名干部深入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40多万特困户,联村联户扶贫解困。这项在全省开展的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旨在推动广大干部坚持到农村去、到贫困群众中去,真心诚意地为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扶贫解困中增进干群感情,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锤炼干部队伍。此次行动中,甘肃省级领导率先联县联村联户,每人联系1~2个贫困县(市、区),并联系1~2个贫困村和3~6个特困户。 ●江西 先后开展“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和“十万干部下基层、四同四民促和谐”活动,党员干部不仅把“身”沉下基层,更把“心”沉下去,满腔热情地与基层群众身贴近,心相连、情相融、共甘苦,以实际行动为民解忧。
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深厚感情,从来是在一起摸爬滚打中产生的。只有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西藏 2007年10月30日,西藏自治区“万名干部深入基层宣讲十七大精神活动”开始启动,这一活动旨在通过向农牧民宣讲科学发展观,访民情,解民困,促和谐,夯实广大农牧区基层基础。自治区主要负责人率万余人分74路深入下辖74县,走村入户零距离宣讲新近方针政策和相关精神,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以夯实社会和谐基础。区委领导要求干部下基层,不走过场,不搞脱口秀,带真情去,带实情回,对老百姓讲硬道理、开真方子、解真困难。这是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扎得最深的全局性调研。2011年10月,西藏2万余名干部组成的5453个创先争优强基惠民工作队,再赴基层农牧区,足迹覆盖了西藏每一个行政村和居委会。
●河南 2011年9月以来,全省部署开展了党员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各地各单位迅速行动,建立起“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问题。各省辖市、县市区和各行业系统共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15.8万个,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点1.9万个,成效显著:一是紧扣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了解群众意愿,解决好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紧扣中原经济区建设深化活动,形成“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服务、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导向;三是扣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化活动,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农村、社区和企业基层党组织,从每个党支部的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帮助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
●湖南 “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基层解难题”。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干部深入乡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民生保障、新农村建设、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每年三月开展作风建设主题月活动,组织公务员下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二是组织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心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权益;三是坚持长期开展“四化两型先锋行”和“惠民服务先锋行”、“党政机关联系困难企业、公务员联系特困职工”双联活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三亮(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三创(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三评(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活动等;四是建立了参加劳动制度和公务员基层锻炼制度;五是建立了绩效评估和表彰奖励制度。
●云南 2011年12月以来,云南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法,掀起创先争优活动新高潮。明确要求,在开展“三深入”、“四联户”工作中,必须做到“六不”:不层层陪同,不劳民、扰民,不增加乡村负担,不接受土特产,不铺张浪费,不蜻蜓点水、走过场。截至2012年1月底,已有28万余名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驻村联户,各地各部门已发放民情联系卡超过94万张,记录民情登记表54.7万余份,建立民情台账28万余套,联系群众近82万户。从2012年起,云南还将用5年时间,每年从省、州市、县(市、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2.4万名干部,组成129个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1248个工作队,深入到每个县市、乡镇,帮助基层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群众困难。
只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各级党员干部用一双双粘满泥土的脚板,已经并继续夯实着一条宽广的大路——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
●辽宁 辽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做到“三学三送三促进”,即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从省委做起,省委书记带头联系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深入社区听取民意、了解民生。从市县乡机关的优秀年轻干部中为1115个后进村选派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做到每个村(社区)都有指导组,每名机关干部都参加指导工作。乡镇(街道)干部坚守基层一线,坚持面对面、宽领域、广覆盖深入基层为民服务。把粮食直补、新农合、新农保、农机补贴、救灾补助、农村低保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措施兑现到千家万户。目前,后进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由最高2万元提高到5万元,农户联保贷款额度由最高5万元提高到20万元。有716个后进村确立了产业发展项目,235个村修建了村路、自来水、文化广场等公益设施,87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陕西 20多万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惠三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由省委书记“点题”并率先垂范的“三问三解”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群众的针对性。目前,陕西全省已有20多万干部奔赴基层,建立联系点10.4万个,明确帮扶对象19.1万户。龙年春节前夕,陕西省委20多个部门单位创新下基层形式,结合“三问三解”活动,给干部布置《回乡见闻》“家庭作业”。其中,仅省财政厅就有589名干部利用春节假期返乡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0多条。
●新疆 从2012年2月起,自治区向6个重点地州市以及32个重点县市区派出500人的工作队。各地州市、县市区也要派出工作队,由各级组织部门负责,切实把能力素质好、群众观念强、熟悉基层、掌握双语的优秀干部派下去。各级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工作队进家入户开展实地调研,结合实际确定整个地区的民生大事和一家一户的民生实事,帮助解决好急事难事,使各族群众普遍受惠。同时,自治区派出两个巡回检查组和6个重点地州市工作指导组,对全区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并坚持上级组织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对县市区党委和工作队开展活动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对确定的重点整治单位逐一检查验收。
“下行旋风”推进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干部“三深入”,不是“坐着车子跑、隔着玻璃看”。干部下到基层,还要扎得下根。
●广西 广泛动员全区10万多个基层党组织、200多万名党员积极投身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切实把功夫落实到行动上,把劲头凝聚在“干”字上。全区部署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通过以上带下、以强带弱、以好带差、上下联动激发各个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争创活力。自治区党委书记先后三次到联系点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指导和点评创先争优。全区14个市、109个县(市、区)、1126个乡镇、6240个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建立了联系点。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的8811个基层党组织都建立了结对共建联系点;全区38486个村级党组织、701个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3455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755个社会组织党组织都有结对共建党组织。
●黑龙江 全省以“心连心、促和谐”为主题的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全面展开,对排查梳理出来的现实问题,点对点、面对面地加以解决消化。着力解决好诸如征地拆迁、城市供热、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要求党员干部要俯下身来学会和群众对话,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花大力气解决难题,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凡落实到责任人的问题要逐一对接帮扶,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保证长期联系,直到彻底解决。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把基层的问题摸清、摸准、摸透,写好“民情日记”,记好“民情档案”。
●内蒙古 2010年以来,自治区扎实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的创先争优活动,全区7.1万个基层党组织、138.4万名党员参加了这次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了下基层访民生问民计活动,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到目前,全区已下派机关干部28.6万名,入户走访34.9万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5.7万个,办好事实事12.9万件。
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受益的不只是人民群众,也包括广大党员干部。在体察民情、感同身受中,党员干部结识了群众朋友、增强了爱民之心,更提高了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共谋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改革攻坚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广东 把开展“夯实基础、服务群众”活动与建设“幸福广东”紧密相扣。扎实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回头看”活动,以“三看两查一整顿”为主题,检查宣誓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查找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选派工作组驻点整顿问题突出村(社区);在社区,深入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建立健全吸引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浙江 在市县领导班子中组织开展“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主题活动,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就学、看病、住房、就业、交通等实际问题,尽心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困难。在省直机关部门(单位)领导班子中组织开展“强责任、强服务、强效能”主题活动,做好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忧等工作,带头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以“进万村、访农家”和“进万企、解难题”活动为重点,直接到村和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每位领导干部至少走访3个行政村和3家企业,现场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每位领导干部确定1~2项重点工作,推动情况在一线了解,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还要求,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得干扰地方工作、不给基层添麻烦、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做到“五个不准”:不准接受所走访村企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所走访村企有价证券和礼品、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和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来送往。
●福建 以“比学赶超、建设海西”为实践载体,全省8.7万个基层党组织、182.3万名党员,为了同一个使命,团结一心;为了同一个目的,步调一致,像抓经济一样抓民生。省委集中财力办好49件惠民实事。针对食品物价波动适时出台政策措施,打响漂亮的“物价稳定仗”。花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行路、饮水、就医、就业、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近两年来,全省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72.1万人次、“结穷亲”31.4万户, 解决困难43.3万件。
●海南 各市县、各部门逾万名党政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下访4000多户家庭,慰问困难群众1.5万多名。进一步促成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弘扬了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传统,营造了社会温馨和谐的生动景象。省委将干部下行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开展大下访活动,不是策略安排,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政治责任,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大下访不仅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也实实在在拉近了干群的距离。据统计,到省上访的农民工欠薪案件同比往年下降超过70%。
“交通通讯发达了,干部却离群众远了。”这是当前不少党员干部的切身体会。回想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若想了解百姓疾苦就要进村入户。现如今,各种文件、汇报、会议甚至电话、视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隔阂,缩小了空间距离的同时也增加了心理距离。实践反复证明,干部身入基层才能贴近民众。
●北京 2010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基层,广泛开展“领航工程”、“聚力工程”、“先锋工程”,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加强首都文化软实力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这六个方面下功夫。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上海 “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主题活动已成为上海各机关干部转变作风、体察民情、为民解忧、促进和谐的有效平台。一年多来,集中开展5次以上干部下基层活动。事关民生的“菜篮子”、物业管理等难题被放在聚光镜下,各部门形成了化解矛盾的合力。浦东区累计收到各类问题6701件,解决的有3136件,占总数的46.8%。全区39个部委办局分别与38个社区(街道)、镇党(工)委结对联系,新区954名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分别与1123个居村党组织建立结对关系,还建立起674对区级机关内设处室和居村党组织之间的对口联系。探索并采取“集中研究、政策破题、批量解决”的办法,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通过政策效应放大,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天津 干部下基层,机关“活”起来。2012年2月起,天津市、区县和乡镇街道三级党政机关的4000名干部,组成611个服务工作组,开始为期6个月的下基层帮扶活动。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企业和项目单位办实事、解难题。这是天津市委、市政府部署的2012年“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的重要内容。每位天津市领导都分别确定了联系点。上万名党政机关干部累计帮扶企业和项目单位17582个,帮扶村委会和居委会4177个,协调解决帮扶对象的各类问题16635个,解决问题率达93.3%。
●重庆 持续开展“三进三同”活动。要求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1周时间、新提任领导干部、新招录公务员用1个月时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3年来,重庆市共有34.7万人次参加“三进三同”活动,“结穷亲”57.6万户,干部们走进田间地头,帮农民解决出行、饮水等难题,共撰写民情日记139.1万篇、调研报告14.1万份,制订发展规划13.2万份,为入住农户送去致富项目23.5万个,帮扶钱物19.9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6万人,帮助就业24.9万人,解决具体困难86.9万个。串串数字背后,无不倾注着广大干部的真情和汗水。点滴言行之间,无不凸显着基层群众的安危福祉。
●湖北 胸怀浓情解民忧,坚持开展“三万”活动。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倡导下,从2011年3月起,连续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的“三万”活动。在此基础上,湖北省直机关又组派了第5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到驻点帮助工作。
在去年春夏的“三万”活动中,把访民情、问民意作为重要任务,省市县10万多名干部组成1.8万个工作组,深入到全省2.4万个行政村、1062万家农户,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的“四个在一线”的具体实施方针,坚持“党员干部进农家、利民实事进农家、政策法规进农家、信息技术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的“五个进农家”,为民排忧解难。一年多时间里,全省共帮扶2.76万个项目,筹措资金32.2亿元,捐助资金6.85亿元,捐赠物资折合资金2.56亿元,办实事10万件以上,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增进了干群感情,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三农”发展。
作为千湖之省的抗旱问题,也是农民天大的事。遍布全省的各种小型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既影响抗旱,又不能满足某些农户的饮水问题。于是,在去冬今春新一轮“三万”活动中,省市县7万多名干部,组成1.5万个工作组,进驻全省2.6万多个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挖塘整堰活动。截至今年3月上旬,全省已开挖塘堰等小型水利设施29.5万处,其中塘堰20万口,投入各种机械47.2万台套,完成土石方5.87亿立方米,实现了全省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口当家塘。
“挖万塘”的劳力和资金来源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全省农民通过“一事一议”,实行投工投劳,共投入劳力490多万人次,筹措资金12.43亿元,占整个投入资金的25.2%。这是湖北改革开放以来发动群众兴修水利最充分最有效的一次。在这次活动中,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和在外成功人士、务工经商者以及机关干部、教师等主动捐钱、捐物,有些企业一次性捐助300~400万元。全省20万口塘堰整治计划投入80亿元左右,截至3月初,已到位资金49.29亿元。
通过“挖万塘”活动,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据测算,全省20万口塘堰的整治,可增加蓄水容量5.1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建5000个10万方容量的二型水库,将极大地改善全省农业抗旱条件;各地坚持把整治塘堰与整治村庄环境、实施饮水工程一同规划、一道建设,净化了水质,美化了环境,清洁了村庄。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
●江苏 全省各级党组织精心部署层层动员,创新方法搭建载体,把领导干部下基层抓基层、直接服务群众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服务资源下沉,切实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确保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全覆盖、所有村(社区)联系全覆盖、有重点信访案件地区落实领导包案全覆盖。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深入960多个乡镇、330多个街道,1.6万多个行政村和5000多个社区,传达中央精神、掌握基层情况、发动党员群众,努力构建零距离、全覆盖的党群干群联系网络。开展真心访民情、诚心办实事、耐心解矛盾、齐心促发展的“四心”活动。通过走访联系点、记民情日记、办一件实事、化解信访积案等方式,帮扶困难群众,帮助解决问题。目前,全省市县两级数批领导干部累计走访群众2万多户,解决实际问题1.5万多件。 ●山东 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推进下基层活动。举办3期县委书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培训班,对全省140名县(市、区)委书记进行轮训。同时开设38个主题班次,培训党员干部3.2万名。全面推行“三诺”制度,以承诺为起点、以践诺为关键、以评诺为推动,每个基层党组织承诺3~5项、每名党员承诺2~3项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全省25.3万个基层党组织、535万名党员作出公开承诺1200万项。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要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打造齐鲁大地科学发展新高地,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四川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每两年一轮换,每批5000人。下派干部派驻范围为乡镇和村,其中下村干部比例不低于下派干部总数的90%,在基层工作和吃住时间不得低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90%。全省各地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推进活动的深人开展。这次下基层活动,主要从县级以上机关选派干部,到重点镇、贫困村、示范村任职,从确定下派人员中,变“拉郎配”为“定单式”选派方式,实现了干部特长与基层需要的最佳结合。同时对在基层工作表现差的干部,将实行“召回”制度。
●安徽 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书记带头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实现所有村庄、上访户和困难群众走访“三个全覆盖”,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爱民之歌。2011年开展的“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书记自觉带头,带动各级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察民意、加强沟通听民声、公道办事聚民心,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充分赢得群众赞许。安徽省各地各部门还综合运用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方式方法,促使各级干部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广大党员干部坦言,只有读懂了基层的实际,读懂了群众的需求,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党和政府的“大事”来做,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事”当作各级部门的“实事”来抓,科学发展才有说服力,创先争优才算见了实效,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山西 七万干部下基层,省委书记带头下乡住村。2011年起,从省委常委做起,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安排到农村、企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难推动的地方去,与群众坐下来共同破解难题。截至目前,山西省、市、县、乡各级共有7万多名干部下乡住村1.2万多个。其中,最为典型的是,“6000名干部包6000个贫困村”,把住村引申为“包村”,更加鲜明地突出帮助农民的决心。
●河北 全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后,石家庄市把“千村帮扶活动”、帮扶农民增收工程、市直机关万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与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一起统筹安排,确保各项活动紧张有序进行;承德市从市直部门抽调270名干部进驻90个帮扶村,每村安排一个工作组,由3名干部组成,一名处级干部任组长,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唐山市选派300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到100个经济发展薄弱的村子驻点帮扶,确保在一年内改善这些村子的基本生活条件,培育发展起当地的特色产业;邯郸市提出“一组驻村,全单位联系;一年帮带,三年有责”,要求所有部门和驻村干部树立长远观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贵州 2010年底以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作风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通过“部门挂帮联系县”、“处长下基层”、“2万名干部下基层”等工作,解决了一批影响发展的实际问题,为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贵州省组织部门不完全统计,“四帮四促”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有1.17万个党支部、1.67万名党员参加了结对帮扶,帮扶对象涵盖7331个行政村党组织、118万多名困难党员。他们帮助基层制定发展规划或发展目标2.3万个,落实帮扶资金39.7亿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7.3万个,排查矛盾纠纷3.8万多起。
●吉林 各厅局将“干部下基层”活动作为每年工作的主题,深得民心,形成了较好的社会良序。2011年12月启动的“万名工会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活动”再度在吉林省各地深入开展,全省各级工会干部在“送温暖”基础上,努力为广大职工办实事搭建诉求平台。与以往送帮扶款、送慰问品的形式不同,本次“大走访”强调各级工会组织要为广大职工搭建“连心桥”,充分了解职工所需所盼,竭尽所能为职工解决所难。截至今年2月底,共筹集慰问款物1.12亿元,走访困难企业2613户、慰问困难职工69346户、困难劳模3951户、农民工6375户、直接救济困难职工24万余人,对纳入全省困难职工档案人员进行了全面走访慰问。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弘扬公仆意识,下到基层的各级党员干部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踏踏实实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生活、工作中的诸多困难。
●青海 2011年2月底起,全省共抽调干部1.57万余人深入乡村牧区,紧密围绕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牧生产、开展调查研究等5项中心任务,扎实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这是青海省连续第7年开展万名干部下乡活动。资料显示,青海省连续八年开展“五送五帮五推”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受群众赞誉。
●宁夏 部署4万机关干部带着“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三大任务全面深入基层,每年走访所联系的村(社区)不少于60个。5年来,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等都有副科以上干部牵头定点联系。全区机关干部都以“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为荣,基本形式是“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联系基层单位和群众;工作方法是“入户到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基本要求是一以贯之、讲求实效,不搞“一阵风”。目的在于让机关干部接地气、强政治、转作风、提能力、解民忧,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奠定良好基础。
●甘肃 2012年开始,全省40多万名干部深入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40多万特困户,联村联户扶贫解困。这项在全省开展的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旨在推动广大干部坚持到农村去、到贫困群众中去,真心诚意地为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扶贫解困中增进干群感情,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锤炼干部队伍。此次行动中,甘肃省级领导率先联县联村联户,每人联系1~2个贫困县(市、区),并联系1~2个贫困村和3~6个特困户。 ●江西 先后开展“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和“十万干部下基层、四同四民促和谐”活动,党员干部不仅把“身”沉下基层,更把“心”沉下去,满腔热情地与基层群众身贴近,心相连、情相融、共甘苦,以实际行动为民解忧。
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深厚感情,从来是在一起摸爬滚打中产生的。只有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西藏 2007年10月30日,西藏自治区“万名干部深入基层宣讲十七大精神活动”开始启动,这一活动旨在通过向农牧民宣讲科学发展观,访民情,解民困,促和谐,夯实广大农牧区基层基础。自治区主要负责人率万余人分74路深入下辖74县,走村入户零距离宣讲新近方针政策和相关精神,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以夯实社会和谐基础。区委领导要求干部下基层,不走过场,不搞脱口秀,带真情去,带实情回,对老百姓讲硬道理、开真方子、解真困难。这是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扎得最深的全局性调研。2011年10月,西藏2万余名干部组成的5453个创先争优强基惠民工作队,再赴基层农牧区,足迹覆盖了西藏每一个行政村和居委会。
●河南 2011年9月以来,全省部署开展了党员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各地各单位迅速行动,建立起“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问题。各省辖市、县市区和各行业系统共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15.8万个,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点1.9万个,成效显著:一是紧扣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了解群众意愿,解决好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紧扣中原经济区建设深化活动,形成“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服务、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导向;三是扣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化活动,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农村、社区和企业基层党组织,从每个党支部的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帮助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
●湖南 “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基层解难题”。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干部深入乡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民生保障、新农村建设、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每年三月开展作风建设主题月活动,组织公务员下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二是组织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心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权益;三是坚持长期开展“四化两型先锋行”和“惠民服务先锋行”、“党政机关联系困难企业、公务员联系特困职工”双联活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三亮(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三创(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三评(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活动等;四是建立了参加劳动制度和公务员基层锻炼制度;五是建立了绩效评估和表彰奖励制度。
●云南 2011年12月以来,云南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法,掀起创先争优活动新高潮。明确要求,在开展“三深入”、“四联户”工作中,必须做到“六不”:不层层陪同,不劳民、扰民,不增加乡村负担,不接受土特产,不铺张浪费,不蜻蜓点水、走过场。截至2012年1月底,已有28万余名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驻村联户,各地各部门已发放民情联系卡超过94万张,记录民情登记表54.7万余份,建立民情台账28万余套,联系群众近82万户。从2012年起,云南还将用5年时间,每年从省、州市、县(市、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2.4万名干部,组成129个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1248个工作队,深入到每个县市、乡镇,帮助基层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群众困难。
只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各级党员干部用一双双粘满泥土的脚板,已经并继续夯实着一条宽广的大路——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
●辽宁 辽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做到“三学三送三促进”,即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从省委做起,省委书记带头联系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深入社区听取民意、了解民生。从市县乡机关的优秀年轻干部中为1115个后进村选派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做到每个村(社区)都有指导组,每名机关干部都参加指导工作。乡镇(街道)干部坚守基层一线,坚持面对面、宽领域、广覆盖深入基层为民服务。把粮食直补、新农合、新农保、农机补贴、救灾补助、农村低保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措施兑现到千家万户。目前,后进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由最高2万元提高到5万元,农户联保贷款额度由最高5万元提高到20万元。有716个后进村确立了产业发展项目,235个村修建了村路、自来水、文化广场等公益设施,87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陕西 20多万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惠三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由省委书记“点题”并率先垂范的“三问三解”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群众的针对性。目前,陕西全省已有20多万干部奔赴基层,建立联系点10.4万个,明确帮扶对象19.1万户。龙年春节前夕,陕西省委20多个部门单位创新下基层形式,结合“三问三解”活动,给干部布置《回乡见闻》“家庭作业”。其中,仅省财政厅就有589名干部利用春节假期返乡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0多条。
●新疆 从2012年2月起,自治区向6个重点地州市以及32个重点县市区派出500人的工作队。各地州市、县市区也要派出工作队,由各级组织部门负责,切实把能力素质好、群众观念强、熟悉基层、掌握双语的优秀干部派下去。各级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工作队进家入户开展实地调研,结合实际确定整个地区的民生大事和一家一户的民生实事,帮助解决好急事难事,使各族群众普遍受惠。同时,自治区派出两个巡回检查组和6个重点地州市工作指导组,对全区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并坚持上级组织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对县市区党委和工作队开展活动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对确定的重点整治单位逐一检查验收。
“下行旋风”推进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干部“三深入”,不是“坐着车子跑、隔着玻璃看”。干部下到基层,还要扎得下根。
●广西 广泛动员全区10万多个基层党组织、200多万名党员积极投身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切实把功夫落实到行动上,把劲头凝聚在“干”字上。全区部署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通过以上带下、以强带弱、以好带差、上下联动激发各个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争创活力。自治区党委书记先后三次到联系点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指导和点评创先争优。全区14个市、109个县(市、区)、1126个乡镇、6240个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建立了联系点。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的8811个基层党组织都建立了结对共建联系点;全区38486个村级党组织、701个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3455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755个社会组织党组织都有结对共建党组织。
●黑龙江 全省以“心连心、促和谐”为主题的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全面展开,对排查梳理出来的现实问题,点对点、面对面地加以解决消化。着力解决好诸如征地拆迁、城市供热、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要求党员干部要俯下身来学会和群众对话,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花大力气解决难题,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凡落实到责任人的问题要逐一对接帮扶,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保证长期联系,直到彻底解决。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把基层的问题摸清、摸准、摸透,写好“民情日记”,记好“民情档案”。
●内蒙古 2010年以来,自治区扎实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的创先争优活动,全区7.1万个基层党组织、138.4万名党员参加了这次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了下基层访民生问民计活动,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到目前,全区已下派机关干部28.6万名,入户走访34.9万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5.7万个,办好事实事12.9万件。
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受益的不只是人民群众,也包括广大党员干部。在体察民情、感同身受中,党员干部结识了群众朋友、增强了爱民之心,更提高了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共谋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改革攻坚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广东 把开展“夯实基础、服务群众”活动与建设“幸福广东”紧密相扣。扎实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回头看”活动,以“三看两查一整顿”为主题,检查宣誓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查找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选派工作组驻点整顿问题突出村(社区);在社区,深入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建立健全吸引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浙江 在市县领导班子中组织开展“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主题活动,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就学、看病、住房、就业、交通等实际问题,尽心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困难。在省直机关部门(单位)领导班子中组织开展“强责任、强服务、强效能”主题活动,做好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忧等工作,带头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以“进万村、访农家”和“进万企、解难题”活动为重点,直接到村和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每位领导干部至少走访3个行政村和3家企业,现场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每位领导干部确定1~2项重点工作,推动情况在一线了解,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还要求,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得干扰地方工作、不给基层添麻烦、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做到“五个不准”:不准接受所走访村企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所走访村企有价证券和礼品、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和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来送往。
●福建 以“比学赶超、建设海西”为实践载体,全省8.7万个基层党组织、182.3万名党员,为了同一个使命,团结一心;为了同一个目的,步调一致,像抓经济一样抓民生。省委集中财力办好49件惠民实事。针对食品物价波动适时出台政策措施,打响漂亮的“物价稳定仗”。花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行路、饮水、就医、就业、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近两年来,全省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72.1万人次、“结穷亲”31.4万户, 解决困难43.3万件。
●海南 各市县、各部门逾万名党政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下访4000多户家庭,慰问困难群众1.5万多名。进一步促成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弘扬了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传统,营造了社会温馨和谐的生动景象。省委将干部下行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开展大下访活动,不是策略安排,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政治责任,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大下访不仅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也实实在在拉近了干群的距离。据统计,到省上访的农民工欠薪案件同比往年下降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