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说理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也常常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行为的榜样,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家加里宁对教师人格的重要性提出这样的论述:“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的形象、为人处世的原则等等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及生活工作中的细节,力争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用自己的言行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教师在学生眼中不仅是教师,还是朋友,不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还需具备高尚的品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如教师穿着得体、整洁、大方,幽默的语调,简洁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性,较强的概括性,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等等都会给学生一种美的感觉、情的陶冶,会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进而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比如,课前教师应精心查阅资料,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技巧产生敬佩之情。又如教师反复查阅资料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反复演练,对知识的严谨态度等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智慧,积极思考,并进行讨论与交流,再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利于学生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又可以避免自己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团结协作意识,认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取成功。同时加强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构建。二是充分利用课外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学习了统计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家中电器的数量。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体验生活条件的变化,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又如让学生统计现在各大小超市、商场及家里使用塑料袋及无纺布袋的情况,再给学生讲解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在实际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础,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通过了解,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辩证的观点。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中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数学中要揭示这一关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础。
3、发展的观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数学也是这样,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到负数,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不是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及独特新事物的能力。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说理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也常常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行为的榜样,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家加里宁对教师人格的重要性提出这样的论述:“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的形象、为人处世的原则等等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及生活工作中的细节,力争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用自己的言行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教师在学生眼中不仅是教师,还是朋友,不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还需具备高尚的品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如教师穿着得体、整洁、大方,幽默的语调,简洁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性,较强的概括性,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等等都会给学生一种美的感觉、情的陶冶,会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进而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比如,课前教师应精心查阅资料,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技巧产生敬佩之情。又如教师反复查阅资料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反复演练,对知识的严谨态度等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智慧,积极思考,并进行讨论与交流,再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利于学生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又可以避免自己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团结协作意识,认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取成功。同时加强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构建。二是充分利用课外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学习了统计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家中电器的数量。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体验生活条件的变化,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又如让学生统计现在各大小超市、商场及家里使用塑料袋及无纺布袋的情况,再给学生讲解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在实际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础,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通过了解,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辩证的观点。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中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数学中要揭示这一关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础。
3、发展的观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数学也是这样,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到负数,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不是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及独特新事物的能力。